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種植套筒冠覆蓋義齒在無牙頜修復中的臨床價值研究
李靜
目的 探究種植套筒冠覆蓋義齒在無牙頜修復中的應用效果, 為今后的臨床提供理論指導。方法 選取本院2011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無牙頜患者30例, 采用種植套筒冠覆蓋義齒進行修復。修復體共37件, 分別為上頜全頜覆蓋義齒17件, 下頜全頜覆蓋義齒20件, 種植體為148枚,分別是Camlog73枚, IMZ33枚, 其余42枚均為Frialit。術后對所有患者進行為期12~38個月的隨訪, 利用影像學評價修復效果。結果 30例患者均未發現修復體松動現象、折斷或者損壞, 固定情況良好, 較為穩定, 種植體周圍的軟組織也無不良現象;X線檢查顯示27例患者的種植體周圍骨組織較為穩定;只有3例患者在3年之后出現骨吸收。結論 種植套筒冠覆蓋義齒較為穩定, 修復效果理想, 受到了患者的普遍歡迎。
種植套筒冠覆蓋義齒;無牙頜修復;價值
無牙頜患者的常規修復手段為全口義齒, 該法是采用人工材料替代缺失的上頜或者下頜完整牙列以及相關組織的可摘義齒修復體, 臨床較為常見。多年的臨床實踐證明[1], 全口義齒是由基托和人工牙這兩個部分組成, 利用人工牙幫助恢復牙列的外觀、咬合以及輔助發音的功能。但是全口義齒會造成剩余牙槽骨進行性吸收, 大致有一半的患者在接受該療法后會有固定位置不當、感覺難耐的現象。本文研究的種植套筒冠覆蓋義齒擁有良好的美學效果, 不會對種植體周圍的軟組織產生強烈的刺激感, 且清潔方便, 是目前臨床上修復無牙頜最為有效的手段[2]。對此, 為了探究種植套筒冠覆蓋義齒在無牙頜修復中的臨床價值和效果, 現對河南省安陽市第六人民醫院接受該術的30例無牙頜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 總結出了些許經驗, 具體如下。
1. 1 一般資料 本文選取2011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無牙頜患者30例, 其中男17例, 女13例, 年齡為47~75歲,平均年齡為(53±4.7)歲。
1. 2 選取標準 ①排除全身系統性疾病者;②高血壓或者糖尿病者的血壓和血糖數值在合理范圍;③沒有接受放射性治療;④單頜或者雙頜無牙頜;⑤頜間的距離超過10 mm;⑥患者自愿。
1. 3 方法
1. 3. 1 術前準備 入院之后對所有患者進行臨床檢查, 結合口腔檢查結果和X線結果可以幫助醫師對患者的頜骨骨質、上頜竇底、鼻底有所了解。設計上頜植入種植體為6~8枚,下頜植入種植體為4~6枚, 種植時采用Branemark法。于術后5個月施行種植套筒冠覆蓋義齒修復。
1. 3. 2 修復方法 ①依照常規手段將基臺進行更換轉移,采用封閉式托盤技術取印模, 灌制模型。②計算好正中關系和垂直距離, 面弓轉移。③排牙蠟型、試戴, 以確定唇側豐滿度和人工牙的位置。確保正中關系無誤之后按照人工牙齦的高度選擇基臺, 在平行切削儀上觀測, 形成共同的就位道。為了形成就位道, 需采用鉆針研磨基臺, 以此作為套筒冠的內冠。④制作外冠(可以采用失蠟鑄造)。⑤制作連接體, 有利于增加義齒的強度。切割連接體, 將外冠和連接體進行激光焊接。⑥取出印模, 準確復制出種植體之間的位置, 在印模形成的模型完成排牙蠟型。⑦準備好修復基臺, 鎖定, 戴入義齒。調牙合的操作方法與全口義齒一致。⑧術后指導患者正確摘取、佩戴, 避免出現無法取出義齒的后果。
1. 4 效果評價 依照種植義齒的療效標準, 分為完全成功、基本成功、基本失敗以及完全失敗。觀察內容為傷口愈合、軟組織情況和牙槽骨吸收。修復體的療效分為:①穩定性可接受:旋轉修復體只有微小動度;②固位可接受:按照就位反方向用力修復體不動;③咬合可接受:重復習慣咬合, 牙尖交錯位雙側沒有牙合干擾;④修復體可接受。修復體固位結構良好。
30例患者均未發現修復體松動現象、折斷或者損壞, 固定情況良好, 較為穩定, 種植體周圍的軟組織也無不良現象;X線檢查顯示27例患者的種植體周圍骨組織較為穩定;只有3例患者在3年之后出現骨吸收。詳見表1。

表1 種植套筒冠覆蓋義齒修復效果
種植技術已經成為近幾十年來發展起來的一門修復口腔缺失牙的新型技術, 為口腔修復缺失牙開辟了一條新路徑。以往幾十年內, 種植技術不但彌補了傳統技術固位和穩定性較差的缺陷, 而且具有不影響咀嚼、美觀、發音功能理想的優勢, 在自身不斷完善和更新過程中也體現出了日新月異的特征。
為期12~38個月的隨訪, 作者發現種植套筒冠覆蓋義齒的修復效果較為理想, 30例患者均為完全成功或者基本成功者, 未發現基本失敗和完全失敗患者。提示該術的修復效果理想, 固位良好, 同時清潔簡單。同時, 為了避免創面出現感染, 術后一般給予患者抗菌藥物, 術后2 h就可以進食, 但是注意最好不要用患側咀嚼[3]。囑咐患者做好口腔清潔工作,牙刷選用軟毛。定期進行X片檢查, 以掌握樁和骨的融合情況, 是否骨吸收, 口腔檢查種植體有無松動, 牙齦處有沒有炎癥等。
人工種植義齒技術已經在本院開展了一段時間, 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導致種植術不成功的因素有很多, 比如手術適應證不正確、人工種植牙選擇不當或者清潔工作不到位、手術操作存在問題等。所以, 加強術前準備、術中密切觀察和術后的護理是提高種植義齒成功的關鍵因素。種植義齒之后患者需要定期接受檢查, 以了解咬合處有沒有吻合, 有無創傷牙合, 種植體有沒有出現破裂損傷等。本次研究中沒有出現種植體脫落, 整體治療有效率還是比較高的。
[1] 解邦杰,劉成龍,蔡留文,等.ITI種植體支持球帽附著體在無牙頜患者義齒中的應用評價.武警醫學, 2013(2): 150-152.
[2] 楊芳紅.老年無牙頜患者首次配戴全口義齒前后口腔健康評價指數的變化.中華老年口腔醫學雜志, 2011, 9(2): 102-104.
[3] 于海忠.彈性義齒聯合鑄造金屬支架修復無牙頜患者的臨床觀察.河北醫學, 2013, 19(9): 1366-1369.
455000 河南省安陽市第六人民醫院修復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