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曼江·買提吐地
【摘要】經濟快速發展,人們生活節奏加快,市場競爭激烈,醫藥市場也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在市場中民族藥的競爭也日益激烈,民族醫藥企業大量涌現,維藥丸、藥劑也得到了較快發展。本文通過分析維藥丸、藥劑研究的重要意義,闡述維藥丸、藥劑研究的發展進程和現狀。
【關鍵詞】維藥丸藥劑;研究
【中圖分類號】Q56【文獻標識碼】B
經濟快速發展,人們生活節奏加快,市場競爭激烈,醫藥市場也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各類民族藥物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我國民族醫藥行業的發展,從自采、自種、自制、自用的狀態到現代化制藥企業統一生產的狀態,從自然經濟到工業化生產,從從醫藥制劑室到分化獨立成制藥企業,從高度分散到集約經營,民族醫藥企業大量涌現,顯示非凡的生命力[1-2]。面對當前形勢,要使維藥產業做大做強,使其具備與藏藥、苗藥等其他民族藥品競爭的優勢,就必須加快維藥丸、藥劑的研究力度和深度。
1維藥丸、藥劑發展進程
西漢時期,當時的西域已經有很多豐富的藥材,這從張騫走訪西域,帶回的很多藥材中(包活有胡豆、胡桃、紅花、石榴等)可以看出。中原最早的藥物學專著《神農本草》就收載葡萄、胡麻、硫黃、鹿、羊角等西域藥材。《史記》中也有記載康居國的"浮苡草",悅般國的"止血藥",龜茲國的"硫黃、雌黃、胡粉和沙鹽綠"等西域藥物。可見,維吾爾祖先早在幾千年前就開始了各類療效不同的藥丸、藥劑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3]。
自改革開放以來,維吾爾醫藥學迅速發展,在政府和相關部門的重視下,卓有成效。在新疆當地的自然條件下,生產和培育出了很多能治病救人的藥材。維吾爾藥品種類繁多,有近60種動物類藥品,有近80種礦物類藥品,植物類藥品甚至有1000多種。各類藥廠以維藥材為原料,生產并銷售的成品藥達30余種,其中伊木薩克片、愛維心等知名品種所占市場份額不斷提高,維藥的"名氣"也越來越響。此外,各維吾爾醫院的名老維醫驗方和醫院制劑數不勝數,這也是進一步研發維藥丸、藥劑的的重要參考依據[4-5]。
維藥具有悠久的歷史,它的療效也是經過歷史和實踐證明的,幾千年來維吾爾族人民在防病治病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應用植物、動物、礦物防病與治病的經驗,掌握了維藥的生產技術,逐漸形成了獨具維吾爾民族文化特色的藥物學。維醫藥學在長期的歷史積淀和研發、應用中,形成了獨特的理論體系,該體系中包含藥物的產地、栽培、來源、采集以及形性品質、真偽鑒別等生產方面的知識,還包括藥物的藥性理論、主治病癥、臨床功效、用藥法則、炮制和制劑方法等內容。維醫藥學相關理論經歷代醫藥學家深入研究,不斷增補和完善,現已成為我國傳統醫藥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各族人民防病治病、醫療保健和促進民族的繁衍發展等方面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2當前維藥丸、藥劑研究現狀
然而因為維醫藥學強調調理,起效往往較慢,缺乏現代醫學那樣立竿見影的治療效果,使其在快節奏的今天顯得缺乏優勢。很長一段時間,因為缺乏創新和變革,維藥現代化發展的速度相當緩慢。但是在政府和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維藥丸劑的這種發展狀態得以改變,維藥丸劑的市場份額在不斷提高,人們的認知度也在不斷升高。
維藥丸、藥劑在醫療體系中的運用逐漸增多,它在提高維醫醫療水平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維藥丸、藥劑的研究過程中,維醫藥工作者也開始嘗試結合諸多現代醫藥的研究技術。在提取工藝方面,除采用傳統的煎煮方法外,開始運用超臨界萃取等現代提取技術;在有效部位群的純化方面所應用的技術,涉及到分級沉淀技術、離子交換技術、膜法分離技術等;在質量研究方面,綜合應用各種檢測方法,制定合理的維藥材及最終產品的"指紋譜"。雖然這類嘗試運用現代技術的維醫學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但已經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體現當前維藥丸、藥劑研究的發展趨勢。
在人才培養方面,我們擁有了一批由學術造詣深厚、在國內外知名的專家教授和中青年骨干組成的專項隊伍,他們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在維藥生產方面,隨著生產的發展,我們引進現代科學技術,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了片劑、沖劑、膠囊、口服液等新劑型的研究。加工制作的成藥由起初的數十種增加至近兩百種,一批民族醫藥企業相繼建立。同時還培養了一批維醫藥產業創新創業成功的實業經營人才,他們也成為了推動維藥丸、藥劑研究向前邁進的主力軍。
從目前來看,維藥丸、藥劑的研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我們不能懈怠,為了適應當前醫藥市場的需求,我們必須繼承前人的研究成果,加快維藥丸、藥劑研究工作的步伐,努力研制出更加有效的維藥丸、藥劑,進一步提升維吾爾醫藥學的水平,將維藥產業做大做強。
3結束語
維吾爾醫學是我國現存較完整的傳統醫學體系之一,它就像一顆明珠鑲嵌在中國的醫藥學寶庫之中。我們要充分珍惜并繼承前人的先進經驗,建立一種產、學、研、管統籌協調、密切配合的創新體系,科學地、高效地以維醫學的發展帶動維藥丸、藥劑的研發,從而帶動整個維藥行業的產業升級,為中國各族人民乃至全人類的健康事業做出應有的努力。
參考文獻
[1]高莉;斯拉甫;艾白.新疆維藥與國內外中藥質量標準研究的比較[A];第五屆全國民族醫藥學術交流大會論文集[C];2006年.
[2]侯鋒,林朝來,吳忠,林敬明.當前中成藥質量控制現狀分析[J];廣東微量元素科學;2001年01期.
[3]蘇梅;新疆維藥標準提高被列入國家計劃[N];中國醫藥報;2010年.
[4]李峰,楊紅.我國民族藥研究述略[J].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2000(02).
[5]張新江,李燕林.維吾爾藥資源的開發與發展對策[J]. 新疆中醫藥. 20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