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明龍
在人大實踐中,某一具體事項是否為重大事項是由地方人大或其常委會界定的。但有人認為,對重大事項,法律只規定人大或其常委會有討論決定權,并沒有規定有界定權,因而由人大常委會界定哪些具體事項是否為重大事項沒有法律依據。那么,到底地方人大或其常委會對重大事項能否進行界定呢?或者說,人大常委會對重大事項有界定權嗎?
筆者認為,地方各級人大或其常委會對哪些屬于重大事項作出具體規定,完全是既合理也合法的,并非沒有法律依據,即理應依法享有界定權。
其一,是由重大事項的性質特點所決定的。眾所周知,重大事項具有全局性、根本性、復雜性、區域性、動態性等性質特點。各地實際情況不同,重大事項的內容和標準也不盡相同,在甲地是重大事項,在乙地就可能不是重大事項;且事物也是不斷發展變化的,重大事項的內容標準也會發生改變,因而重大事項還具有不固定性。正由于重大事項的諸多性質特點,地方組織法只從哪方面工作的層面上,對人大及其常委會享有討論決定重大事項權作了簡單的規定,并沒有對重大事項進行具體的界定,事實上,以后也難以界定。即使進行界定,也只能作原則性規定,因而需要地方人大常委會從當地實際出發,在工作實踐中具體界定把握。
其二,是由部分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也享有立法權所決定的。立法法第六十三條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較大的市等一些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可以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在不同憲法、上位法相抵觸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性法規。依法享有的地方性法規立法權,從立法的角度,為這部分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對重大事項進行界定提供了法律上的依據。這些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完全有權依法制定具體的內容標準和操作程序,即對重大事項進行界定。實踐中,絕大多數享有地方立法權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會也相應出臺了這方面的規定。
其三,是人大常委會履行職責所必需的。眾所周知,地方人大是地方國家權力機關,人大常委會是國家權力機關的常設機關,“一府兩院” 由人大產生,對其負責,受其監督。憲法和地方組織法也明確規定,討論、決定本行政區域內各方面工作的重大事項,監督“一府兩院”工作是地方各級人大常委會行使職權之所在。地方人大或其常委會這一法律地位性質,也為各級地方人大或其常委會行使重大事項界定權提供了法理、公理上的依據。如果地方人大或其常委會不就哪些事項屬于本行政區域內的重大事項進行界定,討論、決定重大事項就會成為一句空話。因此說,地方各級人大常委會對本行政區域內的重大事項進行界定是完全必要的,是其行使職權履行職責所必需,也是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性質地位所決定的。此外,有立法權的地方人大常委會也因重大事項的特點等因素,在對重大事項作出規定時,也明確授權縣(市、區)人大常委會結合本地實際作出具體規定,如《浙江省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討論決定重大事項的規定》就明確作了此項授權。這充分表明,地方人大常委會對本行政區域內的重大事項進行具體界定是必要的,從另一側面,也為縣(市、區)人大常委會界定重大事項提供了法律依據。
(作者單位: 浙江省松陽縣人大常委會法工委)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