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國范 周燕利
摘 要:當今世界,企業間的競爭日趨呈現出多樣化和精細化。細節決定成敗已經成為擺在企業管理者們眼前的現實。加強企業管理,全方面提升企業競爭力,是投身于全球市場時間不長的中國企業現階段的主要任務。文章在對我國企業管理現狀進行客觀分析的基礎上,挖掘問題產生根源,并提出合理解決措施。
關鍵詞:企業管理;現狀;理念;措施
隨著科學技術的高度發展,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個方面都在發生在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知識經濟代替傳統工業經濟的趨勢日趨明顯。企業管理的理念和方式手段也面臨重大變革。外界環境的壓力和內部發展的需求,兩股力量都迫切要求企業管理實現從傳統模式向新時期現代企業管理模式的轉變。建立適應當今社會需求的現代管理模式,促進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全面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已經成為當代企業管理者和相關學者思考的重要課題。
1 新的時期企業管理所面臨的巨大變化
1.1 生產方式轉變
在科學技術不斷前進的同時,生產力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向前發展,與之配套的生產方式也隨之發生改變。當今世界正在進行著由工業經濟向以知識為主導產業和生產要素為特征的知識經濟轉型,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度逐漸加深,市場競爭日漸白熱化。在這種大環境下,單純的生產規模擴大化已經不是企業追求經濟效益的最重要途徑,傳統的工業生產管理模式也不再適合現代企業管理。作為企業管理者,要認清歷史發展方向,高度重視知識和高素質人才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不斷培育、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建立與生產方式相適應的企業管理制度,才能夠在今后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提高經濟效益,實現更大的發展。
1.2 經營方式轉變
工業化、信息化、知識化是現代化經濟發展的三大重要階段。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已經深入到我們的工作生產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質量的同時,也推動著企業經營方式發生改變。新知識、新工具、新方法的廣泛應用,信息資源的傳遞與共享方式的根本變化,都使得企業生產、經營、營銷手段逐漸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企業管理的理念與手段也隨之面臨著新的著力點和發展方向。
1.3 企業內部結構和組織的變化
在新的經濟發展模式和社會管理制度的影響下,企業內部結構和組織方式悄然改變,與之相適應的企業管理必須隨之改變。傳統企業內部部門之間效率低下的協調溝通已經無法滿足顧客需求的迅速變化。企業發展對創新型人才的依賴度越來越強。這些都為企業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2 現階段我國企業管理存在的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實現質的飛越,國內企業煥發了勃勃生機。在取得了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和綜合國力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企業管理模式落后,核心競爭力發展緩慢,國際市場競爭力嚴重不足。具體到企業管理的層面,我國企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1 生產技術水平低
我國很多行業都存在著生產技術落后的問題。許多運行狀態良好、經濟效益高的大中型企業都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產品技術含量低,在整條產業鏈中屬于利潤占有率較低的環節。這種企業的經濟效益主要依賴于我國低廉的人工成本。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企業的人工成本優勢正在逐漸喪失。隨著利潤的下降和成本的提高,我國企業面臨的生存環境正在惡化。如何提高產品技術含量,追求更多經濟利潤,已經成為我國企業迫在眉睫的問題。
2.2 績效管理與企業發展不適應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企業已經逐步實行績效工資制度,有效促進了職工的生產積極性,為企業技術革新和效益提升做出重要貢獻。但激勵制度與個人付出不相適宜的問題依然沒有獲得妥善解決。尤其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人生價值的實現有了更高的要求,更加渴望社會對個體自我的肯定。單一刻板的績效工資制度已經不能滿足新時期人們的心理和物質需要,越來越不能激發員工的工作潛力,迫切需要改革創新。
2.3 組織結構陳舊
我國企業普遍存在機構臃腫、管理機制刻板單一缺乏人性化,或者“人治”現象嚴重,管理科學化、規范化程度不高的問題。無論哪種情況,都嚴重限制了員工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壓制了員工的主觀能動性,不利于個人能力的發揮與挖掘。
2.4 員工知識交流缺乏制度保障
當今時代是知識爆炸的時代。企業要保持產品服務的競爭力,需要知識的不斷更新。而知識技能是人才,特別是高端人才的根本競爭力。目前企業、行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模式沒有對員工間知識交流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員工害怕交流之后自己的知識被別人學到,搶占自己原有的地位,他們在竭盡全力地保護自己的“知識”。員工缺乏安全感,就無法行之有效的開展廣泛的知識經驗交流,從而限制了知識的更新換代。最終結果是拖慢了企業技術更新的腳步,企業競爭力逐漸減弱。
3 推動我國企業管理改革的措施
3.1 全面貫徹企業管理理念
先進的管理理念是現代企業管理的核心。我國很多企業管理者缺乏先進的思想觀念、危機意識和競爭意識,從而限制了企業管理的改善和發展。要實行企業管理創新,首先要從管理觀念、理念創新開始。企業要認清當今世界經濟發展形勢,吸收先進思想為我所用,轉變經營理念,創新經營模式,以經濟管理創新為先導,在企業內部貫徹經濟管理的理念。
3.2 把握企業管理的目標和方向
在現代社會,企業競爭的本質就是核心競爭力的競爭。企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正確定位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明確企業的戰略發展方向和發展目標。科學、準確、合理的企業發展規劃有利于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認清局勢,穩固自身,有利于企業獲取長遠利益。企業戰略規劃要通過目標管理實現。在內部分工的基礎上,把企業發展目標細化分解到每個員工,通過對每個員工的任務完成情況的考核和管控,保障最終目標的實現。
3.3 調整、創新企業組織結構
現階段我國企業傳統組織結構已經不能滿足企業發展的要求,必須進行改革創新。一要建立扁平化的組織結構,壓縮企業管理層次,加強內部機構的溝通協調,加快信息傳遞和反饋的速度,最終使得服務效率得以提高。二要建立柔性化的組織結構,增加管理彈性,通過建立臨時性組織機構來實現對原有機構功能的有效補充,使得企業的組織結構呈現靈活化和多樣化,增強企業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
3.4 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
以人為本是現代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必要選擇和基本特征。人才是企業生存發展和變革創新的核心動力。知識經濟體系下,企業的管理要圍繞人力資源的充分利用來實施。尊重員工,重視知識,加強對企業員工的人文關懷,為員工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從物質和精神兩方面著手,創新激勵機制,充分發揮企業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與創造性,是企業實現高效經濟管理的保障。
4 結束語
展望未來,挑戰與機遇并存。市場全球化為我國企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空間。企業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排頭兵和中堅力量,要充分認識到企業管理的重要意義,樹立正確的管理理念,吸收借鑒外國企業先進的管理經驗,堅持以人為本,堅持科技創新,結合具體產業、行業環境和企業自身條件,不斷完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企業發展之路,實現在國際市場上的新突破。
參考文獻
[1]曲衛清.淺談知識經濟時代的財務管理策略創新[J].經濟師,2006(05).
[2]張翠玲.企業管理新模式-知識管理[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