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奇
【摘要】目的對我院2012年處方點評結果分析,了解我院開展處方點評工作效果,促進合理用藥。方法以《處方管理辦法》、《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范(試行)》等為依據,每月隨機抽取門診五名醫師,每名醫師抽取3000張處方進行點評分析。結果抗菌藥物使用率41.7%,注射劑使用率66.3%,基本藥物使用率49.2%,平均每張處方金額160.50元,處方合格率87.4%,聯合使用抗菌藥物百分率19.7%。結論開展處方點評工作可以提高處方的規范性、合理性,促進臨床用藥的安全性和科學性,醫師法律意識逐漸增強。
【關鍵詞】處方點評;合理用藥;法律性
【中圖分類號】R92【文獻標識碼】B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2年1月-2012年12月門診處方中隨機抽取5名醫師,每名醫師每月抽取50張共3000張處方(每名醫師每月250張)抽取處方醫師包括外科、內科、婦科等門(急)診醫師。
1.2方法
根據《處方管理辦法》、《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定(修訂)》中處方點評工作表的要求對每張處方進行逐一綜合分析評價,對不合格處方、不規范處方等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
對2012年全年隨機抽取的3000張處方進行逐一審查和評價,用藥品種總數805種,每張處方低于5種藥品,抗菌藥物使用率41.7%,注射劑使用率66.3%,基本藥物使用率49.2%,藥品通用名稱使用率100%,平均每張處方金額160.50元,處方合格率87.4%,聯合使用抗菌藥物百分率19.7%。匯總數據見表1。
3討論
3.1
我院通過對門(急)診醫師的處方點評及行政干預手段,加強醫師對處方書寫規范、合理用藥以及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意識。利用行政干預手段針對醫師不合理處方進行全院通報,每月在醫院督察通報上公布醫師處方開具情況,并針對有問題的處方醫師進行經濟上處罰,旨在督促醫師不斷提高業務水平,提高理論業務知識。我院目前進行了臨床藥師參與處方點評,加大臨床藥師對處方審核力度,醫務部門要求各臨床科室針對本科室處方問題進行學習整改,并將學習整改記錄上報醫務科,作為對各臨床科室考核的指標。
3.1.1平均每張處方用藥品種數在門診藥品合理使用方面,WHO制定了標準,規定平均每張處方用藥品種數1.6~2.8種[1],我院用藥品種數3.2種,說明醫生聯合用藥多。聯合用藥品種數多,發生藥物相互作用的機率相應增大,不僅藥物的療效會受到影響而且藥物的毒性也會相應增加,醫生在用藥時避免聯合用藥,以減少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同時也為患者看病減輕經濟負擔。
3.1.2抗菌藥物使用率我院抗菌藥物使用率41.7%高于WHO制定的標準(20.0~26.0%),臨床醫生在抗菌藥物的使用上存在不合理、不規范現象,如:藥物品種選擇、聯合用藥、用藥時機等。醫院要求醫務科加強對醫生抗菌藥物使用方面的培訓力度,提高醫生使用抗菌藥物的能力和合理用藥意識[2]。
3.1.3注射劑使用率 WHO規定注射劑使用率為13.4~24.1%,我院注射劑使用率高于WHO的規定。注射劑使用率過多,不溶性微粒易侵入到機體內部,引起感染等不良反應。所以臨床醫生在使用藥物時根據患者病情慎重選擇藥物的給藥途徑,盡量做到能口服不注射,能注射不輸液,提高用藥的安全性。
3.1.4其他結果分析通過對2012年處方點評分析,可以看出,臨床醫師在藥物通用名稱上使用非常好,使用率達到百分之百。處方合格率偏低,存在多種問題,如不規范處方、用藥不適宜處方和超常處方等問題。每張處方金額控制在160元以下,解決了人民看病貴的問題。
3.1.5處方法律性分析處方具有法律性,醫師和藥師分別負有相應的法律責任。
醫師開出了不合格處方及不規范處方,盡管給患者沒有造成傷害,并不等于對患者沒有潛在危險[3]。處方的法律性是指醫師有權開具處方,但沒有規定開出的處方如果存在不合格或者不規范處方,醫師應該承擔什么樣的法律責任;對造成重大醫療事故的醫師有相應的法律處罰,但對開具不合格或者不規范處方未造成醫療事故的醫師卻沒有明確的規定?,F在我國醫療體制在不斷改革、發展、完善階段,我國對醫師開具的不合格處方未造成醫療事故的醫師在法律方面卻沒有明確的規定,希望各級衛生部門和醫療機構本著對患者健康負責的宗旨,加大對處方醫師管理的力度,完善相應法律法規,真正讓患者放心滿意,做好人民健康的守護神。
參考文獻
[1]孟銳,鄒萍,張師瑞.完善基本藥物制度促進臨床合理用藥[J].中國藥業,2010,19(4):1-4.
[2]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總后衛生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Z].衛醫發[2004]285號,2004.
[3]李大魁,張石榮.藥學綜合知識與技能[M].第一版.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3,9:10.endprint
【摘要】目的對我院2012年處方點評結果分析,了解我院開展處方點評工作效果,促進合理用藥。方法以《處方管理辦法》、《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范(試行)》等為依據,每月隨機抽取門診五名醫師,每名醫師抽取3000張處方進行點評分析。結果抗菌藥物使用率41.7%,注射劑使用率66.3%,基本藥物使用率49.2%,平均每張處方金額160.50元,處方合格率87.4%,聯合使用抗菌藥物百分率19.7%。結論開展處方點評工作可以提高處方的規范性、合理性,促進臨床用藥的安全性和科學性,醫師法律意識逐漸增強。
【關鍵詞】處方點評;合理用藥;法律性
【中圖分類號】R92【文獻標識碼】B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2年1月-2012年12月門診處方中隨機抽取5名醫師,每名醫師每月抽取50張共3000張處方(每名醫師每月250張)抽取處方醫師包括外科、內科、婦科等門(急)診醫師。
1.2方法
根據《處方管理辦法》、《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定(修訂)》中處方點評工作表的要求對每張處方進行逐一綜合分析評價,對不合格處方、不規范處方等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
對2012年全年隨機抽取的3000張處方進行逐一審查和評價,用藥品種總數805種,每張處方低于5種藥品,抗菌藥物使用率41.7%,注射劑使用率66.3%,基本藥物使用率49.2%,藥品通用名稱使用率100%,平均每張處方金額160.50元,處方合格率87.4%,聯合使用抗菌藥物百分率19.7%。匯總數據見表1。
3討論
3.1
我院通過對門(急)診醫師的處方點評及行政干預手段,加強醫師對處方書寫規范、合理用藥以及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意識。利用行政干預手段針對醫師不合理處方進行全院通報,每月在醫院督察通報上公布醫師處方開具情況,并針對有問題的處方醫師進行經濟上處罰,旨在督促醫師不斷提高業務水平,提高理論業務知識。我院目前進行了臨床藥師參與處方點評,加大臨床藥師對處方審核力度,醫務部門要求各臨床科室針對本科室處方問題進行學習整改,并將學習整改記錄上報醫務科,作為對各臨床科室考核的指標。
3.1.1平均每張處方用藥品種數在門診藥品合理使用方面,WHO制定了標準,規定平均每張處方用藥品種數1.6~2.8種[1],我院用藥品種數3.2種,說明醫生聯合用藥多。聯合用藥品種數多,發生藥物相互作用的機率相應增大,不僅藥物的療效會受到影響而且藥物的毒性也會相應增加,醫生在用藥時避免聯合用藥,以減少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同時也為患者看病減輕經濟負擔。
3.1.2抗菌藥物使用率我院抗菌藥物使用率41.7%高于WHO制定的標準(20.0~26.0%),臨床醫生在抗菌藥物的使用上存在不合理、不規范現象,如:藥物品種選擇、聯合用藥、用藥時機等。醫院要求醫務科加強對醫生抗菌藥物使用方面的培訓力度,提高醫生使用抗菌藥物的能力和合理用藥意識[2]。
3.1.3注射劑使用率 WHO規定注射劑使用率為13.4~24.1%,我院注射劑使用率高于WHO的規定。注射劑使用率過多,不溶性微粒易侵入到機體內部,引起感染等不良反應。所以臨床醫生在使用藥物時根據患者病情慎重選擇藥物的給藥途徑,盡量做到能口服不注射,能注射不輸液,提高用藥的安全性。
3.1.4其他結果分析通過對2012年處方點評分析,可以看出,臨床醫師在藥物通用名稱上使用非常好,使用率達到百分之百。處方合格率偏低,存在多種問題,如不規范處方、用藥不適宜處方和超常處方等問題。每張處方金額控制在160元以下,解決了人民看病貴的問題。
3.1.5處方法律性分析處方具有法律性,醫師和藥師分別負有相應的法律責任。
醫師開出了不合格處方及不規范處方,盡管給患者沒有造成傷害,并不等于對患者沒有潛在危險[3]。處方的法律性是指醫師有權開具處方,但沒有規定開出的處方如果存在不合格或者不規范處方,醫師應該承擔什么樣的法律責任;對造成重大醫療事故的醫師有相應的法律處罰,但對開具不合格或者不規范處方未造成醫療事故的醫師卻沒有明確的規定?,F在我國醫療體制在不斷改革、發展、完善階段,我國對醫師開具的不合格處方未造成醫療事故的醫師在法律方面卻沒有明確的規定,希望各級衛生部門和醫療機構本著對患者健康負責的宗旨,加大對處方醫師管理的力度,完善相應法律法規,真正讓患者放心滿意,做好人民健康的守護神。
參考文獻
[1]孟銳,鄒萍,張師瑞.完善基本藥物制度促進臨床合理用藥[J].中國藥業,2010,19(4):1-4.
[2]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總后衛生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Z].衛醫發[2004]285號,2004.
[3]李大魁,張石榮.藥學綜合知識與技能[M].第一版.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3,9:10.endprint
【摘要】目的對我院2012年處方點評結果分析,了解我院開展處方點評工作效果,促進合理用藥。方法以《處方管理辦法》、《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范(試行)》等為依據,每月隨機抽取門診五名醫師,每名醫師抽取3000張處方進行點評分析。結果抗菌藥物使用率41.7%,注射劑使用率66.3%,基本藥物使用率49.2%,平均每張處方金額160.50元,處方合格率87.4%,聯合使用抗菌藥物百分率19.7%。結論開展處方點評工作可以提高處方的規范性、合理性,促進臨床用藥的安全性和科學性,醫師法律意識逐漸增強。
【關鍵詞】處方點評;合理用藥;法律性
【中圖分類號】R92【文獻標識碼】B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2年1月-2012年12月門診處方中隨機抽取5名醫師,每名醫師每月抽取50張共3000張處方(每名醫師每月250張)抽取處方醫師包括外科、內科、婦科等門(急)診醫師。
1.2方法
根據《處方管理辦法》、《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定(修訂)》中處方點評工作表的要求對每張處方進行逐一綜合分析評價,對不合格處方、不規范處方等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
對2012年全年隨機抽取的3000張處方進行逐一審查和評價,用藥品種總數805種,每張處方低于5種藥品,抗菌藥物使用率41.7%,注射劑使用率66.3%,基本藥物使用率49.2%,藥品通用名稱使用率100%,平均每張處方金額160.50元,處方合格率87.4%,聯合使用抗菌藥物百分率19.7%。匯總數據見表1。
3討論
3.1
我院通過對門(急)診醫師的處方點評及行政干預手段,加強醫師對處方書寫規范、合理用藥以及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意識。利用行政干預手段針對醫師不合理處方進行全院通報,每月在醫院督察通報上公布醫師處方開具情況,并針對有問題的處方醫師進行經濟上處罰,旨在督促醫師不斷提高業務水平,提高理論業務知識。我院目前進行了臨床藥師參與處方點評,加大臨床藥師對處方審核力度,醫務部門要求各臨床科室針對本科室處方問題進行學習整改,并將學習整改記錄上報醫務科,作為對各臨床科室考核的指標。
3.1.1平均每張處方用藥品種數在門診藥品合理使用方面,WHO制定了標準,規定平均每張處方用藥品種數1.6~2.8種[1],我院用藥品種數3.2種,說明醫生聯合用藥多。聯合用藥品種數多,發生藥物相互作用的機率相應增大,不僅藥物的療效會受到影響而且藥物的毒性也會相應增加,醫生在用藥時避免聯合用藥,以減少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同時也為患者看病減輕經濟負擔。
3.1.2抗菌藥物使用率我院抗菌藥物使用率41.7%高于WHO制定的標準(20.0~26.0%),臨床醫生在抗菌藥物的使用上存在不合理、不規范現象,如:藥物品種選擇、聯合用藥、用藥時機等。醫院要求醫務科加強對醫生抗菌藥物使用方面的培訓力度,提高醫生使用抗菌藥物的能力和合理用藥意識[2]。
3.1.3注射劑使用率 WHO規定注射劑使用率為13.4~24.1%,我院注射劑使用率高于WHO的規定。注射劑使用率過多,不溶性微粒易侵入到機體內部,引起感染等不良反應。所以臨床醫生在使用藥物時根據患者病情慎重選擇藥物的給藥途徑,盡量做到能口服不注射,能注射不輸液,提高用藥的安全性。
3.1.4其他結果分析通過對2012年處方點評分析,可以看出,臨床醫師在藥物通用名稱上使用非常好,使用率達到百分之百。處方合格率偏低,存在多種問題,如不規范處方、用藥不適宜處方和超常處方等問題。每張處方金額控制在160元以下,解決了人民看病貴的問題。
3.1.5處方法律性分析處方具有法律性,醫師和藥師分別負有相應的法律責任。
醫師開出了不合格處方及不規范處方,盡管給患者沒有造成傷害,并不等于對患者沒有潛在危險[3]。處方的法律性是指醫師有權開具處方,但沒有規定開出的處方如果存在不合格或者不規范處方,醫師應該承擔什么樣的法律責任;對造成重大醫療事故的醫師有相應的法律處罰,但對開具不合格或者不規范處方未造成醫療事故的醫師卻沒有明確的規定。現在我國醫療體制在不斷改革、發展、完善階段,我國對醫師開具的不合格處方未造成醫療事故的醫師在法律方面卻沒有明確的規定,希望各級衛生部門和醫療機構本著對患者健康負責的宗旨,加大對處方醫師管理的力度,完善相應法律法規,真正讓患者放心滿意,做好人民健康的守護神。
參考文獻
[1]孟銳,鄒萍,張師瑞.完善基本藥物制度促進臨床合理用藥[J].中國藥業,2010,19(4):1-4.
[2]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總后衛生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Z].衛醫發[2004]285號,2004.
[3]李大魁,張石榮.藥學綜合知識與技能[M].第一版.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3,9: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