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向東
摘 要:當代會計工作中,制度和準則之間具有共性,同時也具有其本身的個性。無論是會計準則還是會計制度,都是一種工作規范。如何正確選擇會計規范體系,是當前的爭議焦點。從現在會計制度的發展狀態分析,會計統一制度必然會被代替,會計準則將成為未來會計工作的指導規范。但是我國目前的國情決定了在今后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將一直保留會計制度同準則并存的狀態。而這一狀態的持續時間則由我國的國民素質以及國家發展決定。
關鍵詞:會計準則;會計制度;規范體系;選擇;研究
會計制度同會計準則雖然具有共性,但是彼此之間又不盡相同,認清二者之間的關系,這對于會計規范體系的建立完善有著重要意義。我國的會計規范體系中,會計制度同準則之間的關系還存在爭議,對其歸納總結可分為以下幾方面:(1)會計準則為主導;(2)會計制度為主導;(3)會計準則同制度并存;(4)若會計規范已經完善,無論是使用準則還是制度都僅僅是一個形式。從上面幾種觀點可以看出,會計制度同會計準則之間還是存在著差異的,不能一概而論。文章通過對二者之間的關系進行詳細的論述,針對當前我國會計體制中存在的問題,就當前我國會計規范體系的建立提出了一些觀點。
1 會計制度同會計準則之間的差異
會計準則在我國當前的經濟環境中,其主導為經濟業務,主要用于業務分析工作中。以實際經濟條件為基礎對會計準則的意義以及概念做出規定。最后得到計量以及確認結果,以財務報告的形式公布出來,同時也針對業務中所遇到的一些問題提供一定的規范性基礎。而會計制度則是具有針對性的,以特定部門或者行業為對象,制定相應的財務制度,對其會計行為加以規范。所以二者之間具有一定的共性,但是也存在差異。二者的共性在于都是規范指導會計工作,而差異則依照條件的不同具有以下幾點:
1.1 主體差異
會計準則依照的是經濟業務作為規范前提,而制度則以單位具體的實際狀況予以規范。雖然我國針對會計制度進行了革新,已經不再具體劃分行業的不同,但是在金融保險業同一般企業之間會計制度仍舊有所差異,仍舊沒有改變其本質,即會計行業仍舊還是以制度作為規范本質。
1.2 指導思想存在差異
會計準則的主導思想主要偏向于原理以及概念,這是會計準則的特點,這種主導思想是會計準則同會計制度最大的差異,也是根本區別。
1.3 人員素質要求具有差異性
在內容上會計準則相對較為抽象,因為偏向于概念以及遠離,因而就需要會計人員有能力依照實際狀況進行選擇,并且做出的選擇是正確的,這就需要工作人員應當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即在會計準則的實施中,需要會計人員均為高素質人才。而會計制度就相對更為具體直觀些,不需要進行判斷以及選擇,只需要依照已有的會計制度進行工作便可,因而在人員的素質要求上相對較低。
1.4 規范重點存在差異
會計準則需要正確的決策,并且重點在于最后的計量,由于原理和概念是會計準則的基礎,以此做出正確決策,令準則具有指導作用。而制度的指導則是以規則作為基礎,更加側重會計報告以及記錄結果。
2 實施會計準則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分析
2.1 必然性分析
2.1.1 經濟環境需求
國際商業中,會計是一種通用語言,因而必須為其發展尋求一個新的途徑,市場的變化隨著多元化的生活方式以及發展契機變得越來越復雜,資本市場的完善,令投資者開始遠離投資企業,但是其在市場環境中需要更加可靠的真實信息。這就需要會計發揮其基礎作用,及時的提供有效的信息,而會計準則就需要高質量的保證以及前提,會計是一種規則性極強的工作,因而需要標準的規則作為工作導向,所以在經濟業務中,會計制度應當具有全面性。但是經濟環境并非一成不變的,但是制度始終會落后于經濟業務,因而就無法保證會計信息的及時有效,無法為決策提供及時的信息基礎。但是會計準則不同,其導向基礎是遠離,是一種概念以及意義的規定,因而若準則無法具有全面性時,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其所具有的原理也可以為會計人員所用。
2.1.2 適應時代需要
經濟資本使得投資者已經開始遠離投資企業,投資人主要對股權進行掌握,而將經營權委托出去。但是投資人必須對投資的風險予以掌握,這是經濟利益使然,經濟利益同股權相聯系,因而其必須做出同投資相當的決策。但是決策的基礎便是信息,而經理層財務報告便是決策的信息的主要來源。
2.2 可行性分析
會計準則也在不斷的發展,公眾對會計準則的認可也在不斷的加強,但是在我國,會計準則仍舊不完善,存在很多漏洞以及需要改進的地方。這些問題便是是的會計準則在我國的發展受到局限的主要原因。所以,同實際情況相結合,將會計準做作為會計工作的單獨導向可行性較差。下面便針對當前我國的會計準則中常見的問題做出討論。
2.2.1 會計準則的制定缺乏科學性
我國會計準則制定缺乏嚴密、協調一致的方法體系作基礎,即沒有研究財務會計概念框架,也沒有應用科學的技術方法,因而使我國制定出的會計準則缺乏連貫性。我國在制定會計準則前,應當先制定一套既符合我國國情,又反映國際化進程的概念框架,以此來指導準則的制定。
2.2.2 會計準則存在制定模式問題
近年來,國內外財務舞弊丑聞的屢禁不止的實踐證明,會計準則制定模式出現了導向的錯誤,即以規則為基礎而非以原則為導向。會計準則既是企業核算的標準,也是注冊會計師進行審計時依據的重要標準,因此會計準則的制定方向對于會計和審計的發展影響很大,而會計準則的完善程度,對于會計、審計責任的大小和審計風險的高低有關聯。因此,改革會計準則制定模式,堵塞會計準則中存在的漏洞,成為提供高會計信息質量,保護投資者利益的必然之爭。
2.2.3 準則定位不清
當前世界各國會計準則機構類型主要包括“社會公認型、法制型、雙軌型和政府組織型”四種。而我國的會計準則模式不屬于以上任何一種,因為我國會計準則制定頒布均是財政部,具有強制性。也就是說我國的會計準則具有法律的特征,卻沒有法律的形式,因為它不是由立法機關制定頒布的,不屬于“法”。所以我們只能模糊的將我國的會計準則定位于“近似法制型”。效用主要體現在準則制定的壟斷權和控制權。這就不符合博弈原則,準則的制定者應該是局外人,應該充分保護和體現各博弈方的要求和利益,而準則的形成是每個博弈主體博弈的結果。從這點來講,準則由民間機構制定,更符合市場結構體制和博弈規則的要求。
3 我國會計規范體系的選擇
對于我國會計規范體系的選擇問題,從未來的發展方向看,應當是由會計準則取代統一的會計制度,而行業和企業則應當依據會計準則的要求,結合單位的實際情況,自行制定具體的內部會計制度。從未來的發展趨勢看,應當廢除統一會計制度,這是必然的發展方向。但是我國當前的社會體制以及經濟發展狀況決定了會計準則作為唯一的行業規范只能是一種設想。所以,結合我國當前的體制,我國的會計行業體制只能是準則同制度并存、統一。因此,通過上述的論述可以總結出,我國的會計工作中,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會計制度同會計準則都將共同存在,這一現象是由我國的國情所決定。如何才能實現會計準則作為行業指導,需要有我國的國民素質以及經濟發展狀況決定。
參考文獻
[1]會計準則與會計制度應用指南[M].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9.
[2]會計學[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3]高級會計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