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翠華?俞靜
【摘 要】“定制式”的培養是針對企業的具體要求達到培養目的,其基本內涵是“產、學、研”結合、多向參與,實施的途徑和方式是工學結合、校企合作,要達到的目標是培養出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應用創新型專業人才。本文基于獨立學院旅游(酒店)管理的角度,對“定制式”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一些粗淺的探索。
【關鍵詞】獨立學院 定制式 人才培養模式
我國的大學生面臨就業難的問題,主要是在二本尤其是三本(獨立)院校畢業的專本科畢業生,盡管存在企業人才高消費導致就業競爭惡化的問題,但主要原因是由于企業人才需求與學校人才供給脫節,學校培養的畢業生無法滿足企業的人才要求,而企業招不到合適的人才。因此,選擇適合獨立學院特殊身份的校企合作模式具有重大意義。
“定制式”人才培養模式是產學合作教育的一種形式。它突破了以往在相對固定的校園課堂授課為主的人才培養的單一模式,是企業與學校共同培養人才的一種開放式教育模式。2012年,江漢大學文理學院與北京小王府餐飲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簽訂了定向生培養合作協議。2013年7月份,第一屆“小王府班”到北京小王府餐飲管理有限責任公司進行實習。“小王府”定制班的舉辦開展了江漢大學文理學院人才培養的新舉措。基于此,本文對定制式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的一些粗淺的探索,希望對學院發展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定制式”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
“定制式”的培養是針對企業的具體要求達到培養目的,其基本內涵是“產、學、研”結合、多向參與,實施的途徑和方式是工學結合、校企合作,要達到的目標是培養出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應用創新型專業人才。“定制式”與“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類似,但更強調培養過程中企業的主導地位和全程參與,其根本是要實現“能力本位”的終身教育的目標。
在定制式培養過程中,校企共同協商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規格、教學與管理、學生技能訓練、招生與就業等事宜,由學校教師與企業管理人員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實施定制式培養,學生學習目的明確,通過學生在企業的上崗培訓和實習,能迅速適應企業文化和崗位要求。定制式培養能夠真正體現為企業“量身定做”高技能高素質的人才。
二、實施定制式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思路
2008年2月,教育部頒發《獨立學院設置與管理辦法》,強調“優、獨、民”三大特征,但各種校區合作辦學模式的獨立學院都難為完全符合教育部“獨”“民”“優”的要求,要解決獨立學院存在的問題并促使其持續健康的發展,應該選擇多主體的校企合作辦學模式。江漢大學文理學院是依托江漢大學和三才集團主辦的獨立院校,對學生的培養應注重專業理論知識培養的同時也要注重職業技能的培養。旅游管理專業“實用性”較強,僅學會“紙上談兵”的旅游專業理論知識的畢業生將是不合格的。加強校企聯合“定制式”培養,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徑,是理論與實踐的最佳結合,是學校和企業雙贏的最好選擇。
(一)根據企業的人才需求訂單,確定合適的開班辦法
根據企業用人的實際需要,由企業需求人數和專業方向,學校統計匯總后決定開班辦法。一家企業的人數需求大,可以直接為該企業開設訂單培養班;每家企業的人才需求量都不大,同一個專業方向上需求大,則為這幾家企業聯合開班,形成特定專業方向“定制”培養班;如果在一個專業方向上需求也很少,為了節約教學成本,則在原有專業方向基礎上,加設專業選修方向,學生自主選擇,不單獨開班。江漢大學文理學院的“小王府班”就是在根據企業的需求專門定制的。
(二)企業在人才培養的教育和實習過程上全程參與
1.由學校和企業共同參與定制班級培養目標,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及課程計劃,并且最后交由企業審定通過。多元化的人才培養目標,使得旅游(酒店)管理專業由傳統的偏重知識系統性和比較單一的人才培養目標逐步轉向創意型、復合型、技能型的多元化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
2.構建多元化的課程體系改革,即通過必修主模式+選修輔模式的多元化課程模塊,實現以“工作過程”為目標的教學模式改革。實現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課程體系的優化整合,課程體系表現為突出應用性和針對性的集群式模塊,以崗位群能力培養為主線,“產、學、研”相結合是校企合作“定制式”人才培養的具體模式。
3.實施多樣化的人才培養途徑,即通過校內、企業以及校企合作開設教學班等形式。師資在學校原有基礎上,由定制培養單位根據實際情況,以專題講座、專業實踐課程講授、短期集訓,或者企業提供教學資料,學校教師根據資料整理上課等方式進行。
4.課程考核方式可以由企業提出建議,學校根據建議組織考試方式和內容。
5.定制班在基本課程結束之后,可以集中在某些定制企業(或者定制企業指定的公司)進行集中崗前培訓和實習。
(三)企業保證合格學生的就業出路
學生在定制企業(或者定制企業制定的公司)的培訓和實習結束以后,由培訓和實習單位進行職業能力鑒定,能力鑒定合格且順利拿到畢業證的學生由定制企業負責聘用;未達到這兩項條件的則由學生自由就業。以“小王府班”為例,達到“小王府班”的學生不僅可以在此就業,而且還可以報銷上學的費用,更優秀的學生還可以拿到優厚的獎學金。
三、實施“定制式”人才培養模式的主要問題
當前,許多獨立學院旅游(酒店)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模仿一、二本高校,又想擺脫高職院校的模式,結果出現學生文化理論知識深度不夠,專業操作技能重視不夠的尷尬局面,市場對人才的需求與供給之間找不到一個很好的契合點,導致學生的知識水平、專業技能與酒店用人的需求錯位。主要問題表現在:
(一)學校層面:運行機制與師資力量不配套
校企合作處于教育主管部門倡導,各院校自發的狀態,缺乏有關政策的支持和引導,社會、學生和學生家長對合作教育認同度不高。文理學院旅游管理專業沒有技能訓練的配套教室,完全依賴企業提供實習操作的空間,這對于學校而言,有很大的被動性。另外,“雙師型”教師力量不足,教學模式單一。“定制式”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既要求有足夠數量的專業教師,而且要求專業課的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而且還要有過硬的實踐能力,此外,對企業要有較詳細的了解,對崗位核心能力,關鍵技術和生產活動中常見問題做到心中有數,重視鏈接企業文化,這樣的教學活動才能做到目標明確。目前文理學院旅游管理專業的自有教師有5人,受教學條件限制授課的方式還停留在理論與科研的階段。endprint
(二)企業層面:缺乏成熟的合作教育思想,合作缺乏默契
企業缺乏成熟的合作教育思想,認為培養人才是學校的責任和義務,而自己只負責選擇人才,參與校企合作需花費一定的精力、物力和財力,一些企業出于自身經濟利益等因素的考慮,把合作視為額外負擔,不愿意參與或很少參與人才的培養。有些企業認為,參與合作了也未必就能留住培養的人才,由于旅游業的進入門檻較低,即使沒有校企合作也能通過人才市場招聘到需要的人才。有些旅游企業會出于自身經濟利益才會同學校存在短期合作,僅把學生看作是“廉價勞動力”,以減輕人力成本的支出,尤其在酒店行業較為常見,當出現利益沖突時,會把培訓教育學生視為額外負擔,完全背離了學校引入企業參與的初衷,沒有形成長遠的人才培養觀念。
(三)學生層面:企業文化認可度不高,工作積極性不高
旅游企業工作制度、人力資源制度等對學生參與合作教育影響很大。如“小王府班”在實習時,大都從事餐廳服務員、傳菜員、門童等基層服務工作的簡單而勞累的體力勞動,節假日加班回到宿舍已是午夜,且每周休息一天,少有輪崗,宿舍衛生與考核掛鉤,薪水與期望值落差很大,學生積極性不高,對主管批評采取消極應對的措施,甚至有的學生以各種理由提前結束實習,部分學生在實習結束后不僅沒有想返回原崗位的愿望,而且失去了繼續學習的動力,反而對專業學習打起了退堂鼓。
四、完善校企合作“定制式”人才培養模式的建議
實行“定制式”校企聯合,可以實現校企資源共享,減少學校培養目標的不確定性,為企業“量身裁衣”培養人才,為學生就業提供穩定渠道。
(一)學校層面:明確職責,改進教學內容,提升教師水平
對學校而言,能夠更加清楚地知道企業對人才的具體要求,培養出更受企業歡迎的學生,可以使學校較好地把握市場需求;明確學校的職責,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保證校企合作順暢、有效地運行;及時調整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從本質上推動課程的改革;構建多層次的實踐教學體系,重視學生的參與工學結合的積極性,增強學生的動口動手能力;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制度;借用企業良好的社會形象擴大自身的宣傳,以此吸引學生,拉動學校招生,提高生源質量,增強了學校的核心競爭力,促進學校的發展。
(二)企業層面:樹立正確的合作意識,增強企業積極性
對企業而言,則可以從容地、有目的地從學校中培養和招聘到符合自己要求的人才,節省了招聘成本和新員工培訓成本;充實企業的技術業務力量,如學校的教學、科研等主要投入,學生的市場調查、策劃、創意等,都可以圍繞企業的業務項目,有助于企業解決問題,高素質的人才資源提高了酒店的核心競爭力;企業應加強與學校的溝通與聯系,使學校了解企業,企業了解學校、企業了解學生,學生了解企業,循序漸進地與企業建立感情,積極展示企業文化。
(三)學生層面:端正實習心態,加強文化實踐學習
對學生而言,在企業進行針對性的實訓和培養,能夠鞏固學校學習的成果,接受先進的企業理念和企業文化教育,提高自己在人才市場上的競爭力。對于酒店工作的艱苦,學生在實習之前應該有充分的心理準備,積極學習企業文化,融入企業。學校應提供充分的校內外實習基地的便利條件 ,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生產技術和操作技能,實現校園與企業的“無縫對接”,實現學生畢業與上崗的“零過渡”。
結論
綜上所述,旅游(酒店)管理專業具有明確的行業指向性,是一個應用性非常強的專業。獨立學院應面向市場,以實現適應市場需求的人才目標為驅動力。加強校企合作,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徑,是理論與實踐的最佳結合。“定制式”的校企合作,真正能夠實現學校、企業、學生三方面的優勢互補,達到共贏,這正是校企合作的基礎,也是促進其長期穩定發展的有效機制。
【參考文獻】
[1]李相然,于光輝,霍冉冉. 獨立學院的校企合作與人才培養探索[J]. 科技信息, 2011(32) .
[2]陳建明. 基于“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酒店管理專業學業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研究[J]. 科學時代,2011(7).
[3]鄭昌江. 校企合作“定制式”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 教育探索, 2006(11).
[4]陳翠玲. 酒店管理專業“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 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12,18(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