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偉++謝吉勇
【摘 要】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時期,林業承擔著重大的責任和使命,只有實現林業的跨越式發展,才能保證我國生態環境建設與不斷增長的社會需求相適應。阿壩州林業在四川省甚至全國的林業生態建設中都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時期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特別是當前我國林業生態建設處于治理與破壞的相持階段,這一階段表現出來的脆弱性、不確定性、反復性和艱巨性迫切要求加強林業生態建設。本文探討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時期阿壩州林業生態建設相關問題,以供參考。
【關鍵詞】 阿壩州 林業生態建設 原則 補償機制
四川省阿壩州地處長江、黃河源頭,是長江、黃河上游的生態屏障和重要生態功能區。在我國林業生態建設處于治理與破壞的相持階段,阿壩州林業生態建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然而近幾年,由于過度采伐,全州森林資源一度銳減,生態環境惡化,山體滑坡、洪澇、泥石流等災害不斷增加。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時期,我們應看到阿壩州林業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研究兼顧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模式與對策,實施林業生態建設工程和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保證區域經濟與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1 阿壩州林業生態建設面臨的問題
1.1 森林資源地理分布不合理
從垂直地帶來看,四川省阿壩州的森林資源主要分布在海拔 2.4-4.2km的低山、亞高山,河谷、高山地帶范圍較大,但森林資源卻較少,且多以灌木林、稀疏喬木林、灌叢為主,質量、穩定性較低。從水平地帶來看,森林資源主要分布在高山峽谷向高原丘陵區的過渡區域,干旱河谷區域、西北部高原丘陵區域的森林資源數量則相當有限。
1.2 樹種構成不合理
在阿壩州活立木蓄積構成中,主要以冷杉、云杉為主,樺類、落葉松、櫟類、鐵杉、油松、柏木、硬闊、軟闊等樹種的蓄積所占比例小之又小。說明全州林種、樹種配置不合理,純林多、混交林少,針葉林多、闊葉林少。冷杉和云杉為慢生樹種,生產周期很長,不能滿足林業產業發展和人們的生態需求。
1.3 營造林業生態難度大
首先,人們生態意識、法制意識較薄弱,邊治理、邊破壞現象普遍存在,重經濟、輕生態,忽視了林業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其次,生態環境相關法律法規宣傳力度不足,一些部門和單位對林業生態建設重要性和緊迫性認識不足,導致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現象依然嚴重。再次,阿壩州生態環境建設項目管理體制不合理,科技服務體系不健全,導致治理成果技術含量較低,綜合治理效益難以有效發揮。
2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時期阿壩州林業生態建設對策
2.1 增強人們生態危機意識
林業生態建設工程是一項牽涉到自然、經濟和社會的系統工程,必須大力宣傳森林與人類、林業與生態環境建設的關系,在全州弘揚生態文化,增強人們生態危機意識與責任意識,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發展觀、道德觀和價值觀,使他們能夠從生態經濟系統的綜合性、整體性和協調性出發,追求最佳綜合效益,這樣以來,才有利于阿壩州實現“生態立州”目標。
2.2 加強領導,明確責任
多年以來,阿壩州委、州政府一直非常重視森林保護與林業生態建設,堅持“生態立州”的發展思路,始終將林業生態建設作為構建長江、黃河上游綠色生態屏障的根本點。為了實現加強林業生態建設、發展林業生態經濟的目標,政府有必要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做到科學規劃,精心安排,周密部署。比如,嚴格劃定責任區域,形成黨政親自抓、林業部門全力抓、相關部門配合抓、人大政協監督抓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目標管理體系,將目標責任層層落實,力爭做到責任到人;調整森林管理機構,將其轉化為重點生態建設機構,加強產業化管理和項目管理,并逐步將管理重心轉向林業基礎設施和林業服務體系建設上,把林業生態建設重點確定為生態工程和產業化建設并重。
2.3 遵循林業生態建設基本原則
阿壩州林業生態建設應著眼于維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同時考慮森林資源持續利用與森林多功能協調發展、經濟建設發展與自然生態平衡相互促進又相互制約、社會效益與生態經濟效益相統一的規律,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協調發展原則、綜合性原則、主導因素原則、區域完整性和連續性原則。阿壩州作為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建設重點地區,全州85%以上的林地被劃分為生態公益林,15%以上的商品林要求不能走在廣種薄收、粗放經營的路子上,在這種情況下,必須以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為中心,通過技術、資金投入手段,創新林業發展模式,實施集約經營,縮短林木生長周期,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大力發展林地立體復合經營模式,推進林下種植業、養殖業資源共享和協調發展;根據區域特征將林業生態建設區分為濕地保護型、綠色屏障型、水源涵養型、生態基因型、森林防護型、干旱河谷造林攻堅型、紫坪鋪水庫多功能型等林業建設區,因勢利導,使林業生態建設工程覆蓋整個州。
2.4 建立森林資源監測評估體系和生態效益補償機制
在提高森林資源管理人員整體水平、落實經費的基礎上,建立森林資源監測評估體系,在全州編制森林資源監測方案,充分利用現代技術實現與國家監測網的接軌,保證監測工作的規范化和系統化;依法開展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工作,保證森林資源的流轉符合法定程序,避免國有森林資源蒙受損失;加快生態效益補償機制建設,盡快制定生態補償法等法律法規,加大政府財政轉移支付力度,科學規劃、科學補償,做好生態移民工作,為生態環境保護者提供生態補償的經濟條件。
2.5 充分利用豐富自然資源發展生態旅游業
阿壩州旅游資源豐富多樣,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獨特性和原始神秘性,比如九寨溝、黃龍臥龍保護區、紅原若爾蓋大草原等精品旅游景區兼備地形、湖泊、生物、人文多樣性,景觀壯麗。林業生態建設工程的推進在一定程度上會對農村經濟、農民收入帶來影響,對于旅游資源豐富的阿壩州來說,大可通過發展生態旅游業促進農民增收,以為林業生態建設的推進奠定堅實基礎。
3 結語
四川省阿壩州的林業生態建設是一項宏偉的社會系統工程,其對于實現生態立州具有獨特優勢和巨大潛力,對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重要理論與實踐意義。我們必須正確認識到阿壩州林業發展的必要性和艱巨性,主動承擔起改善生態環境、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雙重使命,通過一系列措施加大林業生態建設力度,力爭實現林業的跨越式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喆.我國林業生態建設策略探討[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4,17(7):86.
[2]張治江,敏明.加快西部生態補償機制建設——以四川省阿壩州和青海省玉樹州為例[J].攀登,2011,30(5):67-7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