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阿平
摘 要 隨著農業機械化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農機在農業生產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這就需要與之相適應的農機管理體系。由此,主要分析了目前基層農機管理隊伍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關鍵詞 基層;農機管理;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F323.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15-0-02
隨著農業現代化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農業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目前,基層農機管理體系的運作遠遠不能適應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步伐,基層農機管理隊伍健全與否,將嚴重阻礙農機事業的發展。所以,必須找出基層農機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為基層農機事業的健康發展鋪開道路。
1 管理的任務作用
基層農機管理服務組織是以鄉鎮農機管理服務站為骨干鄉村農機服務組織,是農機化發展的一個重要基礎。基層農機管理體主要任務是宣傳執行國家有關農機化發展的方針、政策和法規,承擔農機管理、安全監理、新機具和新技術的推廣、農機作業經營、維修等社會化服務,利用農作物成熟期的時間差,組織農機跨區作業,以提高農機的作業效率、降低使用成本?;鶎愚r機管理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為農機手的入戶辦證和安全生產以及新機具推廣、技術培訓、配件供應、機具維修、作業經營等提供了便捷的系列服務?;鶎愚r機安全生產的好壞,不僅關系到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而且關系到廣大農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影響到農機化事業健康發展,必須建立長期有效的農機安全管理機制。
2 管理存在的問題
2.1 體系不健全,隊伍不穩定
鄉鎮農機管理服務站在撤、擴、并后,完全由縣下放到鄉鎮管理,很多鄉鎮的農機管理組織有名無實,任行政工作或抽調到其他單位,嚴重出現有編制無人員或有人員不從業務現象,由于財政資金緊張,村級根本沒有建立農機服務部?,F在農業部門和鄉鎮農機人員的關系是:農業局只不過是業務主管部門,其工資及福利由鄉財政發放,人事調動權在人事組織部門,農業部門對鄉鎮農機管理人員沒有分配和調動權,嚴重失去對鄉鎮人員的管制權,導致專業技術基礎好、年紀輕的人員嚴重外流到其他單位,農機管理服務組織技術力量不斷減弱,農機隊伍嚴重不穩定,難以履行正常的農機體系運轉職責。
2.2 技術力量短缺,人員素質不高
基層農機隊伍中嚴重存在年紀偏大、知識老化、文化素質水平偏低現象,難以適應社會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影響了農機服務及新機具的推廣。主要原因是院校停招沒有對口專業的畢業生、地方政府為了緊縮資金減少財政壓力,采取只出不進自生自滅的策略,沒有辦公經費,工作環境福利待遇差。
2.3 認識度不夠,缺乏保障機制
有些地方政府和部門存在重農機推廣、輕農機安全的傾向,農機安全生產監管工作投入不足,安全生產責任落實不到位,甚至誤認為農機安全生產僅僅是農機監理部門的職責,缺乏權威性和有效性,對農機安全生產違法行為查處不力。地方政府對基層農機組織的扶持專項資金極少,沒有配套經費,先進適用的新技術、新機具難以及時推廣應用,由于政府投入資金少,就加重了農機戶的負擔,影響農民發展農機的積極性。
2.4 培訓不到位,網絡不健全
農機服務人員接受培訓需要資金和時間,由于資金的限制,許多農機從業人員極少有機會參加省、市高等院校接受新知識培訓,導致缺乏安全意識和安全知識,忽視安全操作服務質量、服務態度、服務跟蹤等與農機化發展的需要及農戶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鄉鎮農機監理網絡不健全,對分散在千家萬戶并行駛在鄉村道路上的農機安全生產無法進行有效監管。
2.5 工作重心偏離
鄉鎮農機管理服務站的工作職能是農機管理,安全生宣傳、教育和檢查監督,農機新技術、新機具的引進、試驗示范和推廣應用,農機技術培訓、指導和服務,農機信息收集整理和傳播。就工作職能來看,基層站工作重點是農機管理和安全生產,主要任務是統計報表,鄉鎮站在漸漸失去農機管理職能的同時,多數工作人員被政府常年抽調抓中心工作,業務工作基本荒廢。
2.6 基礎設施差,沒有專門的農機管理辦公場所
鄉鎮農機管理服務站基本沒有自己獨立的辦公場所,從2013年開始,鄉鎮成立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所有農技、農經、農機、畜牧等的農技人員合并辦公,一張桌子一條椅子一臺電腦就算配備齊全,更談不上有農機培訓場地。試驗示范推廣無設備無基地,技術指導服務下鄉沒有交通工具。
3 管理措施及對策
3.1 健全基層農機管理的體系建設
上級部門對基層農機管理站的編制內人員應重新進行核實,對在編不在崗的進行歸位,保證每個鄉鎮站最起碼有一位德、才、技能兼備的農機管理人員,村級有1位懂技術的農機服務人員,上下1條線利于農機工作的開展。
3.2 穩定基層農機管理隊伍
政府部門要充分發揮基層農機服務人員的作用,專職專用,以做業務及本職工作為主,不要安排以行政工作為中心,使農機干部認為自己沒有用武之地而跳到行政部門或其他單位,政府部門還要考慮好農機管理人員的工資福利待遇問題,使農機干部能人在心在,安心為農機事業服務,從根本上穩定農機管理隊伍,減少人員流動現象。
3.3 加強培訓,提高基層農機隊伍素質
定期組織基層農機管理人員開展政策、法規、專業技能等方面的知識培訓,并制定考核辦法和激勵制度,以提高農機管理隊伍的專業技能和政治思想素養。有計劃選送年輕、能力強的農機管理人員到高等院校進修學習,爭取高校畢業生下基層,逐步提高農機管理隊伍的整體水平,重視農機安全培訓,增加農機安全意識和農機安全知識,建立市、縣、鄉、村等農機安全網絡。
3.4 提高認識,加強保障機制
有關部門要提高對農機管理的認識,對基層農機管理問題引起高度的重視,它關系到農業生產的發展、人民財產的安全、人們人身的安全。農機推廣和農機安全要一起抓,只抓推廣不抓安全結果會是無效功,要把安全責任落實到位,專部門專職負責,對違法行為嚴厲查處,農機不安全所帶來的損失也是不可估量的。政府部門要在資金上增加投入,及時更換新機具、推廣新技術,盡量減少農戶負擔,把農機安全損失降到最低,增加農機服務人員和農機使用戶對農機管理工作信任和信心,打開農業管理事業發展的新道路。
3.5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業務能力
積極爭取政府和領導的支持,完善基礎設施,做到辦公有場所,試驗示范推廣有基地,宣傳、教育、培訓有場地,有針對性的進行技術指導。
3.6 加強農機管理自身建設,做好綜合管理
制定各項制度如:工作制度、考核制度、獎勵制度、服務制度。設立服務監督臺,接受來訪解答咨詢,樹立良好的農機服務形象,使農機管理工作走上正規化。
(責任編輯:趙中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