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效玲 劉加法 蔣福國 閻宏
影響凝血四項結果的分析前質量控制因素分析
郭效玲 劉加法 蔣福國 閻宏
目的 探討護理人員靜脈采血不當相關因素及送檢不及時等分析前質量控制因素對凝血四項檢測結果的影響, 為實驗室提供合格的標本。方法 本院116例凝血四項不合格標本檢測結果與重新抽血結果對比分析。結果 116例不合格的標本中, 影響檢查結果因素的有小凝塊49例(42.2%)、采血量不符16例(13.8%)、溶血18例(15.5%)、送檢不及時33例(28.4%)。結論 護理人員靜脈采血不當及送檢不及時對凝血四項檢測結果影響有直接因素, 對護士床邊靜脈采血進行培訓, 按凝血四項檢測的要求采集標本, 避免檢測發生誤差。
凝血四項;影響因素;血液凝固;溶血
凝血四項檢測在臨床上廣泛用于抗凝劑用量的觀察、血栓與出血性疾病的篩查, 其檢測結果準確與否極大地影響診斷、治療和預后監測。而靜脈采血更是重中之重, 血量的多少與血液是否凝固、溶血等都對結果產生很大的影響。近幾年隨著PT、APTT測定標準化的提出, 樣本的采集、運送等分析前質量控制因素日益引起檢驗工作者的重視[1]。護理人員能否正確采集血液標本, 已成為影響檢驗結果準確性的重要因素。因此, 嚴格按要求采集標本, 避免因標本采集不當影響患者的診斷與治療最為關鍵。作者搜集了山東省濰坊市人民醫院門診及各病房靜脈采血不合格標本, 分析靜脈采血影響凝血四項結果原因。
1. 1 一般資料 標本來源 116例2012年12月~2013年8月住院進行凝血四項檢測患者, 其中男性65例, 女性51例,年齡16~56歲。這些標本存在不同程度的標本中有小凝塊,血液標本量不合適, 標本溶血、標本送檢時間超時等問題,針對這116例標本重新按要求采樣對比分析。
1. 2 儀器及實驗方法
1. 2. 1 儀器 全血動凝血分析儀采用貝克曼公司產品, 型號ACL-TOP, 所有試劑均采用專用配套廠家生產。
1. 2. 2 實驗方法 操作嚴格按儀器標準操作規程進行。凝血四項檢測項目為凝血酶原時間(PT正常值:8.8~13.8s)、纖維蛋白原(FIB正常值:2.0~4.0 g/L)、活化部分凝血時間(APTT正常值:26.0~42.0s)及凝血酶時間(TT正常值:10.3~17.6s)。1. 3 統計學方法 全部數據應用SPSS11.01統計軟件包進行配對統計分析。
116例影響檢測結果的標本不合格因素分布如下:小凝塊49例(42.2%)、采血量不符16例(13.8%)、溶血18例(15.5 %)、送檢不及時33例(28.4%)。不符合標本重新抽血復查, 均排除儀器和試劑因素, 并與第一次檢查結果對比分析。結果見表1。

表1 凝血四項合格與不合格標本前后檢測結果分析 ( x-±s, n= 116)
2. 1 標本發生小凝塊檢測結果 血液標本凝固者49例, 檢測結果PT、APTT縮短, TT延長, FIB結果降低, 與重采集標本配對分析, 測定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2. 2 采血量不符采血量與防凝劑比例不符PT、APTT、TT延長(P均<0.01), FIB降低。
2. 3 溶血標本檢測結果 標本溶血者18例, 檢測結果PT、APTT縮短, TT延長,與重采集標本配對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1), FIB結果變化不明顯(P>0.05)。
2. 4 血液標本室溫放置時間對凝血四項測定結果有一定的影響。標本采集后延長送檢時間是導致測定結果誤差的主要因素[2], 采血時間過長測定結果PT、APTT發生異常(P<0.01)。
凝血常規檢測結果的準確性不僅僅取決于檢驗人員的分析中質量控制, 臨床護理人員對標本的正確采集、及時運送等分析前質量控制是保證檢驗質量的前提。本文116份不合格的標本中, 小凝塊49例、采血量不符16例、溶血18例、送檢不及時33例。血液標本凝固與抗凝劑多少息息相關,試管中的抗凝劑丟失, 從正在輸液的同側采血造成抗凝劑濃度相對降低, 誤用不含抗凝劑的普通干燥試管, 抗凝管注入過多血液標本均可引起標本出現凝塊[3], 引起PT、APTT縮短, TT延長, FIB結果降低。而采血量過多或過少引起抗凝比例失調造成PT、APTT、TT延長, FIB降低。
采集標本時, 止血帶應用時間過長、穿刺不順利不能“一針見血”, 向試管內注入血液過快均能引起溶血, 造成檢測結果PT、APTT縮短, TT延長。臨床為減輕患者痛苦, 大多數醫院將住院患者血液標本的采集工作集中在晨間6:00~7:00一次性完成, 但會造成標本待檢時間過長, 使很多檢驗結果準確性受到影響, 使PT、APTT延長, TT縮短[4]。
從以上可知, 臨床正確的采集標本和對標本的及時送檢對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至關重要, 建議臨床護理人員在標本采集和送檢時密切注意以下問題:采集血液標本時, 讓患者處于平靜狀態, 避免情緒激動、劇烈運動。止血帶應用時間不能過長, 靜脈穿刺“一針見血”, 應用正確的標本采集管, 血量達到抗凝要求, 采血盡量要在3 min內完成, 采集完標本后及時送檢, 以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1] 袁少枝,張文斌,陳萍玲.凝血四項檢測標本不合格原因分析.當代護士, 2011,10:95.
[2] 劉媛媛,辛武,韓忠學.凝血四項標本存放時間對測定結果的影響.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2,21(1):88-89.
[3] 張計虎.凝血4項含量測定的質量控制.河北聯合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2,14(4):475.
[4] 黃艷輝,翟保華,程洪波.標本采集對PT、APTT 的影響因素及護理對策.求醫問藥, 2012,10(10):561-562.
261041 山東省濰坊市人民醫院(郭效玲 劉加法蔣福國);山東經貿職業學院(閻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