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帆 寧鍵 王艷茹
·臨床醫學·
血清B-HCG聯合孕酮檢測對異位妊娠轉歸的預測價值
張一帆 寧鍵 王艷茹
近年來異位妊娠的發病率逐年上升且有年輕化的趨勢[1],患者對生育的渴望及對保留臟器完整性的意愿逐漸增強, 故保守性治療亦隨之明顯增多[2]。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治異位妊娠患者182例, 有126例采用保守治療,其中有112例獲得成功, 而14例保守治療失敗后手術治療。本文旨在討論保守治療患者的血清孕酮水平的高低, 對于同一水平血清B-HCG患者治療結局的影響。因此對于大多數宮外孕患者, 尤其是有生育要求的患者能否在未破裂前得到診斷并進行保守治療并取得成功, 決策及如何把握治療指征極為重要。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婦產科診斷為異位妊娠患者182例,(臨床孕周均<10周), 平均年齡(26.9±7.8)歲, 其中126例符合以下條件并采用保守治療:生命體征平穩;無活躍性腹腔內出血;包塊<3.5 cm; 未見胎心搏動;血清HCG值不能超過4000 U/L;血象及肝、腎功能正常;無MTX及米非司酮治療禁忌證。根據其血清孕酮值將其分為兩組, 1組患者血清孕酮<15 pg/ml, 共68例;2組患者血清孕酮>15 pg/ml, 共58例。兩組患者的年齡、平均停經天數、異位妊娠包塊大小和用藥前血B-HCG值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檢測方法 所有患者血樣采集均在治療之前進行。分別抽取靜脈血5 ml, 分離血清同時采用西門子全自動化學發光分析儀及其配套試劑對血清孕酮及血清B-HCG水平進行測定。
1.3 治療方法 對兩組患者均采用以下方法進行保守治療:口服米非司酮膠囊II(米福)15 mg, 每12小時1次, 連續3 d,共90 mg, 服藥前后2 h空腹。服藥第1天同時給予甲氨蝶呤50 mg/m2單次肌內注射, 用藥第2~3天每日補液2000 ml左右,以減輕甲氨蝶呤的毒副作用。要求患者在保守治療期間均嚴格臥床休息, 禁用腹壓, 禁止性生活, 并保持大便通暢, 以免腹壓增加引起異位妊娠包塊破裂。
1.4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讀
1.4.1 觀察指標 ①觀察患者生命體征, 如心率、血壓、脈搏等;②觀察腹痛及陰道流血情況;③治療后動態觀察血B-HCG變化, 每周檢測1~2次;④治療后動態觀察患者異位妊娠包塊消退情況, 直至血B-HCG降至正常, 于月經后行盆腔彩超檢查。
1.4.2 療效判讀 治愈的標準為:①腹痛及陰道出血等癥狀消失;②血清B-HCG連續每周下降>15%至正常;③彩超提示異位妊娠包塊縮小或不變。失敗的標準為:①治療過程中出現腹痛加劇, 腹腔內出血增加, 甚至血壓下降、脈搏增快等;②血B-HCG每周下降<15%或上升;③盆腔包塊無縮小或增大;④二次用藥后仍需手術治療。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對該研究的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采用t檢驗,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1組患者(血清孕酮<15 pg/ml)的臨床治愈率明顯高于2組患者(血清孕酮>15 pg/ml), 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具體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結果比較(n, %)
異位妊娠發生的最常見原因是輸卵管病理改變, 包括輸卵管手術、生殖道感染導致的盆腔炎性疾病、前次異位妊娠和輸卵管絕育術失敗后的妊娠。其他的高危因素包括不孕、輔助生育技術的使用、既往有盆腔及腹部手術及吸煙等。傳統的異位妊娠的診斷是基于輸卵管破裂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如果在異位妊娠未破裂前診斷, 則可選擇保守治療, 減少手術創傷。由于B超診斷技術的改進, 激素放射免疫測定的廣泛應用, 以及大眾對異位妊娠認知度的提高, 使絕大多數異位妊娠患者在未破裂前就得到早期診斷和治療。據研究, 血孕酮水平與血HCG水平無相關性, 但血孕酮水平可以幫助確定異位妊娠的診斷。
甲氨喋呤是一個綁定在二氫葉酸還原酶上起催化作用的抗代謝物, 是葉酸拮抗劑, 通過干擾嘌呤核苷酸的合成和氨基酸絲氨酸和蛋氨酸, 因此阻止DNA的修復和細胞復制。甲氨喋呤影響細胞增殖活躍的組織, 如骨髓組織、口腔和腸道黏膜、呼吸系統上皮組織、惡性細胞和胚胎滋養層組織, 使胚胎絨毛組織變性、壞死, 導致胚胎死亡。在1982年MTX首次用于治療異位妊娠, 應用MTX治療宮外孕的總成功率在觀察試驗中介于71.2%~94.2%。而米非司酮是一種較強的孕酮拮抗劑, 在分子水平與內源性孕酮競爭性結合, 調節凋亡基因促進絨毛膜滋養細胞、腺上皮細胞凋亡, 并通過改變蛻膜組織局部T輔助淋巴細胞和自然殺傷NK 細胞導致免疫微環境破壞, 引發胚胎和滋養細胞變性、壞死, 并從宮頸管壁分離、脫落甚至吸收, 故米非司酮輔助MTX 增加對滋養細胞的毒性作用和殺胚效果。本文通過對在本院婦產科診斷為異位妊娠的126例患者采用口服米非司酮膠囊II聯合甲氨蝶呤單次肌內注射的方法給予保守治療, 研究結果表明,異位妊娠保守治療成功率除與血清B-HCG含量和異位妊娠包塊大小關系密切, 同時, 與患者的血清孕酮水平也有一定的相關性。本文結果顯示, 同一水平的HCG的異位妊娠保守治療成功率與血清孕酮含量有一定的相關性, 血清中孕酮含量>15 pg/ml, 提示滋養細胞活性較大, 則治療成功率較低;反之, 血清中孕酮含量<15 pg/ml, 提示滋養細胞活性較小,則治療成功率較高。
[1] 劉林芳, 鄭秀, 王曉莉.異位妊娠發病率上升的病因分析.中國誤診雜志, 2003, 3(1):99-100.
[2] 卞度宏.異位妊娠的非手術治療進展.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 2000, 16(4):201-203.
2014-03-24]
467000 河南省平頂山市婦幼保健院婦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