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明強

遼寧省審計機關“計算機審計能手”、省直機關優秀共產黨員、省直機關“三八”紅旗手……遼寧省審計廳財政審計處副處長、共產黨員茹彥在平凡的崗位上創出了不平凡的業績。
選擇審計,就要做到更好更強
俗話說:成功總是青睞有準備的人。翻開茹彥的工作履歷可以清晰地看到:1992年7月,她畢業于一所普通院校,憑著不懈努力,她先后獲得了會計師、注冊會計師和注冊稅務師資格,27歲便成為某大型軍工企業的主管會計。2005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她懷著自己的理想參加了省審計廳公務員招錄考試,并以優異的成績被錄取。
最初步入審計機關這道門檻,曾經有著多年財務工作經歷的茹彥覺得處處都是新的。她夜以繼日地學習審計基本理論,從審計ABC學起,并把財務原理與審計技能對比學習,努力找到矛盾的結合點,用自己掌握的財務理論的逆向思維來把握審計工作的規律和特點,并將之融入到審計工作中去。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不斷努力和實踐,茹彥很快理清了審計工作的脈絡,掌握了審計工作的基本方法,并用心去理解和領悟審計工作的精神內涵。正因如此,她很快便成為審計工作的業務骨干。2007年,她順利地通過了審計署計算機審計中級考試,并獲得了省審計廳授予的審計組長資格。
參加審計工作以來,茹彥先后參加并擔任主審20多個大項目的審計任務,查出違紀違規問題金額19億元,促進增收節支2.5億元,核減投資和挽回損失1.5億元,向司法、紀檢監察及其他部門移交經濟案件線索11件,促進被審計單位健全規章制度和制定整改措施60余項。2008年以來,由她匯總并撰寫的《審計報告》《審計要情》先后得到省委、省政府領導的重視和批示,促進了有關部門加強整改、完善制度,加強財政資金管理。
選擇奉獻,就要義無反顧
由于審計工作的特殊性,審計干部經常要面臨家庭、事業、親情、利益等諸多考驗。
女兒上小學的時候,茹彥由于經常要出差,愛人又遠在北京工作,因此,接送女兒上下學的任務便都由年邁的公公婆婆承擔起來。每次出差的時候,女兒總是摟著她的脖子問:“媽媽,啥時候能回來呀?”望著女兒依戀、期盼的目光,茹彥深情地親吻著女兒的額頭,無語淚先流。出差在外,每天晚上睡覺前聽到女兒在電話另一端深情的呼喚,茹彥的心就如刀絞一般地痛,有時甚至整夜無眠。如今,女兒已上高中,一家人仍然過著分多聚少的日子。每當想起這些辛酸的往事,已過不惑之年的茹彥禁不住潸然淚下。
對女兒的牽掛尚是常情,更讓茹彥感到愧疚的是,在父母的病榻前,她未能盡兒女孝道,這在情感上對她是一種深深的傷害。2011年3月,全國地方政府性債務審計工作任務最繁重的時候,茹彥擔任項目審計組組長,帶領同事正在鞍山市進行審計。恰逢此時,她公公要做白內障手術,愛人在北京回不來,婆婆一個人既要照顧女兒,又要照顧公公,家里、醫院、學校三地來回地跑,硬是沒讓茹彥請一天假。幾乎是在同一個月,茹彥的母親在醫院體檢查出患有惡性腫瘤需要動手術,但是母親知道女兒的心思,為了不影響茹彥工作,母親堅持不讓家人把病情告訴她,自己悄悄地住進醫院進行放療。去年8月,茹彥被單位選派到南京審計學院進修學習,臨行前,公公已經重病臥床,她決定放棄這次學習的機會在家照顧公公,可公公卻堅決支持她去學習:“學習的機會難得,工作是正事,大家都理解你的。”可是,當茹彥剛到南京學習不久,公公就因病情加重突然去世了。“子欲養而親不待”,愧疚的感覺一直在茹彥心中縈繞。愛人理解地安慰她:“你做的是正事,大家都懂你的。”
在茹彥的心目中,審計工作高于一切。她以實際行動書寫著自己的巾幗魅力。平凡的工作、簡單的起點、執著的探索、不懈的追求……一步步成長,一份份快樂,一個個收獲,茹彥說:是責任心讓我知道該怎樣走好每一步。在人生的成長和事業的發展中無怨無悔地付出,細細體會那種辛苦和快樂,收獲那一份赤誠,這就是茹彥追求的審計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