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梅 梅天遠 李志東 張紅艷 李艷麗 吳緒偉
2型糖尿病合并社區獲得性肺炎102例臨床分析
陳梅 梅天遠 李志東 張紅艷 李艷麗 吳緒偉
目的 通過對住院2型糖尿病合并社區獲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患者的觀察, 探討其臨床特點、危險因素和治療策略。方法 對102例2型糖尿病合并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和116例單純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的一般指標進行對比分析, 并取痰進行細菌性培養。結果 2型糖尿病合并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組血糖、白細胞計數、C反應蛋白、、血沉、降鈣素原均明顯高于單純社區獲得性肺炎組。肺部感染致病菌主要以G-桿菌多見。 結論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易并發肺部感染, 在選擇抗生素時, 首選有效敏感的抗生素是治療的關鍵。并改善營養狀況, 加強患者宣教。
2型糖尿病;社區獲得性肺炎
糖尿病是以慢性血糖增高為特征的代謝紊亂性疾病, 在我國,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及飲食結構的變化, 人口老齡化趨勢的發展, 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加。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機率較高, 肺部感染也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糖尿病合并社區獲得性肺炎, 其癥狀各異, 輕重不一。本研究通過回顧性分析昆明市延安醫院呼吸一科近五年收治的糖尿病合并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的病原學資料, 以探討其臨床特點及防治措施。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08年6月~2013年6月在本院呼吸科住院治療的218例CAP患者, 依據有無2型糖尿病分為單純CAP組(對照組)116例, 2型糖尿病合并CAP患者102例, 男64例(63%), 女38例(37%), 年齡31~82歲, 平均年齡(50.6±8.9)歲。單純CAP組患者116例, 其中男71例(61%),女45例(39%), 年齡23~86歲, 平均(48.9±9.4)歲。2型糖尿病按WHO1999年制定的糖尿病診斷標準[1], 社區獲得性肺炎診斷符合2006年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制定的《社區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診斷標準[2]。兩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均進行胸片或胸部CT檢查、空腹及餐后2 h血糖、血常規、CRP、ESR、PCT測定。痰標本均采用入院后次日晨起留取痰液送檢。先用生理鹽水漱口,后讓患者用力自氣管深部咳出痰液至無菌的專用痰杯內, 立即送細菌室檢查。
1. 3 臨床表現 在102例2型糖尿病合并CAP患者中86例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氣急;43例有畏寒、發熱、體溫波動于37.7~39.2℃;14例有胸痛;75例肺部可聞及濕性啰音且胸部影像表現為肺部有點、片狀浸潤陰影。2型糖尿病合并CAP組入院時血糖均控制不佳, 空腹血糖9.6~32.1 mmol/L,餐后2 h血糖16.2~35.4 mmol/L。
1. 4 統計學方法 數據以( x-±s)表示。組內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
2. 1 一般資料分析 102例2型糖尿病合并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 平均年齡(50.6±8.9)歲, 平均病程為(5.9±4.3)年, 其中男性為主(63%), 男64例, 女38例, 空腹血糖9.6~32.1 mmol/L, 2型糖尿病合并社區獲得性肺炎患者大多具有1~2種并發癥。
2. 2 2型糖尿病合并CAP組與單純CAP組進行比較 2型糖尿病合并CAP組與單純CAP組進行比較, 年齡分別為(50.6±8.9)歲、(48.9±9.4)歲,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型糖尿病合并CAP組FPG、WBC、CRP、ESR、PCT均明顯高于單純CAP組, 見表1。
2. 3 2型糖尿病合并CAP組病原學分析 痰培養提示肺部感染病原菌主要以G-菌多見, 依次為肺炎克雷伯菌、銅綠假單胞菌、大腸埃希菌、鮑曼不動桿菌;其次為G+菌, 依次為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真菌感染以及混合感染在2型糖尿病合并CAP組也是致病菌之一,見表2。

表1 兩組一般臨床指標的比較( x-±s)

表2 2型糖尿病合并CAP組的病原菌分布
社區獲得性肺炎是指在醫院外獲得的感染性肺實質性炎癥, 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重要疾病。2型糖尿病患者以中老年人為主, 由于代謝紊亂、免疫功能低下, 易發生各種感染,呼吸道感染尤其是下呼吸道感染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見的感染性疾病之一[3]。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CAP會加重糖尿病, 而糖尿病的代謝紊亂又會導致感染不易控制, 有研究顯示, 高血糖如血糖超過11.1 mmol/L, 可導致機體免疫功能下降, 白細胞趨化功能降低, 吞噬功能下降, 殺菌功能下降, 極易引起肺部感染[4]。二者形成惡性循環。本研究結果顯示, 2型糖尿病合并CAP患者肺部感染以G-菌為主, 其次是G+菌,真菌及混合感染主要見于反復使用抗生素的患者。
2型糖尿病合并社區獲得性肺炎可能的病理、生理基礎就在于患者長期的血糖控制不理想, 高血糖狀態有利于細菌的生長和繁殖, 導致一些感染指標如FPG、WBC、CRP、ESR、PCT等較單純CAP組明顯升高[5,6]。
2型糖尿病合并社區獲得性肺炎危險因素:①血糖控制不達標;②高齡、營養狀況差;③合并其它基礎疾病(如心臟病、慢性腎功能不全、近30 d內使用過抗生素, 長期臥床等;④老年患者口腔衛生差, 存在胃食道反流、吞咽功能差等因素容易導致吸入性肺炎的發生。
2型糖尿病合并社區獲得性肺炎治療策略:①積極有效的控制感染。在細菌性結果出來之前, 根據經驗選用抗革蘭氏陰性桿菌為主的藥物, 待細菌培養結果回報后, 再結合患者情況和藥敏結果選擇相應敏感抗菌藥物。常需要聯合及足療程用藥, 并注意藥物副作用及抗生素對降糖藥物代謝的影響等因素, 同時還需要注意防治特殊致病菌, 如革蘭氏陽性菌、結核、真菌感染。療程一般2~4周。②嚴格控制血糖是感染控制的基礎。③糾正低蛋白血癥、維持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保護其它重要臟器功能。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況。④加強對患者及家屬的健康宣教, 自我檢測血糖。
總之, 2型糖尿病合并CAP患者, 老年人居多, 臨床表現不典型, 僅有一些非特異的全身癥狀, 如乏力、頭疼、發熱、全身不適、肌痛等較為明顯, 呼吸道癥狀不突出。并發癥多,病情重, 預后差。早期診斷、盡快控制血糖至達標、合理應用抗生素, 積極獲取病原學支持、改善營養狀況, 可降低老年糖尿病伴CAP患者的病死率。
[1] Mahler RJ, Adler ML.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update on diagnosis, pathophysiology and treatment.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1999, 84(4):1165-1171.
[2]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社區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2006,29(10):651-655.
[3] 葛均波,徐永健.內科學.第八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3: 733-756.
[4] Golden SH, Peart-Vigilance C, Kao WHL, et al. Perioperative glycemic control and the risk of infectious complications in a cohort of adult with diabetes. Diabetes Care, 1999,22(9):1408-1414.
[5] 李秀鈞,鄔云紅.糖尿病是一種炎癥性疾病.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 2003,19(4):251-253.
[6] 劉潤萍,梁廣麗,彭湘男.社區獲得性肺炎體內C-反應蛋白測定的臨床意義.海南醫學, 2008,19(8):82.
Clinical sthdy of 102 cases of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with diabetes
CHEN Mei, MEI Tianyuan, LI Zhi-dong, et al.
Department of Respiratory, Yan'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Kunming 610041, 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 risk factors and treatment strategies by observing patients of pulmonary and pulmonary with type 2 diabetes. Methods 102 pulmonary with 2 diabetes patients and 116 pulmonary patient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of indices,characteristics of pathogen were assayed.Results Compared with pulmonary patients, blood sugar, WBC, CRP, ESR, PCT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pulmonary with type 2 diabetes. The pulmonary with type 2 diabetes were mainly infected by G-bacillus. Conclusion The key of treatment in pulmonary with type 2 diabetes is selecting the effective and sensitivity antibiotics. Improve the nutritional status and enhance patient education are also important.
Diabetes;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650051 昆明市延安醫院呼吸一科(陳梅 李志東張紅艷 李艷麗 吳緒偉);四川省宣漢縣人民醫院呼吸科(梅天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