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雅燕
口算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學生觀察能力、反應能力和記憶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同步發展,因此,促進學生口算能力的發展對于學生的數學學業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動手操作,建立表象
小學低年級學生年齡小,以形象思維為主體,教師在進行口算教學時應該盡可能地采用直觀教學手段,創設的學習情境要鏈接于學生的生活實踐,使學生對于教師設置的教學情境一看就明白。學生在進行口算學習中能夠親自摸一摸、畫一畫、嘗一嘗,體驗更深刻,認識更深入。因此,我在教學“認識10以內數”時,就注意落實直觀教學理念。課前,通過網絡選取學生喜愛的實物圖片,并讓學生準備卡片、小棒等學具。課堂上讓學生數一數圖片、小棒,再數一數自己的小手指,進行數感的強化訓練。再讓孩子們通過分一分、合一合的直觀操作活動在思維中建立表象,掌握10以內數的組成和分解,從而達到熟練地口算10以內加減法的教學目標。
如教學進位加法9+2,我是這樣進行的:課堂上向學生展示盒子里有9個小圓球,盒子外邊還有2個小圓球,想一想,怎樣擺可以直觀看出一共有多少小圓球?學生很快就能有自己的想法,說:“可以把外面的那2個中拿出1個球放進盒子里,這樣盒子里就湊到了10球,外面是1個球,一共11個。我對學生的這個看法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贊揚,并當場獎勵給他一個小貼圖表示對他的肯定,同時跟同學們共同把這種方法取名叫“湊十法”,看到9,就想9和幾可以湊成10。在此基礎上我馬上出了8+3=?,9+4=?等及時鞏固,學生很容易就能說出準確答案,并準確地說出了湊十的思維過程,這樣既建立了表象又能夠有較高的口算準確率。
二、滲透算理,提高速度
在進行數學口算教學中,檢驗學生是否有效地掌握口算方法的基本途徑是看學生能否準確說出算理。因此在教學中,我十分重視算理教學。如教學“賣氣球”一課(20以內的退位減法)時,先創設情境:大家經常去游樂園玩嗎?游樂園里除了有許多小朋友喜愛的小玩意兒,還有許多小商販賣的各種各樣有意思的小商品。請同學們看,有幾個小朋友正圍著“小丑叔叔”買氣球呢?。ㄕn件適時出示主題圖),在觀察的基礎上要求同學們說說:你從圖中知道了什么?你還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學生饒有興致地觀察主題圖,并能主動與學習伙伴交流主題圖的內容信息,多角度提出各種數學問題:有15個氣球,賣了9個,還有多少個?此時,我引導學生借助直觀的“氣球圖”,列出算式:15-9=?。進而提問如何計算15-9呢?還是先讓學生在學習伙伴范圍內交流各自的想法。顯然,“破十法”是解決這道題的最優化計算方法。我沒有急于把目前還是教師個人意志的“破十法”硬生生地灌輸給學生,而是鼓勵學生動手實踐操作——擺小棒……學生借助學具動手操作,用眼觀察、用心思考,經歷了知識的發生發展的全過程。在反饋交流時,學生在相互間的思維撞擊中學會了知識,獲得了積極的成功體驗。
三、鼓勵多樣,倡導優化
《新課程標準》倡導計算算法的多樣化,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學習。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自覺比較、批判中形成自己的計算方法,爭取達到最優化的計算方法。
如教學十幾減9時。我首先讓學生探究“15減9”的計算方法,想想要怎樣計算15減9這個算式。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課前準備的學具小圓片,并與同桌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其次,教師組織學生交流匯報,適當歸納板書學生的計算方法:①把15分成10和5,先算10-9=1,再算1+5=6;②因為9+6=15,所以15-9=6;
③9分成5和4,先算15-5=10,再算10-4=6。
最后引導學生比較這幾種計算方法,說說最喜歡哪一種計算方法及理由?哪種計算方法更簡便。通過組織學生交流匯報,鼓勵算法多樣化,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存在,教師還應當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允許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這樣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更好學習、理解和掌握十幾減9的口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福建省安溪縣虎邱中心小學)
(注:本文為福建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2年度立項課題研究成果,課題名稱為“小學生口算能力發展研究”,課題立項批準號: FJCGJJ1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