李 良 縣, 李 寧
(中國電建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72)
四川省能源消費結構中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為28%,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全省水力資源極其豐富,理論蘊藏量居全國第二。根據最新資源調查,全省新能源亦相當豐富,通過科學規劃實現水、風、光的互補,不僅能滿足全省的能源需求,減少化石能源的消耗,還能實現能源生產和消費方式的轉變,對促進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筆者簡要介紹了四川省新能源儲量、分布、發展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針對新能源發展的戰略目標和建議。
根據四川省風能資源概況、風功率密度等級達到2級[1]及以上的范圍約占全省總面積的2%。按照四川省山地風電場特點,估算全省風能資源理論開發量約為4 850萬kW。在當前風力發電技術條件下,根據全省風能資源、工程地質、接入系統、交通運輸等建設條件,按照當前技術經濟水平、上網電價及收益率要求等,初步估算全省風能實際可開發量約為1 360萬kW(隨風電技術、資源觀測開發條件等外部環境變化,理論量和實際開發量會發生一定變化)。
四川省風能資源主要分布在西北部高原、西南部山區、盆地北部山區 等 海 拔 高 度 1 000~
4 000 m,具體行政區包括涼山、攀枝花、廣元、甘孜、阿壩、達州、雅安等。從季節分布來看,風能資源主要集中在冬春季節,基本是河流枯水期,恰能彌補四川省枯期水電出力不足的缺陷。
據四川省太陽總輻射分布圖(圖1),全省年太陽能理論蘊藏量約為2.331 021J,折合成標準煤相當于466 kg/m2,太陽能資源相當豐富。
目前大型地面太陽能發電主要考慮年太陽總輻射不低于5 500 MJ/m2,日照時數超過2 000 h,場址為荒地、沙地等閑置性土地的地區。經初步統計,全省滿足上述條件、可用于太陽能發電的荒地、沙地等閑置性土地面積約1 430 km2,裝機規模以3萬kW/km2計,全省太陽能發電實際可開發量約為4 290萬kW。
四川省太陽能分布很不平衡,大致以龍門山脈、邛崍山脈和大涼山為界,東部較差,西部較好。全省太陽能資源最豐富地區年總輻射量達6 000 MJ/m2以上,年日照時數為2 400~2 600 h,主要地區包括石渠、德格、甘孜、理塘、稻城、攀枝花、阿壩等。
生物質能主要指農作物秸稈、城市垃圾、畜禽糞便和小桐子等,利用方式主要包括生物質發電、沼氣、生物柴油等。
(1)生物質發電。
據不完全統計,全省農作物秸稈資源量約為4 250萬t,理論可利用量4 140萬t。考慮各地秸稈品種結構、利用途徑、交通運輸、資源供求等因素,秸稈實際可利用量約占理論可利用量的50%。,資源集中在成都平原、川中丘陵、川東北及攀西地區。
鑒于四川省城市規模逐年擴大,年垃圾量近1 000萬t,可新建垃圾焚燒發電廠(單個規模2.4萬kW,日耗垃圾800 t)約30個。

圖1 四川省年太陽總輻射量分布圖
(2)沼 氣。
四川省農村養殖農戶約為1 000萬戶,數量位居全國第一,年產沼氣理論量近35億m3。全省規模化畜禽養殖場達10 488戶,年理論可產沼氣約5.3億m3,資源集中在成都平原、盆地丘陵及周邊山區。
(3)生物柴油。
小桐子是四川省林木生物能源基地發展的主要樹種,適宜發展小桐子能源林土地 總 面 積 約
2.26萬km2,被世界公認為校好的生物柴油開發樹種,資源集中在雅礱江、金沙江、安寧河流域海拔700-1 600 m的河谷地帶。
2.1.1 風電開展示范建設,開啟風電開發序幕
全省首個風電項目——德昌安寧河峽谷風電場示范工程于2011年并網發電。截止目前,全省風電建設已投產項目3個,裝機容量11萬kW;已核準項目8個,總裝機容量37萬kW;開展前期工作項目21個,總裝機容量100萬kW。
2.1.2 太陽能熱利用日益擴大,太陽能發電已經起步
全省太陽能利用方式包括:(1)太陽能熱利用。太陽能資源豐富區廣泛使用太陽能熱水器、太陽房等,安裝面積逐年增加;(2)太陽能光伏發電。全省首個大型并網光伏項目——會理大黑山光伏電站已于2013年并網風電,裝機容量3萬kW;目前開展前期工作項目6個,總裝機容量21萬kW。
2.1.3 生物質能多元發展,綜合效益逐步顯現
目前有朝天、蒼溪、鹽亭、南部生物質發電4個項目通過核準,總規模12萬kW;正在開展項目前期工作4個,總規模為12萬kW。
全省農村戶用沼氣池達到525萬戶,占全國的1/7,位居全國第一,適宜建池農戶沼氣普及率達到57.34%。全省建成大中型養殖場沼氣工程1 701處,總容積43萬m3,年處理畜禽糞污能力達到1 151萬t,年產沼氣量約7 000萬m3。
國家發改委已批準南充建設年產6萬t小桐子生物柴油項目,目前正開展項目建設前期準備工作。
盡管四川省在新能源發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由于資源優勢地區建設條件差,新能源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1)外部條件制約新能源快速發展。四川省新能源主要分布在少數民族地區,資源分散、經濟落后、地處偏遠,交通運輸、電網接入等外部建設條件差,進而制約新能源的快速發展。
(2)經濟性是新能源發展的最大制約因素。盡管風力、太陽能和生物質能發電技術進步顯著,產業實力有所提升,但開發利用成本仍然較高,進而制約著新能源規模化發展,尤其是太陽能和生物質能。
(3)缺乏相關配套扶持政策。除全國性新能源扶持政策外,缺乏針對四川省自身新能源特點的土地征用、收益保障、市場準入、科研投入等扶持政策。除風電、生物質發電和太陽能發電等外,太陽能熱利用、小桐子生物柴油等缺乏相應的扶持政策。
結合四川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立足于四川省新能源儲量、分布和發展現狀,以及新能源外部建設環境等,四川省有關部門提出了全省新能源發展近期(2015年)、中期(2020年)戰略目標(表1)。從表1中可以看出,四川省新能源發展的戰略重點集中在風力發電、太陽能熱利用、戶用沼氣等方面。

表1 四川省新能源發展戰略目標表
為順利實現四川省新能源發展戰略目標,促進四川省新能源項目有序、穩定發展,結合四川省新能源資源儲量、分布、開發現狀,針對四川省新能源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筆者建議:重點在新能源開發模式、電網建設、土地利用、產業發展、管理機制等方面加強工作。
引進競爭機制,鼓勵“投資多元、相互參股”以加快新能源項目的開發,按照政府引導、政策支持和市場推動相結合的原則,通過優惠的價格政策和強制性的市場份額政策,培育持續穩定增長的新能源市場,確保新能源戰略目標的實現。
四川省新能源重大建設工程布局集中分布在盆地以西,但這一地區電網建設和電源建設不一致,新的電網建設沒有考慮新能源發電系統的大規模接入。因此,為保障新能源的有效利用,應對電網建設予以重視,保障新能源項目建設與電網建設協調發展。
新能源建設周期短,尤其是光伏發電項目,占用土地規模往往占項目所在地建設用地指標比例較高,當多個項目用地指標沖突時,新能源項目通常處于不利地位。因此,有必要將新能源項目規劃與土地利用規劃同步開展,確保新能源項目建設用地。
整合現有新能源技術資源,完善產業服務體系,加快人才培養,全面提高新能源技術創新能力和服務水平,促進新能源產業發展。將新能源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及產業化納入各類科技發展規劃,在高技術產業化和重大裝備扶持項目中安排新能源專項。
此外,依托全省新能源儲量和布局建立新能源建設基地,加強對新能源項目建設的領導,把新能源發展提到四川省能源戰略發展的高度,從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戰略角度,認識新能源開發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四川省具有豐富的新能源資源,大部分集中于甘孜、阿壩、涼山等少數民族地區,外部建設條件較差、電網建設滯后、建設成本高等因素制約了全省新能源的快速發展。針對四川省新能源資源特點,有必要確立全省新能源發展近中期戰略目標,將新能源戰略重點集中在風力發電、太陽能熱利用等。
四川省在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能利用方面都開展一系列示范工程,取得了較好的示范效果,有效的推動了全省新能源的后序發展,但同時也暴露出新能源發展還存在諸多的問題,今后有必要針對這些問題,重點在開發模式、電網建設、土地利用、產業發展等方面加強工作。
參考文獻:
[1] 風電場風能資源評估方法,GB/T 18710-2002[S].
[2] 王朝全,曾 婷. 新能源產業:四川的機遇、挑戰與戰略對策[J]. 西南科技大學學報,2012,29(5):10~19.
[3] 李 廷,陳加旭. 利益分析視角下四川新能源產業發展政策分析[J]. 西南石油大學學報,2011,13(5):9~14.
[4] 陳軍華,李 心.我國地方新能源產業發展的現狀及支撐機制創新研究[J].探索,2013,29(4):98~102.
[5] 杜心遠,何榮華. 四川省新能源發展戰略構想[J]. 商場現代化,2007,36(35),23~30.
作者簡介:
李良縣(1981-),男,四川廣漢人,工程師,在讀博士研究生,從事風電規劃、風能資源評估工作;
李 寧(1965-),男,四川成都人,處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從事能源規劃與研究工作.
(責任編輯:李燕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