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茂彩
新課程標準的出臺對教育界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教學方法,講求教學策略,摒棄傳統意義上的應試教學模式,注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保證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效率。想在初中階段掌握好所有的學科,必須先將語文課學好,對其他的學科而言,語文課屬于最基礎的學科,而閱讀教學又是語文課的核心。因此,在初中的語文閱讀教學中閱讀教學是至關重要的。在一般情況下,初中生需要先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才可以有效地培養和訓練寫作能力,以此來拓寬思維快速投入到其他的學科學習中,從而提升初中教育的總體成效。
一、語文課上互動教學
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在語文課堂上注重細致、透徹地講解課文概況、中心思想等。這種教學方法雖然有時也會為了將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而應用適當的教學方法,但學生的積極性始終得不到發揮,這種教學容易造成兩極分化,讓學生發展受到制約。而在閱讀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讓學生提問,嘗試著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體現學生自主的學習方式。例如,學習老舍的《濟南的冬天》時,除了讓學生了解濟南的冬天特征外,還可以讓學生討論家鄉的冬天有什么特征,學生積極性極高。他們不僅查閱本地的氣象資料,還查閱一些檔案資料,并且用幻燈片展示出家鄉冬天的一草一本以及人們的生活狀態,很有深度和個人見解。在這個幻燈片課件制作中,他們相互合作,相互討論,形成解說詞和課件內容,豐富的史料和圖片以及視頻是我們所沒有想到的。
二、語文課上的分層教學
在新課標的教學背景下,現階段多種教學模式隨之應運而生,其中最受教師青睞,且教學效果最明顯的一種教學方法就是因材施教的分層教學法。分層教學法的分層依據分很多種,具體包括學生的學習能力、性格特點、學習成績等等,其優點在于,分層教學克服了傳統教學方法中“一刀切”的弊端,能夠全面針對所有的學生,采取最合理的教育方式,避免了學習成績兩極分化現象的出現。分層教學法分為隱形分層和顯性分層,無論是顯性分層還是隱形分層,都要求教師要對學生有一個充分了解,在了解的基礎上進行合理分層和教學。在語文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差異性,設計出不同層次的活動內容,指導學生遞進式發展。比如,在學習《皇帝的新裝》時,安排課本劇表演,把學生分成不同組,讓他們在語文活動中發揮自己專長,美術好的同學設計道具,文字能力強的同學設計臺詞,讓他們在劇中根據各人的特點安排各人的角色,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表演活動中獲得不同的發展。
三、語文課外的閱讀指導
我們強調大語文教育觀,強調語文的廣泛閱讀。比如學習了《我的叔叔于勒》后,指導學生閱讀莫泊桑的其他名篇如《項鏈》和《羊脂球》,進一步來認識這位偉大的小說家。指導學生訂閱《語文報》《雜文報》《讀者》《小小說選刊》《美文賞析》等報刊,讓優秀文化占領學生的閱讀空間,讓學生們體會到閱讀的魅力。
總之,閱讀能力的培養是語文能力的重要教學目標之一,教師必須在學生為主體的原則下,加強字詞句篇的閱讀理解訓練,為學生終身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撐。
(貴州省遵義縣南白鎮民主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