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靜嫻,劉路路
( 鄭州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鄭州450001)
恩格斯指出:“一個民族要想登上科學的高峰,究竟是不能離開理論思維的。”[1]中華民族是一個由56 個民族組成的、擁有13.5 億人口的超大民族,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過程中,需要一個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基礎的強大精神支柱,否則在日新月異的時代,就不會有“美好的未來”。有關統計資料表明,截止到2013 年12 月,我國網民規模達到6.18 億。[2]在這種背景下,為了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使之顯示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3]就必須重視和加強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網絡陣地建設。
習近平在2013 年的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講話中強調,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4]擁有6.18 億網民的巨大網絡空間,已經成為當前中國意識形態斗爭的主戰場。這個陣地如果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不去占領,非馬克思主義甚至反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就會去占領。因此,加強馬克思主義網絡陣地建設是當前意識形態領域斗爭的重中之重,它能夠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創新和研究提供豐富的資源,能夠為加大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宣傳提供更廣闊、更便捷的重要平臺,直接關系到我國政權的穩定和社會的和諧。
1. 網絡陣地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創新提供重要資源。馬克思主義理論是以實踐為基礎的、與時俱進的理論,能夠根據時代、實踐的變化不斷地發展創新。在互聯網快速發展之前,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不同程度上面臨信息閉塞、資料缺乏的困境,許多研究者往往都是從有限的經典作家的本本和理論中作出推斷,再由推斷中得出理論,容易造成理論的空洞教條、內容重復,使馬克思主義理論在實踐活動迅速變化的時候依然止步不前。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原本閉塞的信息變得豐富而全面。馬克思主義研究者在理論研究過程中不但能夠通過網絡陣地快速找到需要的經典著作,而且能第一時間在人民網、新華網、光明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等網絡陣地中接觸到前沿研究和黨的政策等,還能夠在論壇、博客、貼吧等自由言論空間及時地發現實事熱點、全面地掌握熱點問題的多重影響,為理論研究的時效性提供了保障。例如在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群眾可以通過微信等方式參與到熱點問題的討論中,使研究者們能夠及時把握民心向背,從而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進行創新發展。此外,在互聯網興起之前,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者之間的交流主要靠傳統的通信方式或彼此閱讀研究成果進行,可能造成彼此的溝通不暢;在互聯網興起之后,研究者可以在網絡上及時進行交流,為理論的完善和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各種思想在網絡陣地的交鋒與碰撞,使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能夠更直接地進入人們的生活,也為理論的研究和創新提供了必要的資源。
2. 網絡陣地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和展示的重要平臺。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網絡陣地是通過網絡媒體,向中國乃至全世界人民展示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平臺。在網絡陣地中,馬克思主義傳播者可以利用網絡信息交流一對多、多對多的相互討論與溝通特點,與被傳播者進行互動式的交流,這就可以引導人們從傳統的被動式接受教育轉變為主動的思想交流,使馬克思主義更容易被廣大人民群眾所接受。回顧歷史可以發現,中國共產黨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宣傳從來都沒有放松過,而且宣傳方式不斷地進行著改進:在黨成立初期,李大釗、陳獨秀等老一輩馬克思主義者主要靠革命傳單、著作譯介、創辦報刊等方式來宣揚馬克思主義;新中國成立以后,中國共產黨和政府則主要通過廣播電視、報刊書籍、學校教育、傳唱紅色歌曲等形式宣傳馬克思主義;在現代化的今天,隨著網絡媒體覆蓋面積的逐步擴大,中國近半數的民眾被納入到互聯網生活中,從而使網絡傳播成為馬克思主義傳播的重要途徑。我們應當抓住網絡發展的機遇,加強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網絡陣地建設,讓更多國內外的網絡受眾能夠接觸、了解、支持馬克思主義。
3. 網絡陣地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新渠道。網絡陣地興建之前,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主要通過常規課堂進行,但課堂教育的硬件設施不一,且教授者在教學中往往添加個人見解,從而使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教育的開展具有很多不可預料的影響因素。建設網絡陣地之后,馬克思主義理論在線教學彌補了傳統教學中的一些缺點,使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走進了受眾的生活,并且使受眾能夠隨時隨地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在線咨詢遇到的問題和困惑,及時掌握正確的知識。比如,在全國高校中,已經有800 多家高校利用互聯網開展理論教育工作,其中清華大學、吉林大學、南京大學、天津大學、武漢大學、安徽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等相繼開設了紅色網站、鄧小平理論學習網站。[5]北京大學的“紅旗在線”是2001 年創建的紅色網站,也是網絡陣地中重要的堡壘陣地。“紅旗在線”利用北京大學在中國高校中的良好口碑,深入挖掘各種紅色資源和社會熱點、焦點問題,引起了在校大學生群體的關注,在全國高校中具有很大影響力。這樣的網絡陣地不僅能夠使中國的骨干力量準確接觸到馬克思主義,還能在網民的交流和討論中催生新的研究課題、研究方向。
4. 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網絡陣地建設是時代的要求。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給世界帶來了新的變化:網絡信息的控制權直接影響到國家在國際上的話語權;網絡陣地建設的好壞,能夠影響到國家的發展方向等。可以說網絡陣地的建設問題,是關系國家發展的重要課題。目前,我國已經建設了諸多的網絡陣地,利用網絡交互性強、覆蓋面廣等特征,使馬克思主義理論發揮了空前的作用。但是,在國內外綜合環境中,我國的網絡陣地建設還稍顯薄弱。一方面,在網絡發達的今天,如果理論宣傳和教育不能創新、不能“吸引眼球”,那么早已習慣網絡生活的諸多群眾就會選擇主觀忽略掉這些信息,使網絡陣地形同虛設;另一方面,在國際社會中,各種力量尤其是敵對勢力早已將網絡作為重要的意識形態攻擊突破口,并且已經占據了技術領先地位,如果我們的網絡陣地建設在技術、資金等方面都沒有保障的話,網絡陣地的作用就不會得到良好的發揮。此外,由于我們“觸網”時間較短,全國各地的網絡陣地建設情況參差不齊,例如我國的“人民網”“新華網”等中央主流核心網站,已處于世界級輿論網站行列,另外一些實力較弱的地方網站,卻依然僅僅將紙質的理論照搬到網上,這對長期接受新式教育、接收新鮮信息的網絡民眾而言,是難以接受的。所以,加強和改進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網絡陣地建設是一項緊迫的時代任務。
從廣義上講,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網絡陣地是指具有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功能的網站或者有關網站中的理論板塊,如各級黨委組織部門、輿論宣傳部門舉辦的理論研究網站和教育網站;各高校、研究院所、學術團體網站的理論欄目;各社會團體網站和商業網站的理論欄目等。目前,我國的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網絡陣地建設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各網絡陣地網站顯示,依然存在一些問題。筆者以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馬克思主義研究網、中共河南省委黨校等40 個網站為樣本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網絡陣地進行了研究,發現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 功能不全。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網絡陣地是我國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和推廣的重要平臺,擔負著對內教育對外宣傳的重要作用。在樣本網絡陣地中,筆者發現,只有8 家網站(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馬克思主義研究網、求是理論網、中國社會科學網、新華網、光明網、首都之網、中共北京市委黨校)具有外文版,其中,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具有英語、日語、韓語等多個外國語言版本,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和新華網還有哈薩克文、維吾爾文等少數民族語言版本。但是近80%的網站只有中文版,基本不具有進行對國外宣傳的功能。另外,在樣本網站中,有23 家網站設立了電子圖書館,占到樣本總數的57.5%,但是其中有些網站的電子圖書館是無法打開的。另外,很多已經建成的網絡陣地都不能在線閱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大大降低了網絡陣地的對內教育功能。總之,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網絡陣地功能有待進一步完善。
2. 推廣度低。據不完全數據統計,有92.5%的馬克思主義宣傳陣地建立了相應的網站。例如,目前我國除港澳臺外,31 家省委黨校都已經建立了網站,此外,建設兵團、鐵道部黨校、大部分市級黨校也都建設了網站。但是,一些馬克思主義網站在建成之后就很少宣傳和推廣,以至這些本來就不被人所熟知的網站更加缺乏關注度。這與馬克思主義網絡陣地的外部鏈接少、推廣度低有直接的關系。搜索引擎、網址大全、報刊雜志等,是廣大網民獲知新網站的重要途徑,但是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網絡陣地卻很少利用這些渠道進行自身宣傳,比如在360 安全瀏覽器上搜索“馬克思主義”關鍵字,前10 頁就只能搜索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論壇”、“馬克思主義研究網”兩個網絡陣地,其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論壇”鏈接中也只有人民網、求是理論網、新華網、光明網、中國社會科學網。我國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網站要深入群眾,還需要進一步擴大網站的宣傳力度和宣傳范圍。
3. 信息量少。正如美國學者尼葛洛龐帝在《數字化生存》中曾介紹的,歐美發達國家是現在絕大部分網絡信息的提供者,而且控制著從硬件到軟件的網絡系統。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無形之中就要受制于人。從全球范圍來看,中國掌握的網絡信息量偏少,而中國馬克思主義網絡陣地的信息資源更顯匱乏。部分網站只是把紙質媒體的內容搬到了網上,而且長時間不更新,使網民難以從網站上獲取及時信息,從而影響了網站的點擊率。另外,我國各地的馬克思主義網絡宣傳工作大多由地方性的電視臺、報社、科研機構、高校等承擔,各個網絡陣地人力、物力和財力有限,且沒有團結一致開展科研、宣傳和教育工作,所以地方性的網絡陣地多是上傳下達式地推廣馬克思主義,成為中央網絡陣地的“運輸器”,且信息面窄,千篇一律。這樣的信息重復,既浪費了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網絡陣地的資源,也浪費了網民的時間,以至于部分網民選擇直接登錄中央網絡陣地獲取信息,使一些地方性網站淪為“空站”“死站”。
4. 互動性差。黨的十七大以來,我國的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網絡陣地建設飛速發展。各級宣傳單位紛紛利用網絡的便捷性,將傳統方式傳播的各類經典著作和文件政策搬到網絡上,但這個簡單的“搬運”過程,只是將傳統的填鴨式學習辦法改成了“網絡灌輸”,而受眾卻已經不再是原來只能熟知書本知識的書生了。現在的網民更期待交流式學習,期待能夠在辯論、探討中提升自己的認知,這使網絡陣地原本具有的拉近教與學距離的作用幾乎喪失。樣本網絡陣地中,甚至只有10 家陣地能夠通過微博、博客等與讀者互動。其中,大部分還都是集中在全國范圍的網站,省級的只有首都之窗、中共上海市委黨校、中共江蘇省委黨校網站擁有此項功能。另外,雖然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網絡陣地無私地將別的政府網站、媒體網站、高校網站,甚至是商業網站作為自己的友好鏈接,但是這些鏈接卻很少是相互的(網絡陣地之間的鏈接除外)。例如,中共上海市委黨校網絡陣地中共有436 個友好鏈接,其中包括國內高校院校、全國性新聞媒體、上海新聞媒體、黨和國家機關重要網站、博物館和展覽、法律咨詢、便民服務等25 個門類,但是其中的英國大英博物館、當當網、上海虹橋機場等90%的網站都沒有對上海市委黨校進行友好鏈接。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網絡陣地應該增加陣地之間、陣地與其他網站之間的交流和互動,以擴大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影響。
早在1998 年5 月,聯合國新聞委員會就已經提出:互聯網已成為繼報刊、廣播、電視之后的第四媒體。近年來網絡發展勢頭強勁、規模大,網絡陣地的競爭也是空前激烈。正如李長春在2005 年1 月17 日《在全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說的,我們應該“主動占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促使“互聯網成為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陣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有效平臺、促進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健康發展的廣闊空間”。[6]所以,無論是從經濟意義,還是從政治、文化等意義出發,我們都應當致力于加強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網絡陣地的建設。
1. 加強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網絡陣地的管理。我國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觸網”時間較短,網絡陣地建設工作起步較晚,還沒有在全國范圍內形成統一健全的管理方法,相關的法律法規還很不完備。據不完全統計,1994 年以來,我國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互聯網入口通道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互聯網管理暫行規定》等幾部法規。因此,對于網絡上傳播的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研究成果的版權界定、成果互轉的合法性、異質文化傳播的規范化等問題都無法給出準確答案。研究認為,一方面,有關部門應該完善對網絡陣地發展和建設的統一規劃,讓馬克思主義網絡陣地切實有秩序地進入到各個村落、各個企業、各個學校、各個社會團體,擴大網絡陣地在商業網站等非馬克思主義網站的“占地面積”;另一方面,從法律法規層面,我國應該盡快制定健全關于網絡陣地建設、規范、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成立專門的網絡“司法隊伍”,對全國的網絡陣地進行監督、維護,完善已經建成的網絡陣地。
2. 多形式多渠道擴大網絡陣地的信息源。馬克思主義網絡陣地的信息源是網絡陣地生存發展的根本。一般而言,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網絡陣地信息主要來自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黨的政策路線和方針、社會科學知識等。要擴大網絡陣地的信息源,首先,應當實現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報紙、期刊等文獻信息源網絡化,擴大原有信息源的影響,促進馬克思主義經典文獻、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相關成果走進網民、走進生活。其次,促進廣播、電視電影等信息源的網絡化。例如,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等網站,借用中央電視臺曾經熱播的《旗幟》《輝煌六十年》《中國之路》等紀錄片宣傳黨的歷史和實踐,獲得了訪問者的好評;紅歌會網把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相關資料通過唱讀講傳等形式展現出來,贏得了較高的點擊率。再次,在豐富網絡陣地信息源過程中,可以按照訪問者不同年齡段的特征,采取不同的展現形式和渠道。對于青少年,應該在動漫、音樂中選擇信息和展出信息;對于中青年,可以通過電視劇、電影、新聞等形式來進行展示;對于老年人,則可以通過廣場文化、文藝作品和老年大學等形式。事實上,這不僅可以增強網絡陣地意識形態建設工作的滲透性,還可以豐富意識形態的內容,在教學相容的環境下,促進更多人了解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
3. 努力增強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網絡陣地的吸引力和知名度。首先,應確保網站的專業性,以贏得訪問者的信任。專業的網站才會得到網民的信任,使訪問者放心瀏覽;不專業的網站會遭到排斥,甚至被誤認為病毒網頁而影響瀏覽率。要保證網絡陣地的專業性,就需要真懂、真信馬克思主義的專業人才參與馬克思主義網站的建設,及時把搜集到的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相關成果等傳到網上,邀請有影響力的馬克思主義專家學者為網絡陣地撰稿,增強網站的信任度。其次,要豐富網絡陣地宣傳形式,增強趣味性。馬克思主義網站應根據當今社會特點和讀者熱點更新陣地欄目,增加歌曲或戲曲、電影、紀錄片等視頻音頻宣傳形式的比例;另外,對于理論文章本身,應該分成多樣化、多層次的分類閱讀欄目內容,以吸引不同文化程度的讀者來進行“量販式”閱讀。再次,創新推廣方法,增加知名度。網絡陣地的宣傳和推廣,不能僅僅局限于同類網站之間的鏈接,應該擴大推廣的范圍,將網絡陣地放到更加廣闊的空間,將更多的潛在對象變成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接受者。例如,在淘寶網、貓撲網等訪問量較高的網站上設鏈接,使各種層次、各個年齡段的網民都有機會接觸到馬克思主義網站,這樣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宣傳效果也會相應提升。
4. 以創新的精神拓展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網絡陣地功能。馬克思主義網絡陣地建設,要緊跟時代、貼近群眾、敢于創新,從內容到形式都要與時俱進。首先,應增加網站的知識性。多數馬克思主義網絡陣地包含最新理論研究成果板塊、新聞熱點板塊、中國共產黨歷史和發展資料板塊,只有少數網絡陣地含有傳統文化、文藝作品等板塊。馬克思主義是開放的、包容的科學,不會排除任何人類文明的先進成果,甚至不斷從不同的歷史文化、社會科學文化中汲取新的思想和文化來發展自己。網絡陣地應該從馬克思主義精神出發,開設更多的符合民眾愛好的、迎合民眾興趣的板塊,這樣既能完成網絡陣地展示和宣傳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任務,還能開闊訪問者的視野,使其學到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其次,應重視交互性,增強服務意識。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網絡陣地建設不能滿足于空洞的說教,而應該從現實出發,與解決現實問題結合起來,為訪問者提供互動平臺,收集網民的意見和建議,準確把握網民的思想動態,并及時作出反饋,使馬克思主義網站不僅能夠教育網民、引導網民,還能服務網民。例如,建立網上信訪制度,推進網上問題的網下解決;開展網上心理咨詢,引導網民走出心理困惑。再次,要提高網站的滲透性。意識形態導向功能是馬克思主義網站最主要的功能,因此,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網絡陣地建設過程中不應該喧賓奪主,為迎合一部分人的口味而放任非馬克思主義或不健康思想的傳播,從而弱化網絡陣地的意識形態功能。正確的做法是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占領網絡意識形態陣地,把其融入到網民喜聞樂見的動漫、微電影等多形式的作品中,利用聲、光、電等手段表現出來,潛移默化地影響網民的思想,從而增強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滲透力。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5.
[2]中國網民規模達6.18 億 手機上網占主力[EB/OL].(2014 -01 -16)[2014 -02 -01]. 中國新聞網,http://finance. chinanews. com/it/2013/07 -17/5052760. shtml.
[3]毛澤東選集(第3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44.
[4]北京日報:意識形態領域斗爭要敢于亮劍[EB/OL].(2013 -09 -02))[2014 -02 -01]. 新浪網,http://news. sina. com. cn/c/2013 -09 -02/025928105797. shtml.
[5]吳玉榮. 互聯網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研究[D]. 中共中央黨校,2004:123.
[6]李長春. 在全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EB/OL]. (2006 -01 -17)[2014 -02 -01].人民網, http://cpc. people. com. cn/GB/64184/64186/207391/132957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