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光時
(東北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吉林 長春 150024)
同義詞劃分為兩類,即相對同義詞(relative synonym)和絕對同義詞(absolute synonym)。絕對同義詞在英文當中數量廖廖,常見的如motherland 與mother country,word formation 與word-building,fricative與spirant 等。它們的意義完全相同,在意義的各個方面語義對等(John Lyons,2000),可以相互替代,所以也就沒有了辨析的必要。而“相對同義詞”則不然,它們又被稱為“近義詞”,每一組的近義詞之間的意義有重合的區域,也有不重合的地方,在應用中不能相互替換。所以為了力求語言的準確性,對它們的辨析也就成了必然。
國內對近義詞的辨析有多個角度,如基于楊百翰大學的BNC 或是COCA 的語料庫方法;根據Leech 提出的語義分類框架,著眼于詞匯間概念含義、內涵含義、社會含義、情感含義、反映含義、搭配含義(1981)的不同而進行辨析的方法;或是參考英語字典的英文釋義以及國外的近義詞辨析書籍(如Use the Right Word,S.I.Hayakawa)并歸納總結出的詞匯間差異。本文所倡導的近義詞辨析策略,與前述方法利用的資源差異不大,同樣包括一定數量的語料、意義理論的支持(利奇的意義七分法)、英語字典和近義詞辨析書籍,但是選擇了完全不同的導向,即“語言習得”。既然以此為導向,那么在語料的選擇上,必然以英美原文語料為主且應更貼近語言學習者的教材,數量適中;語義分類理論則以搭配意義為主;在對國外近義詞典釋義的提取上,則應更忠實原文,少作臆測。
中國的ESL 學習者按學習階段可分為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及以上。本文更適宜高中以及上學習階段的學習者。因為小學初中階段習得的詞匯本身就少,且學習時間長,其他的教學方式和學習策略明顯占優。盡管部分詞匯辨析也可以從本文中汲取思路,但優勢不明顯,此處從略。對于高中英語學習者來說,更貼近語言學習者教材的語料首先就是各類教輔了。但當前的教輔魚龍混雜,部分學生本身無法分清哪些文章源于英語本族語者寫的文章,哪些不是,所以這個時候教師應該為學生挑選合適的教輔,并適時發現遣詞造句不當的文章,及時剔除,以免學生深受其害。大學生接觸的英語信息范圍更廣,包括英語刊物、仿英式的文章、互聯網英語甚至BNC、COCA 的語料。在此.筆者仍是倡導以英語本族語者的文字或是優質的仿英式文章為主要語料,從中提取詞匯辨析的關鍵信息。值得一提的是,楊百翰大學提供的兩個語料庫因為其權威性和檢索的快捷性,已經成為驗證詞匯用法的有利工具。所以,大學生可對其善加利用。對于研究生,參照前者即可。總而言之,優先選擇原汁原味的語料。
另一個詞匯辨析的重要信息來源就是權威的英文詞典,如朗文當代英語詞典(LDCE)、科林斯合作英語詞典(CCELD)、牛津英語大辭典(OED)、牛津高級學習者詞典(OALD)以及在國內發行的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OALD)。此類詞典會在其英文釋義處及英文例句處直接提供詞匯間差別的關鍵信息,不僅簡便,而且高效。
搭配意義(collocative meaning)是Leech 意義七分法當中的一類,且在原著中以adj.+n.,S+O 和vi.+prep.+O 的搭配形式作為事例,但英語中詞匯的搭配結構遠多于上述三種形式,所以本文所指的搭配將延伸到英語當中所有的短語或句子結構,包括核心詞匯為名詞的det.+n.+prep.+O,prep.+(det.)+n.+prep.+O;動詞的vt.+O,vt.+O+prep.+O,vi.+prep.+O;以及形容詞的adj.+prep.+O等。最常見的事例即是對charge/accuse/indict 的辨析。三者同表“控告”義,僅用單個詞匯的角度不易下手,但是從搭配的角度駕輕就熟,因為它們vt.+O+prep.+O 這個結構中的prep.是互斥的。即charge sb.with sth.,accuse sb.of sth.,以及sb.be indicted for sth(即常用被動語態),迎刃而解。再如exempt VS exonerate 二者都可以表示“免除”,實際區別在何處?從牛津高階英漢雙解詞典的英文釋義和例句中可得知,二者在vt.+O+prep.+O 這個結構中的第二個賓語上有所差異。exempt sb.from 后面的賓語通常為義務(obligation or liability),而exonerate sb.from 后面的賓語則為過錯、罪行等(blame for a fault or wrongdoing)。
另一方面,從學習以及語言使用的角度來看,僅僅使用同一短語結構來辨析一組近義詞不能滿足學習者的需要。如表示“暗示”之義的常用詞有imply 和hint.但在表達此義時,二者的詞性是不一樣的:imply 為及物動詞,hint 為不及物動詞,后面要接at 才能接賓語。即從意義和結構的雙重角度來看,imply 與hint at 才是更嚴格意義上的近義詞。另一方面,因為二者在結構上的明顯不同,類似的事例還有表示“過分癡迷、過分喜愛”的covet,drool over 及salivate at;表示“沉思”的reflect on 以及contemplate;表示“A 優于B ”的A is preferable to B,A is in preference to B 和sb.have a preference for A over B 等等,都屬于結構不同意義相近的近義詞組,且從結構本身即可區分彼此。
此外,近義詞組中某詞的獨有用法也是學習的重點,最常用的如hope VS wish 中,wish sb.to do sth.,wish sb.sth.及wish 后的賓語從句須用虛擬語氣這些用法為wish 所獨有,而in the hope of 為hope 所獨有。學習到此層面的時候,對hope VS wish 意義上的辨析直接轉移到了常用句法的應用上,即利用較少的資源獲得了實用性較高的結果。
綜上,參照本族語者的文章或搜索BNC 及COCA 語料,參考權威英文字典的英文釋義及例句,以詞語搭配為理論基礎,是本文提出的辨析英文近義詞的方法。盡管可行性有待進一步的驗證,但本方法貼近權威資料、快捷、有效的特性值得英語學習者的采納。
[1]John Lyons.Linguistic Semantics:An Introduction[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2]Geoffrey Leech.Semantics:the Study of Meaning (2ndedition)[M].Middlesex.England;New York.America;Victoria.Australia.etc.:Penguin Books Ltd.1981:16-17.
[3]S.I.Hayakawa.Use the Right Word:A Modern Guide to Synonyms [Z].Hongkong:Lee Fung Printing Co.Ltd,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