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開鋒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反復強調“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這一語文教育的核心和本質的概念。王尚文教授也指出:“僅僅關注課文‘說什么不是語文課;即使著眼于‘怎么說,卻旨在把握‘說什么,也不是及格的語文課。只有以課文的言語形式為綱要,自覺而明確地指向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才是真正的語文課。”由此可見,閱讀教學應該從語言文字入手,確定好語言文字訓練的點,掌握語言文字訓練的規律,引導學生理解內容,體會情感,揣摩文章表達方式,積累語言。那么如何在閱讀教學中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呢?筆者認為以下兩方面特別要加以重視。
一、加強詞句教學,有效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維果斯基說:“詞語只有在獲得了感性的個人涵義而不是單純作為概念存在的時候,它才能成為個體生命中一個生氣勃勃的細胞?!蔽谋镜那楦?,很多時候都是通過具體的詞語、句子表達出來的。學生只有對語言文字具有敏銳的感悟能力,才能對那些關鍵的詞句進行品析、感悟,引起情感共鳴。我們不妨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體會詞語所反映的豐富的感情色彩,進而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準確性,以此有效地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
1. 替換詞語。
在閱讀教學中抓住重點詞語,通過替換、比較,反復朗讀,讓學生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形象地解讀文本,既訓練了學生的語感,又拓展了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有一位教師在教學《一只小鳥》時,有這樣一個片段:教師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出小鳥在森林中看到了什么的句子,學生回答后,教師出示句子:“它探出頭來一望,看見了那燦爛的陽光、蔥綠的樹木,大地上一片好景致?!睂W生齊讀這一句。接著教師又出示句子讓學生讀:“它伸出頭來一望,看見了那燦爛的陽光、蔥綠的樹木,大地上一片好景致?!睂W生讀完后找出了兩句話的不同點。教師讓學生先看字典的解釋,再根據語言環境選擇解釋并演示動作加深理解。這樣,通過詞語替換,朗讀比較,學生就能比較準確地理解“探”的內涵,知道了只有用 “探”才能將小鳥在巢里往森林里看的動作形象準確地表現出來。由此學生形象地感悟到語言文字惟妙惟肖的表達效果,進而也增強了正確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意識。
2. 想象詞語。
想象是一個人再創造的過程。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要讓詞深入兒童的精神生活中去,成為他們意識中帶有深刻內涵的東西。”老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想象,把抽象概述的詞語所描繪的生動情景和形象,還原成生動形象的畫面,再通過想象中的畫面感悟詞義,詮釋對詞語的個人感悟。如《詹天佑》一課中有一句話:“消息一傳來,全國都轟動了,大家說這一回咱們可爭了一口氣?!薄稗Z動”一詞在學生的概念中是陌生的,抽象的,如何才能引導學生走近作者所想表述的轟動場景,將詞語內化呢?我創設了如下教學環節:“轟動是一種怎樣的場景?此時你正置身于這一場景中,能具體描述這一場景嗎?”學生有的描述:“消息一傳來,大街上彩旗飛揚,歌聲震天,人們奔走相告,歡呼雀躍……”有的描述:“消息一傳來,村里的男女老少,歡聚一起,喜形于色……”有的描述:“消息一傳來,大家敲鑼打鼓,手舞足蹈……”抽象的場景在學生想象品味和言語描述中變得形象而具體,學生由此深刻領悟到作者歡愉的心境,而“轟動”這一詞語也在學生心靈中獲得了持久的生命力。
3. 增減詞語。
所謂的增減,就是在原文上添加或刪去標點、字詞、句子或段落,讓學生比較、品味。句子中詞語的增減比較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如教學《觀潮》這篇課文時,引導學生朗讀比較“浪潮越來越近,猶如戰馬飛奔而來”和“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這兩個句子,體會哪個句子表達得更加生動、更加準確。在反復的朗讀比較中,學生就能體會到作者運用“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形象地寫出了錢塘江潮水的“兇猛”與“壯觀”,充分地感悟到作者運用語言的精妙之處,而語感也得到訓練。
閱讀教學要彰顯語文的本色,就要發揮漢語言文字本身的魅力,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語言文字所承載的情和意,使一個個文字符號成為有靈性之物,叩擊學生的語言敏感點,達成正確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目的。
二、重視積累實踐,有效落實語言文字訓練
朱自清說:“學文學而懶于記誦是不行的……與其囫圇吞棗或走馬觀花地讀十部詩集,不如仔仔細細地背三百首。這三百首詩雖少,卻是你自己的;那十部詩雖多,看過了就還給別人了!”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自然離不開積累與實踐。積累的最好的方法莫過于多讀,因為 兒童時期是儲存語言信息的最佳時期。對于一些適合朗讀的文章,要讓學生通過抑揚頓挫的朗讀,使優美的祖國語言文字在學生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然后再引導學生熟讀成誦。對于文本中重要的詞匯、句式,反復誦讀不僅有助于理解意思,還易于熟悉運用方法,促進語言的積累。教師還可以通過一些運用的練習,讓學生將文本的語言轉化成自己的語言。到了要用時,學生就可以信手拈來、下筆成文,不至于出現“書到用時方恨少”的尷尬局面。例如,在教學《雅魯藏布大峽谷》中的第三自然段時,我結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根據文字想象畫面”,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朗讀,并且讓學生抓住描寫山水奇異的四字詞語,充分地去感受大峽谷山水的奇異,此時無聲的文字變成色彩艷麗的畫面。學生感悟了內容,也進行了再造想象的訓練。教學結束時,我要求學生背誦。這樣既幫助學生理解內容,積累了語言,又促使學生在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受到美的熏陶,達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總而言之,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增強言語訓練意識,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方式,將語言文字訓練貫穿于閱讀教學的全過程,尤其要加強詞句教學,重視積累實踐,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作者單位:福建省漳平市溪南中心學校 責任編輯:辛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