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力木拉提 吐爾洪·沙木沙克
普外急腹癥中應用腹腔鏡的臨床分析
哈力木拉提 吐爾洪·沙木沙克
目的 明確腹腔鏡在普外急腹癥中應用前景。方法 采用病歷資料回顧性分析方法, 系統回顧260例腹腔鏡應用于急腹癥的診斷及治療病例, 記錄病因、手術時間、出血量、創口愈合情況、各種并發癥發生率、住院時間、經濟花費, 并做出合理分析。結果 急腹癥患者病因復雜多變, 可以是單一病因, 亦可多種病因合并, 其中以消化系統病變多見。對比傳統開腹手術, 采用腹腔鏡手術康復率、術后愈合等各項指標均有較大優越性,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腹腔鏡運用于普外急腹癥具有創傷出血少、耗時短、并發癥少、手術簡單等優點, 臨床工作中應繼續深入研究。
腹腔鏡手術;普外急腹癥;療效
急腹癥是指位于盆腔、腹腔、腹膜后組織和器官急性疾患的統稱, 癥狀和體征主要出現于腹部, 彌漫性或局限性。普外急腹癥是指需要外科治療的急腹癥, 癥狀危重, 須及時準確的診斷, 盡早治療。然而腹腔、盆腔、腹膜后器官眾多,炎癥、出血、潰瘍穿孔、損傷等原因均能導致急腹癥的發生。種種原因導致急腹癥的病情復雜多變, 診斷困難, 患者往往會延誤治療的時機。腹腔鏡的問世很好解決了普外急腹癥診斷難等問題[1]。本文通過回顧2012年4月~2013年1月在本醫院普外科260例腹腔鏡應用于急腹癥的診斷及治療病例,說明腹腔鏡的巨大前景。
1.1 一般資料 本院2012年4月~2013年1月期間共進行260例腹腔鏡手術用于治療普外科急腹癥患者, 男女比例約3:4, 年齡12~52歲, 體重42~60 kg。病因統計: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伴大出血50例、嵌頓性膽道結石30例、急性膽囊炎48例、急性闌尾炎72例、不明原因者60例。在腹腔鏡下手術, 治愈患者253例, 比例97.31%。其中胃、腸穿孔修補術23例, 膽囊切除術32例、腹腔深部膿腫引流術23例、闌尾切除術56例。腹腔鏡手術中途轉為傳統開腹手術者10例, 腹腔粘連嚴重者占30%、結腸癌晚期20%、急性胰腺炎引流術10%、閉合性腹部損傷大出血40%。
1.2 方法 腹腔鏡手術所用器材:腹腔鏡、冷光源、氣腹機、麻醉機、顯示器、錄像系統、各種抓鉗、電刀、超聲刀等。手術步驟:①誘導全身麻醉;②手術操作孔選取并消毒;③穿刺建立手術通道、制造人工氣腹;④連接各種設備和手術光源;⑤腔鏡下進行手術。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1.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普外急腹癥病因統計普外急腹癥在腹腔鏡下探查, 發現病因眾多, 其中最多為急性闌尾炎, 大約占1/3, 其次為急性膽囊炎、盆腔膿腫。見表1。

表1 普外急腹癥病因統計(n, %)
2.2 手術情況 對260例普外急腹癥患者進行腹腔鏡手術, 出血量25~500 ml, 所有患者均無需輸血;手術時間30~300 min;術后肛門排氣最遲不超過3 d, 平均住院天數2.5 d, 并發癥出現率僅1%。同期對比, 均優于傳統開腹手術(P<0.05)。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 微創外科手術受到越來越多患者、醫生選擇。腹腔鏡手術是微創外科手術主要組成部分,其于腹腔鏡下能診斷、治療普外科急腹癥[2]。由于腹腔、盆腔、腹膜后器官非常多, 解剖位置復雜, 包括消化系統、泌尿系統、生殖系統、內分泌等器官, 急腹癥病因復雜, 難以確診。普外科急腹癥病情重、多變, 發展迅速, 常危及患者生命。腹腔鏡能快速對急腹癥進行診斷并治療, 手術創傷小、術后愈合快、并發癥少、患者受痛苦小[3]。腹腔鏡手術操作孔的選取非常重要, 其關系手術難易程度及成功率。一般于肚臍周圓穿刺建立氣腹, 伸進腹腔鏡。其余操作孔選取應謹慎, 以操作方便、病變部位、避開主要血管及神經為原則。同時要觀察皮膚表面是否完整、是否存在感染, 必要時還可以涉及創口的隱蔽性。腹腔鏡手術可以對患者造成醫源性傷害, 如臟器誤傷、出血、腸功能紊亂、漏診等。需加強腹腔手術的熟練程度, 避免以上傷害的發生。然而, 腹腔鏡能直觀對急腹癥進行診斷;用于治療時, 術中創傷小、術后情況好。多角度、多層次分析可見:腹腔鏡用于普外科急腹癥具有明確優越性。
[1] 張銳利, 徐云峰, 趙文軍, 等.外科急腹癥中的腹腔鏡診治.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志, 2010, 16(4):455.
[2] 顧敏, 范原銘, 王強, 等.腹腔鏡用于102例普外急腹癥臨床分析.重慶醫學, 2010, 39(10):1267.
[3] 朱紹輝, 李榮, 王建國.腹腔鏡診治急腹癥198例臨床分析.醫學信息(醫藥版), 2010(6):35-36.
2014-04-21]
842000 新疆庫車縣人民醫院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