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廣瑜
【摘要】目的研究探討生活中飲用水的病菌檢驗學,提高飲用水的安全性。方法針對2012年-2014年間的100桶生活飲用水進行檢測,檢測標準根據國家飲用水檢測標準制定,針對這幾桶水中的病菌進行檢驗,包括菌落總數、大腸桿菌、霉菌、酵母菌、致病菌等等,使用統計學分析方法研究飲用水合格情況,研究他們之間的差異。在此基礎上,研究送檢的合格率和抽檢的合格率之間的差異。結果經過檢驗調查,100桶飲用水中總的合格率為65%,不合格以菌落總數為主,這幾年之間,飲用水的合格率統計學差異顯著(P<0.05),同時,送檢合格率75%高于抽檢合格率50%,兩者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飲用水的病菌檢驗是為了加強飲用水的把關工作,落實飲用水監督實踐,把握居民生活飲用水的衛生質量。
【關鍵詞】飲用水;病菌;菌落;檢驗;合格率
【中圖分類號】 R115 【文獻標識碼】A
飲用水是指不經過處理、直接可以使人飲用的水,一般可分為純凈水、天然礦泉水和礦物質水[1]。2014年環保部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在我國大概有2.8億居民在飲用不安全生活用水,為此,飲用水的衛生質量顯得十分重要[2]。尤其是桶裝水在運輸的過程中易受到微生物細菌的污染,一些生產廠家無法控制把握水的質量問題,因此市場中飲用水的質量不同。為了進一步把握飲用水的質量安全,本文針對2012年-2014年之間的100桶飲用水進行病菌檢驗,具體內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分析
針對2012年-2014年之間生產的飲用水進行隨機抽取,抽取100桶作為樣本。其中2012年生產的有35桶(包括飲用水15桶,純凈水8桶,礦泉水12桶),2013年生產的有30桶(包括飲用水7桶,純凈水15桶,礦泉水8桶),2014年生產的有35桶(包括飲用水16桶,純凈水13桶,礦泉水6桶)。針對100桶水進行檢測,檢測標準根據國家飲用水檢測標準制定。
1.2檢測方法
檢測標準根據國家飲用水檢測標準制定,針對這幾桶水中的病菌進行檢驗,包括菌落總數、大腸桿菌、霉菌、酵母菌、致病菌等等。首先是菌落總數的檢測,向準備好的生理鹽水試管中放入1毫升原液,制作成1/10的稀釋液體,再將1毫升原液與稀釋液體1毫升放入滅菌器皿中,將營養瓊脂培養基放到培養皿中,均勻混合之后,再將1毫升稀釋液培養皿與之前的做對比,放入保溫箱當中進行培養,大概2天時間。其他菌種的檢測根據不同情況進行不同檢測。
1.3合格標準規范[3]
菌落總數:≤20cfu/ml的純凈水,≤50cfu/ml的礦泉水均屬于合格范疇。
大腸桿菌:≤3MPN/100ml純凈水為合格,礦泉水必須為0時才合格。同時致病菌在哪個水中都不可以被檢查出,否則均屬于不合格產品。
1.4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所得數據均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
2結果
經過檢驗調查,100桶飲用水中總的合格率為65%,不合格以菌落總數為主,這幾年之間,飲用水的合格率統計學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1。同時,送檢合格率75%高于抽檢合格率50%,兩者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針對生活飲用水的檢驗能夠檢查某一地區居民飲用水情況,能夠有力的把握飲用水的質量[4]。本文針對某一地區2012年-2014年期間100桶飲用水進行檢驗分析,結果顯示,100桶飲用水中總的合格率為65%,不合格以菌落總數為主,這幾年之間,飲用水的合格率統計學差異顯著(P<0.05),同時,送檢合格率75%高于抽檢合格率50%,兩者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飲用水在裝桶、儲存過程中易受到細菌污染,使飲用水的質量嚴重下降。居民飲用不干凈的飲用水將會導致各種疾病發生,因此針對生活飲用水的檢查有必要而有意義。飲用水中主要包括幾種細菌,菌落總數、大腸桿菌、霉菌、酵母菌、致病菌。根據國家飲用水檢測標準,菌落總數[5]:≤20cfu/ml的純凈水,≤50cfu/ml的礦泉水均屬于合格范疇。大腸桿菌:≤3MPN/100ml純凈水為合格,礦泉水必須為0時才合格。同時致病菌在哪個水中都不可以被檢查出,否則均屬于不合格產品。一般情況下,居民飲用水的水源的相對安全,主要是后期加工中易受到污染,因此,需要加工人員在加工過程中注意衛生條件,保證水的質量。
綜上所述,針對飲用水的病菌檢驗是為了加強飲用水的把關工作,落實飲用水監督實踐,把握居民生活飲用水的衛生質量。
參考文獻
[1] 范宏英,吳清平,吳若菁,等. 飲用水中5種致病菌多重PCR技術檢測研究[J]. 微生物學通報,2005,32(3):102-107.
[2] Liu Jianqi, Wang Lan, Liu Yunzhi,et al. 2006 - 2009 bottled drinking water in Hunan province analysis of microbiological test of [J]. practical preventive medicine,2011,18 (9): 1682 - 1684.
[3] 唐春燕. 城鄉飲用水質現狀及防控對策的探討[J]. 科技向導,2014,9(12):295.
[4] Chen Xiaofeng, Wang Zaiming, Li Rui, Wang Zhenlong.The Chuzhou city drinking water source safety evaluationand protection measures of [J]. water, 2014,36 (2): 65 - 67.
[5] 張嵐,陳昌杰,陳亞妍.我國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J].中國公共衛生,2007,23(11):1281-1282.
【摘要】目的研究探討生活中飲用水的病菌檢驗學,提高飲用水的安全性。方法針對2012年-2014年間的100桶生活飲用水進行檢測,檢測標準根據國家飲用水檢測標準制定,針對這幾桶水中的病菌進行檢驗,包括菌落總數、大腸桿菌、霉菌、酵母菌、致病菌等等,使用統計學分析方法研究飲用水合格情況,研究他們之間的差異。在此基礎上,研究送檢的合格率和抽檢的合格率之間的差異。結果經過檢驗調查,100桶飲用水中總的合格率為65%,不合格以菌落總數為主,這幾年之間,飲用水的合格率統計學差異顯著(P<0.05),同時,送檢合格率75%高于抽檢合格率50%,兩者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飲用水的病菌檢驗是為了加強飲用水的把關工作,落實飲用水監督實踐,把握居民生活飲用水的衛生質量。
【關鍵詞】飲用水;病菌;菌落;檢驗;合格率
【中圖分類號】 R115 【文獻標識碼】A
飲用水是指不經過處理、直接可以使人飲用的水,一般可分為純凈水、天然礦泉水和礦物質水[1]。2014年環保部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在我國大概有2.8億居民在飲用不安全生活用水,為此,飲用水的衛生質量顯得十分重要[2]。尤其是桶裝水在運輸的過程中易受到微生物細菌的污染,一些生產廠家無法控制把握水的質量問題,因此市場中飲用水的質量不同。為了進一步把握飲用水的質量安全,本文針對2012年-2014年之間的100桶飲用水進行病菌檢驗,具體內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分析
針對2012年-2014年之間生產的飲用水進行隨機抽取,抽取100桶作為樣本。其中2012年生產的有35桶(包括飲用水15桶,純凈水8桶,礦泉水12桶),2013年生產的有30桶(包括飲用水7桶,純凈水15桶,礦泉水8桶),2014年生產的有35桶(包括飲用水16桶,純凈水13桶,礦泉水6桶)。針對100桶水進行檢測,檢測標準根據國家飲用水檢測標準制定。
1.2檢測方法
檢測標準根據國家飲用水檢測標準制定,針對這幾桶水中的病菌進行檢驗,包括菌落總數、大腸桿菌、霉菌、酵母菌、致病菌等等。首先是菌落總數的檢測,向準備好的生理鹽水試管中放入1毫升原液,制作成1/10的稀釋液體,再將1毫升原液與稀釋液體1毫升放入滅菌器皿中,將營養瓊脂培養基放到培養皿中,均勻混合之后,再將1毫升稀釋液培養皿與之前的做對比,放入保溫箱當中進行培養,大概2天時間。其他菌種的檢測根據不同情況進行不同檢測。
1.3合格標準規范[3]
菌落總數:≤20cfu/ml的純凈水,≤50cfu/ml的礦泉水均屬于合格范疇。
大腸桿菌:≤3MPN/100ml純凈水為合格,礦泉水必須為0時才合格。同時致病菌在哪個水中都不可以被檢查出,否則均屬于不合格產品。
1.4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所得數據均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
2結果
經過檢驗調查,100桶飲用水中總的合格率為65%,不合格以菌落總數為主,這幾年之間,飲用水的合格率統計學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1。同時,送檢合格率75%高于抽檢合格率50%,兩者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針對生活飲用水的檢驗能夠檢查某一地區居民飲用水情況,能夠有力的把握飲用水的質量[4]。本文針對某一地區2012年-2014年期間100桶飲用水進行檢驗分析,結果顯示,100桶飲用水中總的合格率為65%,不合格以菌落總數為主,這幾年之間,飲用水的合格率統計學差異顯著(P<0.05),同時,送檢合格率75%高于抽檢合格率50%,兩者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飲用水在裝桶、儲存過程中易受到細菌污染,使飲用水的質量嚴重下降。居民飲用不干凈的飲用水將會導致各種疾病發生,因此針對生活飲用水的檢查有必要而有意義。飲用水中主要包括幾種細菌,菌落總數、大腸桿菌、霉菌、酵母菌、致病菌。根據國家飲用水檢測標準,菌落總數[5]:≤20cfu/ml的純凈水,≤50cfu/ml的礦泉水均屬于合格范疇。大腸桿菌:≤3MPN/100ml純凈水為合格,礦泉水必須為0時才合格。同時致病菌在哪個水中都不可以被檢查出,否則均屬于不合格產品。一般情況下,居民飲用水的水源的相對安全,主要是后期加工中易受到污染,因此,需要加工人員在加工過程中注意衛生條件,保證水的質量。
綜上所述,針對飲用水的病菌檢驗是為了加強飲用水的把關工作,落實飲用水監督實踐,把握居民生活飲用水的衛生質量。
參考文獻
[1] 范宏英,吳清平,吳若菁,等. 飲用水中5種致病菌多重PCR技術檢測研究[J]. 微生物學通報,2005,32(3):102-107.
[2] Liu Jianqi, Wang Lan, Liu Yunzhi,et al. 2006 - 2009 bottled drinking water in Hunan province analysis of microbiological test of [J]. practical preventive medicine,2011,18 (9): 1682 - 1684.
[3] 唐春燕. 城鄉飲用水質現狀及防控對策的探討[J]. 科技向導,2014,9(12):295.
[4] Chen Xiaofeng, Wang Zaiming, Li Rui, Wang Zhenlong.The Chuzhou city drinking water source safety evaluationand protection measures of [J]. water, 2014,36 (2): 65 - 67.
[5] 張嵐,陳昌杰,陳亞妍.我國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J].中國公共衛生,2007,23(11):1281-1282.
【摘要】目的研究探討生活中飲用水的病菌檢驗學,提高飲用水的安全性。方法針對2012年-2014年間的100桶生活飲用水進行檢測,檢測標準根據國家飲用水檢測標準制定,針對這幾桶水中的病菌進行檢驗,包括菌落總數、大腸桿菌、霉菌、酵母菌、致病菌等等,使用統計學分析方法研究飲用水合格情況,研究他們之間的差異。在此基礎上,研究送檢的合格率和抽檢的合格率之間的差異。結果經過檢驗調查,100桶飲用水中總的合格率為65%,不合格以菌落總數為主,這幾年之間,飲用水的合格率統計學差異顯著(P<0.05),同時,送檢合格率75%高于抽檢合格率50%,兩者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對飲用水的病菌檢驗是為了加強飲用水的把關工作,落實飲用水監督實踐,把握居民生活飲用水的衛生質量。
【關鍵詞】飲用水;病菌;菌落;檢驗;合格率
【中圖分類號】 R115 【文獻標識碼】A
飲用水是指不經過處理、直接可以使人飲用的水,一般可分為純凈水、天然礦泉水和礦物質水[1]。2014年環保部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在我國大概有2.8億居民在飲用不安全生活用水,為此,飲用水的衛生質量顯得十分重要[2]。尤其是桶裝水在運輸的過程中易受到微生物細菌的污染,一些生產廠家無法控制把握水的質量問題,因此市場中飲用水的質量不同。為了進一步把握飲用水的質量安全,本文針對2012年-2014年之間的100桶飲用水進行病菌檢驗,具體內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分析
針對2012年-2014年之間生產的飲用水進行隨機抽取,抽取100桶作為樣本。其中2012年生產的有35桶(包括飲用水15桶,純凈水8桶,礦泉水12桶),2013年生產的有30桶(包括飲用水7桶,純凈水15桶,礦泉水8桶),2014年生產的有35桶(包括飲用水16桶,純凈水13桶,礦泉水6桶)。針對100桶水進行檢測,檢測標準根據國家飲用水檢測標準制定。
1.2檢測方法
檢測標準根據國家飲用水檢測標準制定,針對這幾桶水中的病菌進行檢驗,包括菌落總數、大腸桿菌、霉菌、酵母菌、致病菌等等。首先是菌落總數的檢測,向準備好的生理鹽水試管中放入1毫升原液,制作成1/10的稀釋液體,再將1毫升原液與稀釋液體1毫升放入滅菌器皿中,將營養瓊脂培養基放到培養皿中,均勻混合之后,再將1毫升稀釋液培養皿與之前的做對比,放入保溫箱當中進行培養,大概2天時間。其他菌種的檢測根據不同情況進行不同檢測。
1.3合格標準規范[3]
菌落總數:≤20cfu/ml的純凈水,≤50cfu/ml的礦泉水均屬于合格范疇。
大腸桿菌:≤3MPN/100ml純凈水為合格,礦泉水必須為0時才合格。同時致病菌在哪個水中都不可以被檢查出,否則均屬于不合格產品。
1.4統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所得數據均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
2結果
經過檢驗調查,100桶飲用水中總的合格率為65%,不合格以菌落總數為主,這幾年之間,飲用水的合格率統計學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1。同時,送檢合格率75%高于抽檢合格率50%,兩者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針對生活飲用水的檢驗能夠檢查某一地區居民飲用水情況,能夠有力的把握飲用水的質量[4]。本文針對某一地區2012年-2014年期間100桶飲用水進行檢驗分析,結果顯示,100桶飲用水中總的合格率為65%,不合格以菌落總數為主,這幾年之間,飲用水的合格率統計學差異顯著(P<0.05),同時,送檢合格率75%高于抽檢合格率50%,兩者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飲用水在裝桶、儲存過程中易受到細菌污染,使飲用水的質量嚴重下降。居民飲用不干凈的飲用水將會導致各種疾病發生,因此針對生活飲用水的檢查有必要而有意義。飲用水中主要包括幾種細菌,菌落總數、大腸桿菌、霉菌、酵母菌、致病菌。根據國家飲用水檢測標準,菌落總數[5]:≤20cfu/ml的純凈水,≤50cfu/ml的礦泉水均屬于合格范疇。大腸桿菌:≤3MPN/100ml純凈水為合格,礦泉水必須為0時才合格。同時致病菌在哪個水中都不可以被檢查出,否則均屬于不合格產品。一般情況下,居民飲用水的水源的相對安全,主要是后期加工中易受到污染,因此,需要加工人員在加工過程中注意衛生條件,保證水的質量。
綜上所述,針對飲用水的病菌檢驗是為了加強飲用水的把關工作,落實飲用水監督實踐,把握居民生活飲用水的衛生質量。
參考文獻
[1] 范宏英,吳清平,吳若菁,等. 飲用水中5種致病菌多重PCR技術檢測研究[J]. 微生物學通報,2005,32(3):102-107.
[2] Liu Jianqi, Wang Lan, Liu Yunzhi,et al. 2006 - 2009 bottled drinking water in Hunan province analysis of microbiological test of [J]. practical preventive medicine,2011,18 (9): 1682 - 1684.
[3] 唐春燕. 城鄉飲用水質現狀及防控對策的探討[J]. 科技向導,2014,9(12):295.
[4] Chen Xiaofeng, Wang Zaiming, Li Rui, Wang Zhenlong.The Chuzhou city drinking water source safety evaluationand protection measures of [J]. water, 2014,36 (2): 65 - 67.
[5] 張嵐,陳昌杰,陳亞妍.我國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J].中國公共衛生,2007,23(11):1281-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