湍水石
近日,民間教育網站“上大學網”公布了“2014年中國虛假大學預警名單”,全國60所“大學”榜上有名。這些虛假大學自建官方網站,虛構校名校址,自造百科詞條,欺騙性極強。名單發布后引發了社會廣泛的關注。其實,這已經是該網站第三次發布虛假大學名單,虛假大學屢禁不絕的亂象讓人憂慮。
隨著高等教育市場競爭的加劇,越來越多的民辦高校乃至私立大學開始涌入人們視野,一些山寨虛假大學也堂而皇之地混進了招生隊伍中。無疑,一紙由民間教育網站發布的“虛假大學名單”,的確可以起到一定的防范作用。但筆者想問的是,為什么這份“虛假大學名單”會由民間來發布,負責監管的政府職能部門為什么不能及早預警,發出一份更加詳盡的“虛假大學名單”?
可以說,正是由于各職能部門對“虛假大學”和“虛假大學名單”的一再旁觀,疏于嚴打與防范,甚至懶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提醒工作,才導致了“虛假大學名單”年年發布年年有的怪現象。
保護考生的合法受教育權益,理應是教育的基本底線,也是政府的責任。若要重拳打擊虛假大學,從根子上斬草除根,需要教育、公安、工信、工商等多個部門相互聯動,積極作為。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應定期公布各類大學評估、年檢的合格院校名單,讓假大學“原形畢露”,同時要嚴把報考關口,從源頭上過濾掉那些問題學校,決不讓山寨虛假大學渾水摸魚。網監部門和工信部門要嚴把高校網站從域名注冊到訪問運營的關口,查封虛假大學的網站,將移動電話和固定電話等作案電話強制停機,杜絕這些“既不像大學網站,也不像商業網站”的虛假高校網站的存在。公安部門更應該緊盯“虛假大學名單”,按圖索驥,窮追猛打,或依法取締,或嚴厲懲處,決不姑息,以絕后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