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輝軍?陳嬌霞?陳玥瑤?黃文生?黎繼昕
【摘要】 目的 探討使用電恒溫箱加熱對比劑在多層螺旋CT(MSCT)增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2680例進行MSCT增強的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n=1420)和對照組(n=1260), 將對比劑(優維顯300和優維顯370)放入電恒溫箱加熱至37℃后進行MSCT增強, 觀察兩組患者不良事件的發生率。結果 注射優維顯300時, 實驗組和對照組的不良事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注射優維顯370時, 實驗組的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使用電恒溫箱加熱優維顯370至37℃時, 能明顯降低不良事件的發生率, 值得臨床大力推廣。
【關鍵詞】 恒溫箱;多層螺旋CT;CT增強;不良事件
隨著多層螺旋CT(MSCT)的迅速發展, CT增強已成為了常用的影像學檢查方法。在MSCT增強檢查中, 能顯著提高病變的檢出率和準確率。雖然目前使用非離子型、高親水溶性對比劑作為常規增強對比劑, 但是由此引發的如對比劑外滲、過敏樣反應、對比劑腎病、微循環障礙等不良事件也越來越多, 不容忽視。本研究探討使用恒溫箱加熱對比劑是否能降低不良事件的發生,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4月到放射科進行CT增強檢查的268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剔除碘過敏、過敏性體質、甲狀腺功能亢進及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在檢查前告知患者及其家屬注射對比劑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和風險, 并簽訂知情同意書。將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n=1420)和對照組(n=1260), 實驗組男756例, 女684例, 年齡18~78歲, 平均年齡52.6歲;對照組男648例, 女612例, 年齡20~83歲, 平均年齡46.8歲, 兩組患者均選用優維顯300和優維顯370對比劑, 并采用相同的注射方式及注射速度進行CT增強檢查。
1. 2 儀器與方法 使用西門子64層螺旋CT、深圳圣諾高壓注射器和DHP-9002型電熱恒溫培養箱。兩組患者均按照CT增強常規操作方法, 選用20 G或22 G安全留置針經肘靜脈注射對比劑(注射速率3.5~5 ml/s, 劑量1~2 ml/kg)。實驗組將對比劑放入恒溫箱加熱至37℃后經肘靜脈注射;對照組即將對比劑在不加熱情況下直接經肘靜脈注射。觀察兩組患者開始靜脈注射對比劑到CT檢查結束1 h內, 出現過敏樣反應和對比劑外滲等不良事件。
1. 3 判斷標準 過敏樣反應參照美國放射學會2004年修訂的分型標準[1], 輕度:局限性蕁麻疹、皮膚瘙癢、流涕、惡心、嘔吐、咳嗽、眩暈等;中度:劇烈嘔吐、廣泛性蕁麻疹、喉頭水腫、輕度支氣管痙攣、輕度低血壓等;重度:致命性心律失常, 嚴重的喉頭水腫或呼吸困難, 昏迷、休克、低鉀, 并危及生命者。外滲根據對比劑外滲量(腫脹范圍)及局部組織的反應等, 將外滲局部組織損傷分為3度:Ⅰ度(局部微紅熱、輕度腫脹, 腫脹區直徑<5 cm);Ⅱ度(腫脹、疼痛明顯, 可觸及動脈搏動, 腫脹區直徑5~8 cm);Ⅲ度(局部皮色斑狀青紫或水皰形成, 動脈搏動不明顯, 腫脹區直徑>8 cm)。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實驗組中發生不良事件共6例。其中發生輕度惡心、嘔吐、局限性蕁麻疹等癥狀者5例;無中度和重度過敏樣反應患者;發生Ⅰ度外滲者1例;不良事件發生率為0.42%。對照組發生不良事件共27例, 其中輕度惡心、惡吐、局限性蕁麻疹等癥狀者21例;發生劇烈嘔吐、輕度低血壓、廣泛性蕁麻疹等癥狀者3例;發現低血鉀或呼吸困難等癥狀1例;發生Ⅰ度外滲者2例;不良事件發生率為2.10%, 見表1。注射優維顯300時, 實驗組和對照組的不良事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965, >0.05);注射優維顯370時, 實驗組的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01)。
3 討論
隨著非離子型碘對比劑在CT增強影領域廣泛運用, 由于對比劑注射的速度快、劑量大, 所引起的不良事件逐漸受到關注。雖然CT增強注射非離子、高親水溶性對比劑, 但是不適宜溫度的對比劑增加患者的不適感, 影響實際注射的流速, 使影像達不到最佳的效果[2], 并且增加對比劑不良事件發生率[3]。碘對比劑應用中的不良事件與多種原因有關, 其中對比劑的溫度及黏度與不良事件發生率成為近年的研究熱點[4]。
研究表明, 對比劑的不良事件發生主要與對比劑的黏度有關。對比劑的黏度與碘濃度成正比, 但與溫度成反比, 對比劑的碘濃度越高或溫度越低時, 其黏度越高, 在血管內滯留的時間也越長, 從而對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傷越大, 引發的不良反應和外滲幾率則越高。37℃是人體的正常體溫, 對比劑處于此溫度時, 其理化性質幾乎不發生改變。Cademartiri[5]報道, 非離子型造影劑溫度從20℃加熱至37℃時其黏度下降達到50%左右。據有關資料介紹, 優維顯300在20℃時黏滯度為8.7 mPa/s , 在37℃時黏滯度僅為4.6 mPa/s; 優維顯370在20℃時黏滯度為20.1 mPa/s , 在37℃時黏滯度僅為9.5 mPa/s。本研究結果顯示, 注射優維顯300時, 實驗組和對照組的不良事件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注射優維顯370時, 實驗組的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Hazirolan 等[6]證實將對比劑加熱至37℃時, 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明顯降低。本研究通過加熱優維顯370, 明顯降低了對比劑所引發的不良事件的發生率, 這可能主要是通過恒溫箱加熱對比劑降低了對比劑的黏度有關。
總之, 使用恒溫箱加熱的對比劑, 不但可以減少注射部位的疼痛和不良事件的發生, 還可以降低醫療風險的發生,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慕朝偉, 高潤霖, 陳紅林, 等.非離子型造影劑的過敏樣反應.中國循環雜志, 2007, 22(3):172-175.
[2] 苗日. 造影劑溫度與流速相關性觀察.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 2003, 11(4):277.
[3] 孫劍寧, 李佐華, 史利華, 等. 離子型造影劑加地塞米松預防CT增強掃描反應的對比劑研究. 中國醫師雜志, 2001, 3 (9):664-665.
[4] 李佳欣, 任喜軍, 李學奇.碘對比劑黏度對微循環的影響.中華放射學雜志, 2012, 46(7):669-670.
[5] Cademartiri F, Mollet NR, van der Lugt A, et al. Intravenous contrast material administration at helical 16-detector row CT coronary angiography:effect of iodineconcentration on vascular attenuation. Radiology, 2005, 236(2):661-665.
[6] Hazirolan T, Turkbey B, Akpinar E, et al. The impact of warmed intravenous contrast material on the holus geometry of coronary CT angiography applications. Korean J Radiol, 2009, 10(2):150-155.
[收稿日期:2014-05-06]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討使用電恒溫箱加熱對比劑在多層螺旋CT(MSCT)增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2680例進行MSCT增強的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n=1420)和對照組(n=1260), 將對比劑(優維顯300和優維顯370)放入電恒溫箱加熱至37℃后進行MSCT增強, 觀察兩組患者不良事件的發生率。結果 注射優維顯300時, 實驗組和對照組的不良事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注射優維顯370時, 實驗組的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使用電恒溫箱加熱優維顯370至37℃時, 能明顯降低不良事件的發生率, 值得臨床大力推廣。
【關鍵詞】 恒溫箱;多層螺旋CT;CT增強;不良事件
隨著多層螺旋CT(MSCT)的迅速發展, CT增強已成為了常用的影像學檢查方法。在MSCT增強檢查中, 能顯著提高病變的檢出率和準確率。雖然目前使用非離子型、高親水溶性對比劑作為常規增強對比劑, 但是由此引發的如對比劑外滲、過敏樣反應、對比劑腎病、微循環障礙等不良事件也越來越多, 不容忽視。本研究探討使用恒溫箱加熱對比劑是否能降低不良事件的發生,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4月到放射科進行CT增強檢查的268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剔除碘過敏、過敏性體質、甲狀腺功能亢進及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在檢查前告知患者及其家屬注射對比劑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和風險, 并簽訂知情同意書。將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n=1420)和對照組(n=1260), 實驗組男756例, 女684例, 年齡18~78歲, 平均年齡52.6歲;對照組男648例, 女612例, 年齡20~83歲, 平均年齡46.8歲, 兩組患者均選用優維顯300和優維顯370對比劑, 并采用相同的注射方式及注射速度進行CT增強檢查。
1. 2 儀器與方法 使用西門子64層螺旋CT、深圳圣諾高壓注射器和DHP-9002型電熱恒溫培養箱。兩組患者均按照CT增強常規操作方法, 選用20 G或22 G安全留置針經肘靜脈注射對比劑(注射速率3.5~5 ml/s, 劑量1~2 ml/kg)。實驗組將對比劑放入恒溫箱加熱至37℃后經肘靜脈注射;對照組即將對比劑在不加熱情況下直接經肘靜脈注射。觀察兩組患者開始靜脈注射對比劑到CT檢查結束1 h內, 出現過敏樣反應和對比劑外滲等不良事件。
1. 3 判斷標準 過敏樣反應參照美國放射學會2004年修訂的分型標準[1], 輕度:局限性蕁麻疹、皮膚瘙癢、流涕、惡心、嘔吐、咳嗽、眩暈等;中度:劇烈嘔吐、廣泛性蕁麻疹、喉頭水腫、輕度支氣管痙攣、輕度低血壓等;重度:致命性心律失常, 嚴重的喉頭水腫或呼吸困難, 昏迷、休克、低鉀, 并危及生命者。外滲根據對比劑外滲量(腫脹范圍)及局部組織的反應等, 將外滲局部組織損傷分為3度:Ⅰ度(局部微紅熱、輕度腫脹, 腫脹區直徑<5 cm);Ⅱ度(腫脹、疼痛明顯, 可觸及動脈搏動, 腫脹區直徑5~8 cm);Ⅲ度(局部皮色斑狀青紫或水皰形成, 動脈搏動不明顯, 腫脹區直徑>8 cm)。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實驗組中發生不良事件共6例。其中發生輕度惡心、嘔吐、局限性蕁麻疹等癥狀者5例;無中度和重度過敏樣反應患者;發生Ⅰ度外滲者1例;不良事件發生率為0.42%。對照組發生不良事件共27例, 其中輕度惡心、惡吐、局限性蕁麻疹等癥狀者21例;發生劇烈嘔吐、輕度低血壓、廣泛性蕁麻疹等癥狀者3例;發現低血鉀或呼吸困難等癥狀1例;發生Ⅰ度外滲者2例;不良事件發生率為2.10%, 見表1。注射優維顯300時, 實驗組和對照組的不良事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965, >0.05);注射優維顯370時, 實驗組的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01)。
3 討論
隨著非離子型碘對比劑在CT增強影領域廣泛運用, 由于對比劑注射的速度快、劑量大, 所引起的不良事件逐漸受到關注。雖然CT增強注射非離子、高親水溶性對比劑, 但是不適宜溫度的對比劑增加患者的不適感, 影響實際注射的流速, 使影像達不到最佳的效果[2], 并且增加對比劑不良事件發生率[3]。碘對比劑應用中的不良事件與多種原因有關, 其中對比劑的溫度及黏度與不良事件發生率成為近年的研究熱點[4]。
研究表明, 對比劑的不良事件發生主要與對比劑的黏度有關。對比劑的黏度與碘濃度成正比, 但與溫度成反比, 對比劑的碘濃度越高或溫度越低時, 其黏度越高, 在血管內滯留的時間也越長, 從而對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傷越大, 引發的不良反應和外滲幾率則越高。37℃是人體的正常體溫, 對比劑處于此溫度時, 其理化性質幾乎不發生改變。Cademartiri[5]報道, 非離子型造影劑溫度從20℃加熱至37℃時其黏度下降達到50%左右。據有關資料介紹, 優維顯300在20℃時黏滯度為8.7 mPa/s , 在37℃時黏滯度僅為4.6 mPa/s; 優維顯370在20℃時黏滯度為20.1 mPa/s , 在37℃時黏滯度僅為9.5 mPa/s。本研究結果顯示, 注射優維顯300時, 實驗組和對照組的不良事件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注射優維顯370時, 實驗組的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Hazirolan 等[6]證實將對比劑加熱至37℃時, 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明顯降低。本研究通過加熱優維顯370, 明顯降低了對比劑所引發的不良事件的發生率, 這可能主要是通過恒溫箱加熱對比劑降低了對比劑的黏度有關。
總之, 使用恒溫箱加熱的對比劑, 不但可以減少注射部位的疼痛和不良事件的發生, 還可以降低醫療風險的發生,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慕朝偉, 高潤霖, 陳紅林, 等.非離子型造影劑的過敏樣反應.中國循環雜志, 2007, 22(3):172-175.
[2] 苗日. 造影劑溫度與流速相關性觀察.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 2003, 11(4):277.
[3] 孫劍寧, 李佐華, 史利華, 等. 離子型造影劑加地塞米松預防CT增強掃描反應的對比劑研究. 中國醫師雜志, 2001, 3 (9):664-665.
[4] 李佳欣, 任喜軍, 李學奇.碘對比劑黏度對微循環的影響.中華放射學雜志, 2012, 46(7):669-670.
[5] Cademartiri F, Mollet NR, van der Lugt A, et al. Intravenous contrast material administration at helical 16-detector row CT coronary angiography:effect of iodineconcentration on vascular attenuation. Radiology, 2005, 236(2):661-665.
[6] Hazirolan T, Turkbey B, Akpinar E, et al. The impact of warmed intravenous contrast material on the holus geometry of coronary CT angiography applications. Korean J Radiol, 2009, 10(2):150-155.
[收稿日期:2014-05-06]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討使用電恒溫箱加熱對比劑在多層螺旋CT(MSCT)增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2680例進行MSCT增強的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n=1420)和對照組(n=1260), 將對比劑(優維顯300和優維顯370)放入電恒溫箱加熱至37℃后進行MSCT增強, 觀察兩組患者不良事件的發生率。結果 注射優維顯300時, 實驗組和對照組的不良事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注射優維顯370時, 實驗組的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 使用電恒溫箱加熱優維顯370至37℃時, 能明顯降低不良事件的發生率, 值得臨床大力推廣。
【關鍵詞】 恒溫箱;多層螺旋CT;CT增強;不良事件
隨著多層螺旋CT(MSCT)的迅速發展, CT增強已成為了常用的影像學檢查方法。在MSCT增強檢查中, 能顯著提高病變的檢出率和準確率。雖然目前使用非離子型、高親水溶性對比劑作為常規增強對比劑, 但是由此引發的如對比劑外滲、過敏樣反應、對比劑腎病、微循環障礙等不良事件也越來越多, 不容忽視。本研究探討使用恒溫箱加熱對比劑是否能降低不良事件的發生,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4月到放射科進行CT增強檢查的268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剔除碘過敏、過敏性體質、甲狀腺功能亢進及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在檢查前告知患者及其家屬注射對比劑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和風險, 并簽訂知情同意書。將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n=1420)和對照組(n=1260), 實驗組男756例, 女684例, 年齡18~78歲, 平均年齡52.6歲;對照組男648例, 女612例, 年齡20~83歲, 平均年齡46.8歲, 兩組患者均選用優維顯300和優維顯370對比劑, 并采用相同的注射方式及注射速度進行CT增強檢查。
1. 2 儀器與方法 使用西門子64層螺旋CT、深圳圣諾高壓注射器和DHP-9002型電熱恒溫培養箱。兩組患者均按照CT增強常規操作方法, 選用20 G或22 G安全留置針經肘靜脈注射對比劑(注射速率3.5~5 ml/s, 劑量1~2 ml/kg)。實驗組將對比劑放入恒溫箱加熱至37℃后經肘靜脈注射;對照組即將對比劑在不加熱情況下直接經肘靜脈注射。觀察兩組患者開始靜脈注射對比劑到CT檢查結束1 h內, 出現過敏樣反應和對比劑外滲等不良事件。
1. 3 判斷標準 過敏樣反應參照美國放射學會2004年修訂的分型標準[1], 輕度:局限性蕁麻疹、皮膚瘙癢、流涕、惡心、嘔吐、咳嗽、眩暈等;中度:劇烈嘔吐、廣泛性蕁麻疹、喉頭水腫、輕度支氣管痙攣、輕度低血壓等;重度:致命性心律失常, 嚴重的喉頭水腫或呼吸困難, 昏迷、休克、低鉀, 并危及生命者。外滲根據對比劑外滲量(腫脹范圍)及局部組織的反應等, 將外滲局部組織損傷分為3度:Ⅰ度(局部微紅熱、輕度腫脹, 腫脹區直徑<5 cm);Ⅱ度(腫脹、疼痛明顯, 可觸及動脈搏動, 腫脹區直徑5~8 cm);Ⅲ度(局部皮色斑狀青紫或水皰形成, 動脈搏動不明顯, 腫脹區直徑>8 cm)。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實驗組中發生不良事件共6例。其中發生輕度惡心、嘔吐、局限性蕁麻疹等癥狀者5例;無中度和重度過敏樣反應患者;發生Ⅰ度外滲者1例;不良事件發生率為0.42%。對照組發生不良事件共27例, 其中輕度惡心、惡吐、局限性蕁麻疹等癥狀者21例;發生劇烈嘔吐、輕度低血壓、廣泛性蕁麻疹等癥狀者3例;發現低血鉀或呼吸困難等癥狀1例;發生Ⅰ度外滲者2例;不良事件發生率為2.10%, 見表1。注射優維顯300時, 實驗組和對照組的不良事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965, >0.05);注射優維顯370時, 實驗組的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01)。
3 討論
隨著非離子型碘對比劑在CT增強影領域廣泛運用, 由于對比劑注射的速度快、劑量大, 所引起的不良事件逐漸受到關注。雖然CT增強注射非離子、高親水溶性對比劑, 但是不適宜溫度的對比劑增加患者的不適感, 影響實際注射的流速, 使影像達不到最佳的效果[2], 并且增加對比劑不良事件發生率[3]。碘對比劑應用中的不良事件與多種原因有關, 其中對比劑的溫度及黏度與不良事件發生率成為近年的研究熱點[4]。
研究表明, 對比劑的不良事件發生主要與對比劑的黏度有關。對比劑的黏度與碘濃度成正比, 但與溫度成反比, 對比劑的碘濃度越高或溫度越低時, 其黏度越高, 在血管內滯留的時間也越長, 從而對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傷越大, 引發的不良反應和外滲幾率則越高。37℃是人體的正常體溫, 對比劑處于此溫度時, 其理化性質幾乎不發生改變。Cademartiri[5]報道, 非離子型造影劑溫度從20℃加熱至37℃時其黏度下降達到50%左右。據有關資料介紹, 優維顯300在20℃時黏滯度為8.7 mPa/s , 在37℃時黏滯度僅為4.6 mPa/s; 優維顯370在20℃時黏滯度為20.1 mPa/s , 在37℃時黏滯度僅為9.5 mPa/s。本研究結果顯示, 注射優維顯300時, 實驗組和對照組的不良事件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注射優維顯370時, 實驗組的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Hazirolan 等[6]證實將對比劑加熱至37℃時, 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明顯降低。本研究通過加熱優維顯370, 明顯降低了對比劑所引發的不良事件的發生率, 這可能主要是通過恒溫箱加熱對比劑降低了對比劑的黏度有關。
總之, 使用恒溫箱加熱的對比劑, 不但可以減少注射部位的疼痛和不良事件的發生, 還可以降低醫療風險的發生,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慕朝偉, 高潤霖, 陳紅林, 等.非離子型造影劑的過敏樣反應.中國循環雜志, 2007, 22(3):172-175.
[2] 苗日. 造影劑溫度與流速相關性觀察.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 2003, 11(4):277.
[3] 孫劍寧, 李佐華, 史利華, 等. 離子型造影劑加地塞米松預防CT增強掃描反應的對比劑研究. 中國醫師雜志, 2001, 3 (9):664-665.
[4] 李佳欣, 任喜軍, 李學奇.碘對比劑黏度對微循環的影響.中華放射學雜志, 2012, 46(7):669-670.
[5] Cademartiri F, Mollet NR, van der Lugt A, et al. Intravenous contrast material administration at helical 16-detector row CT coronary angiography:effect of iodineconcentration on vascular attenuation. Radiology, 2005, 236(2):661-665.
[6] Hazirolan T, Turkbey B, Akpinar E, et al. The impact of warmed intravenous contrast material on the holus geometry of coronary CT angiography applications. Korean J Radiol, 2009, 10(2):150-155.
[收稿日期:2014-05-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