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貴芹?張愛華
【摘要】 目的 探討嚴重燒傷患者創傷后成長的維度和促進因素。方法 采用現象學研究方法, 對本院接受治療的嚴重燒傷康復期的患者, 進行目的性抽樣, 抽取20例患者進行半結構式深度訪談。結果 創傷后成長的促進因素包括:感情宣泄, 社會比較, 意義應對, 自我效能;分析出PTG的3個結構維度:精神寄托, 欣賞生活, 苦難衍生。結論 此次訪談收獲的燒傷患者的創傷后成長維度和促進因素與其他研究具有共同點和不同之處。
【關鍵詞】 燒傷患者;創傷后成長;現象學
燒傷是指由強輻射熱、火焰與高溫固體導致的損傷, 以及通過化學物質、高溫與電導致的組織性損傷。燒傷的程度跟溫度的高低和時間的長短有關。燒傷對人體具有極大的破壞力, 具有嚴重的生理性打擊, 例如功能障礙、疼痛、毀容等。很多人在燒傷后, 留下了不可消除的陰影, 嚴重影響了日常生活和工作[1]。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收治的20例嚴重燒傷患者, 2例為自費治療, 18例公費治療。患者年齡23~48歲, 其中男12例, 女8 例。患者自愿進行訪談, 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受傷體驗及感受。本次研究獲得了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研究者與患者建立了良好的護患關系, 并獲得了患者的信任。見表1。
1. 2 資料收集 通過目的性抽樣, 對嚴重燒傷患者進行訪談, 當訪談到第20例患者時樣本量出現了飽和。訪談過程進行錄音, 訪談時間為20~50 min, 通過對燒傷患者的半結構式訪談, 對患者身心康復環節進行追溯, 對患者早期心理狀態和各階段的心理狀況及生理創傷進行探詢。如果患者情緒出現波動, 立刻停止訪談。訪談結束后及時進行轉錄, 借鑒Colaizz內容分析法整理提取主題[2]。采用合眾法提高研究結果的信、效度。2名研究人員分析同一份資料, 并連續、反復分析, 并將結果與原資料不斷比較對照, 尋找資料中的主題。分析時盡量避免加入研究者自身的理論與經驗。
2 結果
PTG是事件發生的因素、環境系統、個人系統以及認知評價和應對方法的相互作用的結果[3]。本次研究發現, 感情宣泄, 社會比較, 意義應對, 自我效能是創傷后成長的促進因素;創傷后成長的維度包括:精神寄托、欣賞生活和苦難的衍生3個維度。
2. 1 PTG的促進因素
2. 1. 1 感情宣泄 感情宣泄就是指利用宣泄感情的方式舒緩自己不良情緒。 案例1:“我哭的挺多, 哭出來后, 就好受些了”。案例11:“打打沙袋, 心情比之前輕松多了”。
2. 1. 2 社會比較 社會比較指與自身和不及自己的人進行比較, 用以積極性自我評價的維護。案例2:“我親戚的朋友在車禍中當場燒死了, 她的家人來看我, 我看到他們一夜白頭, 自己替他們難過, 也替自己難過。我現在這個樣子不是最壞的結果, 我應該慶幸, 慶幸我還活著, 還有家人, 可以叫一聲爸媽, 可是他們再也聽不到女兒的聲音了。所以我應該積極面對生活”。
2. 1. 3 自我效能 案例7:“剛開始時我也很痛苦, 但是看到別人恢復的那么好, 我就問自己, 為什么我不行呢, 我就給自己加油, 告訴自己, 我可以贏”。
2. 2 PTG的維度
2. 2. 1 精神寄托 嚴重燒傷患者由于燒傷后的瘢痕造成的毀容和功能障礙, 許多患者非常痛苦甚至產生輕生的念頭, 但家庭的責任感以及精神寄托使他們有了生活的欲望, 以感情為支撐, 靠著情感連接, 建立起了生活的自信[4]。案例4:“出事后, 我妻子跟女兒都在安慰我。想想家庭, 想想女兒跟妻子, 還有家里的老人。那么多需要我負責的親人, 我便有了生活的動力。父母辛苦養育我, 我必須站起來孝敬二老, 養育女兒, 愛護妻子, 這是我的責任, 也是男人應該有的擔當, 我倒了, 誰支撐這個家?”。案例6:“我喜歡寫文章, 在網上寫寫文章, 獲得了很多人的支持, 也就自信多了”。
2. 2. 2 欣賞生活 欣賞生活就是指可以發現生活中有意義的事, 轉移注意力, 可以輕松、愉快的度過每一天。案例5:“我們活著就是為了開心, 即使我變成了這個樣子, 身體有了缺陷, 我也不能哭著一張臉過日子, 笑一笑, 十年少。我喜歡笑, 以后的生活也要笑才行。
2. 2. 3 苦難衍生 苦難衍生就是指患者經過創傷性的事件后同情意識得到加強, 通過自身經歷可以幫助其他患難人群, 通過幫助他人, 獲得一種成就感, 增強生活的信心, 有利于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的重塑。
3 討論
患者燒傷后, 心理和身體都受到了嚴重傷害, 情緒很不穩定, 在情感與情緒產生的過程中, 認識就起到了重要作用, 可以利用行為技術和認識改變患者的不良行為認識。給患者提供宣泄的機會, 增強患者生活的自信心, 緩解心理問題。
本研究發現PTG的結構要素, 精神寄托, 欣賞生活, 苦難衍生基本支持Tedeschi等[5]1996年提出的創傷后成長的維度, 所不同的是Tedeschi和Calhoun將與他人的關系, 自我轉變作為獨立的維度, 作者沒有能夠提取出作為獨立的維度, 而是包含在苦難衍生這一維度中, 這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創傷后成長的內涵有所不同。中國人由于宗教信仰者較少, 對生活中的災難等不幸事件往往通過宿命論得以釋懷, 獲得心理安慰, 如這是命中注定的我要有一劫等, 來尋求精神解脫。通過研究發現, 可以從精神寄托, 欣賞生活, 苦難衍生等結構要素著手, 進行心理干預, 以促進患者的創傷后成長和潛能的發揮。
參考文獻
[1] 吳菁. 燒傷患者早期心理干預模式的構建與驗證的研究.第二軍醫大學, 2009.
[2] 吳菁, 王艷波, 翟建霞, 等.意外創傷者臨床心理干預的研究與思考.解放軍護理雜志, 2011, 24(02):4-5.
[3] 王艷波.意外創傷者的創傷后成長及其干預模式研究.第二軍醫大學, 2011.
[4] 何梅, 陳軍, 馮正直.燒創傷后應激障礙的診斷與評估方式分析.中國臨床康復, 2008, 32(17):7260.
[5] Tedeschi RG, Calhoun LG. The 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 measuring the positive legacy of trauma. J Trauma Stress, 1996, 9(3):455-472.
[收稿日期:2014-04-25]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討嚴重燒傷患者創傷后成長的維度和促進因素。方法 采用現象學研究方法, 對本院接受治療的嚴重燒傷康復期的患者, 進行目的性抽樣, 抽取20例患者進行半結構式深度訪談。結果 創傷后成長的促進因素包括:感情宣泄, 社會比較, 意義應對, 自我效能;分析出PTG的3個結構維度:精神寄托, 欣賞生活, 苦難衍生。結論 此次訪談收獲的燒傷患者的創傷后成長維度和促進因素與其他研究具有共同點和不同之處。
【關鍵詞】 燒傷患者;創傷后成長;現象學
燒傷是指由強輻射熱、火焰與高溫固體導致的損傷, 以及通過化學物質、高溫與電導致的組織性損傷。燒傷的程度跟溫度的高低和時間的長短有關。燒傷對人體具有極大的破壞力, 具有嚴重的生理性打擊, 例如功能障礙、疼痛、毀容等。很多人在燒傷后, 留下了不可消除的陰影, 嚴重影響了日常生活和工作[1]。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收治的20例嚴重燒傷患者, 2例為自費治療, 18例公費治療。患者年齡23~48歲, 其中男12例, 女8 例。患者自愿進行訪談, 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受傷體驗及感受。本次研究獲得了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研究者與患者建立了良好的護患關系, 并獲得了患者的信任。見表1。
1. 2 資料收集 通過目的性抽樣, 對嚴重燒傷患者進行訪談, 當訪談到第20例患者時樣本量出現了飽和。訪談過程進行錄音, 訪談時間為20~50 min, 通過對燒傷患者的半結構式訪談, 對患者身心康復環節進行追溯, 對患者早期心理狀態和各階段的心理狀況及生理創傷進行探詢。如果患者情緒出現波動, 立刻停止訪談。訪談結束后及時進行轉錄, 借鑒Colaizz內容分析法整理提取主題[2]。采用合眾法提高研究結果的信、效度。2名研究人員分析同一份資料, 并連續、反復分析, 并將結果與原資料不斷比較對照, 尋找資料中的主題。分析時盡量避免加入研究者自身的理論與經驗。
2 結果
PTG是事件發生的因素、環境系統、個人系統以及認知評價和應對方法的相互作用的結果[3]。本次研究發現, 感情宣泄, 社會比較, 意義應對, 自我效能是創傷后成長的促進因素;創傷后成長的維度包括:精神寄托、欣賞生活和苦難的衍生3個維度。
2. 1 PTG的促進因素
2. 1. 1 感情宣泄 感情宣泄就是指利用宣泄感情的方式舒緩自己不良情緒。 案例1:“我哭的挺多, 哭出來后, 就好受些了”。案例11:“打打沙袋, 心情比之前輕松多了”。
2. 1. 2 社會比較 社會比較指與自身和不及自己的人進行比較, 用以積極性自我評價的維護。案例2:“我親戚的朋友在車禍中當場燒死了, 她的家人來看我, 我看到他們一夜白頭, 自己替他們難過, 也替自己難過。我現在這個樣子不是最壞的結果, 我應該慶幸, 慶幸我還活著, 還有家人, 可以叫一聲爸媽, 可是他們再也聽不到女兒的聲音了。所以我應該積極面對生活”。
2. 1. 3 自我效能 案例7:“剛開始時我也很痛苦, 但是看到別人恢復的那么好, 我就問自己, 為什么我不行呢, 我就給自己加油, 告訴自己, 我可以贏”。
2. 2 PTG的維度
2. 2. 1 精神寄托 嚴重燒傷患者由于燒傷后的瘢痕造成的毀容和功能障礙, 許多患者非常痛苦甚至產生輕生的念頭, 但家庭的責任感以及精神寄托使他們有了生活的欲望, 以感情為支撐, 靠著情感連接, 建立起了生活的自信[4]。案例4:“出事后, 我妻子跟女兒都在安慰我。想想家庭, 想想女兒跟妻子, 還有家里的老人。那么多需要我負責的親人, 我便有了生活的動力。父母辛苦養育我, 我必須站起來孝敬二老, 養育女兒, 愛護妻子, 這是我的責任, 也是男人應該有的擔當, 我倒了, 誰支撐這個家?”。案例6:“我喜歡寫文章, 在網上寫寫文章, 獲得了很多人的支持, 也就自信多了”。
2. 2. 2 欣賞生活 欣賞生活就是指可以發現生活中有意義的事, 轉移注意力, 可以輕松、愉快的度過每一天。案例5:“我們活著就是為了開心, 即使我變成了這個樣子, 身體有了缺陷, 我也不能哭著一張臉過日子, 笑一笑, 十年少。我喜歡笑, 以后的生活也要笑才行。
2. 2. 3 苦難衍生 苦難衍生就是指患者經過創傷性的事件后同情意識得到加強, 通過自身經歷可以幫助其他患難人群, 通過幫助他人, 獲得一種成就感, 增強生活的信心, 有利于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的重塑。
3 討論
患者燒傷后, 心理和身體都受到了嚴重傷害, 情緒很不穩定, 在情感與情緒產生的過程中, 認識就起到了重要作用, 可以利用行為技術和認識改變患者的不良行為認識。給患者提供宣泄的機會, 增強患者生活的自信心, 緩解心理問題。
本研究發現PTG的結構要素, 精神寄托, 欣賞生活, 苦難衍生基本支持Tedeschi等[5]1996年提出的創傷后成長的維度, 所不同的是Tedeschi和Calhoun將與他人的關系, 自我轉變作為獨立的維度, 作者沒有能夠提取出作為獨立的維度, 而是包含在苦難衍生這一維度中, 這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創傷后成長的內涵有所不同。中國人由于宗教信仰者較少, 對生活中的災難等不幸事件往往通過宿命論得以釋懷, 獲得心理安慰, 如這是命中注定的我要有一劫等, 來尋求精神解脫。通過研究發現, 可以從精神寄托, 欣賞生活, 苦難衍生等結構要素著手, 進行心理干預, 以促進患者的創傷后成長和潛能的發揮。
參考文獻
[1] 吳菁. 燒傷患者早期心理干預模式的構建與驗證的研究.第二軍醫大學, 2009.
[2] 吳菁, 王艷波, 翟建霞, 等.意外創傷者臨床心理干預的研究與思考.解放軍護理雜志, 2011, 24(02):4-5.
[3] 王艷波.意外創傷者的創傷后成長及其干預模式研究.第二軍醫大學, 2011.
[4] 何梅, 陳軍, 馮正直.燒創傷后應激障礙的診斷與評估方式分析.中國臨床康復, 2008, 32(17):7260.
[5] Tedeschi RG, Calhoun LG. The 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 measuring the positive legacy of trauma. J Trauma Stress, 1996, 9(3):455-472.
[收稿日期:2014-04-25]endprint
【摘要】 目的 探討嚴重燒傷患者創傷后成長的維度和促進因素。方法 采用現象學研究方法, 對本院接受治療的嚴重燒傷康復期的患者, 進行目的性抽樣, 抽取20例患者進行半結構式深度訪談。結果 創傷后成長的促進因素包括:感情宣泄, 社會比較, 意義應對, 自我效能;分析出PTG的3個結構維度:精神寄托, 欣賞生活, 苦難衍生。結論 此次訪談收獲的燒傷患者的創傷后成長維度和促進因素與其他研究具有共同點和不同之處。
【關鍵詞】 燒傷患者;創傷后成長;現象學
燒傷是指由強輻射熱、火焰與高溫固體導致的損傷, 以及通過化學物質、高溫與電導致的組織性損傷。燒傷的程度跟溫度的高低和時間的長短有關。燒傷對人體具有極大的破壞力, 具有嚴重的生理性打擊, 例如功能障礙、疼痛、毀容等。很多人在燒傷后, 留下了不可消除的陰影, 嚴重影響了日常生活和工作[1]。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收治的20例嚴重燒傷患者, 2例為自費治療, 18例公費治療。患者年齡23~48歲, 其中男12例, 女8 例。患者自愿進行訪談, 可以自由表達自己的受傷體驗及感受。本次研究獲得了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研究者與患者建立了良好的護患關系, 并獲得了患者的信任。見表1。
1. 2 資料收集 通過目的性抽樣, 對嚴重燒傷患者進行訪談, 當訪談到第20例患者時樣本量出現了飽和。訪談過程進行錄音, 訪談時間為20~50 min, 通過對燒傷患者的半結構式訪談, 對患者身心康復環節進行追溯, 對患者早期心理狀態和各階段的心理狀況及生理創傷進行探詢。如果患者情緒出現波動, 立刻停止訪談。訪談結束后及時進行轉錄, 借鑒Colaizz內容分析法整理提取主題[2]。采用合眾法提高研究結果的信、效度。2名研究人員分析同一份資料, 并連續、反復分析, 并將結果與原資料不斷比較對照, 尋找資料中的主題。分析時盡量避免加入研究者自身的理論與經驗。
2 結果
PTG是事件發生的因素、環境系統、個人系統以及認知評價和應對方法的相互作用的結果[3]。本次研究發現, 感情宣泄, 社會比較, 意義應對, 自我效能是創傷后成長的促進因素;創傷后成長的維度包括:精神寄托、欣賞生活和苦難的衍生3個維度。
2. 1 PTG的促進因素
2. 1. 1 感情宣泄 感情宣泄就是指利用宣泄感情的方式舒緩自己不良情緒。 案例1:“我哭的挺多, 哭出來后, 就好受些了”。案例11:“打打沙袋, 心情比之前輕松多了”。
2. 1. 2 社會比較 社會比較指與自身和不及自己的人進行比較, 用以積極性自我評價的維護。案例2:“我親戚的朋友在車禍中當場燒死了, 她的家人來看我, 我看到他們一夜白頭, 自己替他們難過, 也替自己難過。我現在這個樣子不是最壞的結果, 我應該慶幸, 慶幸我還活著, 還有家人, 可以叫一聲爸媽, 可是他們再也聽不到女兒的聲音了。所以我應該積極面對生活”。
2. 1. 3 自我效能 案例7:“剛開始時我也很痛苦, 但是看到別人恢復的那么好, 我就問自己, 為什么我不行呢, 我就給自己加油, 告訴自己, 我可以贏”。
2. 2 PTG的維度
2. 2. 1 精神寄托 嚴重燒傷患者由于燒傷后的瘢痕造成的毀容和功能障礙, 許多患者非常痛苦甚至產生輕生的念頭, 但家庭的責任感以及精神寄托使他們有了生活的欲望, 以感情為支撐, 靠著情感連接, 建立起了生活的自信[4]。案例4:“出事后, 我妻子跟女兒都在安慰我。想想家庭, 想想女兒跟妻子, 還有家里的老人。那么多需要我負責的親人, 我便有了生活的動力。父母辛苦養育我, 我必須站起來孝敬二老, 養育女兒, 愛護妻子, 這是我的責任, 也是男人應該有的擔當, 我倒了, 誰支撐這個家?”。案例6:“我喜歡寫文章, 在網上寫寫文章, 獲得了很多人的支持, 也就自信多了”。
2. 2. 2 欣賞生活 欣賞生活就是指可以發現生活中有意義的事, 轉移注意力, 可以輕松、愉快的度過每一天。案例5:“我們活著就是為了開心, 即使我變成了這個樣子, 身體有了缺陷, 我也不能哭著一張臉過日子, 笑一笑, 十年少。我喜歡笑, 以后的生活也要笑才行。
2. 2. 3 苦難衍生 苦難衍生就是指患者經過創傷性的事件后同情意識得到加強, 通過自身經歷可以幫助其他患難人群, 通過幫助他人, 獲得一種成就感, 增強生活的信心, 有利于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的重塑。
3 討論
患者燒傷后, 心理和身體都受到了嚴重傷害, 情緒很不穩定, 在情感與情緒產生的過程中, 認識就起到了重要作用, 可以利用行為技術和認識改變患者的不良行為認識。給患者提供宣泄的機會, 增強患者生活的自信心, 緩解心理問題。
本研究發現PTG的結構要素, 精神寄托, 欣賞生活, 苦難衍生基本支持Tedeschi等[5]1996年提出的創傷后成長的維度, 所不同的是Tedeschi和Calhoun將與他人的關系, 自我轉變作為獨立的維度, 作者沒有能夠提取出作為獨立的維度, 而是包含在苦難衍生這一維度中, 這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創傷后成長的內涵有所不同。中國人由于宗教信仰者較少, 對生活中的災難等不幸事件往往通過宿命論得以釋懷, 獲得心理安慰, 如這是命中注定的我要有一劫等, 來尋求精神解脫。通過研究發現, 可以從精神寄托, 欣賞生活, 苦難衍生等結構要素著手, 進行心理干預, 以促進患者的創傷后成長和潛能的發揮。
參考文獻
[1] 吳菁. 燒傷患者早期心理干預模式的構建與驗證的研究.第二軍醫大學, 2009.
[2] 吳菁, 王艷波, 翟建霞, 等.意外創傷者臨床心理干預的研究與思考.解放軍護理雜志, 2011, 24(02):4-5.
[3] 王艷波.意外創傷者的創傷后成長及其干預模式研究.第二軍醫大學, 2011.
[4] 何梅, 陳軍, 馮正直.燒創傷后應激障礙的診斷與評估方式分析.中國臨床康復, 2008, 32(17):7260.
[5] Tedeschi RG, Calhoun LG. The posttraumatic growth inventory: measuring the positive legacy of trauma. J Trauma Stress, 1996, 9(3):455-472.
[收稿日期:2014-04-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