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雪
(遼河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海洋勘探研究所,遼寧盤錦 124010)
地震資料極性判別技術在儲層預測中的應用
張瑞雪
(遼河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海洋勘探研究所,遼寧盤錦 124010)
石油勘探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石油開采水平得到快速提升,隨著高科技信息技術的不斷推廣和運用,儲層地震屬性預測技術取得了一定成效,大大提高了儲層預測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對于促進油氣開采工作正常進行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對地震資料極性判別的方法進行介紹,提出地震資料極性判別技術在儲層預測中的實際應用,促進我國儲層預測技術水平不斷提高。
地震資料極性 儲層預測 方法 應用
儲層地震預測技術以地震勘探信息為主要研究對象,并綜合測井、試井、地質、采油及分析化驗等各種資料來分析研究儲集層的分布情況、巖性變化、厚度變化、物性特征、所含流體的情況及油氣藏特征。由于地震資料在橫向上具有較強的連續性,而鉆井資料在這方面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且地震資料中包含著豐富的儲層物性信息,因此儲層地震預測技術在油氣勘探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紹了地震資料極性判別技術的判別方法及在儲層預測中的實際應用。
在油氣開采過程中,油氣田的勘探工作非常重要,其中,儲層的精細井震標定工作直接關系著油氣開采量的高低,有利于提高油氣開采工作的安全性。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最常用的地震資料判別方法是合成記錄法和單雙軌判別法。根據長期的實踐總結和地震資料極性的相關規定,地震資料極性判別方法主要有以下以下幾種:(1)合成記錄法。在地震預測中,合成記錄法是運用于零相位地震剖面的極性判別方法,是通過人工合成的方式來記錄地震發生的整個過程,由于地震子波極性是預先知道的,因此,可以根據已知的相關資料來進行正負極性合成地震的記錄,然后與井旁的地震道相對比,從而判別地震資料的極性,得出儲層地震屬性的預測結果。在實踐過程中,合成記錄法是間接性的地震資料極性判別方法,為了提高判別的準確性一般要對多口井進行預測,因此,適用于鉆井較多的生產區域。(2)提取子波判別法。在地震剖面的極性判別中,提取子波判別法是以波形的具體情況和地震剖面的其它特征來進行判別,具有較高綜合性。具體操作流程是:在生產區域內,提取不同深度的子波進行的極性判別;然后根據相關資料和合成記錄的信息,獲取與之相對應的反射系數界面的地震波子波,以確定子波的極性,從而判別地震剖面的極性;最后根據相關標記和地震剖面的相關特征進行綜合分析,以確定地震剖面的極性,保證判別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3)單雙軌剖面判別法。在地震剖面中,正極性剖面的特點是,正反射系數對應的波峰叫做單軌反射,如基巖面和火成巖層頂面等;負反射系數界面對應的波谷叫做雙軌反射,如油頁巖和氣層頂面等。如果剖面的情況與上述情況相反,那么這個地震剖面是負極性剖面。因此,在實踐過程中,發現單雙軌情況時,根據反射系數和井的具體情況來判別剖面的極性,從而確定地震資料的極性。(4)模型判別法。在進行鉆井勘探的過程中,遇到透鏡狀砂巖體時,正反射系數的界面是以巖體頂界面由低速到高速來確定的,當出現波峰情況,則為正極性剖面;反之,則為負極性剖面。因此,在實際預測過程中,透鏡狀砂巖體的頂部出現單軌上凸的現象時,判別為正極性剖面;砂巖底部出現單軌下凹情況時,判別為負極性剖面。在地震資料的極性判別中,模型判別法就是利用的透鏡狀砂巖體的特征和地震剖面的特點來設計建模的,根據合成記錄的信息,最終確定地震剖面的極性。(5)VSP資料對比法。在幾種判別方法中,VSP資料對比法運用的資料比較全面,可以比較詳細的進行鉆井資料的整理和分析,以提高地震資料極性的準確性。具體流程如下:一是,提取較準確的VSP速度資料,對低俗帶和井深等進行校正;二是,從相關的資料中獲取要調查的井的反射面深度;三是,根據VSP的相關計算方法和地震剖面的特征等進行相關數值的確定,最后,根據統計表確定地震資料的極性。
地震資料極性判別技術在儲層預測中的實際應用,有利于我國地震預測技術水平不斷提高,根據我國鉆井的勘探情況,運用地震資料極性判別技術,對凹陷外圍區域指定的儲層進行預測。勘探區域內有六口鉆井,在九上段一千零六百五十米的鉆井處遇到了25米厚的油氣層,與之相近一千五百米處的鉆井為大套暗色泥巖,沒有任何油氣顯示。在實際生產中,對儲層地震屬性的預測,是為了確定九上段底部鉆井中油氣的發育情況和油量儲層規模,以提高鉆井油氣開采的準確性和安全性。
在實踐過程中,地震資料進行判別技術在儲層預測的實際應用步驟有如下三點:(1)運用地震資料極性判別方法中的單雙軌方法,對上述鉆井的儲地震資料進行極性判別,根據相關資料顯示,這一組地震資料的波阻界面呈現的是單軌反射特征,結合SEG中與地震資料極性判別相關的規定,可以確定這一組地震資料的極性為正極性。(2)利用合成記錄方法和正極性子波的特征來進行儲層井震的相關標定,用以確定上述鉆井砂體頂面相對應的地震剖面同軸的波谷所在的位置,并將此軸作為界面,在界面下15ms的地方開窗,從而獲得最小振幅的地震屬性,最終用以描述儲層橫向的分布情況。(3)根據地震資料極性的判別情況,并利用振幅分布來進行與地震屬性相類似的振動,以對儲層橫向分布情況進行分析和研究,從而確定上述區域地震資料的極性,以保證儲層預測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根據預測結果,可以清楚的知道上述區域油量的分布情況和規模,便于油氣開采正常進行。
根據上述對地震資料極性判別方法的介紹,可以知道地震剖面極性的判別需要綜合運用不同方法,進行多次極性判別,才能提高判別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在儲層預測中,運用地震資料極性判別技術,要先對地震資料的極性進行判別,然后結合儲層地震屬性預測技術,避免對其它生產工作造成影響,最終達到提高預測結果有效性的目的,促進油氣開采工作正常進行。
[1]蔡冬梅,程耀清,杜娟.地震資料屬性分析技術在渤海復雜油氣田儲層預測中的應用[J].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2013,04:112-113.
[2]劉傳奇,明君,馬奎前,李賓.地震資料極性判別與道積分技術在渤中M油田的應用[J].石油物探,2013,03:329-334.
[3]陳冬.地震多屬性分析及其在儲層預測中的應用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