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夏已至,由于氣候變化等因素影響,此季節雖然不長,但酷熱潮濕,如養生不當,對身心健康傷害很大。
注意要訣
一、 平靜心境
長夏酷熱,氣候變化,都很容易促使人們發生身心浮躁與氣血上攻現象,此現象是導致現代亞健康與慢性病發生的主要誘因。因此,在長夏季節養生,首先要平靜心境,抑制身心浮躁與氣血上攻。最好要學會一個感性的心境平靜方法。
二、 活躍體陽
活躍體陽與氣血,是夏季養生必須要做到的。活躍氣血,化祛瘀滯,是養生防病的重點之一。夏季是人體氣血最活躍季節,在此季節,人體要自然的通過活躍氣血來疏通瘀滯與維護經絡暢通,人體氣血活躍要依賴活躍體陽來維護,所以在此季節養生必需要保證體陽活躍。 季節的熱,是人體維護健康之自然需要,只有這個熱,才可促使人的體陽與氣血活躍,因此勸大家,在夏季切不可長時間在空調下生活。如果長時間在空調下,定會影響人的經絡與氣血之自然應時調整,如此時久必然要導致體陽不足、虛弱無力、易?,F象出現,并很可能會造成氣血瘀阻類疾病發生。
三、 合理飲食
合理飲食,在長夏季節尤為重要。此季節,首先要吃當季物質的食物,然后要順應人體自然需要,選擇應時的、利于活躍體陽與氣血的、利于身體舒展的食物。例如:長、闊葉類蔬菜,紅色菜、果等。在長夏季節盡量少吃葷類肉食及油膩類食物,以利于對血液中凝聚因子的化解。夏季養生,要常吃些馬齒莧等野菜,此對血液質量的維護非常重要。另外,夏季人的腸道很容易滋生菌類危害疾病,所以在此時,除了注意食物食用前清洗外,要經常吃些大蒜、醋、及糯性食物。
四、 注意祛濕
長夏季節,濕氣最大。如果是肥胖體質、氣血運化失調體質,尤其是腫瘤與皮膚病、風濕等患者、及常有癢、瘡等現象發生者,在長夏季節必須注意防濕與祛濕,否則患情肯定會逐漸加重。
防濕與祛濕的食物:利水類,如:西瓜、黑豆、赤小豆、黑芝麻、粟米、瓜類等。祛濕類,如:薏米、扁豆、麥仁等。濕癥及濕氣嚴重者,在長夏季節可適當用點化濕類中藥,例如:車前子、茯苓、蒼術、藿香、佩蘭等。
另外,在長夏季節,每天必需適當出些汗,此有益于促進代謝與祛濕和排毒。
五、 正常起居
何時入睡與起床,看似小事,可是它對人體的陰陽二氣平衡與調整之影響很大。在夏季,人的陽氣需要活躍,所以在此季節要晚睡早起,以助長體陽活躍。切不可睡得太早與太晚和早上起床太晚,如此必定會影響體陽調整。夏季正常入睡時間應在太陽落山之后的三個小時左右,正常起床時間應在太陽出來前后。體弱者,中午要適當睡一會。
六、不可盲目養生
合理養生有益于身心健康,不正確養生反倒會危害健康,養生必須應合身心健康狀態而行。因此夏季養生,必需事先由專業人士通過宏觀辨證,對身心健康狀態進行全面詢查與評估,制定出正確全面的養生方向與方案后,方可進行。尤其是合理的日常生活模式,絕不可缺欠。
長夏注意是指的夏季最后一個月及農歷的六月,長夏養生飲食要吃哪些食物呢?來看看下面的長夏養生飲食細節吧。
飲食建議
長夏飲食是養生的重要一環,氣溫高,人體皮膚血管擴張,外周血容量增加,而腸胃道供血會相對減少,消化機能和抵抗力也隨之減弱。夏季要多喝水,少吃油膩食品,飲食以清淡為宜,多吃新鮮蔬菜和豆制品。整個食譜應以清熱、化濕、清心補脾為主。
夏季多喝葷素搭配的湯類,如絲瓜豆腐湯、豬血豆腐湯、肉絲豆腐湯、番茄蛋湯。還可多喝稀飯,這有利于消化吸收,可增加食欲、祛暑延年。
常用的食物有兔肉、鴨肉、魚、黃鱔、苦瓜、冬瓜、番茄、絲瓜等。
消暑的食物有綠豆、薏苡仁、百合、西瓜、蓮子等。
中藥防暑如金銀花、決明子、山楂、菊花、薄荷、鮮藿香等,可用沸水煮后代茶飲。其中山楂除有降血脂作用外,近年還發現它對預防中暑亦有效。體弱氣虛者可將人參泡茶喝。
長夏飲食養生的原則是——
1. 宜清淡可口,避免油膩、難消化的食品。
2. 宜重視健脾養胃,促進消化和吸收功能。
3. 宜清心消暑解毒,避免暑毒。
4. 宜清熱利濕、生津止渴,以平衡體液的消耗。
5. 汗多、氣津兩虛者,最宜適量服用西洋參,其養氣養陰效果最佳。
6. 陰血氣虛者,宜選用滋陰補血之品,如當歸、首烏、熟地黃等藥物。
7. 長夏食補宜選用蓮子、蠶蟲、蕎麥、綠豆、白扁豆、豆腐、豬肚、豬肉、鴨肉、牛奶、鵝肉、鵪鶉肉、鯽魚、甲魚、龍眼肉、蜂乳、蜂蜜、甘蔗、梨、荔枝、大棗等。
8. 長夏藥補宜選用西洋參、太子參、黃芪、茯苓、地骨皮、黃精等。
夏季養生要注意總體原則是多吃辛味食物少吃苦味食物,在長夏即夏末可以適當吃些苦味食物,但不要過量食苦食物。
1. 苦瓜,為夏季食用佳品。
2. 苦菜,性味苦、寒,具有清熱涼血、解毒的作用。
3. 蒲公英,性味甘、苦、寒,入肝、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止瀉、利膽、保肝、健胃、降血壓、提神、抑菌、抗癌等作用。
4. 苦筍,味甘性涼,具消暑解毒、減肥健身、健胃消積等功效。
5. 蕪菁,性平,味苦、辛、甘,入胃、肝、腎經,具有開胃下氣、祛濕解毒的作用。
6. 萵筍,性涼,味苦、甘,入腸、胃經,具有通利小便、開胸利膈、順氣調中、清熱止渴的作用。
7. 仙人掌。性味苦寒,主入心、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行氣活血、化痰安神的作用。
8. 野蒜,具有理氣寬胸、通陽散結的作用。
9. 枸杞苗,性涼,味甘苦,具有清熱除煩、滋陰明目的作用。
精品推薦——
(一)夏季粥品
綠豆粳米粥:綠豆60克,粳米100克。將綠豆放入溫水中浸泡2個小時,再和粳米一起加1000毫升清水煮粥。此粥可每日早晚各吃一次,有祛熱毒、止煩渴、消水腫的作用,特別適合老人和兒童食用。
苦瓜菊花粥:苦瓜100克,菊花50克,粳米60克,冰糖適量??喙舷磧羧ト?,切成小塊。粳米和菊花洗凈,二者同入鍋中,加適量清水,大火水開后,將苦瓜塊、冰糖加入鍋中,改用小火煮至米爛粥稠即可。此粥可清暑熱、止痢解毒,適用于中暑煩渴、下痢等癥的輔助食療。忌同時食用濕燥、麻辣、厚膩的食物。
西瓜皮粥:西瓜皮100克,大米50克。將西瓜皮削去外表硬皮,切成丁。大米淘洗干凈放入沙鍋中,加入適量水和西瓜皮用旺火煮沸,再轉用小火煮成粥,調入白糖,具有清熱解暑、利尿消腫作用,常食可防中暑。
薏米小豆粥:薏米20克,赤小豆30克,大米100克,水適量。將薏米、赤小豆用冷水浸泡2小時,大米洗凈,加入適量水,同煮成粥,能健脾滲濕、清熱消暑。
(二)夏季菜譜
平菇燉豬肉
1. 原材料:
鮮平菇250克,鮮豬瘦肉250克,精鹽、黃酒、蔥段、生姜片、精制植物油各適量。
2. 制作方法:
(1)先將鮮平菇去雜洗凈,撕成小片;
(2)豬瘦肉洗凈,放入沸水鍋中焯一下,撈出用涼水沖洗干凈,切塊放入鍋中,加入精鹽、黃酒、蔥段、生姜片,注入清水適量,先用旺火燒開,再改用小火慢燉至肉熟爛,再倒入平菇,繼續燉至平菇入味即成。
本品特點為菇鮮肉香,滋陰益氣,防癌抗癌。
香菇燉仔雞
1. 原材料:
香菇50克,脫骨仔雞1只。玉蘭片30克,黃瓜片30克,精制植物油500克(實耗約50克),麻油、濕淀粉、精鹽、味精、黃酒、蔥、生姜、鮮湯各適量。
2. 制作方法:
(1)將香菇用溫水浸泡,去蒂,洗凈后入開水鍋內焯透撈出。
(2)將雞剁成方塊,下熱油鍋炸至金黃色撈出。
(3)炒鍋上火,放麻油適量,油熱后放入香菇,加黃酒,翻炒片刻出鍋,面朝下擺在碗里。將炸好的雞塊放在香菇上,澆入鮮湯,放蔥段,生姜末、精鹽,上籠蒸爛后濾出湯,扣在湯盤里,將玉蘭片、黃瓜片擺在上面。
(4)將鮮湯倒入炒鍋內,煮沸后加味精,用濕淀粉勾芡,淋上明油,澆在上面即成。
本品特點為香鮮肉嫩,溫中益氣,補精添髓,健脾養胃。
平菇墨魚
1. 原材料:
平菇250克,墨魚300克,黃酒、醬油、精鹽、麻油、鮮湯、蔥花、生姜末各適量。
2. 制作方法:
(1)先將平菇去根洗凈,切成長5厘米,寬3厘米的長方形塊。
(2)墨魚用水浸透去皮、筋,切成與平菇相應的塊。
(3)炒鍋上中火,加油燒熱,下蔥花、生姜末煸出香味,加入墨魚塊,煸炒片刻后烹入黃酒,加味精、醬油、鮮湯,燒開后改用小火燉至熟爛,倒入碗中即成。
本品特點為清香味濃,健脾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