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艷
作 者:劉經華、鐘發全
出版社:吉林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2009-05
定 價:29.80元
作為教師,當你觀摩一節名師的課堂時,是否會為學生的出色表現而驚嘆?是否會因精彩的課堂生成過程而拍案叫絕?是否會被名師的有效引導而深深折服?佩服和贊嘆過后,當你靜下心來回顧那些精彩片段和細節時,你是否會得出這樣的結論:有效的問題和巧妙的追問是貫穿整節課的靈魂,是叩開課堂成功之門的“金鑰匙”?課堂上,教師提出有效的問題,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探究性,學生只有自主、積極地去解答和探究問題,學習效率才高。但現實情況卻是這樣:在多數時候,學生是在老師的“追問”下被動學習的。
古語有云:“學起于思,思起于疑。”可見,沒有思考就沒有學習。而學生的有效思考,需要教師通過巧妙的提問進行引導。《叩問教學:沒有問題就是最大的問題》一書以“課堂提問”這一問題為研究的重點,結合對諸多課例的評析,從而總結出“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解決的方法和策略,探尋課堂有效教學之路,為一線教師有效備課、有效提問、有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學習范式。
全書分5個板塊,遞進式地闡述了“不應該成為問題的問題”“讓學生問得精彩”“讓教師的提問有效”“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讓教師帶著問題研究”等的觀點。在“不應該成為問題的問題”這一板塊中,作者表達了教師在課堂上提出有效的問題是對學生和自身的尊重的觀點;在第二板塊中,作者從“如何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有效提問”“學生提問策略”等幾個方面告訴一線老師怎樣才能“讓學生問得精彩”;在第三板塊中,作者又分析了“教師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教師的有效設問”“教師的有效追問”和“教師的有效反問”等問題,讓教師明白怎樣提問才有效……
此書既有“現象聚焦”又有“故事采擷”,既有“感悟思考”又有“實踐指津”,是一本原生態的、回歸課堂的教學探索書籍,是一本富有實踐指導意義、力求實用、解決實際問題的書。帶著思考去讀這本書,帶著實踐和反思去讀這本書,相信你會在教師專業成長之路上邁出一大步!
《教育,春天里的發現》一書分為“草根研究”“教學經緯”“課改傳身”“孩子為本”和“反光鏡”5個板塊,針對當前我國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從教學、課改、制度等方面入手,以專家、教師或學生的思維角度剖析問題的癥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全書感悟與理論并存、感性與理性共通,落腳于查究教育的不足,彰顯教育的亮點,為讀者全方位地展示教育的獨特魅力。
(鐘發全著,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年6月出版,定價34.00元)
我們經常渲染某一職業的種種辛苦、諸般不易,而往往忽略了職業本身存在的幸福與樂趣,這就造成了青年在選擇教師職業時的種種顧慮。吳非在《致青年教師》一書中告訴我們:教育是陶冶人的心靈的職業,它應當有比一般職業更多的快樂。此書通過從學生以及教師本身的角度,分析了青年教師缺乏職業幸福感的根源,告訴教師要“對教師職業生命負責”“做個有胸襟的教師”,“教師的心中要有陽光”。
(吳非著,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年6月出版,定價29.80元)
“我非常希望通過這些信來傳達,學校應該是什么樣的,并且告訴那些對學校負有責任的人,這些學校不僅要在學業上非常出色,而且要關心對人的全面培養,必須幫助學生和教師自然地綻放。”印度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如此表達自己寫作此書的意圖。《教育就是解放心靈》一書是克里希那穆提寫給教師的書信集,這些信件表達了作者對諸多教育問題的洞察,提出了教師如何從教、管理者如何辦學的種種洞見,對教育工作者的成長有助益。
([印]克里希那穆提著,張春城、唐超權譯;九州出版社2010年6月出版,定價24.00元)
endprint
作 者:劉經華、鐘發全
出版社:吉林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2009-05
定 價:29.80元
作為教師,當你觀摩一節名師的課堂時,是否會為學生的出色表現而驚嘆?是否會因精彩的課堂生成過程而拍案叫絕?是否會被名師的有效引導而深深折服?佩服和贊嘆過后,當你靜下心來回顧那些精彩片段和細節時,你是否會得出這樣的結論:有效的問題和巧妙的追問是貫穿整節課的靈魂,是叩開課堂成功之門的“金鑰匙”?課堂上,教師提出有效的問題,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探究性,學生只有自主、積極地去解答和探究問題,學習效率才高。但現實情況卻是這樣:在多數時候,學生是在老師的“追問”下被動學習的。
古語有云:“學起于思,思起于疑。”可見,沒有思考就沒有學習。而學生的有效思考,需要教師通過巧妙的提問進行引導。《叩問教學:沒有問題就是最大的問題》一書以“課堂提問”這一問題為研究的重點,結合對諸多課例的評析,從而總結出“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解決的方法和策略,探尋課堂有效教學之路,為一線教師有效備課、有效提問、有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學習范式。
全書分5個板塊,遞進式地闡述了“不應該成為問題的問題”“讓學生問得精彩”“讓教師的提問有效”“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讓教師帶著問題研究”等的觀點。在“不應該成為問題的問題”這一板塊中,作者表達了教師在課堂上提出有效的問題是對學生和自身的尊重的觀點;在第二板塊中,作者從“如何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有效提問”“學生提問策略”等幾個方面告訴一線老師怎樣才能“讓學生問得精彩”;在第三板塊中,作者又分析了“教師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教師的有效設問”“教師的有效追問”和“教師的有效反問”等問題,讓教師明白怎樣提問才有效……
此書既有“現象聚焦”又有“故事采擷”,既有“感悟思考”又有“實踐指津”,是一本原生態的、回歸課堂的教學探索書籍,是一本富有實踐指導意義、力求實用、解決實際問題的書。帶著思考去讀這本書,帶著實踐和反思去讀這本書,相信你會在教師專業成長之路上邁出一大步!
《教育,春天里的發現》一書分為“草根研究”“教學經緯”“課改傳身”“孩子為本”和“反光鏡”5個板塊,針對當前我國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從教學、課改、制度等方面入手,以專家、教師或學生的思維角度剖析問題的癥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全書感悟與理論并存、感性與理性共通,落腳于查究教育的不足,彰顯教育的亮點,為讀者全方位地展示教育的獨特魅力。
(鐘發全著,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年6月出版,定價34.00元)
我們經常渲染某一職業的種種辛苦、諸般不易,而往往忽略了職業本身存在的幸福與樂趣,這就造成了青年在選擇教師職業時的種種顧慮。吳非在《致青年教師》一書中告訴我們:教育是陶冶人的心靈的職業,它應當有比一般職業更多的快樂。此書通過從學生以及教師本身的角度,分析了青年教師缺乏職業幸福感的根源,告訴教師要“對教師職業生命負責”“做個有胸襟的教師”,“教師的心中要有陽光”。
(吳非著,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年6月出版,定價29.80元)
“我非常希望通過這些信來傳達,學校應該是什么樣的,并且告訴那些對學校負有責任的人,這些學校不僅要在學業上非常出色,而且要關心對人的全面培養,必須幫助學生和教師自然地綻放。”印度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如此表達自己寫作此書的意圖。《教育就是解放心靈》一書是克里希那穆提寫給教師的書信集,這些信件表達了作者對諸多教育問題的洞察,提出了教師如何從教、管理者如何辦學的種種洞見,對教育工作者的成長有助益。
([印]克里希那穆提著,張春城、唐超權譯;九州出版社2010年6月出版,定價24.00元)
endprint
作 者:劉經華、鐘發全
出版社:吉林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2009-05
定 價:29.80元
作為教師,當你觀摩一節名師的課堂時,是否會為學生的出色表現而驚嘆?是否會因精彩的課堂生成過程而拍案叫絕?是否會被名師的有效引導而深深折服?佩服和贊嘆過后,當你靜下心來回顧那些精彩片段和細節時,你是否會得出這樣的結論:有效的問題和巧妙的追問是貫穿整節課的靈魂,是叩開課堂成功之門的“金鑰匙”?課堂上,教師提出有效的問題,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探究性,學生只有自主、積極地去解答和探究問題,學習效率才高。但現實情況卻是這樣:在多數時候,學生是在老師的“追問”下被動學習的。
古語有云:“學起于思,思起于疑。”可見,沒有思考就沒有學習。而學生的有效思考,需要教師通過巧妙的提問進行引導。《叩問教學:沒有問題就是最大的問題》一書以“課堂提問”這一問題為研究的重點,結合對諸多課例的評析,從而總結出“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解決的方法和策略,探尋課堂有效教學之路,為一線教師有效備課、有效提問、有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學習范式。
全書分5個板塊,遞進式地闡述了“不應該成為問題的問題”“讓學生問得精彩”“讓教師的提問有效”“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讓教師帶著問題研究”等的觀點。在“不應該成為問題的問題”這一板塊中,作者表達了教師在課堂上提出有效的問題是對學生和自身的尊重的觀點;在第二板塊中,作者從“如何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有效提問”“學生提問策略”等幾個方面告訴一線老師怎樣才能“讓學生問得精彩”;在第三板塊中,作者又分析了“教師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教師的有效設問”“教師的有效追問”和“教師的有效反問”等問題,讓教師明白怎樣提問才有效……
此書既有“現象聚焦”又有“故事采擷”,既有“感悟思考”又有“實踐指津”,是一本原生態的、回歸課堂的教學探索書籍,是一本富有實踐指導意義、力求實用、解決實際問題的書。帶著思考去讀這本書,帶著實踐和反思去讀這本書,相信你會在教師專業成長之路上邁出一大步!
《教育,春天里的發現》一書分為“草根研究”“教學經緯”“課改傳身”“孩子為本”和“反光鏡”5個板塊,針對當前我國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從教學、課改、制度等方面入手,以專家、教師或學生的思維角度剖析問題的癥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全書感悟與理論并存、感性與理性共通,落腳于查究教育的不足,彰顯教育的亮點,為讀者全方位地展示教育的獨特魅力。
(鐘發全著,江蘇教育出版社2009年6月出版,定價34.00元)
我們經常渲染某一職業的種種辛苦、諸般不易,而往往忽略了職業本身存在的幸福與樂趣,這就造成了青年在選擇教師職業時的種種顧慮。吳非在《致青年教師》一書中告訴我們:教育是陶冶人的心靈的職業,它應當有比一般職業更多的快樂。此書通過從學生以及教師本身的角度,分析了青年教師缺乏職業幸福感的根源,告訴教師要“對教師職業生命負責”“做個有胸襟的教師”,“教師的心中要有陽光”。
(吳非著,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年6月出版,定價29.80元)
“我非常希望通過這些信來傳達,學校應該是什么樣的,并且告訴那些對學校負有責任的人,這些學校不僅要在學業上非常出色,而且要關心對人的全面培養,必須幫助學生和教師自然地綻放。”印度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如此表達自己寫作此書的意圖。《教育就是解放心靈》一書是克里希那穆提寫給教師的書信集,這些信件表達了作者對諸多教育問題的洞察,提出了教師如何從教、管理者如何辦學的種種洞見,對教育工作者的成長有助益。
([印]克里希那穆提著,張春城、唐超權譯;九州出版社2010年6月出版,定價24.00元)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