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霞
腎臟內科疾病護理風險因素分析與應用護理風險管理的效果評價
楊艷霞
目的 探討腎臟內科疾病的護理風險因素及護理風險管理在腎臟內科疾病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對腎臟內科疾病容易發生的風險事件進行分析, 確定風險因素, 實施系統的護理風險管理。評價實施前后病房管理、基礎護理、消毒隔離質量, 滿意度及護理不良事件發生率。結果 風險管理實施前后病房管理、基礎護理質量、消毒隔離質量評分均明顯高于實施前, 差異顯著;實施后住院患者對護理服務質量的滿意度高達97%, 明顯高于實施前的89%。結論 加強腎臟內科疾病的護理風險管理, 能有效預防和減少風險事件的發生, 提高護理質量和滿意度, 保障了患者安全,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腎臟內科疾病;護理風險因素;風險管理;護理
護理風險是指護理過程中的不確定有害因素直接或間接導致患者傷殘或死亡后果的可能性, 除具有一般風險的特殊性外, 還具有風險水平高、風險不確定性、風險后果嚴重等特性[1]。與患者接觸最密切的護理工作存在著諸多環節的危險因素, 為強化風險意識, 有效處理服務過程中的各類風險, 不斷提高護理質量, 2011年1~6月, 在河南省新鄉市第一人民醫院腎內科實施護理風險管理, 取得良好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 調查隨機選擇2011年1~6月在本院腎內科住院患者100例;病種包括腎病綜合征、系統性紅斑狼瘡、高血壓腎損害、糖尿病腎病、慢性腎臟病、尿毒癥、急性中毒等疾病。
1. 2 方法 針對本院腎內科容易及以往發生的風險事件進行分析, 確定風險因素, 制定周密的風險管理對策, 實施系統的護理風險管理。
1. 2. 1 護理風險因素的評估
1. 2. 1. 1 患者因素 ①心理因素及疾病影響:腎內科疾病多數病程長, 花費高, 家庭社會支持不足,易產生厭世、悲觀情緒, 甚至自殺、自殘行為。②各種高危因素的影響:腎臟疾病因利尿劑應用、高血壓、貧血、高齡、活動不便等易出現跌倒等意外;因鈉水潴留伴發高度水腫、營養差有壓瘡的危險;血液透析患者建立有各種血管通路, 有管道滑脫、堵塞及感染的危險;慢性腎臟疾病(CKD)患者免疫功能低下, 營養差, 也是醫院感染的高發人群, 狼瘡性腎炎感染率41.8%[2], 腎病綜合征感染率為18.7%, 腎功能不全感染率10.10%, 糖尿病腎病感染率為17.8%[3]。③腎臟疾病因多臟器的損害常合并嚴重并發癥, 病情變化快, 風險大:如CKD是心血管疾病(CVD)的一個危險因素, 透析患者CVD死亡率的風險增加50~500倍[4], 常合并心衰、心律失常、心臟驟停、電解質紊亂等, 如高鉀血癥因報告處理不及時可直接威脅患者的生命;腦卒中, 多臟器功能衰竭也是CKD患者嚴重合并癥及致死原因。
1. 2. 1. 2 醫源性因素 ①病房安全防護措施不到位:如病房及衛生間無扶手, 地面滑, 有積水等。②護理人力資源不足,護理負荷過重。③未建立嚴格的分層級管理制度、資格準入及專科培訓內容, 培訓考核不到位, 護理人員素質參差不齊。④責任心不強, 病情觀察不認真, 未嚴格執行各項護理核心制度及操作常規。⑤細節管理不到位, 如急救藥品器械的檢查與管理不嚴, 專科儀器操作如呼吸機的應用不熟練或不當。⑥與溝通告知及法律有關的潛在危險:對重要管道如氣管插管、胸腹腔引流管等防滑脫的告知;重癥多臟器衰竭患者行連續性血液凈化治療費用告知;自我保護意識不強, 經驗不足, 缺乏判斷力等。
1. 2. 2 護理風險管理的對策
1. 2. 2. 1 患者因素 ①入院后對患者進行系統的評估, 如心理、營養、高危因素等, 進行針對性防范告知, 積極預防治療并發癥。②落實護理及安全設施, 如衛生間地面設置防滑墊。加強病情觀察, 及時評估病情危重程度。③加強醫院感染及多重耐藥菌的管理, 保持病房空氣流通, 做好終末消毒, 認真執行手衛生及各項消毒隔離措施。
1. 2. 2. 2 醫源性因素 ①合理配備人力資源, 實行彈性排班, 嚴格護理人員準入制度, 分層級管理患者, 保證患者的護理質量與安全。②分層級管理培訓護理人員, 制定專科培訓計劃, 學習危急重癥應急預案及處理流程, 加強基礎、專業理論知識及操作的培訓及考核, 提高護理人員業務素質。③規范護理工作程序, 增強責任心, 注重細節管理, 成立科室質量控制及風險管理小組, 對發現問題及安全隱患及時分析討論, 采取改正措施, 有追蹤記錄, 體現質量的持續改進。④加強溝通, 提供關于病情、治療、預后及費用等方面的信息,履行告知義務;加強法律法規的學習, 提高防范意識, 依法執業。
1. 3 觀察指標 對護理風險管理實施前后的病房管理、基礎護理、消毒隔離質量和患者滿意度及護理不良事件進行評價。滿意度采用問卷調查法, 隨機選擇實施前后腎內科100例住院患者進行問卷調查。問卷回收率為100%。
1. 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 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 x-±s)形式表示, 如數據服從正態分布選取t檢驗, 不服從正態分布, 選用 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F檢驗, 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卡方檢驗, 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風險管理實施前后護理服務質量比較見表1。由表1可見, 風險管理實施后病房管理、基礎護理質量、消毒管理質量評分均明顯高于實施前, P<0.0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實施后住院患者對護理服務質量滿意度高達97%, 明顯高于實施前的89%, P<0.0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注:數據符合正態分布, 經t檢驗和χ2檢驗, P<0.05,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風險管理是一種管理程序, 是對現有的和潛在的醫療風險的識別、評價和處理, 以減少醫療風險事件的發生和風險事件對醫患的危害、經濟損失[5]。由本文資料可見, 在腎內科實施風險管理能夠有效預防和減少風險事件的發生, 提高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劉秋瑾,張國英,張文玲.護理風險管理的研究進展.護理研究, 2008, 22(4):1040-1042.
[2] 李清初,尹友生,李小勵,等.腎內科4種常見病合并院內感染的比較研究.華夏醫學, 2008,21(3):446-448.
[3] 董意波.糖尿病腎病合并醫院感染的臨床特征及預防護理.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07,16(19):2761-2762.
[4] 美國國家腎臟基金會.王梅,王海燕,譯.慢性腎臟病及透析的臨床實踐指南.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5.
[5] 余江,徐劍鋮,王振維.風險管理理論在醫院的應用和發展趨勢. 重慶醫學, 2010,39(10):1310-1316.
Analysis of risk factors in renal medical disease care and evaluation of the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YANG Yan-xia.
Department of Nephrology, Xinxia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 Xinxiang 453000,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risk factors in renal medical disease care and value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Methods The renal medical diseases prone to the risk of incident cause analysis to identify risk factor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ystem of care risk management. Evaluation before and after ward management,and basic quality of care, disinfection and isolation quality and satisfaction. Results Before an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risk management, ward management, basic quality of care, disinfection and isolation quality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implementation of different; the satisfaction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on the quality of care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up to 97%,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89% prior to theimplementation. Conclusion Intensive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of the renal medical disease,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risk events, improve quality of care and satisfaction, and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idney disease medicine; Nursing risk factors; Risk management; Nursing
453000 河南省新鄉市第一人民醫院腎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