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煜
【摘 要】漢字是記錄漢民族語言的符號系統。漢字教學是對外漢語教學的重要環節,掌握漢字的程度直接關系到學習者漢語水平的高低。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往往重視語音、閱讀、精讀教學,而忽視了漢字教學。作為留學生,既要掌握漢語拼音以便能夠正確發音,又要掌握漢字獨具的書寫方式,實屬不易。本文從對外漢語教學的任務、現狀,漢字的特點入手,淺談漢字教學現存的問題,以求找出對策更好地促進對外漢語漢字的教學。
【關鍵詞】漢字教學 認寫分流 認知規律 對外漢語教學
一、漢字教學的任務
劉珣曾經說過:“漢字教學的任務是,以漢字形、音、義的構成特點和規律為教學內容,幫助學習者獲得認讀和書寫漢字的技能。”卞覺非也曾指出:“漢字教學要講清現代漢字的形、音、義,幫助學生認讀漢字,書寫漢字,學習漢語,掌握漢語的書面語。”從上面的論述中,我們可以看出,二人都強調了漢字的認讀和書寫。從中我們也可以確定漢字教學的任務是:以現代漢字形、音、義的構成特點和規律為教學內容,旨在培養學生的認讀和書寫能力。
二、現在對外漢語漢字教學存在的問題
現今最常用的教學模式是“語文并進”,也就是“語文同步”。這樣做聽、說、讀、寫相結合可以互相影響、互相促進,但是忽視了漢字本身的系統性和相對獨立性。對外漢語教學界編寫的漢語教材,在初級階段基本沒有充分發揮漢字自身規律的作用,而是隨著所學詞語的次序被動地出現漢字,導致很多難寫的字先學,易寫的字后學的現象。
除上述的教學模式上不滿足實際教學需求外,對外漢語的漢字教學理論也缺乏全面而系統的研究,漢字教學依然處于邊緣化的狀態。對外漢語教學借鑒了西方語言教學理論,在學習西方二語教學理論的同時,西方文字教學理論的缺位也相應造成我們對漢字教學的忽視。
三、漢字為什么難學
1.留學生本身的特點
外國留學生尤其是“非漢字文化圈”的留學生,在自己的文化環境中養成了該民族所遵循的邏輯方法和思維模式,接受的是自己母語的社會文化生態環境的概念系統和符號系統,而漢字是表意文字,是用具有一定體系的象征符號來記錄語言的。“非漢字文化圈”的學習者在學習漢字時,往往習慣用認知拼音文字的思維模式去認知漢字,自然覺得漢字難寫難認難記,毫無規律可言,從而產生畏難心理,不愿意學漢字,害怕學漢字。
2.漢字的特點
由于早期的漢字字形多從表形表意入手,這樣外國學生比較容易接受象形字、會意字,但是經過幾千年文字的轉變,這些字早就失去了象形表意的功能,大多不能體現出最初造字所含有的形象、意義。這些在外國學生眼里就成為記錄語言的一個一個漢字符號,他們很難準確梳理、總結規律。從漢字外形來看,現代的筆畫種類很多,有許多字形的區別度很小,很多需要下功夫去記憶。
四、對外漢語漢字教學的幾種方法
1. 重新認識漢字
費錦昌先生認為:“針對文字觀念和文字知識技能的不同,要從一開始就注意幫助外國學生改變原有的文字觀念,確立和培養漢字的觀念、漢字的技能。”漢字在最早階段就是通過字形描摹事物來記錄語言的,但象形的手段局限性太大,于是大量采用假借的方法,其結果是出現同音詞的混淆,遂或者在假借字上添加意符,或者在象形字上添加音符,或者干脆拼合意符、音符造出新字,其結果是形聲字大量涌現,再加上用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意符組成的會意字、用意符加記號的辦法組成的指事字,漢字逐漸形成完整的文字符號系統。
2. 培養“字感”
漢字教學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目前的漢字教學處于較為滯后的局面,有學者通過將小學識字教學的基本情況與對外漢字教學進行比較,旨從漢字認知心理角度調整對外漢字教學的思路,我認為這種研究非常有意義。留學生的漢字學習從普遍語法上說也應該遵守母語為漢語的本族人的學習過程,應該吸納小學識字的經驗,讓留學生大量識字,并逐步建立和培養“字感”,同時不要對漢字書寫提出太高要求。對外漢字教學應該在高頻字上下功夫,努力學習一定數量的高頻字,然后以基本字帶動其他字的教學。
3. 利用圖形,展示漢字結構
對于漢字的結構,我認為可以用圖形展示結構。同時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充分利用田字格,用田字格進行教學,向學生強調漢字的每個部件都被約束在哪個部分,這樣在基礎階段做好工作,日后學生在學習時才能少出錯。
4. 妥善處理漢字的教材編寫問題
對外漢語的漢字教學要有自己的線索和順序,不能為了照顧學習漢語的直接交際目的而打亂了漢字認知的從易到難、從簡到繁的規律。漢字的初級階段的教材,應該重在基本字,常用字,要求寫的字量相對較少,而中高級階段,要求掌握的字量相對多,識字的方法主要是部件拆分和字的擴展,注重在句子和篇章段落中練習識讀。
對外漢字教學是整個對外漢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留學生有其自身特點,漢字有其特點和難點,但是并不是這些問題就不能解決,只要我們找好對策,充分利用漢字的特點,找好對策、改進方法,我們一定可以在對外漢語漢字教學中取得突破,成功將漢字,這一我國古代人的偉大智慧推向世界。
【參考文獻】
[1]費錦昌.對外漢字教學的特點、難點及其對策[J].北京大學學報,1998(3).
[2]厲芹.對外漢字教學的分析和方法[J].廣西大學報,2008.
[3]章華.淺談對外漢語漢字教學[J].文化萬象.
[4]潘先軍.對外漢字教學與小學識字教學[J].漢字文化,1992.
[5]劉禪.淺談如何提高對外漢語教學的時效性[J].語言應用研究.endprint
【摘 要】漢字是記錄漢民族語言的符號系統。漢字教學是對外漢語教學的重要環節,掌握漢字的程度直接關系到學習者漢語水平的高低。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往往重視語音、閱讀、精讀教學,而忽視了漢字教學。作為留學生,既要掌握漢語拼音以便能夠正確發音,又要掌握漢字獨具的書寫方式,實屬不易。本文從對外漢語教學的任務、現狀,漢字的特點入手,淺談漢字教學現存的問題,以求找出對策更好地促進對外漢語漢字的教學。
【關鍵詞】漢字教學 認寫分流 認知規律 對外漢語教學
一、漢字教學的任務
劉珣曾經說過:“漢字教學的任務是,以漢字形、音、義的構成特點和規律為教學內容,幫助學習者獲得認讀和書寫漢字的技能。”卞覺非也曾指出:“漢字教學要講清現代漢字的形、音、義,幫助學生認讀漢字,書寫漢字,學習漢語,掌握漢語的書面語。”從上面的論述中,我們可以看出,二人都強調了漢字的認讀和書寫。從中我們也可以確定漢字教學的任務是:以現代漢字形、音、義的構成特點和規律為教學內容,旨在培養學生的認讀和書寫能力。
二、現在對外漢語漢字教學存在的問題
現今最常用的教學模式是“語文并進”,也就是“語文同步”。這樣做聽、說、讀、寫相結合可以互相影響、互相促進,但是忽視了漢字本身的系統性和相對獨立性。對外漢語教學界編寫的漢語教材,在初級階段基本沒有充分發揮漢字自身規律的作用,而是隨著所學詞語的次序被動地出現漢字,導致很多難寫的字先學,易寫的字后學的現象。
除上述的教學模式上不滿足實際教學需求外,對外漢語的漢字教學理論也缺乏全面而系統的研究,漢字教學依然處于邊緣化的狀態。對外漢語教學借鑒了西方語言教學理論,在學習西方二語教學理論的同時,西方文字教學理論的缺位也相應造成我們對漢字教學的忽視。
三、漢字為什么難學
1.留學生本身的特點
外國留學生尤其是“非漢字文化圈”的留學生,在自己的文化環境中養成了該民族所遵循的邏輯方法和思維模式,接受的是自己母語的社會文化生態環境的概念系統和符號系統,而漢字是表意文字,是用具有一定體系的象征符號來記錄語言的。“非漢字文化圈”的學習者在學習漢字時,往往習慣用認知拼音文字的思維模式去認知漢字,自然覺得漢字難寫難認難記,毫無規律可言,從而產生畏難心理,不愿意學漢字,害怕學漢字。
2.漢字的特點
由于早期的漢字字形多從表形表意入手,這樣外國學生比較容易接受象形字、會意字,但是經過幾千年文字的轉變,這些字早就失去了象形表意的功能,大多不能體現出最初造字所含有的形象、意義。這些在外國學生眼里就成為記錄語言的一個一個漢字符號,他們很難準確梳理、總結規律。從漢字外形來看,現代的筆畫種類很多,有許多字形的區別度很小,很多需要下功夫去記憶。
四、對外漢語漢字教學的幾種方法
1. 重新認識漢字
費錦昌先生認為:“針對文字觀念和文字知識技能的不同,要從一開始就注意幫助外國學生改變原有的文字觀念,確立和培養漢字的觀念、漢字的技能。”漢字在最早階段就是通過字形描摹事物來記錄語言的,但象形的手段局限性太大,于是大量采用假借的方法,其結果是出現同音詞的混淆,遂或者在假借字上添加意符,或者在象形字上添加音符,或者干脆拼合意符、音符造出新字,其結果是形聲字大量涌現,再加上用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意符組成的會意字、用意符加記號的辦法組成的指事字,漢字逐漸形成完整的文字符號系統。
2. 培養“字感”
漢字教學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目前的漢字教學處于較為滯后的局面,有學者通過將小學識字教學的基本情況與對外漢字教學進行比較,旨從漢字認知心理角度調整對外漢字教學的思路,我認為這種研究非常有意義。留學生的漢字學習從普遍語法上說也應該遵守母語為漢語的本族人的學習過程,應該吸納小學識字的經驗,讓留學生大量識字,并逐步建立和培養“字感”,同時不要對漢字書寫提出太高要求。對外漢字教學應該在高頻字上下功夫,努力學習一定數量的高頻字,然后以基本字帶動其他字的教學。
3. 利用圖形,展示漢字結構
對于漢字的結構,我認為可以用圖形展示結構。同時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充分利用田字格,用田字格進行教學,向學生強調漢字的每個部件都被約束在哪個部分,這樣在基礎階段做好工作,日后學生在學習時才能少出錯。
4. 妥善處理漢字的教材編寫問題
對外漢語的漢字教學要有自己的線索和順序,不能為了照顧學習漢語的直接交際目的而打亂了漢字認知的從易到難、從簡到繁的規律。漢字的初級階段的教材,應該重在基本字,常用字,要求寫的字量相對較少,而中高級階段,要求掌握的字量相對多,識字的方法主要是部件拆分和字的擴展,注重在句子和篇章段落中練習識讀。
對外漢字教學是整個對外漢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留學生有其自身特點,漢字有其特點和難點,但是并不是這些問題就不能解決,只要我們找好對策,充分利用漢字的特點,找好對策、改進方法,我們一定可以在對外漢語漢字教學中取得突破,成功將漢字,這一我國古代人的偉大智慧推向世界。
【參考文獻】
[1]費錦昌.對外漢字教學的特點、難點及其對策[J].北京大學學報,1998(3).
[2]厲芹.對外漢字教學的分析和方法[J].廣西大學報,2008.
[3]章華.淺談對外漢語漢字教學[J].文化萬象.
[4]潘先軍.對外漢字教學與小學識字教學[J].漢字文化,1992.
[5]劉禪.淺談如何提高對外漢語教學的時效性[J].語言應用研究.endprint
【摘 要】漢字是記錄漢民族語言的符號系統。漢字教學是對外漢語教學的重要環節,掌握漢字的程度直接關系到學習者漢語水平的高低。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往往重視語音、閱讀、精讀教學,而忽視了漢字教學。作為留學生,既要掌握漢語拼音以便能夠正確發音,又要掌握漢字獨具的書寫方式,實屬不易。本文從對外漢語教學的任務、現狀,漢字的特點入手,淺談漢字教學現存的問題,以求找出對策更好地促進對外漢語漢字的教學。
【關鍵詞】漢字教學 認寫分流 認知規律 對外漢語教學
一、漢字教學的任務
劉珣曾經說過:“漢字教學的任務是,以漢字形、音、義的構成特點和規律為教學內容,幫助學習者獲得認讀和書寫漢字的技能。”卞覺非也曾指出:“漢字教學要講清現代漢字的形、音、義,幫助學生認讀漢字,書寫漢字,學習漢語,掌握漢語的書面語。”從上面的論述中,我們可以看出,二人都強調了漢字的認讀和書寫。從中我們也可以確定漢字教學的任務是:以現代漢字形、音、義的構成特點和規律為教學內容,旨在培養學生的認讀和書寫能力。
二、現在對外漢語漢字教學存在的問題
現今最常用的教學模式是“語文并進”,也就是“語文同步”。這樣做聽、說、讀、寫相結合可以互相影響、互相促進,但是忽視了漢字本身的系統性和相對獨立性。對外漢語教學界編寫的漢語教材,在初級階段基本沒有充分發揮漢字自身規律的作用,而是隨著所學詞語的次序被動地出現漢字,導致很多難寫的字先學,易寫的字后學的現象。
除上述的教學模式上不滿足實際教學需求外,對外漢語的漢字教學理論也缺乏全面而系統的研究,漢字教學依然處于邊緣化的狀態。對外漢語教學借鑒了西方語言教學理論,在學習西方二語教學理論的同時,西方文字教學理論的缺位也相應造成我們對漢字教學的忽視。
三、漢字為什么難學
1.留學生本身的特點
外國留學生尤其是“非漢字文化圈”的留學生,在自己的文化環境中養成了該民族所遵循的邏輯方法和思維模式,接受的是自己母語的社會文化生態環境的概念系統和符號系統,而漢字是表意文字,是用具有一定體系的象征符號來記錄語言的。“非漢字文化圈”的學習者在學習漢字時,往往習慣用認知拼音文字的思維模式去認知漢字,自然覺得漢字難寫難認難記,毫無規律可言,從而產生畏難心理,不愿意學漢字,害怕學漢字。
2.漢字的特點
由于早期的漢字字形多從表形表意入手,這樣外國學生比較容易接受象形字、會意字,但是經過幾千年文字的轉變,這些字早就失去了象形表意的功能,大多不能體現出最初造字所含有的形象、意義。這些在外國學生眼里就成為記錄語言的一個一個漢字符號,他們很難準確梳理、總結規律。從漢字外形來看,現代的筆畫種類很多,有許多字形的區別度很小,很多需要下功夫去記憶。
四、對外漢語漢字教學的幾種方法
1. 重新認識漢字
費錦昌先生認為:“針對文字觀念和文字知識技能的不同,要從一開始就注意幫助外國學生改變原有的文字觀念,確立和培養漢字的觀念、漢字的技能。”漢字在最早階段就是通過字形描摹事物來記錄語言的,但象形的手段局限性太大,于是大量采用假借的方法,其結果是出現同音詞的混淆,遂或者在假借字上添加意符,或者在象形字上添加音符,或者干脆拼合意符、音符造出新字,其結果是形聲字大量涌現,再加上用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意符組成的會意字、用意符加記號的辦法組成的指事字,漢字逐漸形成完整的文字符號系統。
2. 培養“字感”
漢字教學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目前的漢字教學處于較為滯后的局面,有學者通過將小學識字教學的基本情況與對外漢字教學進行比較,旨從漢字認知心理角度調整對外漢字教學的思路,我認為這種研究非常有意義。留學生的漢字學習從普遍語法上說也應該遵守母語為漢語的本族人的學習過程,應該吸納小學識字的經驗,讓留學生大量識字,并逐步建立和培養“字感”,同時不要對漢字書寫提出太高要求。對外漢字教學應該在高頻字上下功夫,努力學習一定數量的高頻字,然后以基本字帶動其他字的教學。
3. 利用圖形,展示漢字結構
對于漢字的結構,我認為可以用圖形展示結構。同時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充分利用田字格,用田字格進行教學,向學生強調漢字的每個部件都被約束在哪個部分,這樣在基礎階段做好工作,日后學生在學習時才能少出錯。
4. 妥善處理漢字的教材編寫問題
對外漢語的漢字教學要有自己的線索和順序,不能為了照顧學習漢語的直接交際目的而打亂了漢字認知的從易到難、從簡到繁的規律。漢字的初級階段的教材,應該重在基本字,常用字,要求寫的字量相對較少,而中高級階段,要求掌握的字量相對多,識字的方法主要是部件拆分和字的擴展,注重在句子和篇章段落中練習識讀。
對外漢字教學是整個對外漢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留學生有其自身特點,漢字有其特點和難點,但是并不是這些問題就不能解決,只要我們找好對策,充分利用漢字的特點,找好對策、改進方法,我們一定可以在對外漢語漢字教學中取得突破,成功將漢字,這一我國古代人的偉大智慧推向世界。
【參考文獻】
[1]費錦昌.對外漢字教學的特點、難點及其對策[J].北京大學學報,1998(3).
[2]厲芹.對外漢字教學的分析和方法[J].廣西大學報,2008.
[3]章華.淺談對外漢語漢字教學[J].文化萬象.
[4]潘先軍.對外漢字教學與小學識字教學[J].漢字文化,1992.
[5]劉禪.淺談如何提高對外漢語教學的時效性[J].語言應用研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