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俊輝
【摘要】目的探討分析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患者抗人球蛋白試驗陽性紅細胞對血型鑒定的影響。方法以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本院進行血型鑒定50例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患者為研究的對象,采集血樣進行抗人球蛋白試驗、氯喹放散試驗及血型鑒定,觀察致敏紅細胞對血型鑒定的影響。結果50例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患者中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結果均為陽性,間接抗人球蛋白試驗結果顯示陽性38例,陽性發生率76.00%顯著高于陰性患者所占比率24.00%,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間抗陽性患者中ABO血型正反定相符率7.89%,顯著低于間抗陰性患者ABO血型正反定相符率83.3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氯喹放散試驗后,血型鑒定的準確率為93.76%,顯著高于試驗前的24.00%,差異具統計學意義即(P<0.05)。結論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患者抗人球蛋白試驗陽性紅細胞會影響血型鑒定的結果,增加血型鑒定的難度。
【關鍵詞】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抗人球蛋白;血型鑒定
【中圖分類號】R556【文獻標識碼】B
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患會出現免疫功能紊亂,導致患者體內產生一種抗體能夠結合患者自身體內正常紅細胞表面的抗原,或者激活抗原補體,進而引起紅細胞出現過早破壞[1]。紊亂的免疫系統使得性溶血性貧血患者體內產生免疫應答反應,導致在患者的體內產生一種抗體抗自身紅細胞抗原[2]。這種抗體可以結合患者自身紅細胞的抗原,形成一種抗體抗原的復合物并可激活補體,進而致使患者自身的紅細胞發生溶解,導致患者出現一系列的溶血性貧血體征抗人球蛋白試驗能夠凝集致敏性紅細胞,結果顯陽性,這些陽性紅細胞會對患者血型的鑒定造成干擾,使得血液配型的難度增加[3]。本次我院為了探究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患者抗人球蛋白試驗陽性紅細胞對血型鑒定的影響,特做次調查研究,研究結果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本院進行血型鑒定50例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患者為研究的對象。其中男24例,女26例,年齡范圍16-60歲,平均年齡為(32.5±7.6)歲。原發性貧血29例,由于類風濕性關節炎引發產生的貧血患者5例,感染性繼發16例。
1.2檢測及血型鑒定方法
(1)直接抗人球蛋白實驗:將1滴患者濃度為5%的紅細胞懸液放入一干凈的小試管中。經鹽水3次洗滌(3000rpm,洗滌1分鐘)處理后,倒出上清液;向其中加入抗球蛋白試劑兩滴,以3000rmp離心處理15秒,觀察凝集情況,并仔細記錄;(2)間接抗人球蛋白試驗:加入兩滴患者血清至試管中,再加入1滴濃度為5%左右的試劑紅細胞;搖勻后進行離心處理,觀察凝集和溶血情況。然后在37℃溫度下孵育半小時;再次離心,觀察凝集和溶血情況;經鹽水洗滌處理三次后,向其中加入兩滴抗IgG、C34試劑,搖勻后,進行離心處理,觀察凝集情況,并作詳細記錄。(3)參考相關輸血技術規程,通過DIANA全自動血型鑒定儀(產自西班牙)及其配套的Coombs卡、血型鑒定卡進行ABO及Rh(D)血型鑒定。參考相關輸血技術規程進行氯喹放散試驗。
1.3觀察指標
觀察受檢患者抗人球蛋白試驗陽性發生率、間抗陽性患者血型鑒定情況及氯喹放散試驗前后血型鑒定結果。
1.4統計學處理
統計分析時采用spss17.0軟件分析,用x2檢驗計數資料,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抗人球蛋白試驗陽性發生率
50例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患者中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結果均為陽性,間接抗人球蛋白試驗結果顯示陽性38例,陽性發生率76.00%顯著高于陰性患者所占比率24.00%,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
2.2間抗陽性患者血型鑒定情況
統計結果表明,間抗陽性患者中ABO血型正反定相符率7.89%,顯著低于間抗陰性患者ABO血型正反定相符率83.3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氯喹放散試驗前后血型鑒定結果
氯喹放散試驗前50例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患者中血型難以鑒定的患者共38例(間接抗人球蛋白試驗結果顯示陽性),均為正反定不相符。正定型AB型38例,反定型A型、B型、O型分別為15例、12例、11例。氯喹放散試驗后(吸附于紅細胞表面的抗體被放散掉),正反定型結果一致,所有血型均被正確定型。氯喹放散試驗后,血型鑒定的準確率為93.76%,顯著高于試驗前的24.00%,差異具統計學意義即(P<0.05)。
3討論
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是一種患者自身免疫功能紊亂性疾病,由于自身免疫功能發生紊亂使得患者體內產生一種能夠與患者自身正常紅細胞表面的抗原相結合或者可以激活補體的抗體,使得患者紅細胞過早地收到破壞,進而導致患者出現獲得性溶血性貧血[4]。因為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患者的免疫系統已經紊亂,所以會對患者自身紅細胞的抗原可產生免疫應答反應,導致在患者的體內產生一種抗體抗自身紅細胞抗原。這種抗體可以結合患者自身紅細胞的抗原,形成一種抗體抗原的復合物并可激活補體,進而致使患者自身的紅細胞發生溶解,導致患者出現一系列的溶血性貧血體征[5-6]。免疫性溶血性貧血一共有四種類型,包括溫體抗型、冷凝集素綜合征、混合型及寒冷性陣發性血紅蛋白尿[7]。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患者體內的IgG抗體能夠結合吸附有相應抗原的紅細胞(致敏紅細胞),在致敏紅細胞中加入抗人球蛋白試劑后,兩者之間會發生球蛋白-抗球蛋白的特異性反應,導致其中的致敏紅細胞出現凝集現象即呈現出陽性[8]。
本次調查研究的最終結果表明:50例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患者中直接抗人球蛋白試驗結果均為陽性,間接抗人球蛋白試驗結果顯示陽性38例,陽性發生率76.00%顯著高于陰性患者所占比率24.00%,差異具統計學意義(P<0.05);間抗陽性患者中ABO血型正反定相符率7.89%,顯著低于間抗陰性患者ABO血型正反定相符率83.3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氯喹放散試驗前50例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患者中血型難以鑒定的患者共38例(間接抗人球蛋白試驗結果顯示陽性),均為正反定不相符。正定型AB型38例,反定型A型、B型、O型分別為15例、12例、11例。氯喹放散試驗后(吸附于紅細胞表面的抗體被放散掉),正反定型結果一致,所有血型均被正確定型。氯喹放散試驗后,血型鑒定的準確率為93.76%,顯著高于試驗前的24.00%,差異具統計學意義即(P<0.05)。由此可見,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患者抗人球蛋白試驗陽性紅細胞即致敏性紅細胞會對影響對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患者血型鑒定的正確性造成影響[9]。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患者體內紅細胞可致敏IgG或者IgG及其補體,致敏性紅細胞在血液鑒定過程中可能出現非特異性凝集現象,對血型的ABO型定造成嚴重干擾。而血型的鑒定是急救室對患者進行輸血治療的前提條件,如果血型鑒定出現差錯或導致血液輸配出現問題,一旦給予患者的是與其自身血型不匹配的血液會導致非常嚴重的后果,甚至會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綜合全文的分析可知: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患者抗人球蛋白試驗陽性紅細胞會影響血型鑒定的結果,陽性紅細胞可致敏IgG或者IgG及其補體,且陽性紅細胞在血液鑒定過程中可能出現非特異性凝集現象,對血型的ABO型定造成嚴重干擾,增加血型鑒定的難度。
參考文獻
[1] Moridani MY,Verjee Z,Allen LC.Application of microtubes gel method and modified polybrene method in the cross matching of the patients with immune hemolytic anemia[J].China Medicine and Pharmacy,2013,3(15):116-120.
[2] 黃炳坤,黃東平.微柱凝膠卡法與改良凝聚胺配血法在交叉配血中應用的價值[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1,32(3):384-385.
[3] 梁潔玲,黃美群,王發雄,等.抗人球蛋白試驗陽性患者分布特征探討[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2,33(17):2161-2162.
[4] 劉洋,雷婷,陳雙,等.抗人球蛋白試驗的微柱凝集法與傳統試管法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檢測中的對比研究[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3,36(11):1583-1586.
[5] Solomou EE,Rezvani K,mielke S,et a1.Cellular immunity in patients with 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J].Journal of Tongji University,2011,32(6):63-65.
[6] 張磊,張燁,郭楠,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輸血前檢查的研究[J].北京醫學,2013,35(8):717-720.
[7] 李孜,邵宗鴻.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研究進展[J].國外醫學輸血及血液學冊,2010,22(2):106.
[8] 汪克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免疫分型及臨床分析[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3,17(8):1493-1495.
[9] 孫克.結締組織病合并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對紅細胞參數檢測的干擾及處理1例[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2,33(17):1-3.
綜合全文的分析可知: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患者抗人球蛋白試驗陽性紅細胞會影響血型鑒定的結果,陽性紅細胞可致敏IgG或者IgG及其補體,且陽性紅細胞在血液鑒定過程中可能出現非特異性凝集現象,對血型的ABO型定造成嚴重干擾,增加血型鑒定的難度。
參考文獻
[1] Moridani MY,Verjee Z,Allen LC.Application of microtubes gel method and modified polybrene method in the cross matching of the patients with immune hemolytic anemia[J].China Medicine and Pharmacy,2013,3(15):116-120.
[2] 黃炳坤,黃東平.微柱凝膠卡法與改良凝聚胺配血法在交叉配血中應用的價值[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1,32(3):384-385.
[3] 梁潔玲,黃美群,王發雄,等.抗人球蛋白試驗陽性患者分布特征探討[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2,33(17):2161-2162.
[4] 劉洋,雷婷,陳雙,等.抗人球蛋白試驗的微柱凝集法與傳統試管法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檢測中的對比研究[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3,36(11):1583-1586.
[5] Solomou EE,Rezvani K,mielke S,et a1.Cellular immunity in patients with 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J].Journal of Tongji University,2011,32(6):63-65.
[6] 張磊,張燁,郭楠,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輸血前檢查的研究[J].北京醫學,2013,35(8):717-720.
[7] 李孜,邵宗鴻.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研究進展[J].國外醫學輸血及血液學冊,2010,22(2):106.
[8] 汪克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免疫分型及臨床分析[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3,17(8):1493-1495.
[9] 孫克.結締組織病合并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對紅細胞參數檢測的干擾及處理1例[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2,33(17):1-3.
綜合全文的分析可知: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患者抗人球蛋白試驗陽性紅細胞會影響血型鑒定的結果,陽性紅細胞可致敏IgG或者IgG及其補體,且陽性紅細胞在血液鑒定過程中可能出現非特異性凝集現象,對血型的ABO型定造成嚴重干擾,增加血型鑒定的難度。
參考文獻
[1] Moridani MY,Verjee Z,Allen LC.Application of microtubes gel method and modified polybrene method in the cross matching of the patients with immune hemolytic anemia[J].China Medicine and Pharmacy,2013,3(15):116-120.
[2] 黃炳坤,黃東平.微柱凝膠卡法與改良凝聚胺配血法在交叉配血中應用的價值[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1,32(3):384-385.
[3] 梁潔玲,黃美群,王發雄,等.抗人球蛋白試驗陽性患者分布特征探討[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2,33(17):2161-2162.
[4] 劉洋,雷婷,陳雙,等.抗人球蛋白試驗的微柱凝集法與傳統試管法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檢測中的對比研究[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3,36(11):1583-1586.
[5] Solomou EE,Rezvani K,mielke S,et a1.Cellular immunity in patients with 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J].Journal of Tongji University,2011,32(6):63-65.
[6] 張磊,張燁,郭楠,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輸血前檢查的研究[J].北京醫學,2013,35(8):717-720.
[7] 李孜,邵宗鴻.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研究進展[J].國外醫學輸血及血液學冊,2010,22(2):106.
[8] 汪克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免疫分型及臨床分析[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3,17(8):1493-1495.
[9] 孫克.結締組織病合并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對紅細胞參數檢測的干擾及處理1例[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2,33(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