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立 宋召喜
食管癌術后吻合口狹窄的臨床處理體會
王志立 宋召喜
目的 對食管癌術后吻合口狹窄的臨床處理方法進行分析。方法 選擇本院食管癌術后吻合口狹窄患者82例, 隨機分為兩組, 均采用內鏡介入治療, 對照組40例行擴張器擴張術, 觀察組42例行暫時性支架擴張術, 對比兩組治療效果、再次狹窄率與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兩組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且擴張成功, 未發生嚴重出血、食管破裂等并發癥;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術后6個月再狹窄率顯著低于對照組。結論 在食管癌術后吻合口狹窄處理中, 暫時性支架擴張術具有顯著療效, 再狹窄率較低, 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食管癌;吻合口狹窄;支架
吻合口狹窄屬于食管癌術后常見并發癥之一, 在我國的發病率為1.8%~10.0%左右。食管癌術后吻合口狹窄可對患者吞咽功能造成嚴重影響, 導致患者生活質量大幅下降[1],且患者多數不愿接受再手術治療[2]。近年來, 隨著微創技術的不斷發展, 內鏡介入治療方法在食管癌術后吻合口狹窄臨床治療中逐漸得到重視與應用。為探討食管癌術后吻合口狹窄有效處理方法, 作者選取82例患者并隨機分組, 對照組行擴張器擴張術, 觀察組行暫時性支架擴張術, 其中觀察組療效顯著,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于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食管癌術后吻合口狹窄患者82例, 所有患者均經胃鏡檢查將吻合口腫瘤復發排除, 且通過上消化道鋇餐造影確診為吻合口狹窄。其中男48例, 女34例, 年齡42~81歲, 平均(60.2±3.1)歲;根據Stooler分級標準對患者吞咽困難程度進行評定:1級(可進軟食)1例.2級(只能進食半流質食物)30例.3級(只能進食流食)26例.4級(無法進食, 唾沫無法下咽)25例。將82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 對照組40例, 觀察組42例, 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病程等基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可展開對比。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于術前4 h禁食.2 h禁水, 經胃鏡對狹窄性質、位置及程度進行探查。在直視下通過胃鏡活檢通道, 經導引鋼絲將內鏡送入, 經狹窄處進至吻合口遠端。若無法直接插入內徑, 可先將導絲插入狹窄段, 之后再沿導絲送進內鏡。若沿導絲仍不可將內鏡送入, 則利用直徑為5 mm的探條進行擴張, 之后再進境。對照組行擴張器擴張術, 在胃鏡退出后將導絲保留, 選取合適擴張器, 循導引鋼絲進入狹窄處, 展開機械性擴張, 并將擴張狀態維持約5 min, 之后選擇直徑較大擴張探條器予以依次擴張。觀察組行暫時性支架擴張術, 在擴張后經導絲引導器將支架推送器置入, 在預定位置將支架釋放, 之后再次進鏡, 對支架位置與擴張情況進行觀察, 如有必要可在內鏡下對支架位置進行適當調整, 或可在局部噴灑適量溫水。在置入支架5~7 d時將之取出。
1.3 療效判定 對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觀察, 在術后3個月、6個月時展開隨訪, 分別對臨床療效與再狹窄情況進行分析。顯效:患者吞咽困難癥狀徹底消失, 經3個月隨訪臨床癥狀未見復發;有效:患者吞咽困難有1級下降,經3個月隨訪臨床癥狀未加重;無效:患者臨床癥狀未見緩解。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利用統計學軟件SPSS18.0對所得數據進行處理,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 當P<0.05時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效果與并發癥發生情況分析 兩組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且擴張成功, 未發生嚴重出血、食管破裂等并發癥。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n(%)]
2.2 術后6個月吻合口再狹窄率分析 隨訪6個月觀察兩組患者吻合口狹窄復發情況, 對照組中16例出現再狹窄, 再狹窄率為40.00%;觀察組有7例出現再狹窄, 再狹窄率為16.67%。對比可知, 觀察組再狹窄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
食管癌術后吻合口狹窄包括癌性狹窄與良性狹窄兩類,癌性狹窄是因為腫瘤局部復發導致堵塞所致, 良性狹窄是因為術后瘢痕出現痙攣皺縮所致[3]。吻合口狹窄患者通常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難癥狀, 而對吞咽困難予以微創、低痛、快速解除是患者及其家屬的迫切愿望。
內鏡下擴張術是治療食管癌術后吻合口狹窄的理想療法, 目前常用的擴張方法為食管支架置入治療。對于吻合口惡性狹窄及有轉移的患者, 由于進食存在嚴重障礙, 生活質量較低, 故而患者更需要有效、安全、快速的治療方法。永久性支架雖然具有良好的近期療效, 但其中遠期療效相對較差, 這是因為支架在人體內長期存在, 可對良性組織形成刺激, 易引發組織增生, 最終導致再次狹窄的發生。在暫時性支架擴張術中, 支架在人體內放置的時間為5~7 d, 這即可使狹窄食管得到充分擴張, 確保支架擴張后機體組織修復時仍有支架予以支撐, 同時, 支架可隨體溫改變而逐漸擴張, 促使管壁基層出現撕裂的速度較慢且較規則, 確保在修復過程中不會形成過多瘢痕, 因此再狹窄率較低。另外, 暫時性支架不會對人體造成長期刺激, 因此其中遠期療效相對較好,故而這一方法在食管癌術后吻合口狹窄, 尤其是良性狹窄中可發揮顯著療效。
在本次研究中, 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且擴張成功, 未發生嚴重出血、食管破裂等并發癥;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術后6個月再狹窄率顯著低于對照組。由此可見, 在食管癌術后吻合口狹窄處理中, 暫時性支架擴張術具有顯著療效, 再狹窄率較低, 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1] 曹伯雄.食管癌切除術后吻合口狹窄的原因.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2013.29(3):138-139.
[2] 張春莉.內鏡下擴張治療食管癌術后吻合口狹窄68例分析.吉林醫學.2012.33(35):7733-7734.
[3] 何捷.食管癌和賁門癌術后吻合口狹窄的防治.中國醫藥指南.2012.10(15):219-220.
471000 河南省洛陽東方醫院心胸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