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農作物育種
本刊訊 為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意見》(國發[2011]8號)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種業體制改革提高創新能力的意見(國辦發〔2013〕109號)精神,部署農作物種業科技創新工作,加快推進現代種業發展,5月13日,科技部農村司召開了主要農作物育種重大科研攻關規劃編制工作啟動會。
本次規劃將圍繞發展現代種業和保障糧食安全的重大需求,以水稻、小麥、玉米、大豆、棉花、油菜、蔬菜7大作物為對象,針對種質資源、品種創制、良種繁育、種子加工流通等重大技術環節,對育種研發進行全產業鏈系統布局。規劃年限為2015-2020年,為6年規劃,由總體規劃和7個作物規劃組成,突出需求導向、品種導向,強調產學研融合,多部門協作,注重機制創新和商業化育種體系及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建設。與會人員對規劃大綱進行了深入研討。
我國將完善農業水價形成機制
政府農民共擔成本
本刊訊 水利部教授級高工汪安南日前表示,中國將完善農業水價形成機制,合理核定供水成本,科學制定供水價格,建立政府和農民共同承擔農業水價成本制度。
汪安南表示,中國水資源緊缺,農業用水量占60%以上,是節水的最大潛力所在。現行農業水價標準低,遠低于供水成本,且實收率低,水費難以維持灌排工作的正常運行,難以發揮促進節水的經濟杠桿作用。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要遵循有利于促進節約用水、降低農民水費支出、保障灌排工程良性運行的原則。
汪安南表示,一是,完善農業水價形成機制,合理核定供水成本、科學制定供水價格。二是,建立政府和農民共同承擔農業水價成本制度,合理確定政府補貼標準和方式,對農業用水實行定額內用水優惠水價、超定額用水累進加價,促進節約用水。三是,發揮農業合作組織的作用。農業水費收取要向農民公開,接受群眾監督。四是,加快末級渠系節水改造和計量設施配套,提高農業灌溉用水利用系數,全面實現計量供水。
加快推進節水供水重大水利
工程建設
本刊訊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5月21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推進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設,決定大幅增加國家創投引導資金,促進新興產業發展。
會議確定,按照統籌謀劃、突出重點的要求,在今明年和“十三五”期間分步建設納入規劃的172項重大水利工程。工程建成后,將實現新增年供水能力800億立方米和農業節水能力260億立方米、增加灌溉面積7800多萬畝,使我國骨干水利設施體系顯著加強。一要推進重大農業節水工程,突出抓好重點灌區節水改造和嚴重缺水、生態脆弱地區及糧食主產區節水灌溉工程建設。二要加快實施重大引調水工程,強化節水優先、環保治污、提效控需,統籌做好調出調入區域、重要經濟區和城市群用水保障。三要建設重點水源工程,增強城鄉供水和應急能力。四要實施江河湖泊治理骨干工程,綜合考慮防洪、供水、航運、生態保護等要求,提高抵御洪澇災害能力。五要開展大型灌區建設工程。堅持高標準規劃,在東北平原、長江上中游等水土資源條件較好地區新建節水型、生態型灌區。
商務部有關負責人表示——
農產品進出口整體井然有序
本刊訊 今年我國外貿形勢復雜嚴峻,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支持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國辦19號文),被稱作穩外貿新“國16條”。5月20日,商務部對外貿易司司長張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對新“國16條”政策內容與突出特點進行了解讀。
談到農產品進出口貿易,張驥表示,今年以來農產品進出口整體上井然有序,較為平穩,將嚴格按照入世承諾,依法依規進行管理。針對有些農產品國際、國內價格時有變動的情況,在保持自由貿易的狀態下,希望對市場產生一些積極作用,防止出現大的價格波動。
專家分析宏觀調控效果
本刊訊 5月20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吹風會,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祝寶良介紹了當前經濟形勢和宏觀調控政策等方面情況,并對農產品價格情況進行了分析。
據祝寶良介紹,今年1~4月經濟增長態勢沒有發生大的變化,處在可調控范圍之內。雖然GDP增長速度、工業增長速度略有下滑,但就業情況良好,全年1000萬人的就業目標能夠保障。同時,CPI基本穩定在2%左右,沒有超出上限。從經濟增長、就業、物價上來看,經濟運行基本處于合理區間。但從需求結構和產業結構上來看,依然存在經濟下行的壓力。 在我國農產品供求關系繼續保持緊平衡的狀態下,保持農產品價格的基本平穩是政府價格監管和調控工作的重要內容。在豬肉價格上,過去豬肉價格波動3年一周期,價格上升下降幅度都較大;而在散戶養殖比重下降、集中養殖增多產量提高的生產方式轉變中,豬肉價格波動幅度將逐步縮小。5月份豬肉價格已經有所回升,在“緊平衡”的基本特征下,豬肉價格還是會上升的。
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
邁出新一步
本刊訊 為積極推動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為參保農民提供及時有效的災害補償,幫助恢復農業生產,維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根據《農業保險條例》的有關規定,本著“平等自愿、優勢互補”的原則,經充分協商,5月19日,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與農業部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總站就建立政策性農業保險業務合作關系,在京簽署《推進政策性農業保險戰略合作協議》。
根據戰略框架協議,雙方將在政策性農業保險的制度設計、宣傳動員、組織投保、保費收取、承包理賠到戶和業務培訓等方面廣泛開展合作。為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系,根據工作需要,雙方約定將適時安排高層領導會晤,交流工作進展情況。雙方也將建立相關職能部門牽頭的定期溝通協商機制,通報有關信息,溝通合作情況,共同研究解決合作中遇到的重大問題。
2013年我國農業知識產權量增質升
本刊訊 近日,受農業部科教司委托,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發布了2013年度中國農業知識產權創造指數報告,以農業植物新品種權、農業專利、農產品地理標志等主要農業知識產權類型為對象,系統測算了截至2013年底,我國農業知識產權創造指數、農業行業知識產權密集度,以及品種權、農業專利和農產品地理標志等農業知識產權申請和授權的數量趨勢、質量狀況、地域分布、行業構成、熱點領域和優勢單位等。結果顯示,2013年我國農業知識產權總體態勢繼續保持“數量穩增,質量改善”的特點。據悉,2013年,全國農業知識產權創造指數為128.29%,比2012年增加28.29%。
2014年“糧食科技活動周”啟動
本刊訊 5月17日,“糧食科技活動周”走進北京市天通苑社區,拉開了以“科學食糧健康圓夢——糧食科普進社區進家庭”為主題的2014年“糧食科技活動周”活動序幕。“糧食科技活動周”由國家糧食局、教育部和全國婦聯聯合舉辦,活動持續到5月24日。糧食科技活動周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包括組織營養博士和學生志愿者進社區發放公益宣傳品,組織舉辦“糧油食品營養與國民健康”等科普講座、糧油科普宣講等活動。全國各地將同期舉辦主題鮮明、特色突出的糧食科技活動周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