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玉林
電視胸腔鏡輔助下68例小切口肺癌手術的臨床療效觀察
寧玉林
目的 探討在小切口肺癌手術中應用電視胸腔鏡輔助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抽取2011~2013年本院收治的68例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并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每組各34例,給予觀察組應用電視胸腔鏡輔助小切口手術治療, 對照組應用常規后外側切口手術治療, 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情況。結果 觀察組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及并發癥發生率分別為(132.3±21.7) min、(188.2±34.1)ml、(3.2±1.0)d和8.82%, 明顯要優于對照組的(154.4±24.5)min、(241.2±48.5)ml、(6.5±1.7)d和35.29%,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給予肺癌手術患者應用電視胸腔鏡輔助治療, 能夠有效提高治療水平, 并且具有安全、微創的特點, 值得推廣。
電視胸腔鏡;小切口肺癌手術;臨床療效
肺癌是臨床常見病之一, 目前外科臨床在治療該疾病時,多是首選常規手術來進行治療, 雖可起到一定療效, 但往往容易給患者造成較大傷口, 并引起一系列并發癥[1], 不利于臨床治療的進行。如何提高肺癌手術患者的治療水平, 成為了當下人們所熱議的話題。為此, 本研究對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醫院2年間收治的68例肺癌患者進行了電視胸腔鏡手術或常規開胸手術治療, 取得了較理想效果。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對2011~2013年期間到本院就診的68例肺癌患者及其相關臨床資料進行收集, 其中, 有男性38例, 女性30例, 年齡在32~68歲之間, 平均年齡52.4歲;病程時間在3~14個月左右, 平均病程5.3個月;入組前均經相關臨床檢查、CT診斷及頭顱MRI掃描并確診, 隨機將其分成觀察組與對照組, 兩組在一般資料上的對比,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存在可比條件。
1.2 方法 入室后, 對患者進行氣管插管與靜脈復合全麻,單肺進行通氣, 完成后根據術式不同對兩組進行手術操作。
觀察組(電視胸腔鏡輔助小切口手術):取健側臥位, 將切口定位在腋中線第6、7肋間隙處, 行1.5 cm切口, 置入胸腔鏡;并在電刀配合下, 選擇另一切口(位置:腋中線第4、5肋間, 長度:7 cm)對患者肺全葉進行切除并清掃淋巴結,常規縫合、結扎肺血管。
對照組(常規后外側切口手術):取標準側臥位, 于患側胸部后外側腋中線第4肋或第5肋間行約12 cm切口, 在牽引器配合下將肋骨拉開, 對肺全葉進行切除并清掃淋巴結,完成后常規對創口進行縫合、結扎等。
1.3 統計學方法 研究應用SPSS19.0軟件處理數據, 計量資料應用)表示, t檢驗;計數材料應用χ2檢驗, 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治療后, 發現觀察組在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和住院時間等方面均要較對照組突出, 經統計學處理,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對比)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對比)
組別例數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住院時間(d)觀察組34132.3±21.7188.2±34.13.2±1.0對照組34154.4±24.5241.2±48.56.5±1.7
并且在安全性方面, 發現觀察組有3例發生并發癥, 發生率為8.82%, 明顯要低于對照組的12例35.29%,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電視胸腔鏡輔助手術是近年來常用于治療肺癌的一種有效手段, 除了微創、并發癥少和手術用時短等特點之外, 該手術還可避免傳統肺癌手術對肋骨進行大幅度牽拉而造成大部分胸壁肌群受損的情況, 這對于促進患者術后恢復、提高臨床整體治療水平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同時這也可以看出該手術在治療肺癌方面更具優勢。
在本組研究中, 經電視胸腔鏡輔助小切口手術治療, 觀察組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 術中出血情況明顯改善(P<0.05), 且安全性要較對照組突出(P<0.05),說明在肺癌手術中應用電視胸腔鏡輔助治療具有可行意義,可以有效縮短患者的手術時間, 減少術中出血量, 幫助患者盡早康復出院。這與相關研究具有基本的一致性[3]。
綜上所述, 給予肺癌手術患者應用電視胸腔鏡輔助治療,能夠有效提高治療水平, 并且具有安全、微創的特點, 值得推廣。
[1] 黃濤.電視胸腔鏡輔助下行小切口肺癌手術治療的療效.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2,32(17):3693-3694.
[2] 王雙林.電視胸腔鏡輔助下小切口肺癌手術的臨床研究.中國保健營養, 2012,10(10):3733.
[3] 王國勇,林海.胸腔鏡輔助下小切口肺癌手術的臨床研究80例.中國醫藥指南, 2013,11(15):242-243.
454000 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醫院心胸外科