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黃懷谷,(1984-),男,珠海城市職業技術學院日語講師,中山大學碩士,澳門大學在讀博士生。研究方向:中日語言對比、日漢翻譯。(澳門/999078)摘要:日語中不存在反復問句,而漢語中頻繁使用反復問句。該文把漢語反復問句分成自問式、他問式及施恩式三種類型,按照日語口語簡體、口語敬體以及書面語這三種不同的語體,系統地分析了反復問句的漢譯日技巧,在漢日對譯和中日交流中具有實際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反復問句; 漢譯日; 語體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422(2014)07-0119-02漢語中反復問句是頻繁使用的,而日語沒有這種問句,那漢語反復問句應該如何翻譯成日語?要在口譯時做出即時反應,在筆譯時做到最大程度地反映原文內涵,就必須熟悉地掌握當中的技巧。本文結合筆者的工作經驗,從日語口語簡體、口語敬體、書面語三種不同語體來剖析當中的技巧。
根據筆者的調查分析,漢語中的反復問句根據語用效果的不同,可以分為三類,自問式、他問式和施恩式。針對這三類不同的反復問句,要在語用和文化接受度上達到最佳效果,在日語中應采用不同的譯法。
一、自問式
(一) 口語中的自問式
自問式的翻譯中,中國人很容易觸犯一個禁忌。因為工作崗位中,會話時主要是用敬體,所以大部分中國學生都是從敬體開始學習日語的;而日語是一門經常表示思考過程的語言,在說話過程中會帶有大量自言自語的語句。這兩個特征造成不少中國人在用日語自言自語時也采用敬體的奇怪現象。
因為自言自語是自己對自己說話,對自己說話是不需要敬意的,一用了敬體那句話就不是針對自己,而變成是針對旁邊的人,那意思就會發生巨變。所以在翻譯自問式的反復問句時,只能用簡體。
而譯法,首先要看文體。如果是口語,直接用簡體句子,然后在句末加疑問助詞“か”,或在“か”后面再加一個表感嘆的語氣助詞“な”即可。
明天會不會下雨呢? > 明日は雨になるか。明日は雨になるかな。
(二)書面語中的自問式
書面語因為一般采用簡體,而且文字上看不出語調,再加上規范的書面語一般不使用“?”,所以單用“か”,很難看出話是面向誰說的。雖然用“かな”就可表示是自己的思考,但語氣助詞并不適用于書面語。這時可在“か”前再加表示推斷的連詞“だろう”即可把自問的語氣傳達出來,同時也符合日語書面語的用語規范。
(1)究竟德國會不會無條件投降? > 果たしてドイツは無條件降伏するだろうか。
這里要注意的一個問題是,簡體“だろう”雖在敬體上對應的形式是“でしょう”,但“でしょう”是一個比較特殊的連詞,在簡體和敬體中均可使用,因此自問式中“だろう”也可以“でしょう”的形式出現。
(2)暴雨會不會持續下去? > 大雨は続いていくでしょうか。
如果要增添書面語色彩,也可用書面體“である”對應的“であろう”。
(3)共產主義是不是人類社會的最高形態? > 共産主義は人類社會における最高形態であろうか。
二、他問式
(一)口語簡體中的他問式
口語中他問式的問句視情況可用簡體和敬體兩種不同的語體來翻譯。
口語中的簡體,句末只要把語調抬高,就可把一個陳述句變為疑問句,而不需再添加其它終助詞。在漫畫、小說等表現口語特征的書面材料中,為了表示疑問的語氣,也會采用規范的日語一般不用的“?”。
(1)吃不吃? > 食べる?
如果要加強疑問的語氣,也可在句末加“の”。但因為加重了口吻,所以不適合翻譯話題比較輕松的問題,例如“去不去?”“喝不喝”這種隨便問一下的問題就不適合加“の”。加“の”的用法更適用于翻譯“……是不是……”“……是不是真的……”這種口吻的問題。
(2)你是不是殺了人? > あんた、人を殺したの?
與“の”相比,“かい”更適用于“去不去”“喝不喝”這種比較隨便的問題。如果是男性親昵地提問的話,采用這種譯法效果最佳。
如果要譯出漢語反問句的內涵,日語須加入上述的語氣助詞“の”,強化前方的否定,才能把漢語反問句的內涵傳達出來。
(3)不吃? > 食べないの?
·教學教法·反復問句的漢譯日技巧(二) 口語敬體中的他問式
口語敬體一般采用在敬體句后加疑問助詞“か”的形式來提問,反復問句也可采用這種方法來翻譯。
(1)您用不用電腦? > パソコン、使いますか。
漢語反復問句常用于邀請別人做某事,而日語中邀請別人做某事時,如果需要使語氣委婉,避免強加于人的口吻,通常會采用否定的形式提問。
(2)能不能跟我跳個舞? > ダンスしてくれませんか。
如果是服務業,為使語氣更加婉轉,通常會采用“いかがですか”或“いかがでしょうか”來提問①。
(3)客人,要不要多來瓶啤酒? > お客様、ビール、もう一本いかがですか。
(三)書面語中的他問式
書面語為表客觀性,一般不用敬體。因為沒有語體的變換,所以有時很難判斷一個問句是對自己提,還是對受眾提。為了便于區分,通常需要某些標記。
而漢語中的標記一般為“大家認不認為……?”“大家覺不覺得……?”,又或者是用“你”來泛指“大家”,拉近距離,如“你認不認為……”“你覺不覺得……”。
語言的經濟性要求在使用日語時盡可能采用簡略形式,其中的一個特征就是主語省略。在書面語中也會省略主語,其具體的標記表現形是“…と思っている”就表示“筆者認為……”,“…と感じている”就表示“筆者覺得……”。而自問式的標記就是前面中提到的“…だろうか”等形式,他問式的標記則直接用“…と思う?”“…と感じる?”即可。因為非此即彼,不是問筆者自己,則肯定是問受眾,因此不需要再添加主語。
(1)筆者認為這是一國兩制的優點。 > これは一國二制度のよいところだと思っている。
(2)這是不是一國兩制的優點? > これは一國二制度のよいところだろうか。
(3)大家認為這是不是一國兩制的優點? > これは一國二制度のよいところだと思う?
三、施恩式
在口語中的他問式反復問句中還有一種比較特殊的問句。其發問目的不是要別人解答自己的疑問,而是要別人接受自己的恩惠。如果希望對方的答案是“no”的話,那本來就不會問這個問題。之所以把這種類別從他問式中單獨分離出來,是因為日語中這種言談通常不是以疑問句的形式出現。
在日本人的表達習慣當中,像這種主動想給別人做某事的場合,說話人不會提“要不要我為你……”這種問題,而是以使用動詞意志形結句的陳述句來表達。
(1)要不要我教你英語? > 英語を教えよう。
因為日語中經常省略主語,所以有可能由兩個人一起發起的動作,用“動詞意志形”或“動詞ます形 + ましょう”的形式來表達,可能在意思上會產生歧義。例如“部屋を掃除しよう”就有“我來幫你打掃房間”和“讓我們一起來打掃房間”這兩種理解方式。因此這時為了避免產生歧義,最好再用上授受動詞來表示是我方為你方做事。
(2)要不要我給你打掃房間? > 部屋を掃除してやろう。
四、結語
反復問句在漢語中頻繁出現,所以在中日對譯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把漢語反復問句分成自問式、他問式及施恩式三種類型,按照日語口語簡體、口語敬體以及書面語這三種不同的語體,系統地分析了反復問句的漢譯日技巧。
漢語反復問句中除了以“不”為標記的類型外,還有其它類型。如“A沒A”。這些類型在翻譯中又會跟以“不”為標記的反復問句有微妙的差異,這將作為今后的研究課題。
注釋:
日本服務業還會用“くださいますか”“いただけますか”這種含有授受動詞的疑問句來詢問,但因為這種情景下對應的漢語一般為“能否請您…”這種句式,用反復問句問態度不夠鄭重,故非本文討論之對象。
參考文獻:
[1]工藤真由美.否定のスコ一プと焦點[J].時?否定と取り立て日本語の文法2[M].巖波書店,2000.
[2]黃正德.漢語正反問句的模組語法[J].中國語文,1988(4).
[3]李麗麗.語用視角下日語疑問句表達陳述功能[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3(4).
[4]吳福祥.試說漢語幾種富有特色的句法模式:兼論漢語語法特點的探求[J].語言研究,2012(1).
作者簡介:黃懷谷,(1984-),男,珠海城市職業技術學院日語講師,中山大學碩士,澳門大學在讀博士生。研究方向:中日語言對比、日漢翻譯。(澳門/999078)摘要:日語中不存在反復問句,而漢語中頻繁使用反復問句。該文把漢語反復問句分成自問式、他問式及施恩式三種類型,按照日語口語簡體、口語敬體以及書面語這三種不同的語體,系統地分析了反復問句的漢譯日技巧,在漢日對譯和中日交流中具有實際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反復問句; 漢譯日; 語體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422(2014)07-0119-02漢語中反復問句是頻繁使用的,而日語沒有這種問句,那漢語反復問句應該如何翻譯成日語?要在口譯時做出即時反應,在筆譯時做到最大程度地反映原文內涵,就必須熟悉地掌握當中的技巧。本文結合筆者的工作經驗,從日語口語簡體、口語敬體、書面語三種不同語體來剖析當中的技巧。
根據筆者的調查分析,漢語中的反復問句根據語用效果的不同,可以分為三類,自問式、他問式和施恩式。針對這三類不同的反復問句,要在語用和文化接受度上達到最佳效果,在日語中應采用不同的譯法。
一、自問式
(一) 口語中的自問式
自問式的翻譯中,中國人很容易觸犯一個禁忌。因為工作崗位中,會話時主要是用敬體,所以大部分中國學生都是從敬體開始學習日語的;而日語是一門經常表示思考過程的語言,在說話過程中會帶有大量自言自語的語句。這兩個特征造成不少中國人在用日語自言自語時也采用敬體的奇怪現象。
因為自言自語是自己對自己說話,對自己說話是不需要敬意的,一用了敬體那句話就不是針對自己,而變成是針對旁邊的人,那意思就會發生巨變。所以在翻譯自問式的反復問句時,只能用簡體。
而譯法,首先要看文體。如果是口語,直接用簡體句子,然后在句末加疑問助詞“か”,或在“か”后面再加一個表感嘆的語氣助詞“な”即可。
明天會不會下雨呢? > 明日は雨になるか。明日は雨になるかな。
(二)書面語中的自問式
書面語因為一般采用簡體,而且文字上看不出語調,再加上規范的書面語一般不使用“?”,所以單用“か”,很難看出話是面向誰說的。雖然用“かな”就可表示是自己的思考,但語氣助詞并不適用于書面語。這時可在“か”前再加表示推斷的連詞“だろう”即可把自問的語氣傳達出來,同時也符合日語書面語的用語規范。
(1)究竟德國會不會無條件投降? > 果たしてドイツは無條件降伏するだろうか。
這里要注意的一個問題是,簡體“だろう”雖在敬體上對應的形式是“でしょう”,但“でしょう”是一個比較特殊的連詞,在簡體和敬體中均可使用,因此自問式中“だろう”也可以“でしょう”的形式出現。
(2)暴雨會不會持續下去? > 大雨は続いていくでしょうか。
如果要增添書面語色彩,也可用書面體“である”對應的“であろう”。
(3)共產主義是不是人類社會的最高形態? > 共産主義は人類社會における最高形態であろうか。
二、他問式
(一)口語簡體中的他問式
口語中他問式的問句視情況可用簡體和敬體兩種不同的語體來翻譯。
口語中的簡體,句末只要把語調抬高,就可把一個陳述句變為疑問句,而不需再添加其它終助詞。在漫畫、小說等表現口語特征的書面材料中,為了表示疑問的語氣,也會采用規范的日語一般不用的“?”。
(1)吃不吃? > 食べる?
如果要加強疑問的語氣,也可在句末加“の”。但因為加重了口吻,所以不適合翻譯話題比較輕松的問題,例如“去不去?”“喝不喝”這種隨便問一下的問題就不適合加“の”。加“の”的用法更適用于翻譯“……是不是……”“……是不是真的……”這種口吻的問題。
(2)你是不是殺了人? > あんた、人を殺したの?
與“の”相比,“かい”更適用于“去不去”“喝不喝”這種比較隨便的問題。如果是男性親昵地提問的話,采用這種譯法效果最佳。
如果要譯出漢語反問句的內涵,日語須加入上述的語氣助詞“の”,強化前方的否定,才能把漢語反問句的內涵傳達出來。
(3)不吃? > 食べないの?
·教學教法·反復問句的漢譯日技巧(二) 口語敬體中的他問式
口語敬體一般采用在敬體句后加疑問助詞“か”的形式來提問,反復問句也可采用這種方法來翻譯。
(1)您用不用電腦? > パソコン、使いますか。
漢語反復問句常用于邀請別人做某事,而日語中邀請別人做某事時,如果需要使語氣委婉,避免強加于人的口吻,通常會采用否定的形式提問。
(2)能不能跟我跳個舞? > ダンスしてくれませんか。
如果是服務業,為使語氣更加婉轉,通常會采用“いかがですか”或“いかがでしょうか”來提問①。
(3)客人,要不要多來瓶啤酒? > お客様、ビール、もう一本いかがですか。
(三)書面語中的他問式
書面語為表客觀性,一般不用敬體。因為沒有語體的變換,所以有時很難判斷一個問句是對自己提,還是對受眾提。為了便于區分,通常需要某些標記。
而漢語中的標記一般為“大家認不認為……?”“大家覺不覺得……?”,又或者是用“你”來泛指“大家”,拉近距離,如“你認不認為……”“你覺不覺得……”。
語言的經濟性要求在使用日語時盡可能采用簡略形式,其中的一個特征就是主語省略。在書面語中也會省略主語,其具體的標記表現形是“…と思っている”就表示“筆者認為……”,“…と感じている”就表示“筆者覺得……”。而自問式的標記就是前面中提到的“…だろうか”等形式,他問式的標記則直接用“…と思う?”“…と感じる?”即可。因為非此即彼,不是問筆者自己,則肯定是問受眾,因此不需要再添加主語。
(1)筆者認為這是一國兩制的優點。 > これは一國二制度のよいところだと思っている。
(2)這是不是一國兩制的優點? > これは一國二制度のよいところだろうか。
(3)大家認為這是不是一國兩制的優點? > これは一國二制度のよいところだと思う?
三、施恩式
在口語中的他問式反復問句中還有一種比較特殊的問句。其發問目的不是要別人解答自己的疑問,而是要別人接受自己的恩惠。如果希望對方的答案是“no”的話,那本來就不會問這個問題。之所以把這種類別從他問式中單獨分離出來,是因為日語中這種言談通常不是以疑問句的形式出現。
在日本人的表達習慣當中,像這種主動想給別人做某事的場合,說話人不會提“要不要我為你……”這種問題,而是以使用動詞意志形結句的陳述句來表達。
(1)要不要我教你英語? > 英語を教えよう。
因為日語中經常省略主語,所以有可能由兩個人一起發起的動作,用“動詞意志形”或“動詞ます形 + ましょう”的形式來表達,可能在意思上會產生歧義。例如“部屋を掃除しよう”就有“我來幫你打掃房間”和“讓我們一起來打掃房間”這兩種理解方式。因此這時為了避免產生歧義,最好再用上授受動詞來表示是我方為你方做事。
(2)要不要我給你打掃房間? > 部屋を掃除してやろう。
四、結語
反復問句在漢語中頻繁出現,所以在中日對譯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把漢語反復問句分成自問式、他問式及施恩式三種類型,按照日語口語簡體、口語敬體以及書面語這三種不同的語體,系統地分析了反復問句的漢譯日技巧。
漢語反復問句中除了以“不”為標記的類型外,還有其它類型。如“A沒A”。這些類型在翻譯中又會跟以“不”為標記的反復問句有微妙的差異,這將作為今后的研究課題。
注釋:
日本服務業還會用“くださいますか”“いただけますか”這種含有授受動詞的疑問句來詢問,但因為這種情景下對應的漢語一般為“能否請您…”這種句式,用反復問句問態度不夠鄭重,故非本文討論之對象。
參考文獻:
[1]工藤真由美.否定のスコ一プと焦點[J].時?否定と取り立て日本語の文法2[M].巖波書店,2000.
[2]黃正德.漢語正反問句的模組語法[J].中國語文,1988(4).
[3]李麗麗.語用視角下日語疑問句表達陳述功能[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3(4).
[4]吳福祥.試說漢語幾種富有特色的句法模式:兼論漢語語法特點的探求[J].語言研究,2012(1).
作者簡介:黃懷谷,(1984-),男,珠海城市職業技術學院日語講師,中山大學碩士,澳門大學在讀博士生。研究方向:中日語言對比、日漢翻譯。(澳門/999078)摘要:日語中不存在反復問句,而漢語中頻繁使用反復問句。該文把漢語反復問句分成自問式、他問式及施恩式三種類型,按照日語口語簡體、口語敬體以及書面語這三種不同的語體,系統地分析了反復問句的漢譯日技巧,在漢日對譯和中日交流中具有實際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反復問句; 漢譯日; 語體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422(2014)07-0119-02漢語中反復問句是頻繁使用的,而日語沒有這種問句,那漢語反復問句應該如何翻譯成日語?要在口譯時做出即時反應,在筆譯時做到最大程度地反映原文內涵,就必須熟悉地掌握當中的技巧。本文結合筆者的工作經驗,從日語口語簡體、口語敬體、書面語三種不同語體來剖析當中的技巧。
根據筆者的調查分析,漢語中的反復問句根據語用效果的不同,可以分為三類,自問式、他問式和施恩式。針對這三類不同的反復問句,要在語用和文化接受度上達到最佳效果,在日語中應采用不同的譯法。
一、自問式
(一) 口語中的自問式
自問式的翻譯中,中國人很容易觸犯一個禁忌。因為工作崗位中,會話時主要是用敬體,所以大部分中國學生都是從敬體開始學習日語的;而日語是一門經常表示思考過程的語言,在說話過程中會帶有大量自言自語的語句。這兩個特征造成不少中國人在用日語自言自語時也采用敬體的奇怪現象。
因為自言自語是自己對自己說話,對自己說話是不需要敬意的,一用了敬體那句話就不是針對自己,而變成是針對旁邊的人,那意思就會發生巨變。所以在翻譯自問式的反復問句時,只能用簡體。
而譯法,首先要看文體。如果是口語,直接用簡體句子,然后在句末加疑問助詞“か”,或在“か”后面再加一個表感嘆的語氣助詞“な”即可。
明天會不會下雨呢? > 明日は雨になるか。明日は雨になるかな。
(二)書面語中的自問式
書面語因為一般采用簡體,而且文字上看不出語調,再加上規范的書面語一般不使用“?”,所以單用“か”,很難看出話是面向誰說的。雖然用“かな”就可表示是自己的思考,但語氣助詞并不適用于書面語。這時可在“か”前再加表示推斷的連詞“だろう”即可把自問的語氣傳達出來,同時也符合日語書面語的用語規范。
(1)究竟德國會不會無條件投降? > 果たしてドイツは無條件降伏するだろうか。
這里要注意的一個問題是,簡體“だろう”雖在敬體上對應的形式是“でしょう”,但“でしょう”是一個比較特殊的連詞,在簡體和敬體中均可使用,因此自問式中“だろう”也可以“でしょう”的形式出現。
(2)暴雨會不會持續下去? > 大雨は続いていくでしょうか。
如果要增添書面語色彩,也可用書面體“である”對應的“であろう”。
(3)共產主義是不是人類社會的最高形態? > 共産主義は人類社會における最高形態であろうか。
二、他問式
(一)口語簡體中的他問式
口語中他問式的問句視情況可用簡體和敬體兩種不同的語體來翻譯。
口語中的簡體,句末只要把語調抬高,就可把一個陳述句變為疑問句,而不需再添加其它終助詞。在漫畫、小說等表現口語特征的書面材料中,為了表示疑問的語氣,也會采用規范的日語一般不用的“?”。
(1)吃不吃? > 食べる?
如果要加強疑問的語氣,也可在句末加“の”。但因為加重了口吻,所以不適合翻譯話題比較輕松的問題,例如“去不去?”“喝不喝”這種隨便問一下的問題就不適合加“の”。加“の”的用法更適用于翻譯“……是不是……”“……是不是真的……”這種口吻的問題。
(2)你是不是殺了人? > あんた、人を殺したの?
與“の”相比,“かい”更適用于“去不去”“喝不喝”這種比較隨便的問題。如果是男性親昵地提問的話,采用這種譯法效果最佳。
如果要譯出漢語反問句的內涵,日語須加入上述的語氣助詞“の”,強化前方的否定,才能把漢語反問句的內涵傳達出來。
(3)不吃? > 食べないの?
·教學教法·反復問句的漢譯日技巧(二) 口語敬體中的他問式
口語敬體一般采用在敬體句后加疑問助詞“か”的形式來提問,反復問句也可采用這種方法來翻譯。
(1)您用不用電腦? > パソコン、使いますか。
漢語反復問句常用于邀請別人做某事,而日語中邀請別人做某事時,如果需要使語氣委婉,避免強加于人的口吻,通常會采用否定的形式提問。
(2)能不能跟我跳個舞? > ダンスしてくれませんか。
如果是服務業,為使語氣更加婉轉,通常會采用“いかがですか”或“いかがでしょうか”來提問①。
(3)客人,要不要多來瓶啤酒? > お客様、ビール、もう一本いかがですか。
(三)書面語中的他問式
書面語為表客觀性,一般不用敬體。因為沒有語體的變換,所以有時很難判斷一個問句是對自己提,還是對受眾提。為了便于區分,通常需要某些標記。
而漢語中的標記一般為“大家認不認為……?”“大家覺不覺得……?”,又或者是用“你”來泛指“大家”,拉近距離,如“你認不認為……”“你覺不覺得……”。
語言的經濟性要求在使用日語時盡可能采用簡略形式,其中的一個特征就是主語省略。在書面語中也會省略主語,其具體的標記表現形是“…と思っている”就表示“筆者認為……”,“…と感じている”就表示“筆者覺得……”。而自問式的標記就是前面中提到的“…だろうか”等形式,他問式的標記則直接用“…と思う?”“…と感じる?”即可。因為非此即彼,不是問筆者自己,則肯定是問受眾,因此不需要再添加主語。
(1)筆者認為這是一國兩制的優點。 > これは一國二制度のよいところだと思っている。
(2)這是不是一國兩制的優點? > これは一國二制度のよいところだろうか。
(3)大家認為這是不是一國兩制的優點? > これは一國二制度のよいところだと思う?
三、施恩式
在口語中的他問式反復問句中還有一種比較特殊的問句。其發問目的不是要別人解答自己的疑問,而是要別人接受自己的恩惠。如果希望對方的答案是“no”的話,那本來就不會問這個問題。之所以把這種類別從他問式中單獨分離出來,是因為日語中這種言談通常不是以疑問句的形式出現。
在日本人的表達習慣當中,像這種主動想給別人做某事的場合,說話人不會提“要不要我為你……”這種問題,而是以使用動詞意志形結句的陳述句來表達。
(1)要不要我教你英語? > 英語を教えよう。
因為日語中經常省略主語,所以有可能由兩個人一起發起的動作,用“動詞意志形”或“動詞ます形 + ましょう”的形式來表達,可能在意思上會產生歧義。例如“部屋を掃除しよう”就有“我來幫你打掃房間”和“讓我們一起來打掃房間”這兩種理解方式。因此這時為了避免產生歧義,最好再用上授受動詞來表示是我方為你方做事。
(2)要不要我給你打掃房間? > 部屋を掃除してやろう。
四、結語
反復問句在漢語中頻繁出現,所以在中日對譯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把漢語反復問句分成自問式、他問式及施恩式三種類型,按照日語口語簡體、口語敬體以及書面語這三種不同的語體,系統地分析了反復問句的漢譯日技巧。
漢語反復問句中除了以“不”為標記的類型外,還有其它類型。如“A沒A”。這些類型在翻譯中又會跟以“不”為標記的反復問句有微妙的差異,這將作為今后的研究課題。
注釋:
日本服務業還會用“くださいますか”“いただけますか”這種含有授受動詞的疑問句來詢問,但因為這種情景下對應的漢語一般為“能否請您…”這種句式,用反復問句問態度不夠鄭重,故非本文討論之對象。
參考文獻:
[1]工藤真由美.否定のスコ一プと焦點[J].時?否定と取り立て日本語の文法2[M].巖波書店,2000.
[2]黃正德.漢語正反問句的模組語法[J].中國語文,1988(4).
[3]李麗麗.語用視角下日語疑問句表達陳述功能[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3(4).
[4]吳福祥.試說漢語幾種富有特色的句法模式:兼論漢語語法特點的探求[J].語言研究,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