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鑫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與發展,高校計算機基礎實驗室的管理與建設也面臨著新的問題與挑戰,本文通過分析計算機基礎實驗室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從健全管理制度、提升實驗室管理人員的專業素質等方面,提出了提高計算機基礎實驗室建設和管理的一些思路。
【關鍵詞】計算機基礎 實驗室 建設 管理
1 引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和互聯網在中國的普及,計算機知識已經成為現代高科技人才必備的基本素質。國家十二五中長期教育發展綱要中明確提出“加強實驗室、校內外實習基地、課程教材等基本建設”,因此做好計算機基礎實驗室的建設與管理,搞好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是高校務必重視的重要工作。
2 當前高校計算機基礎實驗室普遍存在的問題
2.1 對基礎實驗室建設重視程度不足
近年來,各高校都在不斷加強對于實驗室的建設,在管理與建設規劃上都做出了不同程度的重視,但有些學校只重視專業實驗室建設,簡單地認為實驗室等同于機房,在實驗室的規劃建設、資源配置、管理理念等方面缺乏長遠考慮。基礎實驗室主要承擔全校的計算機公共基礎課程,班級多,課程多,使用率極高,設備的損耗嚴重,加之高校對基礎實驗室的投入力度不大,更新設備的周期長,一個實驗室通常要使用7、8年才會更新,嚴重制約了計算機實驗課程的開設與實踐效果,影響了教師的授課以及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2 實驗室管理制度和方法落后
目前大部分高校計算機基礎實驗室的管理還停留在人力管理的階段,缺乏先進的網絡智能管理平臺。對于實驗室的管理制度,重視制度的制定,但對于制度的執行與貫徹缺乏監管,使制度成了擺設。實驗室的使用者與管理者缺乏溝通、互相獨立,對于實驗課程的開設、實驗室的安排缺乏統籌性,這些問題都不同程度上影響了實驗教學的質量。
2.3 實驗室專業技術人員工作能力有待提高
近幾年高校規模不斷擴大,但實驗室人員的配置卻沒有跟上,一方面體現在人員的數量上,尤其是計算機基礎實驗室,承擔全校的計算機公共課,動輒上萬人的周上機人次,但人員編制基本停留在擴招以前。部分高校采用實驗室管理與實驗課教師為同一部門人員,既要上實驗課還要負責日常管理,導致工作量大,工作效果差。另一方面實驗室管理人員專業技術能力參差不齊,由于一些歷史原因,有些學校把實驗室當成是安置調崗教師的場所,部分管理人員并不具備相關專業知識,加之實驗室管理人員無論是地位、待遇等都不被重視,造成專業能力強、管理能力高的技術人員紛紛轉崗。
3 實驗室建設和管理的思路探究
3.1 提高重視程度,合理規劃建設
計算機基礎實驗室主要是面向全校學生的實驗教學, 針對人數多, 課程多的特點,在采購設備時,要有前瞻性,統籌性,制定整體的設備采購規劃。對于計算機不但要注重機型的配置,更要注重產品的質量,一定要選擇質量、售后有保證、配置較高的機型。此外,還應配置性能較高的服務器、交換機、路由器等網絡設備。除了硬件建設外,還應配備多套可切換的操作系統、實驗室綜合管理平臺、教學演示廣播以及教學所需的專業軟件等,為后期實驗室的管理與教學提供有效的支撐。
3.2 完善實驗室規章制度
規章制度是管理好實驗室的基礎,是保障正常實驗教學的基石。針對上機涉及的各方面人員,制定相應的管理辦法,如《學生上機管理規定》《管理員工作守則》《實驗教師工作守則》《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等。光有好的制度是不夠的,還需要堅決的執行與嚴格的監督,這就需要實驗室工作人員認真學習并執行制度,同時教學督導、設備處等相關部門應對實驗室進行定期檢查,保障制度的貫徹執行。
3.3 加強業務培訓,提高實驗隊伍專業素質
建立一支事業心強、精通業務的實驗室隊伍, 是計算機基礎實驗室建設與管理的關鍵。第一,要增加人員編制,引進高素質、高學歷的專業人才。第二,要鼓勵現有人員進行專業深造,不斷提高專業技能與管理能力。第三,要把實驗室管理人員的地位提高到與教學人員同等的地位,切實維護好管理人員的管理權威和地位,用相應的職稱、待遇來體現他們的地位和價值。
3.4 使用現代化網絡平臺管理實驗室
目前一般院校的實驗室數量為4到8個,部分高校達到10余個,眾多的實驗室不能在單純依靠人力資源進行管理,為了改進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可以通過建立一套基于局域網的實驗室綜合管理平臺,通過局域網中的一臺主控服務器,管理監控所有實驗室的使用狀況。管理平臺一般應包括如下模塊:課程安排、學生上機管理、上機數據統計、資產設備管理、程序管理、網絡安全管理等,通過管理平臺不僅可以減少很多重復的工作量,對眾多實驗室統籌管理,科學的配置實驗室資源,還可以對學生上機、設備數量的情況進行統計、監測,依據使用情況,定期進行檢查維護,方便了管理,提高了實驗教學的質量。
4 結束語
隨著信息技術與教育理念的不斷發展,利用計算機進行輔助教學的課程越來越多,計算機基礎實驗室承擔的課程任務也不斷增加,必須通過有效的管理方式最大限度地發揮實驗室的作用,切實提高實驗教學質量。當前高校基礎實驗室的建設已進入新的階段,應著眼于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探索出新的基于基礎實驗室的新型平臺性實驗室,開發出新的、行之有效的實驗室管理模式, 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合格人才而積極努力。
【參考文獻】
[1]李松濤.淺談計算機實驗室的管理[J].實驗室科學,2009.
[2]劉彭和.計算機開放實驗室建設與管理探索[J].計算機教育,2011.
[3]忻瑞嬋.計算機基礎實驗室建設探索[J].科學咨詢,2012.
[4]譚榮聰.淺談計算機基礎實驗室的管理[J].學術探討,2013.
[5]郭翠英.公共計算機基礎實驗室管理平臺的建設與發展[J].計算機教育,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