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龔琳
【摘 要】細胞生物學是藥學相關專業(yè)學生最重要的專業(yè)基礎課之一,但是藥物制劑本科班同學學習積極性不高,于是通過學習對抗賽等方式來營造學習競爭氛圍,扭轉了學生松懈的學習情緒,取得了較好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競爭 醫(yī)學細胞生物學 學習效果
大學是學生們通向社會的橋梁,除了給予學生足夠的知識、技術培養(yǎng),還應該植入積極的競爭意識。大學生主體意識加強但是判斷力提高卻慢很多,一般院校流行的“大一玩大二睡,大三大四找工作累”的惰性學習氛圍,源于許多學生學習動機不足[2]。細胞生物學是藥學相關專業(yè)學生最重要的專業(yè)基礎課之一,這個學年我們給藥物制劑專業(yè)本科班上課時,就明顯感覺到該班不少學生自行把這個課歸于“無用課程”,學習態(tài)度敷衍了事,熱情嚴重缺乏。于是,我們在教學中時時注意制造學習競爭的氛圍,這種競爭感就像一個漩渦,漸漸地把越來越多的學生卷入了學習中來。
一、學習對抗賽
安排:在講授到《內膜系統(tǒng)》內容時,進行下次課的“學習對抗賽”安排。將藥劑班45個同學按照學號分為A、B、C三組,每組15個同學。各組選出一個主講人,將為全班同學分別講授《滑面內質網》《高爾基復合體》《溶酶體》三個內容,授課完畢其他組員提問,主講人及同組同學回答。各組作為一個團隊進行對抗,老師負責通過主講人授課水平、PPT制作水平、組員對其他組提問水平、每組對其他組問題的解答水平,以及授課效果(馬上進行的隨堂小測試)進行客觀評分,評出第一、二、三名,計入平時分。
比賽情況:經過一周的準備,三個組都選出了表達能力較好的同學作為主講人,主講人制作了精美多媒體課件,課前的準備充分,因此表達較為流暢。但是表達過程都比較平鋪直述,缺乏起伏感和亮點,因此讓人印象不夠深刻。相對而言,作為“助攻”的組員同學更投入,他們有備而來,每組主講人講完課,他組組員提問踴躍,大量的問題像箭雨一樣襲向主講人,常讓主講人手忙腳亂,而主講人同組同學會挺身而出擋住攻擊,解答他組的問題。雖然看起來課堂紀律較差,但你來我往、唇槍舌劍,洋溢著積極思考和辯論的熱情,也充滿著發(fā)自內心追求真知的愉悅感,遠遠好過于“老師低迷填鴨,學生麻木接受”的學習狀態(tài)。課末小測驗時,各組成績相當,掌握度都較好。賽后立即小結,老師根據各組各方面表現予以評分,三組按照得分高低評出名次,當場宣布,計入不同的平時分。
課后:本次課下課時,發(fā)現許多學生都沒有從學習對抗賽的情境中抽離出來,還在探討自己對內膜系統(tǒng)細胞器的疑惑,“溶酶體自噬時對衰老細胞器有選擇性嗎”,一個男生與C組主講人還在爭論自己的看法,更多的同學圍著老師問問題。這樣的情形是以前沒有的,以前上課到最后10分鐘時,學生已浮躁不已,總是頻頻看手機時間期待下課。之后學生普遍反映,那次課后還認真看了一遍書,自己思考、同學討論,將該章內容掌握得很清楚,而課后的復習并不是因為老師要求,完全是自發(fā)的。
二、其他方面促競爭
除了“學習對抗賽”,在平時授課時我們也積極傳播學習的“正能量”,經常發(fā)掘和表揚某個方面學習好的同學,表揚時一定要指名道姓[3]。例如有一次,一同學就習題提問“核外遺傳物質存在于線粒體這個判斷題是不是錯的?還有葉綠體也有DNA。”之后我在授課時表揚,盧宇同學學得認真、思考全面,除了考慮動物細胞也想到了植物細胞的特殊性,而且做題也積極,整本習題都快做完了。很快,做習題并提出疑問的同學增多了。
另外,細胞生物學教學時,我們制作了一張平時分總成績表貼在該班的責任教室,考勤發(fā)現的遲到早退記在上面,教學活動得分寫在上面,檢查學習筆記、隨堂測試、課堂回答問題加分也一一寫清楚,學生隨時可見自己的平時分積累情況。這樣,看到自己得分較低的學生很難無動于衷,常常會督促自己加油,例如學習對抗賽第三名、得分較低的A組同學后期學習態(tài)度更認真。
三、結果
經過在教學中巧用種種技巧,有效地扭轉了該班同學松散的學習情緒,學習熱情顯著提高,自學能力有所進步,競爭意識加強,最終考核成績較好。這提示在該班授課時,我們所營造的競爭氛圍在學生學習時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學習對抗賽是很實用的教學形式,既是對學生專業(yè)學習的檢驗,更是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反應能力以及表達能力的綜合性鍛煉。授課完畢,我們總結出幾方面經驗:一,我們倡導的是良性競爭,所以平時教學要關注同學學習情況,多對學生的努力進行積極的贊賞,提及學習消極面時不能點出名字,要給予表現較差同學前進的空間,防止學生“破罐子破摔”干脆不學習。二,同學授課的學習對抗賽的形式可以極大調動同學的學習積極性,但是考慮到同學講課時重難點不突出,所以不能多次進行,以免影響學生對基本知識的掌握度。而且,分組對抗更適合較小的班級,如果是臨床醫(yī)學專業(yè)那樣以超過百人的大班授課為主,分組時每組人數太多顯然不能讓每個人都參與進來,組數太多又難以合理分組坐好,不利于給各組評分。大學課堂,要讓處于學習中心位置的學生主動學習起來,這是老師該深刻思考和積極實踐的,不同教學形式只是“黑貓、白貓”的分別,不應拘泥,只要能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培養(yǎng)學生各種能力的方法、技巧都不妨一試,它們都是“抓老鼠的好貓”。
【參考文獻】
[1]張步振,黃毓琪,楊克,等.應用醫(yī)學知識競賽提高教學質量的探討[J].成都軍區(qū)醫(yī)院學報,2003,5(1):51-52.
[2]龐維國,韓貴寧.我國大學生學習拖延的現狀與成因研究[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9,30(6):59-65,94.
[3]孫明振.賞識教育在藥理學教學中的具體應用[J].中國中醫(y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2,10(24):7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