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創顯
【摘 要】本文從社會學視角對影響當代大學生思想行為的社會思潮進行了分析。重點針對社會思潮對大學生思想行為的影響及其對策進行了分析和探討,倡導我們應進一步提高對社會思潮引導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
【關鍵詞】當代社會思潮 大學生思想 影響
一、當代社會思潮影響大學生的特點
(一)各種社會思潮以理論觀點的新奇性來吸引大學生。
20世紀80年代,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處于起步階段,思想文化領域相對落后封閉,因此,當國門初開之際,各種各樣的西方社會思潮對大學生來說十分新鮮,當時大學生也是以急切的心態尋找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的思想武器,在接受各種社會思潮影響的過程中,主要以理論的正確性和觀點的完整性作為接受標準,各種社會思潮也主要以理論的形態來吸引大學生。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各種社會思潮在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交流、交融、交鋒中敗下陣來,以完整的理論體系來吸引大學生已經不太可能,在這種情況下,一些社會思潮改變了策略,并不是以完整的理論體系來吸引大學生,而是采取標新立異的方式來吸引大學生,這既表現出當代社會思潮影響大學生的特點,同時也反映了其影響大學生的局限性。
(二)各種社會思潮影響的相互滲透性加強。
20世紀80年代,影響大學生的社會思潮主要以哲學思潮為主,一些社會思潮對大學生的影響主要通過某個思想家,比如尼采、弗洛伊德、薩特、馬斯洛等思想的學習和宣傳來獲得,各種社會思潮雖然有一定的聯系,但并沒有顯示出相互聯系的特點。在調查中發現,在當代大學生中,大多數學生對新自由主義、歷史虛無主義、文化保守主義以及公共知識分子等思潮并沒有明確的思想界限,在某種程度上,他們更多地把這些思潮看成是同一思想基礎和內容的東西,甚至把各種思潮相互混淆。各種社會思潮雖然表現形式不一,但其實質都是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一種反映和表現,它的主要目標是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進行抵消和消解,它主要迎合的是人們對自然主義和自發思想傾向的一種盲從,表現的主要方式是個人主義的思想傾向,與我國當前所倡導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原則是相背離的。
二、社會思潮對大學生思想行為的影響
(一)對大學生道德觀的影響。
偏情型社會思潮的傳播,對大學生道德的影響更直接一些。大學生的道德觀正在形成過程中,往往感官刺激大于理性分析,對現實感受或易于感覺到的思潮很快產生共鳴,例如有關生態破壞、腐敗現象、人品倫常、自由主義、消費主義利己主義和功利主義等方面的社會思潮易于引起他們的關注和留意。西方社會思潮往往從這方面入手腐蝕大學生,沖擊我們的優良傳統道德觀念。重理型社會思潮傳播雖然不那么直接、迅疾和廣泛,但由于其內涵的深邃性和邏輯的嚴謹性,對人們的思想影響更加深刻持久。正確的重理型社會思潮發揮作用,能產生高尚持久的道德情操,錯誤落后的重理型社會思潮一旦產生影響,有可能內化成大學生的腐朽的道德觀念,往往很難扭轉和改變。
(二)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
大學生正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形成、成熟階段,實現人生價值是他們最強烈的愿望。但是由于他們思想政治上還不成熟,容易陷入價值選擇的困境,不時會出現一種對社會現實的失落感和迷茫情緒,而社會思潮的傳播恰恰為迷茫中的大學生提供了某種解決現實問題的參考。進步的社會思潮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以正確的方法、積極的心態、昂揚的精神去觀察社會、探索人生,去確立人生價值選擇,從而對大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鞏固和健康成長產生積極的影響。錯誤的甚至是反動的社會思潮則往往誘導大學生迷失正確的價值觀方向,使大學生出現思想混亂、精神頹廢,甚至出現反社會的行為,對他們的健康成長帶來不同程度的消極影響。
三、社會思潮影響下思想政治教育應對之策
(一)通過多元化渠道加大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增強大學生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感。
社會思潮傳播途徑甚多,課堂教學、學術講座、課外活動、學術會議、師生交流、報刊書籍、廣播電視、互聯網,都是大學生接觸社會思潮的重要途徑,因此需要通過多元化渠道加大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宣傳,以增強大學生對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感。要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大學生的頭腦,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凝聚大學生的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大學生的斗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高校風尚,牢牢把握社會思潮的主流方向,使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產生共鳴,增強其作為主導思想的號召力和競爭力。
(二)運用馬克思主義歷史分析法和階級分析法,客觀評價社會思潮,引導大學生理性對待社會思潮
各種社會思潮紛繁復雜,良莠不齊,鑒于社會思潮的潛隱性,社會經驗和理論功底略有欠缺的大學生對各種社會思潮的本質難免存在著模糊乃至錯誤的認知。對待社會思潮,既不能“談潮色變”,也不能不分析、不批判地聽之任之,更不能盲目推崇。對待社會思潮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分析法”和“階級分析法”,客觀公正評價各種社會思潮,提高大學生對各類思潮的鑒別能力,這是對大學生進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途徑。
【參考文獻】
[1]王炳權,梅榮政.論社會思潮的傳播與控制[J].求實,2012(11):81-83.
[2]梅榮政.用馬克思主義引領社會思潮[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9.
[3]佘雙好.當代社會思潮對高校學生產生影響的特點及對策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10):8l-8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