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飛 焦念元 王賀正 徐國偉
(河南科技大學 農學院,河南 洛陽 471003)
按照“加強基礎,拓寬專業,強化能力,提高素質,突出特色”的人才培養指導思想,農科專業應培養掌握現代作物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農業及其它相關企事業單位從事教學與科研等工作的現代應用型、復合型高級農業科技人才。隨著農業科技的迅猛發展,新儀器、新設備的問世和測試手段的進步,農業科研工作對人才的要求也不斷提高。《植物實驗原理與方法》是提高學生科研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科研思維素養的一門課程,該課程的學習對于學生以后的畢業論文設計、畢業實習和科研大有裨益。然而,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很多學生缺乏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甚至懼怕本課程的學習,究其原因是因為該課程難理解、難記憶,課程中知識點太多,內容錯綜復雜。因此,如何提高農科專業學生學習本課程的積極性、主動性,如何提高本課程的教學質量都是值得探討的問題。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針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
在多年的《植物實驗原理與方法》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本課程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和矛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本課程涉及試驗測定指標的設計與測定方法選擇,涉及田間采樣與室內分析,涉及作物形態、生長發育、生理生化、營養狀況方面多個指標的測定原理與方法,內容龐雜,知識點分散。教師要在40 個課時里把所有這些東西都講清楚很難。
由于課時少、知識點多,課堂教學中教師多以純粹的理論和具體操作為重點,造成課堂教學枯燥。同時,現代植物實驗測試技術發展迅速、技術不斷革新,而課程教學內容相對陳舊,沒能及時反映科技發展的新成果,滿足不了學生對現代植物實驗測試技術知識的需求,造成學生學習興趣不高,課堂氣氛難以活躍,直接導致教學效果差。
傳統教學多以黑板板書的講授法為主,學生難以獲得對儀器、設備、測試流程的感性認識。雖然隨著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的發展和教學基建水平的提高,多媒體教學已是一種普遍的教學手段,但目前多媒體課件多數情況下僅僅作為板書的另一種形式,沒有發揮應有作用[1]。
本課程強調的是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所以課程的實驗教學環節應該采用開放式的理念,進行設計性、綜合性實驗。但是傳統的實驗課教學大都是驗證性的被動式教學,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動手能力以及獨立工作能力的培養,達不到素質教育的要求。
在課堂教學中,應以知識體系講授為主。如在“作物營養品質指標的測定”一節中,應結合作物營養品質的含義重點講解不同用途作物營養品質優劣衡量的關鍵點、并針對各類型作物構建其相應的評價指標體系。在具體指標測試部分,講解每個指標常用的幾種測定方法,把重點放在每種測定方法的原理,并引導學生比較這些方法的優缺點,例如在學習植株蛋白質含量測定時,重點講解比較了凱氏定氮法、雙縮脲法、紫外吸收法和考馬斯亮藍法等常用方法,讓學生明白它們各自的適用范圍,以便學生可以根據實際靈活選用。這些內容應在課堂教學中重點講解,而對于各種方法具體的操作步驟則作為學生課下自學的內容,這樣教師才能在有限的學時里將重點和難點知識講透、講明白,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首先要激發他們的興趣,有了興趣就能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能化難為易。采用案例法教學可以較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2]。在教學過程中筆者也發現學生很難對單純的理論產生興趣,而通過案例,尤其是教師的科研案例以及與各個同學畢業設計相關的案例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習效果。
例如,在講解“作物抗逆生理指標的測定”一節時,以一名學生的畢業論文“小麥花后抗氧化酶活性對水分脅迫響應的基因型差異”作為案例進行了分析。一方面讓學生們切實體會到了本課程與他們的學習息息相關,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另一方面從學生熟悉的案例入手,激發了他們參與課堂教學互動的熱情,提高了教學效果。
具體教學過程中,應該綜合靈活應用講授法、案例法教學法、問題式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任務式教學法和討論式教學法等各種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同時不斷改進教學手段,當今高校多媒體教學已是一種普遍的教學手段。應切實提高多媒體教學課件質量,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圖、文、聲、像相結合的優勢,使抽象的內容形象化、動態化,給予學生感官刺激,激發學習興趣和熱情。除了多媒體教學之外,還應積極利用網絡資源,如利用相關的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精品視頻公開課程等進行輔助教學。通過教學手段的改革,提高教學質量。
實驗教學中,應轉變傳統實驗教學理念,打破原在教學模式,從設計原則、案例來源、教學方法、考核體系等方面入手,為全面推進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教學改革提供依據[3],并據此增設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這樣不僅可以加強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而且能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相關理論知識。例如在“不同施肥量水平下玉米群體結構比較”實驗教學中,可采用“學生自學-課堂提問-學生實驗-討論和總結-撰寫實驗報告”這種實驗教學方法,讓學生自己設計調查玉米群體大小、分布、葉色、長勢、長相及其動態變化等相關指標。同時讓學生自己確定測定方法,如在葉面積指數調查中,學生可以自已選擇比葉重法、改良比葉重法、長寬系數法、葉面積儀測定法等。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本課程理論知識,提高實驗教學效果,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科研意識,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針對農科專業《植物實驗原理與方法》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可采用合理統籌安排課程內容、案例法教學、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變實驗教學理念等措施來提高教學質量。這就要求教師要合理安排授課內容,不斷充實與更新教學內容,多下功夫去準備相關案例,多思考在授課時采用哪些教學方法,多考慮開設哪些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項目,積極探索,不斷進取,這樣才能提高農科專業《植物實驗原理與方法》的教學質量和水平。
[1]秦福利.談高校多媒體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高教論壇,2005(5):107-110,139.
[2]蔡肯,梁曉瑩.淺談案例和啟發式教學法相結合在高校課程中的應用[J].中國科技信息,2007,(23):238-239.
[3]錢潔,房健民,陳志宏.生物技術專業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33(1):207-21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