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剛?龔朝霞?高波
摘 要 隨著動物呈現“老病新發現”、“疾病譜變化”、“病原變異”等疫情變化,單靠春秋兩季突擊防疫的模式已不適應目前復雜的疫情形勢發展。所以,由季節性防疫向常年性防疫轉變才能更為有效控制動物疫病。由此,就如何抓好常年性動物防疫提出幾點建議供參考。
關鍵詞 常年性;動物防疫;工作探討
中圖分類號:S851.3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673-890X(2014)15-0-03
1 現狀
近年來,各級政府從發展畜牧業,調整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高度,把基層動物防疫工作擺上突出位置來抓,以基層動物防疫管理體制改革為突破口,扎實抓好動物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以下明顯成效。
1.1 動物疫病防治水平明顯提高
以四川達州市達川區為例,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豬瘟、高致病性藍耳病及雞新城疫等5種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免疫密度規模場常年保持在100%,散養戶常年保持在90%以上,群體免疫抗體合格率全年保持在80%以上;狂犬病城鎮準養犬免疫密度達95%以上,農村準養犬只的免疫率達到90%以上;并切實做好豬肺疫、豬丹毒、牛出敗、山羊痘、仔豬副傷寒、豬流行性乙型腦炎以及豬偽狂犬病等地方多發動物疫病的免疫工作;動物免疫證到戶率、免疫耳標推廣面均達100%。
1.2 動物檢疫工作到位
動物產地檢疫已全面展開,所有出欄、屠宰和上市的動物全部實現檢疫,規模養殖場、屠宰場(點)、屠商的《動物防疫合格證》發放率達100%。
1.3 畜禽死亡率大幅度下降
豬、牛(羊)、禽(兔)的疫病死亡率分別控制在1%、0.5%、8%以下。
1.4 預警、應急能力顯著提高
制定完善了重大動物疫病應急預案,積極應對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等重大疫情,全區動物疫情穩定控制,確保了畜牧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2 問題
2.1 認識不足
業務部門個別技術人員和一大批地方黨政干部對常年性動物防疫概念模糊,認為只要搞好春秋兩季防疫就行了,平時對工作不過問、不重視,導致部分動物漏免。
2.2 村級防疫體系不健全
村級防疫員管理體制未建立或不完善,有的地方只是季節性聘請村級防疫員,根本談不上常年性防疫,增加了基層防疫工作難度。
2.3 基礎設施薄弱
動物防疫基礎設施仍然薄弱、檢測手段落后,對防控動態不能及時準確全面掌握,影響了防控策略的調整和實施。
2.4 獸醫實驗室作用發揮不夠
獸醫實驗室作用未能充分激活和發揮,制約了動物疫病監測、流行病學調查及疫情預警預報工作的開展。
2.5 主體地位不明
防疫配套政策不健全,疫病防控社會化服務意識淡薄,尚未有效建立起疫控機構與規模養殖場主、養殖戶和獸醫從業者良好的管理體系。
2.6 創新意識不強
疫病防控策略和措施缺乏前瞻性和創新意識,工作務實少、務虛多,重應付、輕細節。這些問題造成了動物疫病防控工作開展的深度和廣度不夠。
3 對策
3.1 積極推進疫病防控模式轉變
真正構建“地方政府負總責,生產者承擔第一責任,相關部門各負其責”的獸醫工作責任體系,形成政府、企業、行業協會和從業人員分工明確、各司其職的防治機制,實現動物防疫工作從“畜牧獸醫部門包辦”向“激活主體、群防群控”的根本性轉變。
3.2 建立健全督查機制
動物衛生監督所要嚴格執行《動物養殖場和動物養殖小區動物衛生監督規范》,進一步完善督促檢查制度,實行專家式督查制度。采用明查與暗訪、集中檢查與突擊檢查、普遍督查與重點督查相結合等方式,認認真真糾問題,實實在在促工作。完善政府督查通報制度。采用政府督查室或指揮部簡報形式將檢查中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及時通報。完善春、秋兩季免疫密度和免疫效果集中檢查制度和不定期抽檢制度,將動物防疫工作績效考核與基層防疫補助經費掛鉤,提高考核的實效性。充分發輝動物衛生監督監督職責,對違背強制免疫、強制撲殺規定、不健全防疫設施的業主和違規操作防疫人員依法查處。
3.3 扎實做好強制免疫工作
強制免疫工作做到6個落實:一是免疫計劃落實。做到計劃縝密,安排得當,講求科學;二是“聯窩免疫”制度落實。在抓好仔豬免疫的同時,注重母豬的免疫;三是“月免疫日制度”落實。及時對漏免或未免畜禽和新近補欄畜禽進行補免;四是加免工作落實。嚴格按照規定開展加免工作;五是建立規模場免疫質量跟蹤評估制度。對存欄量:豬200頭以上、牛100頭以上、羊100只以上、雞5 000只以上、禽5 000只以上的規模場建立免疫抗體監測情況登記表,主要反映畜禽免疫情況、抽樣情況、免疫抗體監測情況及免疫抗體不合格的整改情況,充分利用免疫抗體監測手段提高免疫質量水平。六是免疫操作規范落實。做到程序嚴格、操作規范、檔案健全、標識到位。
3.4 有效開展消毒滅源
堅持春秋兩季開展集中消毒行動。嚴格按照“兩統一、兩集中、兩規范”(即:統一藥物、時間,集中人力、物力,規范技術規程、行為準則)要求抓好消毒工作開展,強化技術指導和督促檢查,確保實效。
3.5 實行規范化管理
以示范鄉(鎮)、示范場建設為載體,推動制度建設、有效免疫、科學消毒、標準建檔以及免疫死亡補償等工作上臺階。區內適當位置建成一批防疫規范化管理示范鄉鎮和防疫示范場,鄉鎮內至少抓好1個防疫規范化管理示范村,以此帶動全區動物防疫規范化管理上臺階。
3.6 抓好展疫情監測和流行病學調查
堅持“以監促免、以監督免”的工作機制。強化實驗室人員的技術培訓,提升監測水平。在全區開展采血大比武、實驗室技能比賽等活動,不斷提升工作人員實際操作能力;逐步擴大監測范圍、監測頻率,增加監測數量,在做好散養畜禽春、秋集中監測的同時,注重平時自免養殖場的監測,強化監測結果應用,進一步發揮監測對免疫工作指導作用。加強鄉鎮動物疫情監測網絡體系建設,規范流行病學調查工作流程,確保上報數據及時、準確、規范;根據監測和流調整獲取的數據,及時進行分析評估,全年至少召開2次動物疫病監測及疫情分析會商會,科學研判疫情形勢,評估防控效果,為科學防控動物疫病提供技術支持,保證防控策略的科學性和實效性。
3.7 規范防疫物資管理
科學制定重大動物疫病疫苗計劃,減少疫苗的浪費;加強基層冷鏈設施設備的維護和完善,保證疫苗質量;規范建立防疫物資管理臺賬,做到賬物相符;嚴格疫苗報廢審批,規范處理報廢疫苗和廢棄疫苗瓶。
3.8 強化應急處置和管理
進一步加強動物疫情應急處置和管理,堅持平戰結合,做到應急準備和應急處置的管理常態化,提高動物疫情應急處置能力。規范疫情報告程序,落實疫情報告和核查制度;強化應急處置培訓,每年力爭組織1次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處置演練或有關技術講座,切實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做好節假日和重大活動期間的應急值守,嚴格執行24 h專人值班和領導帶班制度。
3.9 加強技術培訓與服務
按照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要求,圍繞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的職責,充分發揮技術優勢,建立動物防疫定點聯系制度。區疫控中心技術骨干定點聯系鄉鎮畜牧獸醫站、規模養殖場(養殖小區),幫助指導基層遇到的技術問題,及時了解掌握基層動物疫病防控實際情況,及時調整達川區動物疫病防控策略,提升達州市動物疫病防控及管理能力;充分發揮獸醫實驗室疫病診斷、疫病監測作用,為養殖戶提供技術支持;組織疫病防控技術培訓小分隊,對鄉村兩級動物防疫人員、畜禽養殖場防疫人員進行培訓,切實提高從業人員素質。
(責任編輯:趙中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