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欣
循證護理又稱實證護理[1], 是以有價值的、可信的科學研究結果為證據, 提出問題, 尋找實證, 將可利用的最適宜的護理研究依據個人技能及患者的實際情況、價值觀和愿望有機的結合起來, 制訂出最佳的護理方法[2]。壓瘡是身體局部組織長期受壓, 血液循環障礙, 局部組織缺血、缺氧, 營養缺乏, 致使皮膚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組織破潰和壞死。常見于昏迷、偏癱、截癱、年老體弱患者或者病情危重需長期臥床的患者中。壓瘡的發生不僅增加治療費用, 嚴重可繼發感染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為減少老年患者長期臥床壓瘡的發生, 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本科對2012年3月~2014年2月系統內156例長期臥床患者, 分組觀察循證護理對預防壓瘡的發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內科系統長期臥床患者, 2012年3月~2013年2月78例為對照組, 其中男44例, 女34例,平均年齡(74.22±10.46)歲。2013年3月~2014年2月78例為觀察組, 其中男40例, 女38例, 平均年齡(75.5±10.6)歲,所有患者均排除已有壓瘡, 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臥普通海綿床墊,保持床單的平整無渣屑, 每2 h翻身一次, 保持皮膚清潔, 補充蛋白質、維生素以改善全身營養狀況。觀察組采用循證護理:①成立循證護理小組, 針對患者發生壓瘡的可能性, 結合老年患者具體情況, 進行具體研究, 找出該患者的具體護理問題。②收集當前有關壓瘡防治的護理文獻, 對證據的真實性、可靠性及實用性等做出評價和剖析。將所獲得的理論證據與患者需求相結合, 制定出適合患者個體需要的完整方案。③按照方案要求, 給予相應的護理措施。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 并采用本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表, 進行患者滿意度調查。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中12例患者發生壓瘡, 發生率為15.38%, 觀察組中3例患者發生壓瘡, 發生率為3.85%, 經比較觀察組患者的壓瘡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χ2=4.21, P<0.05), 且患者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壓瘡發生率及滿意度情況比較[n(%)]
老年患者皮膚膠原纖維萎縮, 彈性降低, 對外界的敏感性減弱, 再加上長期臥床, 很容易形成壓瘡, 一旦發生壓瘡,影響患者的疾病康復。因此本科采用循證護理方法, 制訂出患者最佳護理方案, 包括:對患者發生壓瘡的危險因素做定性定量的綜合分析, 積極評估易患因素;對患者病情進行嚴密觀察, 班班交接, 及時運用Braden評分表實施動態評分,給予氣墊床, 及時應用新型壓瘡預防用品;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屬普及壓瘡的預防知識;加強患者的基礎護理, 及時規律地翻身拍背, 正確合理使用翻身墊減壓, 使用床頭基礎護理執行單認真記錄交接等。
綜上所述, 通過以上護理工作, 在本科的老年患者長期臥床壓瘡預防中取得了較好臨床效果。同時在循證護理實施過程中, 注意與患者及家屬溝通, 聆聽他們的訴求, 增強了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和理解, 提升了優質護理的內涵, 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王園鳳, 馮錦繡.循證護理在骨科術后患者壓瘡預防中的應用.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1, 20(13):1659-1660.
[2]張宏, 朱光君.循證護理實踐研究進展.中華護理雜志, 2003,38(1):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