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
【摘要】目的研究評價一次性負壓封閉引流裝置對壓瘡患者的治療效果。方法選取收治的56例壓瘡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采用自行設計的一次性負壓封閉引流器治療骶部壓瘡,對照組應用VSD裝置治療骶部壓瘡,然后觀察對比兩組的創面縮小面積、治療時間、創面處理費用、睡眠指數等指標。結果觀察組與對照組創面縮小面積,、治療時間無顯著性差異,兩組治療壓瘡療效相當。觀察組與對照組睡眠指數、創面處理費用有明顯差異,觀察組花費明顯小于對照組,且睡眠質量明顯優于對照組。結論一次性負壓封閉引流器結構簡單,操作簡便,治療骶部壓瘡安全有效,舒適,且價格低廉,適合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骶部壓瘡;負壓封閉引流器;護理研究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
壓瘡是身體局部組織長期受壓,血液循環障礙發生持續缺血、缺氧、營養不良而致組織潰爛壞死[1],其主要是避免局部組織繼續受壓,保持局部皮膚清潔、干燥,創口局部換藥。我科收治的56例壓瘡患者,選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自行設計的一次性負壓封閉引流器治療骶部壓瘡,效果顯著,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科收治的56例壓瘡患者,均符合Ⅲ、Ⅳ期壓瘡診斷標準[2],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30 例,其中男18 例, 女12例; 年齡38~85 歲, 平均55.6 歲;Ⅲ期壓瘡24例,Ⅳ期壓瘡6例。對照組共26 例,其中男17 例,女9例;年齡34~86 歲,平均57.8 歲;Ⅲ期壓瘡18 例,Ⅳ期壓瘡8 例。兩組年齡、性別、壓瘡面積、深度及創面培養細菌陽性率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材料與制作
延長的12#腦室引流管一根,改良的20ml一次性注射器一個,醫用無菌海綿,3M透明貼一塊。20ml一次性注射器上標有壓力標識,注射器注射端連接有硅膠引流管,硅膠引流管的自由端開有多個側孔,連接端設計有密封塞,注射器的活塞桿上設計有固定孔,固定孔內插有固定桿,可以調節壓力和容量大小。如下圖。
說明:1容量標識;2壓力標識;3注射器本體;4活塞桿;5固定孔;6固定桿;7密封塞;8側孔;9硅膠引流管
1.3使用方法
骶部III、IV期壓瘡清創換藥后,將有側孔的12#腦室引流管自由端盤旋放置于創面基底部,醫用無菌海綿填充創面,再將20mL的一次性注射器去針頭,排氣后針栓接于引流管末端, 3M透明貼覆蓋創面,貼膜面積遠遠大于創緣面積。待創面完全被3M透明貼密閉后,回抽活塞,注射器內形成負壓,根據壓力大小將固定桿插入固定孔卡住活塞,使之不回縮。這樣即形成一個封閉無菌的負壓引流裝置。屬于一次性使用的醫療器械。
1.4觀察內容及指標
①擬定觀察量表:對兩組患者壓瘡好轉天數、創面縮小面積、創面處理費用、更換引流時間、PSQI總分,綜合評價兩組治療方法的性價比。②采用匹茲堡睡眠指數量表( PSQI) 進行問卷調查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催眠藥物、日間功能障礙。每個成分按0-3 計分, 累計各成分得分為PSQI總分[3] 。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質量越差。
1.5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 軟件進行方差分析、t 檢驗。
2結果
2.1實驗組
治療時間26.11±2.46d、創面縮小面積為13.12±0.82 cm2,對照組為24.31±1.96d、13.93±0.47cm2,兩組相比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兩組治療Ⅲ、Ⅳ期壓瘡療效相當。
2.2實驗組
創面處理費用389.46±33.88元、更換引流時間2.69±0.77d、睡眠指數為4.92±2.22分,對照組分別為3600±42.23元、9.83±3.11、9.46±5.27分,兩組相比P<0.05,實驗組花費明顯小于對照組,且睡眠質量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臨床對于壓瘡治療主要采取局部治療為主,全身治療為輔的綜合防治措施。常用的局部方法有保濕敷料覆蓋,清創換藥引流等,對于III、IV期壓瘡患者單純的清創換藥引流并不能徹底清除創面深部的壞死組織。國內有報道[4]對42例III、IV期壓瘡患者,采用持續負壓封閉引流技術(VSD)[5] 用于創面護理效果確切,值得臨床推廣。VSD技術能顯著提高創面血流量,促進壞死組織和細菌清除,阻止和降低全身炎性反應綜合征的發生,加速創面肉芽組織生長和修復細胞增殖,增加毛細血管流量,增加纖維蛋白含量,加速創傷面積縮小,可有效減少抗生素的使用、局部換藥次數等。目前市面上VSD裝置價格昂貴(3000元左右),并不能廣泛長期在III、IV期壓瘡患者中應用。而且必須連接中心負壓吸引,受負壓源的約束,患者移動受限。負壓吸引的噪聲也嚴重影響了患者睡眠。引流管管徑比較粗,在高負壓狀態下,管道容易被吸癟,造成吸引不通暢。涉及的管道較多,不利于管道護理,翻身也受到限制。
一次性負壓封閉引流器治療壓瘡的可行性 ①一次性負壓封閉引流器在傷口與注射器中形成的持續負壓顯著提高了創面血流量,促進壞死組織和細菌清除。②吸走的局部壞死組織和細菌所產生的毒素積存于20mL一次性注射器中,既方便觀察引流液的量和性質,又可以取下注射器直接送細菌室做細菌培養。③20mL一次性注射器可以多次更換而且價格低廉。每只僅0.77元。硅膠引流管每只10元。3M (20×20㎝2) 透明貼30元。每次換藥價格不足50元。④硅膠引流管連接端設計有密封塞,可以在創面局部注射抗生素后密封,有利于藥液的吸收。⑤創面內負壓能加速毛細血管流量,促進肉芽新生,增加纖維蛋白含量,加速創傷面積縮小。⑥創面大量壞死組織的排出阻止和降低了全身炎性反應綜合征的發生??捎行p少抗生素的使用、局部換藥次數等。⑦引流管道固定方便,且不受負壓源的限制,沒有負壓噪聲的干擾,患者入眠翻身等均不受影響。⑧一次性使用,消毒隔離方便。輕巧透明,而且結構簡單,價格低廉,安全舒適,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黃永禧,王寧華.康復護理學[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7,26.
[2]李小寒.基礎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86.
[3]劉賢臣,唐茂芹.胡蕾,等.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華精神科雜志, 1996, 29(2) : 103-107.
[4]馬虹,孫強,田卓民,等.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在42例難治性壓瘡患者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8):696-697.
[5] Wong SL,Defranzo AJ,Morykwas MJ.Loxoscelism and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vacuum-assisted closure):a clinical case series [J].The American Surgeon,2009,75(11):1128-1131.endprint
【摘要】目的研究評價一次性負壓封閉引流裝置對壓瘡患者的治療效果。方法選取收治的56例壓瘡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采用自行設計的一次性負壓封閉引流器治療骶部壓瘡,對照組應用VSD裝置治療骶部壓瘡,然后觀察對比兩組的創面縮小面積、治療時間、創面處理費用、睡眠指數等指標。結果觀察組與對照組創面縮小面積,、治療時間無顯著性差異,兩組治療壓瘡療效相當。觀察組與對照組睡眠指數、創面處理費用有明顯差異,觀察組花費明顯小于對照組,且睡眠質量明顯優于對照組。結論一次性負壓封閉引流器結構簡單,操作簡便,治療骶部壓瘡安全有效,舒適,且價格低廉,適合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骶部壓瘡;負壓封閉引流器;護理研究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
壓瘡是身體局部組織長期受壓,血液循環障礙發生持續缺血、缺氧、營養不良而致組織潰爛壞死[1],其主要是避免局部組織繼續受壓,保持局部皮膚清潔、干燥,創口局部換藥。我科收治的56例壓瘡患者,選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自行設計的一次性負壓封閉引流器治療骶部壓瘡,效果顯著,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科收治的56例壓瘡患者,均符合Ⅲ、Ⅳ期壓瘡診斷標準[2],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30 例,其中男18 例, 女12例; 年齡38~85 歲, 平均55.6 歲;Ⅲ期壓瘡24例,Ⅳ期壓瘡6例。對照組共26 例,其中男17 例,女9例;年齡34~86 歲,平均57.8 歲;Ⅲ期壓瘡18 例,Ⅳ期壓瘡8 例。兩組年齡、性別、壓瘡面積、深度及創面培養細菌陽性率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材料與制作
延長的12#腦室引流管一根,改良的20ml一次性注射器一個,醫用無菌海綿,3M透明貼一塊。20ml一次性注射器上標有壓力標識,注射器注射端連接有硅膠引流管,硅膠引流管的自由端開有多個側孔,連接端設計有密封塞,注射器的活塞桿上設計有固定孔,固定孔內插有固定桿,可以調節壓力和容量大小。如下圖。
說明:1容量標識;2壓力標識;3注射器本體;4活塞桿;5固定孔;6固定桿;7密封塞;8側孔;9硅膠引流管
1.3使用方法
骶部III、IV期壓瘡清創換藥后,將有側孔的12#腦室引流管自由端盤旋放置于創面基底部,醫用無菌海綿填充創面,再將20mL的一次性注射器去針頭,排氣后針栓接于引流管末端, 3M透明貼覆蓋創面,貼膜面積遠遠大于創緣面積。待創面完全被3M透明貼密閉后,回抽活塞,注射器內形成負壓,根據壓力大小將固定桿插入固定孔卡住活塞,使之不回縮。這樣即形成一個封閉無菌的負壓引流裝置。屬于一次性使用的醫療器械。
1.4觀察內容及指標
①擬定觀察量表:對兩組患者壓瘡好轉天數、創面縮小面積、創面處理費用、更換引流時間、PSQI總分,綜合評價兩組治療方法的性價比。②采用匹茲堡睡眠指數量表( PSQI) 進行問卷調查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催眠藥物、日間功能障礙。每個成分按0-3 計分, 累計各成分得分為PSQI總分[3] 。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質量越差。
1.5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 軟件進行方差分析、t 檢驗。
2結果
2.1實驗組
治療時間26.11±2.46d、創面縮小面積為13.12±0.82 cm2,對照組為24.31±1.96d、13.93±0.47cm2,兩組相比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兩組治療Ⅲ、Ⅳ期壓瘡療效相當。
2.2實驗組
創面處理費用389.46±33.88元、更換引流時間2.69±0.77d、睡眠指數為4.92±2.22分,對照組分別為3600±42.23元、9.83±3.11、9.46±5.27分,兩組相比P<0.05,實驗組花費明顯小于對照組,且睡眠質量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臨床對于壓瘡治療主要采取局部治療為主,全身治療為輔的綜合防治措施。常用的局部方法有保濕敷料覆蓋,清創換藥引流等,對于III、IV期壓瘡患者單純的清創換藥引流并不能徹底清除創面深部的壞死組織。國內有報道[4]對42例III、IV期壓瘡患者,采用持續負壓封閉引流技術(VSD)[5] 用于創面護理效果確切,值得臨床推廣。VSD技術能顯著提高創面血流量,促進壞死組織和細菌清除,阻止和降低全身炎性反應綜合征的發生,加速創面肉芽組織生長和修復細胞增殖,增加毛細血管流量,增加纖維蛋白含量,加速創傷面積縮小,可有效減少抗生素的使用、局部換藥次數等。目前市面上VSD裝置價格昂貴(3000元左右),并不能廣泛長期在III、IV期壓瘡患者中應用。而且必須連接中心負壓吸引,受負壓源的約束,患者移動受限。負壓吸引的噪聲也嚴重影響了患者睡眠。引流管管徑比較粗,在高負壓狀態下,管道容易被吸癟,造成吸引不通暢。涉及的管道較多,不利于管道護理,翻身也受到限制。
一次性負壓封閉引流器治療壓瘡的可行性 ①一次性負壓封閉引流器在傷口與注射器中形成的持續負壓顯著提高了創面血流量,促進壞死組織和細菌清除。②吸走的局部壞死組織和細菌所產生的毒素積存于20mL一次性注射器中,既方便觀察引流液的量和性質,又可以取下注射器直接送細菌室做細菌培養。③20mL一次性注射器可以多次更換而且價格低廉。每只僅0.77元。硅膠引流管每只10元。3M (20×20㎝2) 透明貼30元。每次換藥價格不足50元。④硅膠引流管連接端設計有密封塞,可以在創面局部注射抗生素后密封,有利于藥液的吸收。⑤創面內負壓能加速毛細血管流量,促進肉芽新生,增加纖維蛋白含量,加速創傷面積縮小。⑥創面大量壞死組織的排出阻止和降低了全身炎性反應綜合征的發生。可有效減少抗生素的使用、局部換藥次數等。⑦引流管道固定方便,且不受負壓源的限制,沒有負壓噪聲的干擾,患者入眠翻身等均不受影響。⑧一次性使用,消毒隔離方便。輕巧透明,而且結構簡單,價格低廉,安全舒適,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黃永禧,王寧華.康復護理學[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7,26.
[2]李小寒.基礎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86.
[3]劉賢臣,唐茂芹.胡蕾,等.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華精神科雜志, 1996, 29(2) : 103-107.
[4]馬虹,孫強,田卓民,等.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在42例難治性壓瘡患者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8):696-697.
[5] Wong SL,Defranzo AJ,Morykwas MJ.Loxoscelism and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vacuum-assisted closure):a clinical case series [J].The American Surgeon,2009,75(11):1128-1131.endprint
【摘要】目的研究評價一次性負壓封閉引流裝置對壓瘡患者的治療效果。方法選取收治的56例壓瘡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采用自行設計的一次性負壓封閉引流器治療骶部壓瘡,對照組應用VSD裝置治療骶部壓瘡,然后觀察對比兩組的創面縮小面積、治療時間、創面處理費用、睡眠指數等指標。結果觀察組與對照組創面縮小面積,、治療時間無顯著性差異,兩組治療壓瘡療效相當。觀察組與對照組睡眠指數、創面處理費用有明顯差異,觀察組花費明顯小于對照組,且睡眠質量明顯優于對照組。結論一次性負壓封閉引流器結構簡單,操作簡便,治療骶部壓瘡安全有效,舒適,且價格低廉,適合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骶部壓瘡;負壓封閉引流器;護理研究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
壓瘡是身體局部組織長期受壓,血液循環障礙發生持續缺血、缺氧、營養不良而致組織潰爛壞死[1],其主要是避免局部組織繼續受壓,保持局部皮膚清潔、干燥,創口局部換藥。我科收治的56例壓瘡患者,選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自行設計的一次性負壓封閉引流器治療骶部壓瘡,效果顯著,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我科收治的56例壓瘡患者,均符合Ⅲ、Ⅳ期壓瘡診斷標準[2],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30 例,其中男18 例, 女12例; 年齡38~85 歲, 平均55.6 歲;Ⅲ期壓瘡24例,Ⅳ期壓瘡6例。對照組共26 例,其中男17 例,女9例;年齡34~86 歲,平均57.8 歲;Ⅲ期壓瘡18 例,Ⅳ期壓瘡8 例。兩組年齡、性別、壓瘡面積、深度及創面培養細菌陽性率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材料與制作
延長的12#腦室引流管一根,改良的20ml一次性注射器一個,醫用無菌海綿,3M透明貼一塊。20ml一次性注射器上標有壓力標識,注射器注射端連接有硅膠引流管,硅膠引流管的自由端開有多個側孔,連接端設計有密封塞,注射器的活塞桿上設計有固定孔,固定孔內插有固定桿,可以調節壓力和容量大小。如下圖。
說明:1容量標識;2壓力標識;3注射器本體;4活塞桿;5固定孔;6固定桿;7密封塞;8側孔;9硅膠引流管
1.3使用方法
骶部III、IV期壓瘡清創換藥后,將有側孔的12#腦室引流管自由端盤旋放置于創面基底部,醫用無菌海綿填充創面,再將20mL的一次性注射器去針頭,排氣后針栓接于引流管末端, 3M透明貼覆蓋創面,貼膜面積遠遠大于創緣面積。待創面完全被3M透明貼密閉后,回抽活塞,注射器內形成負壓,根據壓力大小將固定桿插入固定孔卡住活塞,使之不回縮。這樣即形成一個封閉無菌的負壓引流裝置。屬于一次性使用的醫療器械。
1.4觀察內容及指標
①擬定觀察量表:對兩組患者壓瘡好轉天數、創面縮小面積、創面處理費用、更換引流時間、PSQI總分,綜合評價兩組治療方法的性價比。②采用匹茲堡睡眠指數量表( PSQI) 進行問卷調查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效率、睡眠障礙、催眠藥物、日間功能障礙。每個成分按0-3 計分, 累計各成分得分為PSQI總分[3] 。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質量越差。
1.5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 軟件進行方差分析、t 檢驗。
2結果
2.1實驗組
治療時間26.11±2.46d、創面縮小面積為13.12±0.82 cm2,對照組為24.31±1.96d、13.93±0.47cm2,兩組相比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兩組治療Ⅲ、Ⅳ期壓瘡療效相當。
2.2實驗組
創面處理費用389.46±33.88元、更換引流時間2.69±0.77d、睡眠指數為4.92±2.22分,對照組分別為3600±42.23元、9.83±3.11、9.46±5.27分,兩組相比P<0.05,實驗組花費明顯小于對照組,且睡眠質量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臨床對于壓瘡治療主要采取局部治療為主,全身治療為輔的綜合防治措施。常用的局部方法有保濕敷料覆蓋,清創換藥引流等,對于III、IV期壓瘡患者單純的清創換藥引流并不能徹底清除創面深部的壞死組織。國內有報道[4]對42例III、IV期壓瘡患者,采用持續負壓封閉引流技術(VSD)[5] 用于創面護理效果確切,值得臨床推廣。VSD技術能顯著提高創面血流量,促進壞死組織和細菌清除,阻止和降低全身炎性反應綜合征的發生,加速創面肉芽組織生長和修復細胞增殖,增加毛細血管流量,增加纖維蛋白含量,加速創傷面積縮小,可有效減少抗生素的使用、局部換藥次數等。目前市面上VSD裝置價格昂貴(3000元左右),并不能廣泛長期在III、IV期壓瘡患者中應用。而且必須連接中心負壓吸引,受負壓源的約束,患者移動受限。負壓吸引的噪聲也嚴重影響了患者睡眠。引流管管徑比較粗,在高負壓狀態下,管道容易被吸癟,造成吸引不通暢。涉及的管道較多,不利于管道護理,翻身也受到限制。
一次性負壓封閉引流器治療壓瘡的可行性 ①一次性負壓封閉引流器在傷口與注射器中形成的持續負壓顯著提高了創面血流量,促進壞死組織和細菌清除。②吸走的局部壞死組織和細菌所產生的毒素積存于20mL一次性注射器中,既方便觀察引流液的量和性質,又可以取下注射器直接送細菌室做細菌培養。③20mL一次性注射器可以多次更換而且價格低廉。每只僅0.77元。硅膠引流管每只10元。3M (20×20㎝2) 透明貼30元。每次換藥價格不足50元。④硅膠引流管連接端設計有密封塞,可以在創面局部注射抗生素后密封,有利于藥液的吸收。⑤創面內負壓能加速毛細血管流量,促進肉芽新生,增加纖維蛋白含量,加速創傷面積縮小。⑥創面大量壞死組織的排出阻止和降低了全身炎性反應綜合征的發生??捎行p少抗生素的使用、局部換藥次數等。⑦引流管道固定方便,且不受負壓源的限制,沒有負壓噪聲的干擾,患者入眠翻身等均不受影響。⑧一次性使用,消毒隔離方便。輕巧透明,而且結構簡單,價格低廉,安全舒適,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黃永禧,王寧華.康復護理學[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7,26.
[2]李小寒.基礎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86.
[3]劉賢臣,唐茂芹.胡蕾,等.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華精神科雜志, 1996, 29(2) : 103-107.
[4]馬虹,孫強,田卓民,等.負壓封閉引流技術在42例難治性壓瘡患者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8):696-697.
[5] Wong SL,Defranzo AJ,Morykwas MJ.Loxoscelism and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vacuum-assisted closure):a clinical case series [J].The American Surgeon,2009,75(11):1128-11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