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康靜
摘 要 要解決好“三農”問題,必須要做好農村土地流轉工作,這是發展現代農業,促進新農村發展的重要途徑。基于農民權益受到保護的角度,提出對當前農村土地流轉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 農村;土地流轉;村集體;建議
中圖分類號F321.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15-0-02
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對推進我國農業現代化、解決農村問題有著重大意義。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加快改革進程。
今年兩會期間,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積極推進農村改革。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保持農村土地承包關系長久不變,抓緊土地承包經營權及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引導承包地經營權有序流轉,慎重穩妥進行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堅持家庭經營基礎性地位,培育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完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加快國有農牧林場改革。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推進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試點。農村改革要從實際出發,試點先行,切實尊重農民意愿,堅決維護農民合法權益。”
在全面深化改革布局中,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已成為關鍵性問題,但同時也屬于爭議最多、分歧最大的領域之一。在這一領域中既存在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離的國家法律等上層建筑與農村發展、農民需求不相適應的現實情況,又有歷年來各地在改革探索中因地制宜的各種政策法規的不相統一,還有農村因多年發展和生育人口對集體土地需求各不相同的差異性情況。因此,盡管國家在推進農村土地改革方面有決心、有魄力,但是由于存在以上問題,統一的政策遲遲不能推出。
農村土地的合理流轉,既是農業產業化、現代化的需求,也是廣大離地農民的需要,現在我國有很多地方均在進行試點,為政策改革做出探索,是農村土地改革的橋頭堡。在繼續穩定家庭承包經營責任制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放活承包權和經營權,以市場為導向進行土地流轉是我國的大勢所趨。為最大限度地保證社會穩定和發展,在盡量大的范圍內進行穩妥的試點是兼顧改革、發展和社會公平的需要。通過從事土地管理十幾年的經驗,所以,對促進農村土地流轉工作有以下幾點建議。
1 必須堅持“自愿、有償、依法、規范”的基本原則
在推進土地流轉工作中,以市場為導向,以農民利益為核心,以農業發展為立足點,不搞一刀切和行政命令行化的土地流轉。首先,是“群眾自愿”的原則。土地是否流轉,以哪種形式流轉,應由農戶自主決定。即使鄉村操作的土地流轉也要尊重農民意愿,不能靠行政手段強行流轉。其次,是“平等協商、有償流轉”的原則。土地流轉的轉包費、租金等應由農戶與承租方平等協商確定,鄉鎮不得干預。其流轉收益應歸農戶所有,鄉鎮不得擅自截留。第三,是“依法有序”的原則。土地流轉必須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認真執行中央的路線方針政策。在土地流轉中,不得改變土地所有權權屬關系,不得隨意改變土地承包關系,不得擅自改變農業用途,流轉的期限不得超過承包剩余期限。
2 進一步加強鄉村級政權建設,積極發揮村集體作用
首先,村集體必須提高認識正確引導土地流轉,轉變農戶傳統經營觀念,增強農民參與農地流轉的積極性主動性,對農村中業已形成的土地自發流轉行為進行規范并完善管理機制。其次,土地流轉雙方需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簽訂書面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以明確各自權利和義務。鄉、村集體經濟組織作為原土地發包方有權對土地流轉合同的具體內容進行審查、監督,防止集體土地權益的流失。
3 進一步加強村級政權建設,促進農村民主化進程
目前,在各地進行的土地流轉試點和實踐,既有企業和承包土地農民簽署合同進行的土地流轉,也有企業和村集體簽署合同進行的土地流轉。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的形式既然是目前我國農村土地所有制形式,就應當發揮村級集體的優勢,建議各地在企業參與土地流轉過程中盡量與村集體簽訂合同,使用的農民承包土地由村集體代管、入股或補償收回,這樣一方面能夠回避所有制問題,另一方面也能更大限度地保障農民和企業的合法權益。既能使企業放下承包年期造成的土地經營權年期風險,保證企業對土地和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的投資熱情,也能避免在產生糾紛時個體農民的弱勢地位,更好的維護農民利益。
4 加大執法力度
對企業獲得的流轉土地進行嚴格監管,要在縣域內按照農業生產效率,對流轉土地進行嚴格評估,對不能達到或超過當地平均農地產出效益的企業要有強制退出機制,防止企業借土地流轉之機達到炒作概念、借機囤地等不良目的,切實保護農民利益促進農業生產。
5 慎重對待流轉土地的抵押、轉讓
對企業參與土地流轉,進行農業生產經營,應成立相應的子公司,獨立核算。在經營過程中,對抵押和轉讓,村集體應參與意見,金融機構應加強評估和監管,回避經營風險,切實保障農民利益。
6 積極培育土地流轉中介組織
建立相應的土地流轉市場和信息、咨詢、評估等服務系統,收集、發布土地流轉信息,擬定土地流轉指導價格,協調土地資源的配置,協助辦理土地流轉手續,可組建土地信托服務中心,土地資產經營公司等,為土地流轉提供服務,為農戶之間的土地流轉搭建平臺。在征得農民同意的前提下,把農民不愿耕種的土地集中起來,有償交給中心或公司經營,對土地使用權流轉進行規范化公司運作。
“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這是今年兩會代表委員對改革進入深水區的普遍認識。作為深化改革藍圖中的重要一環,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絕對是“最難啃的硬骨頭”之一。大家不能因為難度大而回避,也不能因難度大而冒進,以土地流轉為切入點,切實保護農民利益、促進農村和農業發展是積極穩妥推進農村土地改革的需求,也是6.3億農民的期盼。
(責任編輯:劉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