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勇
從事教育工作29年的我,好出題考人,今天我又想出一題,題目倒是簡單——選詞填空,用上“寂寞”和“ 孤獨”。
( )是沒人陪你,( )是沒人懂你。
很顯然,沒人陪你是寂寞,沒人懂你是孤獨。寂寞屬于低層次的,更接近無聊。當寂寞來襲時,您可以通過酒、歌、舞、交友、購物暫時得到緩解。孤獨屬于高層次的,更接近思想層面。當孤獨來臨時,歌舞升平,不頂用,去寫微博、刷微信也不中用。想排解可不那么容易。正是“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還是換個角度吧,排除不了,就去享受吧。說實在的,世上還真幸虧有了孤獨,才有了偉大的科學、文學、藝術和哲學的創造。這恰恰是寂寞與孤獨的最大區別:寂寞是不能用來享受的,只能是難受。
我不是思想家,但至少算是一個思想者。我常常想:一個耐得住寂寞而不去排解的人,很容易上升到孤獨的層面,其思想深刻和獨立。反之,僅停留在寂寞、無聊層面的,思想豈能不膚淺,行動豈能不浮躁,后果豈能不嚴重?
由此,我聯想到今天的教育,有人說,當今沒有教育家,我對此不敢茍同。準確的說應當是當今缺少教育家成長的土壤。這個土壤就是淡泊明志的孤獨。
今天的教育很喧鬧:中考結束炒中考狀元,高考結束炒高考狀元;課題研究進入動車時代,才開題中期報告就出來了;教育流派層出不窮,各種教育名目等應有盡有;校門牌字多,有××實驗學校、××基地學校、××培訓中心等。
今天的學校很無奈:婦聯要關心學校、文明辦要關心學校、團委要關心學校,關工委要關心學校……,一份關心就是一份上報材料、一份總結。
還學校一份寧靜已成當務之急,不妨讓學校擁有一份寂寞和孤獨,讓學校少一份浮華。
思想的自由是最高的獨立,最高的獨立才能有最好的創造。而孤獨者的思想是最自由的,因為孤獨者找不到對話的人,只能俯而讀、躬而行、仰而思。
也許我們不應該去確定人民教育家的培養對象,而要努力去準備教育家成長的沃土。
青山原不動,浮云任去來;潛心教育事,功到自然成。
(作者單位:南通師范學校第二附屬小學)
責任編輯 李 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