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飛雅
近年來,隨著農業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及農民對各種農作物認識的不斷深化,農民在選擇農產品類型及品種上也出現了多樣化。有人覺得種植蔬菜收益快,有人認為種植桃子收益好,也有人覺得養魚收益高。然而不管種植何種農作物,總而言之,人們的目的都是探求適合當地及自身發展的道路,最終達到增加收益的目的。近期,有農場主推薦了一種新興的農產品——麻竹,并預言它將有望成為農民增收的又一支柱型產業。
眾所周知,麻竹是筍材兩用的優良經濟竹種,產量高,筍味鮮美脆嫩,易加工且加工種類多,效益好,逐步發展成一大新興產業,前景十分可觀。市場上,竹筍作為一種新型食品正在成為國際國內市場上的暢銷商品。就國內市場而言,全國13億多人口,如每人食用1千克鮮筍,就需要培育幾百萬畝高產筍用林才能滿足其需要,可見市場潛力大。據有關數據統計,目前,國際市場上筍片、筍干的消費量達500萬噸以上,但市場遠未飽和,其前景十分廣闊。
隨著農村大力推動農業產業化的發展趨勢,近年來廣東省麻竹的種植面積有了較大的擴展。有些地區,麻竹被當做優良的經濟竹種,實行了基地化培育及集約經營,產量迅速提高。早在幾年前,廣東省河源市東源縣粵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馮月友先生也洞察到了麻竹產業市場的這一廣闊前景,并對麻竹種植及麻竹市場作了進一步的了解與分析。近日筆者走訪了粵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麻竹種植基地。該基地位于東源縣順天鎮的一個山村,屬燈塔盆地腹地,東鄰船塘、駱湖鎮,南接燈塔鎮,西連澗頭鎮,北與連平縣忠信鎮交界,屬新豐江水庫庫邊鎮。早在清代,順天屬蔡莊約的一個小村,內有一個順天湖,因水利條件差,望天田多,人們靠天吃飯,于是產生了“順天”的思想,故名順天。如今順天鎮充分利用了燈塔盆地及移民地區的優惠政策,立足資源優勢,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動力,以結構調整為手段,大力發展生產,農村經濟上了新的臺階,農業綜合開發如火如荼,方興未艾,一些有識之士紛紛前來投資辦廠,鄉鎮企業蓬勃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發展迅速,行業涉及方方面面如飲食、加工、建材等等。該鎮已初步形成了楓木枇杷、二龍崗奇演布朗李、板栗品改、牛潭石元壩養豬與腐竹加工、朝東養羊、黨演千畝種養、沿河兩岸綠竹種植、橫塘溫氏養雞、速生豐產林、豆角、蔬菜(蘿卜)種植等“十大農業開發基地”。
東源縣粵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充分利用本地山多、地肥、環境適宜的有利條件,經過深入的考察和調查研究,結合各方面條件,在該鎮鄉村的山嶺等地建立了千畝麻竹生產基地。在工人們的精心護理下,基地麻竹今年獲得很好的收成,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正值麻竹筍收獲的季節,記者來到了粵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麻竹筍種植基地,恰逢農戶收成竹筍,滿載而歸。基地負責人馮月友告訴筆者,今年基地收成好,竹筍又大又脆甜,種植基地共5000多畝,畝產量3000多斤,據統計,去年年產量100噸左右,今年豐收達300噸,明年計劃超1000噸。
“麻竹相對來說易種易管,早生快發,經濟價值較高,一次投入可長期受益,是我們農民增收的一個好項目。”馮月友先生如是說。麻竹種植的前期,前兩年生長較慢,從第三年開始進入迅速生長期,產筍量和竹桿直徑迅速提高,麻竹對自身生長環境要求不高,凡是具備一定的條件均可生長。據了解,在溫度為-7℃至42℃,PH值在4.5~8的江河兩岸、荒灘、荒坡、房前屋后、田邊地角等均能良好生長。“種植麻竹,采筍與留養母竹是重要的技術關鍵。”馮月友與筆者侃起種植經,竹林是異齡林,合理的年齡結構及每叢保留合理的立竹數量甚為關鍵,可以視為竹林產量形成的內因,竹苗栽植造林成活后,在首批出土的竹筍中,選留健壯的竹筍1~2株撫育成竹,此稱“留母”。第二年在頭年留的新竹上長出新筍,又各選留1~2株培育成新竹,這樣每叢竹中就有新竹7~8株,第三、四、五年只割筍,不留母竹,第六年除割筍外,每叢選留新母竹3~4株,并在冬季砍除3~4株老的母竹,第七、八、九年同第三、四、五年,第十年同第六年,并將第一、二年留母的老竹蔸挖除,如此周而復始。
由于筍用林每年要從林地里采筍,帶走大量有機物質,因此,為了確保穩產高產,必須補充養分,要求每年每公頃追施有機肥37500千克,并配合施用化肥,以氮、磷肥為主,每年每公頃225千克,可分期施肥。馮月友說:“麻竹的栽培管理較粗放,病蟲害極少,是一種經濟植物,同時麻竹也是一種綠化河灘荒山,防止水土流失的理想植物,它對于防風固沙、綠化、美化環境,保持水土、防治水土流失,促進生態平衡,具有重要意義。只要種植得好,收益是很不錯的”。經過這幾年種植麻竹的實踐經驗,馮月友探索出了適宜本地發展的種植模式,將冬天清理林地,雨季植苗造林,打塘規范種植,間種撫育管理,除草松土和施肥的麻竹造植技術模式大面積推廣和運用,取得了顯著成效,為麻竹筍增產、自身增收奠定了基礎。
馮月友談及目前種植麻竹較之以前稍有經驗了,這幾年麻竹筍的產量也在逐年增加,今年豐收,每天都有不少鮮筍上市供應市民。然而隨著竹筍量逐年的增產,他們也考慮到了今后銷售的問題。鑒于麻竹筍的用途極廣,其全身都是寶:其一,竹葉既可以用于制作雨帽、食品包裝,也是養牛、喂魚、喂豬的好飼料;其二,老竹枝可加工成牙簽,也是重要的紙漿原料和建筑材料;其三,竹筍不但富含人體需要的蛋白質 、脂肪、糖類 、粗纖維等多種營養成分,而且還具有保健延壽、增進食欲、清除便秘、減肥美容、抗癌防癌等功效;其四,通過烹制和加工成干制品或罐頭制品,食用起來味道鮮美、脆嫩爽口、味甘醇香,是當前國內外最佳天然保健食品,也是當今人們追求的無公害綠色食。竹筍是易加工且加工種類多的產業,市場前景廣闊,加之自身已具備產業化發展條件。因此粵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考慮向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方向進軍,采用“基地——加工——銷售”的經營模式,組織化、規模化地發展產業鏈,該公司將以“規范管理,確保質量;提高效益,長遠發展”為經營理念,以“為消費者送去健康,為經銷商帶來滿意,為企業創造價值”為經營宗旨,以“帶動更多農民增收,吸納更多當地農民就業,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創造更多社會財富”為發展目標,發展成基地、加工、銷售一條龍服務的產業化示范公司。
從消費市場分析,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竹筍的需求量將越來越大,市場供不應求的矛盾將進一步擴大,馮月友稱種植竹筍必將成為帶動地區經濟發展的又一個亮點,有望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又一新興支柱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