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燕
循證護理在胃腸外科管道護理中的應用
張雪燕
目的 對胃腸外科管道護理中應用循證護理的效果進行分析。方法 選取2011年10月~2013年11月于本院胃腸外科接受治療的70例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5例, 在胃腸管道護理中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 觀察組給予循證護理, 對比兩組患者意外拔管發生率、護理滿意率及精神狀態。結果 觀察組患者恐懼評分、疼痛評分及不安情緒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 意外拔管事件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 護理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在胃腸外科管道護理中采取循證護理, 可促使患者意外拔管事件發生率大幅降低, 對患者身體健康、醫療質量有明顯提升作用, 值得推廣。
循證護理;胃腸外科管道護理;意外拔管
胃腸外科手術患者病情較為復雜, 且常會快速變化, 故而在手術治療過程中需結合患者實際情況給予管道留置, 以便于臨床醫師對患者病情展開觀察, 對治療效果展開判斷[1]。胃腸外科管道護理是確保患者安全留置管道、充分發揮管道留置功效的重要措施[2], 是保證手術成功的關鍵。中原石油勘探局第四社區管理中心醫院在為胃腸外科管道展開護理時,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 觀察組采取循證護理, 其中觀察組效果更為優越, 現報告如下。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0月~2013年11月于本院胃腸科接受治療的70例患者, 男41例, 女29例, 患者年齡為32~68歲, 平均年齡為(49.3±2.5)歲;手術類型為雙側甲狀腺次全切術16例, 胃癌根治術19例, 直腸癌根治術21例,胃穿孔修補術14例。將70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5例, 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病程等基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可展開對比。
1. 2 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 觀察組給予循證護理, 具體措施如下。
1. 2. 1 尋找問題 對本院目前胃腸外科管道護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 發現護士在留置胃管前與留置過程中未對患者履行詳細的告知義務, 健康教育力度不足;由于護理人員在夜間相對忙碌, 故而患者夜晚意外拔管時間發生率較高。
1. 2. 2 尋找支持 對萬方數據庫及知網數據庫以護理中存在的問題為關鍵詞展開搜索, 為臨床護理尋找相同研究領域中的有力依據。
1. 2. 3 實際應用 在為患者展開管道留置前主動為其進行健康知識講解, 告知患者及家屬管道留置的重要性及意外拔管造成的危害, 囑咐其不能自行拔管;指導患者家屬協助展開有效管道護理, 對意外拔管事件加以預防。在夜間安排充足的護理人員, 并對夜間巡視力度予以強化, 尤其要對處于睡眠中的管道留置患者給予重視, 觀察管道留置情況。當患者存在意外拔管風險時, 如心理耐受能力較差、有明顯的煩躁情緒、饑餓感等, 均需給予特別的關注, 并做好鮮明標記,在交接班時予以明確并著重強調。
1. 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意外拔管事件發生次數進行統計, 利用本院自制調查表對患者的護理滿意率進行調查, 并采取Richard鎮靜-激越評分系統(SAS)評價兩組患者精神狀態, 主要包括患者恐懼、不安情緒及疼痛等, 評分越高代表患者不良情緒越嚴重, 即精神狀態越差。
1. 4 統計學方法 利用統計學分析軟件SPSS18.0對所得數據進行處理, 利用( x-±s)形式表示計量資料。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 組內對比采用t檢驗, 當P<0.05時二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1 兩組患者精神狀態評分對比 觀察組患者恐懼評分、疼痛評分及不安情緒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精神狀態評分對比( x-±s, 分)
2. 2 兩組患者意外拔管事件發生率 對照組意外拔管事件發生率為17.14%(6/35), 護理滿意率為80.00%(28/35);觀察組意外拔管事件發生率為2.86%(1/35), 護理滿意率為97.14%(34/35)。對比可知, 觀察組意外拔管事件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 護理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胃腸外科中管道留置的目的之一是實現胃腸減壓, 也即將在胃腸道內積聚的液體與其他吸取出來, 促使胃腸道張力大幅下降, 促進胃腸道內部壓力下降, 從而對血液供應予以有效改善, 延緩炎癥的發生, 對患者胃腸蠕動功能予以保護, 因此在胃腸外科中加強管道護理是確保患者治療效果的關鍵。
胃腸外科管道常規護理是在患者身體中某處進行管道固定, 然而由于患者及家屬對管道留置不重視、不明白管道意外脫落危害等原因, 常會發生管道意外脫落事件。據報道,胃管因固定不牢而造成的意外脫管發生率為9.7%~47.3%[3],而常規的胃管固定常會由于患者面部有汗液或油脂分泌, 導致膠布黏性喪失而造成胃管脫落。循證護理是遵循證據基礎上展開護理工作, 是對研究證據予以明智、謹慎而準確的應用, 并與護士自身專業技能與多年臨床經驗相結合, 在對患者愿望及價值予以充分考慮基礎上制定的護理干預措施。這一護理方法是將臨床依據當做指導, 將護理實踐與護理相關研究予以有機結合, 可促使護理在真正意義上成為在臨床研究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專業技能, 可對常規護理中存在的盲目性及主觀性予以有效避免, 真正做到“有據可依”、“有證可循”, 保證臨床護理工作更具有鮮明的針對性, 從而確保護理效果更為顯著。
在本次研究中, 兩組患者經相應護理后, 觀察組患者恐懼評分、疼痛評分及不安情緒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 意外拔管事件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 護理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由此可見, 在胃腸外科管道護理中采取循證護理,可促使患者意外拔管事件發生率大幅降低, 對患者身體健康、醫療質量有明顯提升作用, 值得推廣。
[1] 林珊瑚. 54例管道護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對策.中國病案, 2012, 13(9):79-80.
[2] 陳影紅.持續質量改進在外科患者管道護理中的實踐探討.當代醫學, 2013,19(8):130.
[3] 劉希紅.安全管理在胸外科手術患者管道護理中的應用.齊魯護理雜志, 2010,16(8):105.
457000 濮陽, 中原石油勘探局第四社區管理中心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