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娥
【摘要】目的對腦外傷綜合征患者實施心理護理的臨床效果和其對生存質量影響方面進行分析研究。方法將我院收治的腦外傷綜合征患者分為兩組,分別接受常規護理和心理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和生存質量差異。結果接受心理護理的患者組,其臨床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接受常規護理的患者組,其生存質量評分明顯高于接受常規護理的患者組,P<0.05。結論對腦外傷綜合征患者實施心理護理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臨床情緒,從而有效改善腦外傷治療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心理護理;腦外傷綜合征;生存質量;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338.2+2【文獻標識碼】B
腦外傷綜合征是由頭部外傷引起的一系列臨床癥狀,患者主要表現為頭痛、頭暈、睡眠障礙、心慌、記憶力下降等[1],且病情發展緩慢,對患者的身心造成了較大的損傷,使得患者的生存質量也隨之下降,因而為了有效改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應該注重突出心理護理,對其不良情緒和心理狀態進行安撫,以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質量,促進患者盡快康復。本文主要對心理護理在我院收治的腦外傷綜合征患者臨床治療中的作用進行了分析,并與接受常規護理的患者組進行了比較,效果明顯,現將其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自2012年7月至2014年2月間我院收治的腦外傷綜合征患者共74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4例,女30例,年齡為19~49歲,平均為34.2±3.5歲,所有患者均符合相應腦外傷綜合征診斷標準,且排除頭顱有器質性損傷、重要器官功能異常等患者[2]。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各有37例患者,兩組患者在年齡、男女構成比例以及病情等資料上不存在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規組患者接受常規治療和護理,具體為給予患者艾司唑侖進行治療[3],每次2mg,每日三次,同時給予患者飲食護理、環境護理等基礎護理;護理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接受心理護理,具體包括采用解釋、傾聽、家庭支持等方法,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使患者能夠感受到家人和醫護人員的關愛,主動表達自己內心情緒,使患者的不良情緒能夠平復;護理人員要多與患者進行溝通,多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積極鼓勵患者,幫助患者建立其良好生活習慣,并輔助其進行康復功能訓練,讓患者適當多參加戶外活動,將患者從消沉情緒中解脫出來,使患者能夠以較為平穩的心態接受治療;多對患者進行鼓勵,對于患者在機體或是精神上出現的微小進步進行肯定,并多向患者介紹成功治愈的案例,使患者能夠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使患者能夠增強對醫護人員和治療的信心,從而配合醫護人員開展各項治療,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在獲得患者的基本信任后,護理人員可應用暗示方法對患者的不良情緒進行安撫,消除患者對疾病的恐懼和焦慮心理;同時,護理人員還應該對患者家屬進行適當安撫,并爭取患者家屬對治療的支持,多給予患者精神支持,讓患者能夠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1.3觀察項目
(1)治療效果,根據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將患者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對其治療有效率進行計算比較;(2)生存質量,采用WHO生存質量量表[4]對患者生存質量情況進行評價,比較兩組患者的評分差異。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對兩組患者數據進行分析統計,對相關計數數據進行卡方檢驗,對計量數據進行t檢驗,其中P<0.05說明數據間具有明顯差異。
2結果
經過相關治療護理后,常規組有30例患者達到有效以上標準,其治療有效率為81.08%,護理組有35例患者達到有效以上標準,治療有效率為94.59%,護理組有效率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詳見表1。
3討論
本文主要對心理護理在腦外傷綜合征患者的臨床應用價值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接受心理護理的患者組,其臨床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接受常規護理的患者組,其生存質量量表評分明顯高于接受常規護理的患者組,這說明心理護理能夠有效提高腦外傷綜合征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改善其預后。通過心理護理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恐懼焦慮情緒,并獲得患者家屬對治療的支持,從而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精神癥狀,促進其盡快康復。
參考文獻
[1]陳華,周艷仙,丁仕章.心理護理對腦外傷綜合征患者康復療效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3,(12):1434-1436.
[2]李秀芳.心理護理對重度顱腦外傷康復期患者的影響[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1,17(5):710-712.
[3]王桂麗,狄旭,蔣自杰,等.腦外傷患者心理狀態分析及心理干預的效果評價[J].河北醫學,2013,19(6):944-946.
[4]陳彥潯,杜偉嫻.心理護理對改善顱腦外傷術后患者不良情緒的影響分析[J].當代醫學,2013,19(7):119-120.endprint
【摘要】目的對腦外傷綜合征患者實施心理護理的臨床效果和其對生存質量影響方面進行分析研究。方法將我院收治的腦外傷綜合征患者分為兩組,分別接受常規護理和心理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和生存質量差異。結果接受心理護理的患者組,其臨床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接受常規護理的患者組,其生存質量評分明顯高于接受常規護理的患者組,P<0.05。結論對腦外傷綜合征患者實施心理護理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臨床情緒,從而有效改善腦外傷治療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心理護理;腦外傷綜合征;生存質量;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338.2+2【文獻標識碼】B
腦外傷綜合征是由頭部外傷引起的一系列臨床癥狀,患者主要表現為頭痛、頭暈、睡眠障礙、心慌、記憶力下降等[1],且病情發展緩慢,對患者的身心造成了較大的損傷,使得患者的生存質量也隨之下降,因而為了有效改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應該注重突出心理護理,對其不良情緒和心理狀態進行安撫,以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質量,促進患者盡快康復。本文主要對心理護理在我院收治的腦外傷綜合征患者臨床治療中的作用進行了分析,并與接受常規護理的患者組進行了比較,效果明顯,現將其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自2012年7月至2014年2月間我院收治的腦外傷綜合征患者共74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4例,女30例,年齡為19~49歲,平均為34.2±3.5歲,所有患者均符合相應腦外傷綜合征診斷標準,且排除頭顱有器質性損傷、重要器官功能異常等患者[2]。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各有37例患者,兩組患者在年齡、男女構成比例以及病情等資料上不存在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規組患者接受常規治療和護理,具體為給予患者艾司唑侖進行治療[3],每次2mg,每日三次,同時給予患者飲食護理、環境護理等基礎護理;護理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接受心理護理,具體包括采用解釋、傾聽、家庭支持等方法,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使患者能夠感受到家人和醫護人員的關愛,主動表達自己內心情緒,使患者的不良情緒能夠平復;護理人員要多與患者進行溝通,多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積極鼓勵患者,幫助患者建立其良好生活習慣,并輔助其進行康復功能訓練,讓患者適當多參加戶外活動,將患者從消沉情緒中解脫出來,使患者能夠以較為平穩的心態接受治療;多對患者進行鼓勵,對于患者在機體或是精神上出現的微小進步進行肯定,并多向患者介紹成功治愈的案例,使患者能夠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使患者能夠增強對醫護人員和治療的信心,從而配合醫護人員開展各項治療,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在獲得患者的基本信任后,護理人員可應用暗示方法對患者的不良情緒進行安撫,消除患者對疾病的恐懼和焦慮心理;同時,護理人員還應該對患者家屬進行適當安撫,并爭取患者家屬對治療的支持,多給予患者精神支持,讓患者能夠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1.3觀察項目
(1)治療效果,根據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將患者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對其治療有效率進行計算比較;(2)生存質量,采用WHO生存質量量表[4]對患者生存質量情況進行評價,比較兩組患者的評分差異。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對兩組患者數據進行分析統計,對相關計數數據進行卡方檢驗,對計量數據進行t檢驗,其中P<0.05說明數據間具有明顯差異。
2結果
經過相關治療護理后,常規組有30例患者達到有效以上標準,其治療有效率為81.08%,護理組有35例患者達到有效以上標準,治療有效率為94.59%,護理組有效率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詳見表1。
3討論
本文主要對心理護理在腦外傷綜合征患者的臨床應用價值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接受心理護理的患者組,其臨床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接受常規護理的患者組,其生存質量量表評分明顯高于接受常規護理的患者組,這說明心理護理能夠有效提高腦外傷綜合征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改善其預后。通過心理護理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恐懼焦慮情緒,并獲得患者家屬對治療的支持,從而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精神癥狀,促進其盡快康復。
參考文獻
[1]陳華,周艷仙,丁仕章.心理護理對腦外傷綜合征患者康復療效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3,(12):1434-1436.
[2]李秀芳.心理護理對重度顱腦外傷康復期患者的影響[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1,17(5):710-712.
[3]王桂麗,狄旭,蔣自杰,等.腦外傷患者心理狀態分析及心理干預的效果評價[J].河北醫學,2013,19(6):944-946.
[4]陳彥潯,杜偉嫻.心理護理對改善顱腦外傷術后患者不良情緒的影響分析[J].當代醫學,2013,19(7):119-120.endprint
【摘要】目的對腦外傷綜合征患者實施心理護理的臨床效果和其對生存質量影響方面進行分析研究。方法將我院收治的腦外傷綜合征患者分為兩組,分別接受常規護理和心理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和生存質量差異。結果接受心理護理的患者組,其臨床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接受常規護理的患者組,其生存質量評分明顯高于接受常規護理的患者組,P<0.05。結論對腦外傷綜合征患者實施心理護理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臨床情緒,從而有效改善腦外傷治療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心理護理;腦外傷綜合征;生存質量;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338.2+2【文獻標識碼】B
腦外傷綜合征是由頭部外傷引起的一系列臨床癥狀,患者主要表現為頭痛、頭暈、睡眠障礙、心慌、記憶力下降等[1],且病情發展緩慢,對患者的身心造成了較大的損傷,使得患者的生存質量也隨之下降,因而為了有效改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應該注重突出心理護理,對其不良情緒和心理狀態進行安撫,以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質量,促進患者盡快康復。本文主要對心理護理在我院收治的腦外傷綜合征患者臨床治療中的作用進行了分析,并與接受常規護理的患者組進行了比較,效果明顯,現將其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自2012年7月至2014年2月間我院收治的腦外傷綜合征患者共74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4例,女30例,年齡為19~49歲,平均為34.2±3.5歲,所有患者均符合相應腦外傷綜合征診斷標準,且排除頭顱有器質性損傷、重要器官功能異常等患者[2]。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各有37例患者,兩組患者在年齡、男女構成比例以及病情等資料上不存在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規組患者接受常規治療和護理,具體為給予患者艾司唑侖進行治療[3],每次2mg,每日三次,同時給予患者飲食護理、環境護理等基礎護理;護理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接受心理護理,具體包括采用解釋、傾聽、家庭支持等方法,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使患者能夠感受到家人和醫護人員的關愛,主動表達自己內心情緒,使患者的不良情緒能夠平復;護理人員要多與患者進行溝通,多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積極鼓勵患者,幫助患者建立其良好生活習慣,并輔助其進行康復功能訓練,讓患者適當多參加戶外活動,將患者從消沉情緒中解脫出來,使患者能夠以較為平穩的心態接受治療;多對患者進行鼓勵,對于患者在機體或是精神上出現的微小進步進行肯定,并多向患者介紹成功治愈的案例,使患者能夠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使患者能夠增強對醫護人員和治療的信心,從而配合醫護人員開展各項治療,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在獲得患者的基本信任后,護理人員可應用暗示方法對患者的不良情緒進行安撫,消除患者對疾病的恐懼和焦慮心理;同時,護理人員還應該對患者家屬進行適當安撫,并爭取患者家屬對治療的支持,多給予患者精神支持,讓患者能夠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1.3觀察項目
(1)治療效果,根據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將患者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對其治療有效率進行計算比較;(2)生存質量,采用WHO生存質量量表[4]對患者生存質量情況進行評價,比較兩組患者的評分差異。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對兩組患者數據進行分析統計,對相關計數數據進行卡方檢驗,對計量數據進行t檢驗,其中P<0.05說明數據間具有明顯差異。
2結果
經過相關治療護理后,常規組有30例患者達到有效以上標準,其治療有效率為81.08%,護理組有35例患者達到有效以上標準,治療有效率為94.59%,護理組有效率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詳見表1。
3討論
本文主要對心理護理在腦外傷綜合征患者的臨床應用價值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接受心理護理的患者組,其臨床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接受常規護理的患者組,其生存質量量表評分明顯高于接受常規護理的患者組,這說明心理護理能夠有效提高腦外傷綜合征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改善其預后。通過心理護理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恐懼焦慮情緒,并獲得患者家屬對治療的支持,從而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精神癥狀,促進其盡快康復。
參考文獻
[1]陳華,周艷仙,丁仕章.心理護理對腦外傷綜合征患者康復療效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3,(12):1434-1436.
[2]李秀芳.心理護理對重度顱腦外傷康復期患者的影響[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1,17(5):710-712.
[3]王桂麗,狄旭,蔣自杰,等.腦外傷患者心理狀態分析及心理干預的效果評價[J].河北醫學,2013,19(6):944-946.
[4]陳彥潯,杜偉嫻.心理護理對改善顱腦外傷術后患者不良情緒的影響分析[J].當代醫學,2013,19(7):119-1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