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武雄?張海芳
摘 要 如何構建農業職業教育新體系,事關高素質新型職業農民的培養,進而也關系到農業現代化的實現步伐等,意義重大。
關鍵詞 湖南;農業職業教育;職業教育體系;農業教育體系;終身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9.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15-0-03
1 構建背景
1.1 湖南農業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湖南農村生產力落后、市場化程度較低、科技教育落后,如何以獨特方式發展農民教育事業,逐步構建有湖南特色的農民終身教育體系非常必要。雖然,目前湖南已有以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等涉農高職院校為龍頭,大部分區域縣的中等涉農職業學校為主體,鄉鎮農校為基礎的農業職業教育體系。但是,由于條塊分割,各自為政,無序競爭,沒有形成合理科學的農業職業教育體系。
1.2 湖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的人才支撐基礎工程
實現湖南省《“十二五”農業發展規劃》中提出的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實現農業產業與農業職業教育協同育人,從低到高依次培養出職業農民、農業中等技能人才、農業高端技能人才、農業技術技能人才、農業技術研發和推廣人才的農業職業教育體系。所以,科學調整農業職業院校專業結構,辦出農業專業特色,統籌農業職業教育各個層次教育的發展,加大對農民終身教育的力度。調整中等與高等職業院校和專業布局,協同共建湖南現代農業職業教育立體體系責任重大、迫在眉睫,意義重大。
2 相關概念的界定。
2.1 基本概念
一是農業職業教育體系,包括中等農業職業教育、高等農業職業教育、農業職業培訓和農業成人教育。二是“農業職業教育體系”3個方面的內涵:一是適應農業發展需求。就是適應農業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農業產業體系建設要求和人的全面發展,遵循農業職業人才成長規律。二是有機銜接,就是統籌協調農業中等、高等農業職業教育發展,以課程銜接體系為重點,促進培養目標、專業設置、行業指導、農業集團化辦學等領域相銜接。三是多元立交,即農業職業教育與繼續教育相互溝通,實行全日制教育與非全日制教育并重,探索建立農業職業教育人才成長“立交橋”。
2.2 基本特征
即滿足農村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要求、以農技人才的終身發展為本、體現農技人才的終身教育理念,終身教育不能忘記農民。
2.3 國內外研究現狀
發達國家農業職業教育體系健全,各層次教育培養目標鮮明,特色突出,而且,相互銜接緊密,學生畢業獲得職業資格證書和文憑證書,既可以就業,也可以進入高一級學校繼續深造。因此,發達國家農業職業教育發展前景廣闊,具有可持續性,為農業生產發展提供各類人才和科技情報信息。
3 構建意義
3.1 有利于平衡湖南職業教育體系結構布局
湖南職業教育都扎堆與熱門專業,社會教育資源集中在第二、第三產業。第一產業的農業職業教育非常薄弱,合理調整職業院校,扶植與推進、做大做強農業職業大教育,減少熱門專業的重復設置和過多過濫設置,使得農業職業教育取得更大的發展空間,職業教育均衡發展,湖南職業教育體系均衡發展。作為湖南職業教育體系主要組成部分的湖南農業職業教育體系的殘缺,就不可能有完善的湖南職業教育體系。
3.2 有利于湖南農業職業教育穩步發展
加強對如何構建對湖南省不同地區、不同層次、不同管理歸屬的農業職業教育資源進行科學合理的整合,包括農民培訓、扶貧開發培訓等教育資源整合到農業職業院校教育的主渠道中來,構建湖南農業職業教育體系,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惠共贏,依靠集團化辦學的力量,共同推動該省農業職業教育事業的持續發展,意義非常重大。
3.3 是有利于湖南農業現代化發展的發展
中共中央一號文件多次提出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就必須建立農業職業教育體系與之相適應。建立于完善農業職業教育體系,關系到高素質新型職業農民培養,關系到整個農業產業結構協調與完善,進而關系到湖南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步伐的快慢。
4 構建難點與重點
4.1 形成“崇尚農業一技之長”的湖南農耕職教文化,增強農業職業教育的吸引力
“湖廣熟、天下足 ”、“湖南成為天下糧倉”、“崇尚農業一技之長”的湖南職業教育農耕文化研究。如何將“尊重農業技術技能勞動”的價值觀融入“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百折不撓、兼收并蓄”的湖湘文化的研究,形成“崇尚農業一技之長、不唯學歷憑能力”的氛圍。增強農業職業教育的吸引力,做大做強湖南農業職業教育。
4.2 明確各級各類農業職業教育和培訓的職責
如何根本改變湖南農業職業教育和培訓機構比較多,職責分工也不明確,尤其是培訓,政出多門,相互重復,導致教育資源分散和浪費的狀況。一方面如何進一步明確各級政府哪些職能部門具有管理農業職業教育的職責和范圍,徹底改變目前各職能部門均開展職業培訓的混亂局面;另一方面,如何理順各教育和培訓機構的職責,明確各自承擔適合自己的培養或培訓任務。
4.3 實現農業中職農業高職與高職銜接一體化發展
即如何推進開展農職院校聯合省級以上示范性農業類中職學校的中高職銜接工作,推動農業職業教育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機制改革,推動中高職農業類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的有機銜接。
4.4 對接湖南農業產業,調整湖南農業職業院校專業結構
以共建隆平農業高科技園為抓手,推進湖南農業職業教育體系與湖南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協同發展。農業職業院校教師如何積極參加農業技術推廣,帶領學生引進和推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農業職業院校如何與行業共建農業科技研發中心,對農作物新品種選育、安全高效種養、農產品保鮮加工等方面核心技術攻關;如何推動農業科技進村入戶,積極推進農科教結合、產學研協作。如何推動農業高職院校對接湖南現代產業體系優化專業結構,辦出農業專業特色。如何按照區域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需要去統籌農業職業教育發展等等。
4.5 實現農業院校辦學類型、學習形式的多樣化辦學機制改革
主要包括3個方面:一是學校職業教育、企業職業教育和社會化職業教育并舉。建立與產業體系布局結構結合的職業學校網絡,面向全社會、面向人人提供多種形式職業教育等。二是農業學歷職業教育與非學歷職業教育并重。建立開放溝通的農業職業教育學歷、學位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職業院校要積極開展非學歷職業教育,堅持學歷教育與非學歷培訓并舉。三是全日制農業職業教育與非全日制農業教育共同發展。鼓勵學習者通過工學結合的方式接受全日制職業教育,或通過工學交替的方式接受非全日制的職業教育,對半工半讀、周末學校、假期培訓和夜校等靈活的學習方式予以政策支持。
4.6 將農民工培訓納入終身教育體系,并建立起長效機制
加強對農民工的培訓,既是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促進城市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農民工提高自身素質的迫切愿望,是湖南農業職業教育體系構建的重要內容。長期以來,農民工一直被排除在城市就業培訓的范圍之外。很多農民工表示,勞動技能低,是他們在城里打工遇到的最大難題之一。所以,必須鼓勵農民工接受職業教育,這不僅是權宜之計,更應有長遠打算,形成長效機制。
4.7 研究政府如何進行政策支持與宏觀引導
經費、觀念、培養機制等問題成為制約湖南農業職業教育體系的瓶頸。湖南農業職業教育體系的完善需要政府出錢、出力、出政策。政府如何將農業職業教育放在戰略性位置去考慮,加大基本建設投入,引導農業院校辦學機制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等等值得研究,是本課題研究對象。
參考文獻
[1]張天波.現代職教體系同現代產業體系的機理探析[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12,14(5):81-84.
(責任編輯:趙中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