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鳳林
(四川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四川德陽618000)
提到施工的組織方式,很多人都知道有依次施工(又叫順序施工)、平行施工和流水施工。而且很多人都可以用一道典型例題,通過畫橫道圖來闡述這三種組織方式。但是,在實際工程中制定進度計劃時,由于受工期和資源等條件的制約,上述三種組織方式在實際運用中與理論上會存在一些差異。以下是筆者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和研究經歷總結出來的一些差異。
典型例題:某項目欲組織三棟相同房屋的施工,設每棟樓的基礎工程的工程量和施工過程均相同,即由挖土方、做墊層、砌基礎和回填土四個施工過程組成,各施工過程的施工天數如表1所示。試按照不同的施工組織方法對這三幢樓的基礎工程組織施工。

表1 基礎工程施工資料(1棟樓)
很多教科書上都將依次施工定義為:完成一個施工對象之后,再去完成另一個施工對象,直至將所有的施工對象全部完成的組織方式。
其橫道圖繪制如表2所示。

表2 依次施工(理論)
幾乎所有的教科書都將平行施工定義為:通過組織若干個相同的專業施工隊,在不同的工程對象(施工段)上同時開工、同時完工的一種施工組織方式。
根據上述定義得到的平行施工的橫道圖如表3所示。

表3 平行施工
不同的教材對于流水施工的定義雖然不盡相同,但是意思都大同小異,在此不再闡述。值得一提的是,組織流水施工必須具備以下條件:(1)將工程對象分解為若干個施工過程;(2)將工程對象劃分為工程量大致相等的施工段(區);(3)按施工過程組織專業施工隊,并且各專業施工隊連續作業;(4)相鄰施工隊相距一定時間(流水步距)投入作業。
根據上述條件和例題,組織的流水施工如表4所示。

表4 流水施工
上述三種組織方式各有其優缺點,在實際工程中,由于受工程具體條件的制約,安排出來的進度計劃與理論上會有嚴格相符的,但是,更多情況下是存在差異的。
看得出來,表2的依次施工是將每棟樓作為一個施工對象,組織的是棟號(即施工段)之間的依次施工,即將第1棟樓的基礎工程全部完成后,開始第2棟樓的基礎工程,最后施工第3棟樓的基礎工程。由于在的實際施工中,工人一般都是組織成專業施工班組進行作業,也就是說挖土、墊層、磚基礎和回填土是由4個不同的工人班組來完成的,所以實際中這樣來安排施工存在如下弊端:4個工人班組都不能連續施工,例如挖土的工人班組,工作4天,休息8天;再工作4天,休息8天;最后工作4天。窩工現象非常嚴重,而且窩工的工人未必都有條件給他們在窩工期間安排別的工作,不僅增加了管理費,甚至會造成工人滋事、糾紛,加大了管理的難度。而盡量避免工人窩工是現場勞動力管理的基本原則。所以,實際工程中一般不會按照表2的方式安排依次施工,而是換成如表5的方式。

表5 依次施工(實際運用)
表5是按照施工過程組織依次施工,這樣就避免了工人出現窩工現象,而且又不改變工期。鑒于此,筆者認為依次施工的確切定義應該是:將工程對象按照施工過程或者施工段依次開工、依次完工的一種施工組織方式。這種觀點已經得到一些學者的認可。
首先,對于平行施工在教材中的定義,筆者質疑:實際工程中并不能保證所有劃分出來的工程對象(施工段)的工作面和工程量是完全相等的,而如果沒有這個前提,那么如何保證相同的施工隊伍在不同施工段上同時開工,就一定能同時完工,更何況即便是相同的工人班組,也不能保證其勞動效率就一定相同?所以上述定義是不嚴密的。表3所示的施工組織方式其實是不同施工段之間的平行施工,其缺點是受施工段的限制,不能劃分施工段的工程對象就不能組織此種平行施工。
而實際工程中,為了節約工期,將不同的施工過程安排在同一時間段內并列作業的現象是很常見的。比如室內裝修和室外裝修,屋面工程和室內裝修工程,在趕工時往往將低層建筑的室內、室外裝修,或者是室內裝修和屋面工程組織成齊頭并進的施工,在時間上同時開工,但未必同時完工,采用的是不同專業施工隊進行交叉作業。交叉作業也有缺點,就是受工藝邏輯關系的限制,存在先后工藝邏輯關系的施工過程之間就不能組織交叉作業,比如墊層和磚基礎。
平行施工與交叉作業的共同點是:二者都可以大大地節約工期,但是資源強度大,而且工作面不能有沖突。不同點是:平行施工是讓不同的施工段同時開工,而交叉作業是讓不同的施工過程同時開工。由于施工的組織方式研究的就是施工的先后順序和資源的安排問題,所以從這個角度而言,交叉作業也是一種施工的組織方式。鑒于其與平行施工的相似性,筆者認為可以將二者都列為平行施工,然后將平行施工定義為:將工程對象按照施工過程或者施工段同時開工,但不一定同時完工的一種組織方式。
表4所示的流水施工方式是沒有任何疑議的,因為所有流水施工的組織方式(等節拍、異節拍、成倍節拍、非節奏)中關于流水步距和工期的計算公式都只適用于這種方式,其核心是必須保證各專業施工隊在同一施工過程上連續不斷地施工,中間不能出現間斷。其優點是每個工人班組都能連續作業,不存在窩工現象,但是工作面會出現空閑。例如第1施工段上土方開挖在第4天結束,但是墊層卻在第9天才開始,工作面空閑了5天。而工作面空閑帶來的問題就是延長了工期。
實際工程中有時候工期特別緊張,為了避免延期遭受業主的罰款,而又不能組織成平行施工時,會將進度計劃安排如表6。

表6 搭接施工
表6所示的方式與表4的差別很明顯:表6中按施工過程組織的專業施工隊在作業過程中出現間斷,也就是存在窩工現象,但是相對于表4來說,它更節約工期,表4花了24 d,而表6只花了20 d,因為按照表6的安排,工作面沒有空閑。例如第1施工段上挖土方在第4 d結束,第5~6 d做墊層,第7~10 d砌磚基礎,第11~12 d回填土。因此有些書上將表6的情況定義為“搭接施工”,即不同工人班組在同一施工段上剛好搭接施工。
流水施工和搭接施工的共同點是:二者的工期和資源強度都介于平行施工和依次施工之間,而且都是按照施工過程組織專業班組進行施工,擬建工程必須能劃分為不同的施工段。不同點是:流水施工的工人班組不存在窩工現象,但工作面有空閑,工期較長,而且其工期和流水步距可以通過理論計算得出;而搭接施工的工人班組有窩工現象,但是工作面不空閑,更節約工期,步距和工期不能通過理論計算得出。
有些書上將兩種方式都歸結為流水施工,而有些書上則不承認第二種情況(表6)。但是實際工程中第二種情況使用的概率也很大,甚至超過前者,因此筆者認為有必要給它一個歸屬。鑒于流水施工的計算公式不適用于第二種情況(表6),所以筆者認為應該將表6的組織方式定義為“搭接施工”,并將其作為獨立的第四種施工組織方式。
由于目前的書籍和觀念的限制,上述的分歧和差異是筆者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反復對學生強調和比較的問題。因此,筆者希望在這方面能由廣大學者和專家共同討論形成一個權威的共識。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的施工組織方式,在實際運用中往往是一個工程中就可能涉及所有的組織方式,在不同的分部工程內部,用到的組織方式不一定相同。但是不管如何,要做好現場的施工管理,就必須要熟練掌握各種施工組織方式的優缺點和使用條件。
[1] 全國一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考試用書編寫委員會.建筑工程管理與實務[M].3版.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1
[2] 項建國.建筑工程項目管理[M].2版.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8
[3] 蔡雪峰.建筑施工組織[M].2版.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