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俊英
【摘要】 人類早期的醫學活動中,包括了相當部分的兒童醫療保健內容。《山海經》中所載巫方是傳說中我國最早的兒科醫生。在現代科學技術飛躍進步的學術氛圍中,中醫兒科學和其他中醫學科一樣,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新時期。本文就將對中醫兒科的一些行醫經驗作以交流研究。
【關鍵詞】 中醫兒科;臨床中;行醫體會
【中圖分類號】R24 【文獻標識碼】B
建國以來,整理出版了歷代兒科名著,發掘了一大批對臨床具有理論指導和實踐應用價值的可貴資料。就中醫兒科學若干基礎理論問題進行了學術爭鳴,認識漸趨一致[1-2]。兒科診法應用,豐富了傳統四珍內容,在四診客觀化如色診定量、舌診微觀化、聞診聲音分析、脈圖分析等方面都進行了研究。
1中醫兒科入門
1.1定義中醫兒科學:中醫兒科學,是以中醫學理論體系為指導,中國傳統的中藥、針灸、推拿等治療方法為手段,研究自胎兒至青少年這一時期小兒的生長發育、生理病理、喂養保健,以及各類疾病預防和治療的一門醫學科學。中醫兒科學薈萃了中華民族數千年來小兒養育和疾病防治的豐富經驗,隨著中醫學的發展而遙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論和實踐體系。
1.2中醫兒科學的淵源:史書中明確記載的兒科醫生則始見于《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扁鵲……人咸陽,聞秦人愛小兒,即為小兒醫"。古代醫籍中關于兒科疾病的早期記載見于西漢墓帛書《五十二病方》,書中有關于"嬰兒病癇"、"嬰兒瘛"的記述?!稘h書·藝文志》載有"婦人嬰兒方"19卷,對小兒麻、痘、驚、疳及各種疑難重癥的診治均有獨到之處。曾老注重經方,善用桂附、參附等回陽救逆之法以解危難。蒲老系我國針灸名家,善于用針灸推拿等外治法治療疾病,療效奇佳。三老的學術思想和醫療絕技對老師影響甚深,獲益匪淺,受益終身[3]。
2中醫兒科的行醫類型
2.1中醫兒科的臨診治病,習以八綱為常,綱舉目張,方能切中病機;查病論治必分清主次,遣方用藥猶如臨陣布兵;陣有"青龍"、"白虎"、"八卦"之異,藥有君、臣、佐、使、升、降、沉、浮之別。如是則能左右逢源,穩操勝券。若治沉疴,當守法守方,步步為營;病急勢迫,則當機立斷,持其主要而治之。小兒患病,實多虛少,熱多寒少,其治總以祛邪為要;小兒用藥,準、切、精、捷而已。認準病機,切中要點,精選方藥,快捷施治。小兒自出生后臍帶結扎,至生后滿28天,稱為新生兒期。出生28天后至1周歲為嬰兒期。1周歲后至3周歲為幼兒期。3周歲后至7周歲為學齡前期。7周歲后至青春期來臨(一般為女11歲,男13歲)稱學齡期。青春期的個體差異較大,一般女孩自11-12歲到17-18歲,男孩自13-14歲到18-20歲。青春期開始階段仍屬于兒童范圍。
2.2小兒疾病的特殊望診方法,兒科疾病的診斷手段也不外是四診,其中問診要全面、爭取準確,有的家長總不是把自己的孩子的疾病說的非常嚴重,就是認為很輕,就要醫生分析他的準確性,掌握問診中的正確的部分,作為分析病情的依據。聞診主要是聽和聞,在兒科我還要依靠聽診器來聽心臟、肺和氣管的聽診,因為只是聽外在的聲音,而聽不到相關內臟的聲音會耽誤重要的病情,如發燒時,要注意心肌炎、肺炎、氣管炎的存在和發展,對于治療是非常重要的,聽診器是我的耳朵的外延,不是西醫的診斷專用器具。而切診中的脈診在兒科已經不是非常重要的了,切脈主要把握浮、沉、遲、數四脈即可,但是觸診還是比較重要的,比如感覺體溫、皮膚、腹部情況等。在兒科的診斷中最重要的應該是望診,也是最難掌握的部分,但是也是最容易發揮的部分。
3中醫兒科行醫成功經驗
3.1行醫中的注意事項:不斷學習,促發展:1.中醫的學習方式有三種:既學院學習;隨師學習;家傳學習。2.要成為名醫,就要掌握小兒的診斷、治療的獨特經驗。在臨床中,一個醫生的療效體現在處方中,好的醫生耍掌握三套處方,才能處理好每一個病人的病癥和疾病。3.中醫一向認為治療小兒疾病比治療婦人、成人要困難。其實對于兒科醫生來說,治療小兒疾病比成人要容易,但是在診斷方面比成人要困難一些。所以中醫臨床醫生在小兒疾病診斷方面有一套與成人不一樣的方法,要掌握小兒診斷方法,除了教科書和一些中醫兒科專著的診斷方法外,還要不斷總結新的方法。
只有在不斷學習和發揮中,才能成為好的臨床醫生,最終成為名醫。
3.2小兒的特殊行醫方法:上腭望診;囟門望診;手掌望診
3.3教會你行醫中如何學習:隨師學習:老師的經驗是非常寶貴的是老師及他們的前輩的經驗積累,平時是花錢買不到的,學習老師的經驗不要變形,更不能隨心所欲。要如實的把老師的經驗百分百的按受下來,背下來,還要原封原樣的應用一階段,成為自己隨時能應用的技能,將來會受益非淺的。
學習他人的經驗:從雜志、學術報告中學習,要有技巧,要會識別那些是假的,那些是好的,可以在自己臨床應用中體驗后逐漸成為自己的經驗;從病歷中學習,也是一種技巧,關鍵是要會讀方。積累自己的個人經驗:通過不斷學習和臨床,不斷積累臨床的診斷治療經驗。對于一個好的醫生來說,在臨床中最后的治療才是說明療效的依據,所以醫生所掌握的經驗處方是非常重要的,好的醫生腦子里,對于每個病癥都有三套基本處理方法或三套處方。這蘭套處方是:通過學院學習掌握書本中一套處方、通過從師學習掌握一套經驗處方、自己在不斷學習和實踐中總結出一套經驗處方。這樣在臨床中,首先應用自己的處方,不效可以改用從師的處方,再不效可以用書本的效方。我在臨床中這樣使用,不但可以保證治療效果,還可以再總結新的經驗處方。最后達到處理病人的疾病,得心應手,是走向名醫的必經之路。
結語:中醫兒科行醫路遠而道長,愿上述經驗可對讀者有所啟發,掌握基本理論,結合行醫經驗,從四診中分析孩子的整體情況和基本病情,準確的診斷疾病,正確的治療,保證生命安全。
參考文獻
[1] 王應麟.談中醫兒科臨床的經驗.北京中醫醫院,2012.
[2] 汪受傳.中醫兒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
[3] 陳復正.幼幼集成.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