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茜
摘 要 PBL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以問題為中心、以學生為主角、通過情境模擬來對學生進行能力培養。本文就PBL教學法在預防醫學教學中的應用優勢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 PBL教學法 預防醫學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Application Advantage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Pedagogy in Preventive Medicine Teaching
LIN Qi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78)
Abstract PBL is a new mode of teaching, problem-centered, student-protagonist, and the ability to train students through situational simulation. In this paper, the application of PBL advantage in preventive medicine teaching expounded.
Key words PBL teaching methods; preventive medicine; teaching methods
1 以問題為核心來推動預防醫學的學習過程
知識結構非常重要,知識不僅僅包括掌握理論知識,還應包括學習的態度與方法。懂得基本的理論可使知識更容易理解,而有探索問題的態度可激發學習運用這些知識來解決問題。PBL教學法是一種基于問題的學習,提出問題,就需要解決問題。PBL更多的是關注經驗而不僅僅是理論的記憶,它是圍繞在現實生活與工作中會真實遇到的某些不明確的問題來尋求解決方案。這些問題的分析與解答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同時可能會衍生出一系列的子問題,這些問題往往是不固定結構的,在教材上無法找到固定答案,需要學生主動學習新知識并能將知識進行綜合。PBL通過拋出問題,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尋求答案的學習態度,來有效地推動學習過程。在預防醫學的學習中,往往以小組協作學習、小班討論和教師點評來實施PBL教學法。老師給出的問題往往是根據真實病例或案例編排的教學案,針對每個案例提出有層次的問題,問題是PBL教學中的核心,貫穿課程的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能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的框架。例如在學習食物中毒的調查與處理這一章節的內容時,教師給出食物中毒的案例,案例后的問題涉及食物中毒的診斷、報告制度、調查及處理工作等知識點,通過對對案例抽絲剝繭,每一個問題的逐步討論與學習,學生對這一部分知識的理解更為深刻。
2 PBL以學生為主角,代入醫學角色
傳統的教學方法中,往往是由教師直接講授知識,學生聆聽和記憶。學生把老師作為知識的傳播者,把學習的目的視為好的考試成績,而只去簡單地記憶知識點,失去了最初的對新知識的好奇心。PBL教學法中,則考慮如何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來獲取新的知識,這具有一定的挑戰和成就感,可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興趣,積極主動地去獲取新知識。①教師扮演引導者的角色,提出問題、提供學習資源(如教材和參考文獻等)、引導學生思考、幫助學生歸納與總結。在預防醫學的PBL教學中,往往引導學生學會換位思考:作為不同職業的衛生或醫務工作人員,應如何解決問題,應如何制定方案。例如在上述食物中毒的案例學習中,學生作為發現食物中毒的醫生或作為收到食物中毒報告的衛生機構等不同單位從業人員,應如何及時實施食物中毒的報告與處理?又如在職業衛生的學習中,作為臨床醫生在懷疑腹絞痛患者為職業中毒時,病史調查應包括哪些資料?如作為職業病醫院,應如何制定工人體檢方案與制度?學生將自身代入不同角色,作為問題解決的實施者,來給出每個問題的答案,這可促使學生更主動尋求問題解決的相關知識與信息。在學習過程中,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責任感,而且通過文獻的查找、信息的整理與分析,學生的獨立學習與分析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3 PBL通過情景模擬,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傳統教學中,往往是以記憶為主,即學生機械地記憶書本上的知識點。而作為醫學生,往往在今后的職業生涯中遇到的不是一成不變的病例,也沒有定式的處理方案。PBL打破傳統的教學框架,以案例或病例進行情景模擬,讓學生參與真實生活中、與醫學職業密切相關的問題討論與解決,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縮短了知識與實踐之間的差距,使得學習過程更有意義。在PBL教學法中,情境提供了一個虛擬平臺,包括了景物、事件和人物關系等成分,問題則隱含在情境之中,這一方式非常適用于預防醫學。而另一方面,作為一名預防醫學執業醫師或醫生,人際交往能力及(下轉第144頁)(上接第99頁)表達能力非常重要。②預防醫學相關的健康問題往往不是一個人可獨立解決的,需要各級衛生部門、醫院及政府部門共同協作完成。PBL教學法給出的問題往往具有開放性,設定小組討論是一種模擬日常預防醫學工作的合作過程,培養學生的人際交流與合作共事過程。小組討論促進學生作為一個團隊來考慮問題的解決,團隊中的成員又各有分工,分別收集問題相關的資料與信息,通過討論來分享知識,提高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精神,最終實現高效率地解決問題。PBL可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學生對于自己今后的工作性質及工作角色定位也能更為清楚。
4 PBL教學法在預防醫學教學應用中面臨的挑戰
在預防醫學教學中采用PBL教學法,首先對教師而言是一項巨大的挑戰。教師從傳統的講授者轉變為引導者身份,如何構建合理的問題、如何把握好對學生的引導,這些轉變都需要教師適應。另一方面,問題的開放性,使得學生需要花大量的時間來查找文獻和資料,這對于功課繁重的預防醫學生而言,無疑增加了學習負擔。有部分學生習慣講授式教學,不能積極參與到小組討論中,也會對教學效果造成影響。PBL教學法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議在宣傳PBL教學法的同時,應對教師進行培訓,讓教師掌握PBL教學法的技巧。教師在設置情景和提出問題時,要注意選擇與學生生活或健康密切相關的,例如以學生主要的營養缺乏問題或學校周圍常見的環境污染問題為例,從而提高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
PBL教學法在臨床醫學教學中應用較為廣泛。有研究顯示,接受PBL教學法的學生其在處理臨床問題和在高級訓練(階段)中做得更好,學生在學習積極性、與患者溝通的技巧及問題解決能力上較傳統教學的學生表現更佳。③與臨床醫學相似,預防醫學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它以人群為研究對象,以預防為核心指導思想,研究環境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制定疾病防治策略與措施,來實現預防疾病、促進健康的目的。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是教師講授為主,學生主要是記憶式學習,缺乏主觀能動的思考,對預防醫學知識雖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廣度與深度。采用PBL教學法,將疾病或案例作為問題提出,引導學生通過查閱文獻和學習新知識,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問題為導向,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營造一個輕松的、積極的學習氛圍。教師予以引導教學,將問題與預防醫學專業知識聯系,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加深他們對專業知識的理解。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PBL在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動手、動腦、動口、自學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溝通協作等能力以及創造性思維方面具有明顯的優越。④PBL教學法在醫學教學中的效果顯著,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適合在現階段預防醫學教學中采用的一種教學模式。
注釋
① 劉曉艷.在大專層次生理教學中應用PBL教學法的可行性[J].當代教育論壇,2011(3).
② 胡冬梅,劉啟貴.PBL教學法在研究生衛生統計學實驗課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2).
③ 李怡,吳濤,肖西峰,張蓓蕾,李榮.PBL教學模式在婦產科學臨床見習教學中的初步實踐,2009(5).
④ 李聯祥,董振齡,韋立順.PBL教學法在脈管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J].醫學研究與教育,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